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再隻是神話的魔盒
文/夢裏詩書
那黑化政府與平民英雄的煽情,已然是韓國災難片被固化的套路,這亦使《潘多拉》在核電危機的呈現僅隻能算差強人意,但電影對核能這種其實目前人類尚不能完全可控能源的聚焦,透過這場全然因人禍而起引發的災變之殤,背後極為深刻的警世意義構築了電影出色的內在縱深。
敢於打開核能這一魔盒的《潘多拉》,其實在大體上有著一個很好的劇情構思,電影前段黑化政府的處理其實並非沒有真實的前車之鑒,前蘇聯政府麵對切爾諾貝利事故伊始時正使封鎖消息,打壓保密,而在後段平民英雄舍生忘死為了家人搶修核電站的感動,其實也有著日本福島核泄漏事故50死士的影子,但《潘多拉》不管是對政府的黑化,還是平民英雄的塑造,當具體到細節上去看時都有著過猶不及的刻意煽情。
為什麼一部本當感人至深,同時有著對政府官僚主義以批判的電影,會在情感上讓人感覺尤為刻意,這在於電影一麵在政府層次上,不僅將總統塑造成了一個被總理架空的傻白甜,且在細節上麵對互聯網時代,居然還有官員秀逗的把一群難民困鎖在體育場中,為了防止消息走漏?!種種刻意將國民與政府間對立激化的矛盾,反成為了電影的敗筆所在,而在平民英雄我們的的主人公宰赫上,電影其實並沒有留給多少時間來給這位男主組織情感,而他從一個第一時間就想逃命的普通人,一步步到最後為了家人奉獻生命的英雄轉變,e79fa5e98193e4b893e5b19e31333363356632幾乎都是被草草的一筆帶過,直到最後才真正將閃光燈打到他的身上來升華情感,這使宰赫更像是一顆煽情的棋子,而並非一個質樸真實的英雄。
但也正是這樣一部在情感上難盡人意的作品,它所包含的現實意義其實遠遠超過電影本身,韓國電影從《熔爐》到這部《潘多拉》,無數眾多的經典佳作從來沒有成為過意識形態的宣傳機器,而這部作品在批判政府,塑造小人物的平民英雄之外,對核能的憂患意識成為了其最為深刻的內在縱深,而在最後電影更是用“不要因為害怕就閉上眼睛,不要因為畏懼就堵住耳朵”這直接有力的話語點出了電影的核心命題——“反核”,核能固然擁有眾多的能源優勢,但在人類尚不能完全可控的境況下,是否應該暫停發展核能的道路,哪怕核能隻有萬分之一的危險,那麼誰又該為這萬分之一的概率來買單呢?不論是電影還是現實,為此買單的其實隻有人民。
常言到“亡羊補牢為時不晚”,但這一項卻並不適用於今日的核能,至今切爾諾貝利與福島仍舊還是無人的禁區,那麼下一個禁區又會是哪裏,這個已然不再隻是神話的魔盒又將在哪裏被再度打開?願《潘多拉》的故事永遠不會在現實中上演。
用戶登錄
還沒有賬號?立即注冊
用戶注冊
投稿取消
文章分類: |
|
還能輸入300字
上傳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