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舉一而反三,聞一而知十,及學者用功之深,窮理之熟,然後能融會貫通,以至於此。
2、讀書無疑者,須教有疑,有疑者,卻要無疑,到這裏方是長進。
3、少年易學老難成,一寸光陰不可輕。
4、勿謂今日不學而有來日,勿謂今年不學而有來年。日月逝矣,歲不我延。
5、半畝方塘一鑒開,天光雲影共徘徊(next88)。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
6、大學之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基本隻是正心、誠意而已。
7、古之君子如抱美玉而深藏不市,後之人則以石為玉而又炫之也。
8、心大則百物皆通,心小則百物皆病。
9、十年浮海一身輕,歸對梨渦卻有情。世上無如人欲險,幾人到此誤平生。
10、少年易老學難成,一寸光陰不可輕。未覺池塘春草夢,階前梧葉已秋聲。
11、立誌不堅,終不濟事。
12、漸漸向裏尋那精英處。
13、日省其身,有則改之,無則加勉。
14、讀書之法無它,惟是篤誌虛心,反複詳玩,為有功耳。
15、不能感人,皆誠之不至。
16、思誠為修身之本,而明善又為思誠之本。
17、大凡敦厚忠信,能攻吾過者,益友也;其謅媚輕薄,傲慢褻狎,導人為惡者,損友也。
18、人之操履無若誠實。
19、事師長貴乎禮也,交朋友貴乎信也。
20、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
21、當務之急,不求難知;力行所知,不憚所難為。
22、唯能不為,是以可以有為,無所不為者,安能有所為耶。
23、以責人之心責己,恕己之心恕人,不患不到聖賢地位。
24、讀書有三到,謂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則眼看不仔細,心眼既不專一,卻隻漫浪誦讀,決不能記,久也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豈不到乎?
25、讀書有三到:謂心到,眼到,口到。
26、在天為命,在義為理,在人為性,主於身為心,其實一也。
27、勝日尋芳泗水濱,無邊光景一時新。
28、世路無如人欲險,幾人到此誤平生。
29、讀書之法,既先識得他外麵一個皮殼了,又須識得他裏麵骨髓方好。
30、讀書,始讀,未知有疑;其次,則漸漸有疑;中則節節是疑。過了這一番,疑漸漸釋,以至融會貫通,都無所疑,方始是學。
31、自古聖人二致,但其施教,則必因其材而篤信。
32、無一事而不學,無一時而不學,無一處而不學,成功之路也。
33、誌大量小無勳業可為。
34、凡讀書,須要讀得字字響亮,不可誤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牽強暗記,隻是要多讀數遍,自然上口,久遠不忘。
35、不以一毫私利自蔽,不以一毫私欲自累。
36、為學之道,莫先於窮理;窮理之要,必先於讀書。
37、凡讀書,須要讀得字字響亮,不可誤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牽強暗記,而是要多讀遍數,自然上口,永遠不忘。
38、知之愈明,則行之愈篤;行之愈篤,則知之益明。
39、讀書之法無他,惟是篤誌虛心,反複詳玩,為有功耳。
40、知之必好之,好之必求之,求之必得之。
41、為學,正如撐上水船,一篙不可放緩。
42、誠能體而存之,則眾善之源,百行之本。
43、有所不為,為無不果。有所不學,學無不成。
44、天下事,壞於懶於私。
45、等閑識得東風麵,萬紫千紅總是春。
46、讀書百遍,其義自見。
47、讀書無疑者須教有疑,有疑者卻要無疑,到這裏方是長進。
48、讀書有三到,謂心到,眼到,口到。
49、自敬,則人敬之;自慢,則人慢之。
50、自修則人不得以非理相加。
51、書冊埋首何日了,不如拋卻去尋春。
52、立身以立學為先,立學以讀書為本。
53、心,生道也。有是心,斯具是形以生。惻隱之心,人之生道也。
54、學者須先立誌。今日所以悠悠者,隻是把學問不曾做一件事看,遇事則且胡亂恁地打過了,此隻是誌不立。
55、讀而未曉則思,思而未曉則讀。
56、謙固美名,過謙者,宜防其詐。
57、自古聖賢,皆以心地為本。
58、人之進學在於思,思則能知是與非。
59、讀書譬如飲食,從容咀嚼,其味必長;大嚼大咀,終不知味也。
60、讀書之法,在循序而漸進,熟讀而精思。
61、書不記,熟讀可記;義不精,細思可精。惟有誌不立,直是無著力處。
62、涵養、致知、力行三者,便是以涵養為首,致知次之,力行又次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