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歲寒,然後知鬆柏之後雕也。
2、弗學何以行?弗思何以得?
3、學如不及,猶恐失之。
4、唯上知與下愚,不移。
5、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6、敏而好學,不恥下問。
7、剛、毅、木訥,近仁。
8、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9、德不孤,必有鄰。
10、見得思義。
11、見善無不及,見不善如探湯。
12、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13、巧言令色,鮮矣仁!
14、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誌也。
15、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
16、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學乎!
17、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
18、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
19、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20、巧言亂德。小不忍,則亂大謀。
21、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22、好學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恥近乎勇。
23、何以報德?以直報怨,以德報德。
24、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
25、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26、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雲爾。
27、聽訟,吾猶人也。必也,使無訟乎!
28、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29、興於《詩》,立於禮,成於樂。
30、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31、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是以謂之“文”也。
32、日知其所亡,月無忘其所能,可謂好學也矣。
33、色厲而內荏,譬諸小人,其猶穿窬之盜也與!
34、不患無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為可知也。
35、中人以上,可以語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語上也。
36、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後君子。
37、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於我哉!
38、士誌於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與議也。
39、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
40、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
41、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是謂之“文”也。
42、無欲速;無見小利。欲速則不達;見小利則大事不成。
43、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後君子。
44、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在邦無怨,在家無怨。
45、道千乘之國,敬事而信,節用而愛人,使民以時。
46、不憤不啟,不悱不發。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複也。
47、知其說者之於天下也,其如示諸斯乎也。
48、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49、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是以謂之文也。
50、群居終日,言不及義,好行小慧;難矣哉!
51、不知也。知其說者之於天下也,其如示諸斯乎?
52、飽食終日,無所用心,難矣哉!不有博弈者乎?為之猶賢乎已!
53、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54、蓋有不知而作之者,我無是也。多聞,擇其善者而從之,多見而識之,知之次也。
55、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於事而慎於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也已。
56、生而知之者,上也;學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學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學,民斯為下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