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的台詞藝術 ——《電影美學》之學習心得 “曾經有一份真誠的愛情放在我麵前, 我沒有珍惜, 等我失去的時候我才後悔莫及, 人世間最痛苦的事莫過於此。 你的劍在我的咽喉上割下去吧! 不用再猶豫了! 如果上天能夠給我一個再來一次的機會, 我會對那個女孩子說三個字:我愛你。 如果非要在這份愛上加上一個期限, 我希望是……一萬年!” 這是出自後現代藝術派電影《大話西遊》中的一段關於愛情的經典台詞,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觀眾不僅從中體會到台詞所帶來的意境,同時也會引發一些思考,看似一部簡單的娛樂片卻能給人以深層次的理解空間,這是片中經典台詞分不開的。 現實生活中,語言是人類不可缺少的表達思想、傳遞情感的重要手段。電影這樣一種以逼真性、紀實性為特點的藝術,自然不可能沒有語言。當然,電影發展是從默片開始的。之後,就不僅有對話,還有音響、旁白、獨白等等形式。生動的畫麵和豐富的語言使視覺形象更為逼真可信和具有感染力。 電影中的台詞是構成人物性格的重要因素。俗話說:“什麼人,說什麼話。”這正說明語言在相當大的成分上代表了人物的性格。又如人們常說的“聽其言,觀其行”,“聽話,聽音”等待,都說明語言和人物的密切關係。語言作為塑造人物形象、刻畫人物性格的重要手段,必須做到性格化。語言的性格化有兩個方麵,一是台詞的內容,也就是人物所說的話,要符合人物性格,體現出人物的個性特征,這個任務就是劇作者在劇本中已經完成的。(當然,不少劇作者沒能完成這個任務,劇中人物的語言寫的一般化、概念化、平淡無奇、枯燥乏味,毫無個性特征可言,這又另當別論。) 再者就是體現人物語言性格化,這就要靠演員來完成了。表演不能“幹人一麵”,語言也不能“幹人一聲”,要做到“語言肖似”,“宛如其人”,“說一個人像一人,不使雷同,或使浮泛”。不同的人,不同的性格都有其獨特的說話方式,老年人與中年人不同,中年人與青年人不同,性情粗暴的人與性情溫和的人不同,工人與農民不同,文化程度高的與文化程度低的不同,輕浮的人與深沉的人不同,幽默的人與憂鬱的人不同,坦率開朗的人與陰險狡詐的人不同……形形色色,不一而足。這些千差萬別的不同,具體地體現在聲音、音色、說話時的習慣、語氣、語調等等方麵,所以表演中語言性格化的手段有“聲音的化妝”、探尋具有鮮明性格特征的說話習慣、掌握符合人物性格的語氣、語調等等。這要通過細致的觀察生活,深入理解人物的思想性格,並與演員的整個表演有機地結合起來才能很好完成。 語言是人物內在意誌的體現,也常常是意識的流露。電影中的人物語言一般較少、較精練。 比如: 阿諾·施瓦辛格主演的《終結者》中的“I'll be back.”(1984),便充分表現了電影中人物的果敢和勇氣。 此外電影中的台詞有時也揭示整個影片的精神理念或所討論的問題,比如湯姆·漢克斯主演的《阿甘正傳》中,“生活就像是一盒巧克力。”(1994) 一句就非常有代表性,它通過演員的話語來表達了影片想要展示給觀眾的生活理念,且令人回味無限。 談談表演中的語言問題。語言和動作是表演的兩大支柱。在話劇舞台和有聲片時代,語言是塑造人物形象、體現人物性格的重要手段,是演員表演中的主要因素。語言較之於動作,能夠傳達更複雜、更深刻、更強烈、更豐富的思想和感情。馬克思說:“語言是思想的直接事實,思想的實際表達為語言。”斯大林在《馬克思主義和語言學問題》一書中指出:“無論人的頭腦中產生什麼樣的思想,它們隻有在語言材料的基礎上才能產生和存在。”“語言是人們交流思想,達到相互了解的工具。”即使在無聲片時代也要借助於字幕來表達人物的對白和較複雜的思想內容。在戲劇藝術裏,語言具有極大的作用,思想、主旨、意向、衝突、所有這一切在戲劇作品裏都是用語言表達的。