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看了一部電影,《看上去很美》,改編自王朔的同名小說。看過之後,不禁又一次為王朔早期作品中的睿智、靈性,以及對人生的感悟,讚歎不已。《看上去很美》可能是王朔早期作品中最後一部被改編為影視作品的。為什麼呢?因為這部作品講述了四歲小男孩方槍槍在進入幼兒園後的懼怕、順從、迷茫、覺醒、反抗的心路過程,而由一個小演員來表演,其難度是可想而知的。這部作品通過方槍槍在幼兒園這個小社會中的經曆,表現了社會對個人成長的強力塑造,表達了作者濃厚的人本主義情結,其中不乏尖銳的隱喻。
四歲的方槍槍一直和姥姥生活在一起,由於生活的變故,不得不來到了幼兒園。麵對陌生的環境,他最初的反映是恐懼,不停哭鬧。老師以不哭鬧為條件,獎勵給他一朵小紅花,而此時的方槍槍並不理解小紅花就是能夠為個體帶來利益的社會評價、社會肯定,根本不予理睬。
生活進入軌道後,在小紅花榜前,老師宣布小紅花得主時,方槍槍稚嫩地質問:為什麼我沒有小紅花。老師答:不尿床、自己穿衣服、按時大便、飯前洗手才能有小紅花。方槍槍答:沒有人告訴我,不算。這是方槍槍最初的呐喊,雖然稚嫩,但他內心的本能已經在告訴他,不公平的事就不能算。
方槍槍為小紅花做出了巨大的努力,在規定的時間認真的大便,但卻沒有能夠得到小紅花,因為他既不會自己穿衣服,還總是尿床。某日,一位小朋友的爸爸在規定時間以外來接孩子,巧的是這位爸爸是後勤部副部長(軍隊幼兒園),幼兒園的上級。他注意到了小紅花榜,發現方槍槍還未有小紅花,而自己的兒子也不多,便以領導的姿態說:要加強對這位小朋友的幫助啊。乖巧的李老師立即表示今天得小紅花的就是其子與方槍槍。方槍槍的第一朵小紅花就這樣產生了。方槍槍一臉迷惑,他不懂,為什麼自己那麼努力卻得不到的小紅花,竟會以這樣的方式得到?從此,方槍槍不再為小紅花而奮鬥了。這算不算是方槍槍的幻滅呢?
在方槍槍的眼裏,李老師已不在是老師,而是吃小孩的大灰狼。方槍槍為自己的發現既緊張又興奮,他將自己的發現告訴了自己的小夥伴,並在小朋友中開展了清查大灰狼的行動。在方槍槍的領導下,小朋友們組織了對李大灰狼的“圍捕”行動,但因力量懸殊,李老師迅速控製了局麵,並清查謠言的源頭?麵對來勢洶洶的李老師,方槍槍十分恐懼,但由於謠言傳播的無序性,一個替罪羔羊的出現使方槍槍迅速擺脫了困境。方槍槍發現,所謂“做錯了事,就要受懲罰”的定律並非那麼靈驗,而貌似強大的李老師也並非想象中那樣強大。從此,方槍槍徹底改變了,他不再馴服,到處惹事生非,成為害群之馬。
老師們知道,對方槍槍這樣的人,最大的懲罰就是孤立他,不給他恣意妄為的舞台。經過數天的禁閉,方槍槍終於又回到了群體中。在隊伍行進過程中,他手舞足蹈,大喊:看啊,我又脫隊了,快告訴老師啊!小朋友們卻始終熟視無睹。方槍槍終於明白,他的表演結束了,他的舞台不再有了。但讓方槍槍不明白的是,這一切是如何開始,又為什麼結束呢?一路走來,他始終在反抗,卻從未逃出過;他始終在融入,卻從未被接受過。
方槍槍的迷惑是許多人都有過的,但方槍槍的感知卻不是人人都有的覺悟。這覺悟既是方槍槍的,更是王朔的。能有如此覺悟,自然不是凡夫俗子
