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者的能動作用,表現在運用精神的和物質的教育手段,對受教育者施加係統的長期的影響,來達到自己預定的教育目的。受教育者的能動性,則是自己努力學習與善於接受教育者對自己施加的有利的影響。教育過程是否能夠收到最好的效果,要看能否充分發揮教育者與受教育者兩個能動作用和這兩個能動作用是否結合得好。
——於光遠:《教育認識現象中的“三體問題”》,《中國社會科學》1980年
懂得還不等於已知,理解還不等於知識。為了取得牢固的知識,還必須進行思考。思考的意思是什麼呢?就是學生對所感知的東西要想一想,檢查一下他理解得是否正確,並且嚐試把所獲得的知識運用於實踐。
——[蘇]瓦·阿·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建議一一》上,第32頁
凡人有記性,有悟性。自十五以前,物欲未染,知識未開,則多記性,少悟性。自十五以後,知識既開,物欲漸染,則多悟性,少記性。故人凡有所當讀書,皆當自十五以前使之熟讀。
——清張伯行:《養正類編》
雖然偶然的失敗,在某些情況下,甚至包括受懲罰的失敗,對學習的進步並不是不利的,但相當經常的成功,還是必不可少的。正如普雷西和他的同事們提出:“學習以成功為動力。”除非動機是非常強烈的,連續的失敗就會使學生失去信心而受挫折,妨礙進一步努力的程度。
——[美]M·L·比格:《學生學習的客觀規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