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好萊塢在製造英雄時,這部電影在談什麼
文/夢裏詩書
一場成功的迫降挽救了飛機上所有的生命,這樣一個根據真實事件改編的電影,相信很多人都會錯以《薩利機長》是一部傳統的美式英雄之作,但這部電影卻恰恰劍走偏鋒的另辟蹊徑,透過反英雄主義的人文關懷,構築了電影尤為深刻的內在縱深。
電影將目光聚焦於一起成功的飛機迫降事件上,2009年1月15日全美航空的一架飛機在起飛不久便意外撞鳥,導致雙發動機同時停工,失去動力的飛機可謂是命懸一刻,主人公薩利機長並沒有聽從航空塔台的命令將飛機返回機場,而是根據自己的經驗將飛機迫降於了紐約哈德遜河上,且未造成一人死亡,於此薩利機長也成為了當時紅極一時的美國英雄。
《薩利機長》的畫龍點睛之筆在於克林特·伊斯特伍德這位年過耄耋的好萊塢金牌導演,將一個發生在現實中再為傳統不過的美式英雄故事跳出了套路的桎梏,並沒有單一的用這件已然家喻戶曉的真實事件來構築電影的張力,而是用平實內斂的鏡頭對準了事件發生後薩利一麵短時間內難以走出這起事件的陰影,一麵還要因為其並沒有聽從航空塔台的命令將飛機返回機場迫降,而將其選擇迫降在了水上,麵對審查委員會的質詢,且根據事後審查委員會所謂的科學演算,飛機當時完全有能力飛回機場,成功降落。
這個時候的薩利所要麵對的問題已然不再僅是自身難以走出陰影那麼簡單,而更是自己一意孤行將飛機迫降水上後,所要承擔的後果,甚至如正如審查委員會所說,自己可能才是將乘客置於險境的罪魁禍首,這樣的壓力相信無論換了誰都能以承受,而此時電影也用對過往的閃回倒敘和薩裏的幻覺噩夢,將主人公此時的心靈世界淋漓盡致的給予了呈現,以此所締結的反英雄主義情懷,使這部著點英雄人物的電影顯得如此不同。
在電影最後的聽證會上,薩利用35秒的本能反映時間來證明了自己決策的正確,這個時候電影也才是真正點出了自己的核心觀點——人的價值,當麵對突發情況的時候,人不可能如同機器一般馬上做出最為精準的反饋,但此時對於一架失去動力行將墜毀的飛機來說,每一秒又都顯得如此珍貴,而薩利用自己數十年的飛行經驗所做出的決定,才是成功挽救這場災難發生最為重要的因素,由此在來回看電影前篇的種種鋪墊,其實都是為了在最後一刻來形成這一強烈的人文思考。
從形式上來看,《薩利機長》是一部反英雄電影,但從內在來說,這又是一部尤為主旋律的美式佳作,因為美國電影的核心價值觀本從來就不是去塑造英雄,而是透過英雄,著點於個人價值的體現,而克林特·伊斯特伍德這位好萊塢老將儼然繞過了這個邏輯,用極具人文關懷的另一角度,詮釋了何為個人價值的真諦。
用戶登錄
還沒有賬號?立即注冊
用戶注冊
投稿取消
文章分類: |
|
還能輸入300字
上傳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