就和影片名字一樣,看上去很美可惜隻是虛假,方槍槍的特殊顯示出了一種自由和做人的基本準則,我們走哪條路都是自己選的而不是別人定的,如果和機器人一樣規規矩矩的話,那還做人幹嘛呢?這是種自由,而做人本則是我們突破自由後的選擇,學壞是你的事不要去怪幼兒園,因為影片的最後方槍槍已經被幼兒園解放,而他選擇繼續搗亂,那麼錯誤就隻能怪自己了,選擇融入這個小社會還是自己單幹都是種人生態度,結果怎樣不能怨任何人,所以說看上去很美,這個小社會看上去很美可是是個奴役社會,而方槍槍的“英雄壯舉”看上去很美卻是種愚蠢的選擇
一部勇敢的、表達自由的電影。《看上去很美》是老少鹹宜的,老人可以在影片中看到曆史,年輕人可以在電影裏看到自己。
因為這部電影雖然以孩子為主題~
但是講的是小孩在幼兒園受到老師從心理上的迫害~
小孩本來是純潔的~但是他們每天接受的是現實的醜惡~
中國的電影審核製度永遠都是影迷心中的痛,其中的弊病不言而喻,埋沒了許多有才華橫溢的文藝創作者。他們隻能把自己的膠片封存於電影博物館,任歲月腐蝕,任蚊蟲浸淫,永世不得獲得光明,悲哀至極。這其中的一大部分都屬糟粕,可是精華之作也不為少數。去年中國百年,創作電影200餘部,而在院線公映的隻有區區幾十部。院線喜歡用《無極》、《神話》、《天下無賊》這類商業大片來謀取大額的票房,而不願意用文藝電影來培養觀眾的欣賞情操,套用《看上去很美》的一句台詞:x你媽!
張元是幸運的,他用國際影展打開了自己的知名度,使國內的電影官員不得不對他重視起來,張元自己也很賣乖,連續拍攝了《我愛你》,《綠茶》這兩個商業片,騙取了觀眾2000萬的銀子,可是電影的質量及深度不及其前期作品來得痛暢淩厲。印象最深的是念書時代,觀摩的《北京雜種》與《東宮西宮》。影像所散發出來的凶悍氣勢,徹底征服了我,自此我就一直崇尚張元,深認他是中國第六代導演的no.1。今年,《看上去很美》公映了,我在第一時間欣賞了本片,感觸頗深,感觸中有對張元的讚歎也有對張元的扼腕。
《看上去很美》根據王朔同名小說改編。王朔這人就是痞子一個,文風犀利,描繪人物內心情感首屈一指,也愛用指桑罵槐的套路來剖析罪惡虛偽的人性。在他的文字中,我可以看出他的憤怒,一個文人所具備的“精神憤怒”。同樣《看上去很美》也一樣,用孩子的眼睛透射出成人的世界。
方槍槍是電影的主角,其名字就帶有一定程度的鋒利性,“槍”既是自衛武器,也是殺人武器。告訴我們,方槍槍或許不是一個隨波逐流的孩子。在電影的進程中,小主角從一個愛哭的孩子轉變成了一個“狗頭軍師”,越來越顯得孤立無助痛苦無奈,與普通孩子的燦爛成為了對比。這是誰的錯?家庭、老師還是自己?方槍槍的確有點奇怪。
本片的序幕,清楚地告訴我們,方槍槍缺乏父母應有的關心,他幾乎是被父親硬逼來到幼兒園的,一直哭一直鬧。因而在他的人生起初階段,家教是沒有的,埋下了陰沉的種子。而且他不會穿衣服,經常尿床,比別人慢一拍,不適應這個氛圍,在思想上就很自卑。老師作為孩子的“第二母親”也沒有發揮其作用,她們隻會用命令的口吻來規矩一切的方圓。吃飯睡覺不許說話,拉屎洗手要定時,小紅花是衡量優劣的惟一標準,這種填鴨式的教育與《迷牆》有些類似。方槍槍就是王朔,他不會去服從自己所厭惡的事情,因而他學著去捉弄老師,與小朋友搶玩具,搞破壞,來發泄心中的不滿。可是方槍槍依舊孤獨,一個人玩木馬遊戲,摔倒都無人問津。深夜在石墩睡覺,不願回到現實中去,抑鬱迷離。
