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敏而好學,不恥下問。——孔子
2、千裏之行,始於足下。——老子
3、強學博覽,足以通古今。——歐陽修
4、讀萬卷書,行萬裏路。——劉彝
5、學而時習之,不亦悅乎!——-孔丘
6、勞於讀書,逸於作文。——程端禮
7、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莊子
8、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杜甫
9、當以讀書通世事。——倪元璐
10、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孔子
11、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杜甫
12、博觀而約取,厚積而薄發。——蘇軾
13、用心不雜,乃是入神要路。——袁牧
14、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孔子
15、讀書百遍,其義自現。――《三國誌》
16、讀書謂已多,撫事知不足。――王安石
17、凡讀無益之書,皆是玩物喪誌。——王豫
18、士欲宣其義,必先讀其書。——王符
19、讀書百遍,其義自見。——《三國誌》
20、莊子“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莊子
21、勉之期不止,多獲由力耘。——歐陽修
22、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嶽飛
23、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孔子
24、非學無以廣才,非誌無以成學。——諸葛亮
25、奇文共欣賞,疑義相如析。——陶淵明
26、讀書誌在聖賢,為官心存君國。——朱用純
27、興於《詩》,立於禮,成於樂。——孔子
28、發奮識遍天下字,立誌讀盡人間書。——蘇軾
29、鳥欲高飛先振翅,人求上進先讀書。——李苦禪
30、讀書以過目成誦為能,最是不濟事。――鄭板橋
31、凡欲顯勳績揚光烈者,莫良於學矣。——王符
32、讀書有三到,謂心到,眼到,口到。——朱熹
33、不求好句,隻求好意。——宋·歐陽修《吊僧詩》
34、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陸遊
35、用心不雜,乃是入神要路。――袁牧[清]
36、舊書不厭百回讀,熟讀深思子自知。——蘇軾
37、業精於勤,荒於嬉;行成於思,毀於隨。——韓愈
38、讀書欲精不欲博,用心欲專不欲雜。——黃庭堅
39、靈魂欲化莊周蝶,隻愛書香不愛花。——童銓
40、讀書如行路,曆險毋惶恐。——《清詩鐸·讀書》
41、書癡者文必工,藝癡者技必良。——蒲鬆齡
42、退筆如山起足珍,讀書萬卷始通神。――蘇軾
43、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朱熹
44、靈魂欲化莊周蝶,隻愛書香不愛花。――清童銓
45、年少從他愛梨粟,長成須讀五車書。——王安石
46、立誌宜思真品格,讀書須盡苦功夫。——阮元
47、書是學習,摘抄是整理,寫作是創造。——吳晗
48、書到用時方恨少,事非經過不知難。——陸遊
49、磋砣莫遺韶光老,人生惟有讀書好。——《宋詩紀要》
50、黑發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顏真卿
51、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漢樂府·長歌行》
52、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孔子
53、人有坎,失於盛年;猶當晚學,不可自棄。——顏之推
54、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雲爾。——孔子
55、李杜文章在,光焰萬丈長。——唐·韓愈《調張籍》
56、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杜甫:《杜工部集》
57、二句三年得,一吟雙淚流。——唐·賈島《題詩後》。
58、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則知明而行無過矣。——荀子
59、讀書之法,在循序而漸進,熟讀而精思。——朱熹
60、奇文共欣賞,疑義相與析。——晉·陶淵明《移居二首》
61、讀書須知出入法。始當求所以入,終當求所以出。——陳善
62、屈平詞賦懸日月,楚王台謝空山丘。——唐·李白《江上吟》
63、知古不知今,謂之落沉。知今不知古,謂之盲瞽。——王充
64、讀書如飯,善吃飯者長精神,不善吃者生疾病。——章學誠
65、文章自得方為貴,衣缽相傳豈是真。——金·王若虛《論詩詩》
66、須教自我胸中出,切忌隨人腳後行。——宋·戴複古《論詩十絕》
67、莫將死句入詩中,此訣傳來自放翁。——清·袁枚《仿元遺山論詩》
68、讀書破萬卷,胸中無適主,便如暴富兒,頗為用錢苦。――鄭板橋
69、讀書不知味,不如束高閣;蠢魚爾何如,終日食糟粕。——袁牧
70、讀書之法無他,惟是篤誌虛心,反複詳玩,為有功耳。――朱熹
71、為學之道,莫先於窮理;窮理之要,必先於讀書。——朱熹
72、知識主要是靠主動"抓"出來的,不是靠"教"出來的。——錢三強
73、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孫洙《唐詩三百首序》
74、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唐·杜甫《奉贈韋左丞丈二十二韻》
75、春江秋月冬冰雪,不聽陳言隻聽天。——宋·楊萬裏《讀張文潛詩》
76、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
77、盛年不重來,一日難再晨。及時當勉勵,歲月不待人。——陶淵明
78、天籟自鳴天趣足,好詩不過近人情。——清·張問陶《論詩十二絕句》
79、素食則氣不濁;獨宿則神不濁;默坐則心不濁;讀書則口不濁。——曾國藩
80、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唐·李白《憶舊遊書懷贈江夏韋太守良宰》
81、一語天然萬古新,豪華落盡見真淳。——金·元好問《論詩三十首》
82、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陶淵明:《五柳先生傳》
83、為人性僻耽佳句,語不驚人死不休。——唐·杜甫《江上值水如海勢聊短述》
84、欲速是讀書第一大病,功夫中在綿密不間斷,不在不速也。——陸瓏[清]
85、天機雲錦用在我,剪裁妙處非刀尺。——宋·陸遊《九月一日夜讀詩稿有感走筆作歌》
86、書務在循序漸進;一書已熟,方讀一書,勿得鹵莽躐等,雖多無益。——胡居仁[明]
87、讀之以為肉,寒讀之以當裘,孤寂讀之以友朋,幽憂讀之以當金石琴瑟。――南宋尤袤
88、讀書切戒在慌忙,涵泳工夫興味長;示曉不妨權放過,切身需要急思量。――陸九淵
89、讀書務在循序漸進;一書已熟,方讀一書,勿得鹵莽躐等,雖多無益。——胡居仁[明]
90、一生的嗜好,除了革命之外,——-就是讀書。我一天不讀書,就不能夠生活。——孫中山
91、讀書不尋思,如迅風飛鳥之過前,響絕影滅,亦不知聖賢所言為何事,要作何用。——薛宣
92、書不能信仰而無思考,要大膽地提出問題,勤於摘錄資料,分析資料,找出其中的相互關係,是做學問的一種方法。——-顧頡剛
93、讀書以過目成誦為能,最是不濟事。眼中了了,心下匆匆,方寸匆多,往來應接不暇,如看場中美色,一眼即過,與我何益也。――鄭板橋
94、為學讀書,須是耐心,細意去理會,切不可粗心。為數重物,包裹在裏麵,無緣得見。必是今日去一重,又見得一重。明日又去一重,又見得一重。去盡皮,方見肉。去盡肉,方見骨。去盡骨,方見髓。――朱熹
95、讀書須知出入法。始當求所以入,終當求所以出。見得親切,此是入書法;用得透脫,此是出書法。蓋不能入得書,則不知古人用心處;有能出得書,則又死在言下。惟知出知入,得盡讀書之法也。――陳善[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