就其表達思想的力量而言,語言是無可代替的,無論手勢、表情,無論舞台調度,都不足以望其項背。觀看舞台或舞劇很難使我們感動落淚或縱情哈哈大笑,我們更多是欣賞它的優美與和諧,但是僅靠語言的廣播就能讓人或黯然神傷、淚流滿麵,或心弦緊扣、緊張異常,或懷開意爽,捧腹大笑。語言具有如此的魅力,它可以把我們帶到廣闊無根的天涯海角,也可以引入人們心靈隱蔽的深處。 語言本身也是動作。由於語言具有鮮明動作性,我們把表演中的語言稱之為“語言動作”。作為人們彼此交流的手段,語言總是與人的某種意願有著明顯的或潛在的聯係的。這種意願的產生和完成賦予語言以動作性。通過語言我們可以去勸慰、說服、阻止、打動、威嚇、誘惑、煽動、刺激、激怒、挑逗、教訓、命令、開導、請求、哀求、辯護、辯解……等等,完成這些任務,靠的就是語言強烈的動作性。所以語言動作同形體動作一樣,有著它的任務、目的和規定情境,不同之處僅僅在於它是語言動作,其動作是運用台詞的內容和說話的語氣、語調、節奏變化來表達的。演員必須抓住台詞的任務、目的、規定情境,體現出語言的動作性才能說好台詞。 此外,劇中台詞有時還有它的潛台詞,具有豐富的潛台詞是戲劇語言的一個重要特點,它可以給觀眾留下意會和回味的餘地。《馬克辛三部曲》之—的《維堡區的故事》,影片結尾;馬克辛結束了國立銀行的工作,被任命為保衛彼得格勒的司令員,他去和娜塔莎告別。 馬克辛臉上掛著一絲微笑,憂鬱而洋溢著愛情地低聲說:“我和你告別了一次又一次。可是有一件最重要的事我還沒有告訴你。……有什麼可講的呢!……你自己知道。……” 娜塔莎默默地看著他,用微笑掩飾著離別情緒。馬克辛拉看她的手說:“再見2很快就可以相見,我的朋友娜塔莎!” “再見,馬克辛!” 緊緊的擁抱。 這簡單的告別對話含有比他們說出來的台詞多得多的潛台詞。馬克辛重返前線,再一次同娜塔莎分別的時候,他有許多話要說,但是說不出口,不過從他那木訥訥的話語中,觀眾知道了他要說些什麼,聽到了他的潛台詞。實際上他是在說:娜塔莎,我多麼愛你,深深地愛著你,我們要永遠在一起,分別是暫時的,我們的心緊緊地連在一起,我們會勝利的,會幸福地生活在一起,我的妻子,親愛的娜塔莎……。娜塔莎說的短短的五個字也告訴了馬克辛:我知道,我同樣愛著你,多保重吧,我等著你,等著你回到我身邊……。這些含意如果不是作為潛台詞,而是直通通地說出來,那既不符合人物性格,不符合人物間的關係,也就變得索然寡味,甚至有些庸俗了。 可見,在電影藝術中,台詞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它往往可以給觀眾留下深刻的持久的印象,使電影人物顯得更加生動,使電影主題更為突出, 亦如繪畫中畫龍點睛之筆,且有無限神奇與美!
《東邪西毒》
人最大的麻煩,就是記性太好.
如果什麼都可以忘掉,以後每一天將會是一個新的開始.
我不知道為什麼會這樣做,但我不能控製自己.
我走的時候,那個女人(被親的女人)的眼淚在我臉上慢慢地幹.
不知道那個女人(盲武士愛的女人)會不會為我流眼淚.
(盲武士親了那提一籃子雞蛋求殺手為她弟弟報仇的女人)
《教父》
我是個迷信的人,若是他不幸發生意外,或被警察開槍打死,或在牢裏上吊,或是他被閃電擊中,那我會怪罪這個房間裏的每一個人,到那時候我就不會再客氣了。 這張和約書上會留下兩樣東西:一是你的名字,再就是你的腦漿…… 不要憎恨你的敵人,那會影響你的判斷力。 假如我們沒有理智,就無異於野獸 我花了一輩子就學會了小心,女人和小孩能夠粗心大意,但男人不行! 不要讓別人知道你心裏在想什麼! “我絕不會把友誼強加給不需要友誼——認為我無足輕重的人” “不要再說什麼你是清白的,不要再侮辱我的判斷力,這樣會讓我更生氣” “在一秒鍾內看到本質的人和花半輩子也看不清一件事本質的人,自然是不一樣的命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