影像所呈現的無非就是這些鏡頭,把這些鏡頭的涵義引伸到成人世界去,思索的空間就更大了。試想一下,方槍槍長大後,會是一個怎樣的人?叛離、憤怒還是乖巧?我想叛離與憤怒還是會占大多數吧,引用一句寧波老話來說便是:三歲模樣看到老。長大後的方槍槍憎惡世界的肮髒,會直抒胸意不滿的情緒,走非主流的路線。這不是與王朔本人有著異曲同工之妙,果然《看上去很美》就是王朔本人的童年傳記。
如今社會一直崇尚“創新”,用哲學的原理來說就是新事物代替舊事物,創新可以帶來新的機遇,也可帶來意想不到的驚喜。方槍槍這類長大後的成人會在“創新”這個詞彙裏散發出自己的能量,散發自己的智慧。當然事物也是分兩麵的,一麵是成功,一麵是極端,往往這類人最能推動社會變革與進程。逐大流的成人小時候的境況就跟影片裏的普通小孩一樣,按時洗手拉屎吃飯睡覺,按部就班地做著自己的事情,不越軌容易受到慫恿,一隻隻鴨子就是這樣“填飽”的。當然我不是說這類人不好,隻是覺得這類人缺乏一種氣,一種叫做“憤怒”的氣,太過平淡。
用孩子的眼光來隱射成人的世界這是電影最大的優點,也是王朔小說的魅力所在。隻可惜內容上有所偏失,把握人物性格變化有些問題。
方槍槍剛進幼兒園之時,愛哭愛鬧不合群,顯得老實靦腆憨態。影片的中部,他就突變成“狗頭軍師”了,期間有明顯的脫節,令我感到費解,而且他的髒話從何處學來,也是一個疑問。這些問題的存在就把“方槍槍”這個人物性格削弱了,有種恍惚的錯覺。如把這段性格變化的情節加上,定會使《看上去很美》真的很美,可現在的感覺是《看上去很美》不是特別的完美。擅自加一個情節內容:方槍槍私自去療養院玩耍的路上撿到一本情色畫冊,翻閱後似懂非懂,但也有些領悟。加上這個情節,那麼之後的故事就顯得通暢了,因為在電影中,方槍槍大膽地親了小女孩,甚至用一個“打針”的遊戲拉下了女孩的褲子。這些性成熟的表現,無疑是要作鋪墊的,而電影裏卻沒有,實在遺憾。
缺失隻是調味品,優點才是主旋律。影片的一大亮色除卻映射的手法外,幾個長鏡頭的運用寓意非淺,尤其是結尾處方槍槍疲憊地躺在石墩上的畫麵,格外精彩。這個鏡頭刻畫了方槍槍極端孤單抑鬱的心情,他就想這樣沉沉睡卻,最好永遠都不醒來,憔悴陰森不言而喻。配樂也符合方槍槍這個“半悲劇”人物的性格,一聽音樂立刻就會聯想起滄桑的未來。
《看上去很美》在影院老板的“患得患失”下,最終沒能在寧波準時上映,看來文藝片還是不受官方的青睞,縱使上映,也隻是一個閹割版本。我們究竟何時才能欣賞到一個完整的電影呢,何時才能真正提高地自己的賞影素質呢?今年是中國電影第二個百年的第一年,電影機構的官員們,你們也應該放眼大局朝前看了,野花也是花啊
用戶登錄
還沒有賬號?立即注冊
用戶注冊
投稿取消
文章分類: |
|
還能輸入300字
上傳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