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風雲
北洋水師
創建過程
1875年5月30日下令由沈葆禎(抗英名將林則徐的外甥)和李鴻章分任南北洋大臣,從速建設南北洋水師,並決定每年從海關和厘金收入內提取400萬兩白銀作為海軍軍費,清政府於是決定每年撥出四百萬兩作為經費(實際用在購置軍艦款項隻為每年一百萬兩),由二洋分解使用,南洋大臣沈葆禎認為“外海水師以先盡北洋創辦為宜,分之則難免實力薄而成功緩”,清政府考慮到中國當時的主要假想敵是日本,北洋水師負責守衛京師,遂采納沈葆禎的建議,先創設北洋一軍,等北洋水師實力雄厚後,“以一化三,變為三洋水師”,決定了優先建設北洋水師,北洋的成軍之路由此開始。大清海軍分為三洋:北洋水師負責山東及以北之黃海、南洋水師負責山東以南及長江以外之東海,廣東水師負責福建、南海。 1875年,命直隸總督、北洋大臣李鴻章創設北洋水師。1875年,李鴻章通過總稅務司赫德在英國訂造4艦炮船,開始清朝海軍向國外購軍艦的曆史。1879年,向英國訂造巡洋艦揚威、超勇。由於對在英國定造的軍艦不滿意,1880年,經過反複比較向德國船廠訂造鐵甲艦定遠、鎮遠。1881年,先後選定在旅順和威海兩地修建海軍基地。1885年,海軍衙門成立,李鴻章遣駐外公使分別向英國、德國訂造巡洋艦致遠、靖遠與經遠、來遠。
正式創建
1888年12月17日,北洋水師正式宣告成立並於同日頒布施行《北洋水師章程》。從此,近代中國正式擁有了一支在當時堪稱世界第六、亞洲第一的海軍艦隊。1888年以後,艦隊經費大幅減少。時而正為海軍技術突飛猛進之時,至1894年甲午戰爭爆發時北洋艦隊已多年未置新艦,部份應進行之更新工程如更換新式火炮亦未能進行。原有的戰艦已開始落伍,無論航速、射速皆落後於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