七夕情話
七夕,不知道什麼時候起,成了中國人約定俗成的情人節。傳說裏,這天是牛郎織女一年中鵲橋相會、傾訴衷腸的唯一機會,而且這個淒美的愛情故事,還要在牛郎織女的漫長等待……,相會………再等待中,周而複始地延續下去,直到地老天荒、海枯石爛。
一笑之餘稍加回味,這個古典而又浪漫的傳說,不僅僅在向我們訴說一段愛情的如何忠貞不渝,更帶給我們一些莫名的傷感和彷徨。千年易過,悲情仍在,“盈盈一水問,脈脈不得語”仍在繼續,這是何等的無奈和淒涼?
我們這個民族,是一個習慣隱忍的民族,習慣將思念和理想寄托傳承,習慣將感情和傷痛深埋沉澱的民族。
“七月七日長生殿,夜半無人私語時。在天願做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白居易《長恨歌》裏描述唐明皇和楊玉環七夕相會的情事,更將這個古老民族的愛情故事演繹的波波折折、哀怨動人。
一個富有四海、禦策萬民的帝王,他的愛情尚且如此,何況我們這些芸芸眾生?
兩個如此相似的七夕情事,就這樣將我們這個民族的滄桑愛情演繹的無以複加,也將“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的篤定信仰表現的如此從容不迫、特立獨行。
當七夕的這一天,被癡男怨女們理所當然地理解為卿卿我我、郎情妾意的纏綿時;為許多現代人冠冕堂皇地變為肯德基和星巴克裏的速食主義時,長相廝守與執子之手的信條被漸漸遺忘,精心算計和偽裝聖潔也在慢慢滋生,愛情在蠢蠢欲動的情欲和急功近利的洪流中泛濫成災,從此也就真正失去“金風玉露一相逢,勝卻人間無數”的美妙。
我們是該痛苦?還是該沉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