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除夕真熱鬧。家家趕做年菜,到處是酒肉的香味。
2、這,在當年,也就是一種廣告;燈一懸起,任何人都可以進到鋪中參觀;晚間燈中都點上燭,觀者就更多。
3、“臘七臘八,凍死寒鴉。”這是一年裏最冷的時候。
4、元旦的光景與除夕截然不同:除夕,街上擠滿了人;元旦,鋪戶都上著板子,門前堆著昨夜燃放的爆竹紙皮,全城都在休息。
5、除夕是熱鬧的,可是沒有月光;元宵節呢,恰好是明月當空。
6、元宵上市,新年的高潮到了——元宵節(從正月十三到十七)。
7、從臘八起,鋪戶中就加緊地上年貨,街上加多了貨攤子——賣春聯的、賣年畫的、賣蜜供的、賣水仙花的等等都是隻在這一季節才會出現的。
8、現在,還有賣糖的,但是隻由大家享用,並不再粘灶王的嘴了。
9、他們的第二件大事是買爆竹,特別是男孩子們,恐怕第三件事才是買玩意兒——風箏、空竹、口琴等——和年畫兒。
10、雖然開了張,可是除了賣吃食與其他重要日用品的鋪子,大家並不很忙,鋪中的夥計們還可以輪流著去逛廟、逛天橋和聽戲。
11、多數的鋪戶在初六開張,又放鞭炮,從天亮到清早,全城的炮聲不絕。
12、兒童們忙亂,大人們也緊張。他們須預備過年吃的使的喝的一切。
13、除了懸燈,廣場上還放花燈。在城隍廟裏並且燃起火判,火舌由判官的泥像的口、耳、鼻、眼中伸吐出來。
14、還有,舊社會裏的老媽媽們,講究在除夕把一切該切出來的東西都切出來,省得在正月初一到初五再動刀,動刀剪是不吉利的。這含有迷信的意思。
15、他們也必須給兒童趕做新鞋新衣,好在新年時顯出萬象更新的氣象。
16、臘八這天還要泡臘八蒜。把蒜瓣在這天放到高醋裏,封起來,為過年吃餃子用的。
17、必須把肉、雞、魚、青菜、年糕什麼的都預備充足,至少足夠吃用一個星期的——按老習慣,鋪戶多數,關五天門,到正月初六才開張。
18、按照北京的老規矩,過農曆的新年(春節),差不多在臘月的初旬就開頭了。
19、春節是體麵的,家家門前貼著鮮紅的春聯,人們穿著新衣裳,可是它還不夠美。
20、元宵節,處處懸燈結彩,整條的大街像是辦喜事,火熾而美麗。
21、按舊日的說法:有糖粘住灶王的嘴,他到了天上就不會向玉皇報告家庭中的壞事了。
22、這一夜,除了很小的孩子,沒有什麼人睡覺,而都要守歲。
23、在外邊做事的人,除非萬不得已,必定趕回家來,吃團圓飯,祭祖。
24、在胡同裏,吆喝的聲音也比平時更多更複雜起來,其中也有僅在臘月才出現的,像賣曆書的、鬆枝的、薏仁米的、年糕的等等。
25、到年底,蒜泡得色如翡翠,而醋也有了些辣味,色味雙美,使人要多吃幾個餃子。在北京,過年時,家家吃餃子。
26、在有皇帝的時候,學童們到臘月十九日就不上學了,放年假一月。
27、老少男女都穿起新衣,門外貼好紅紅的對聯,屋裏貼好各色的年畫,哪一家都燈火通宵,不許間斷,炮聲日夜不絕。
28、這是用各種幹果(花生、膠棗、榛子、栗子等)與蜜餞摻和成的,普通的帶皮,高級的沒有皮——例如:普通的用帶皮的榛子,高級的用榛瓤兒。
29、兒童們喜吃這些零七八碎兒,即使沒有餃子吃,也必須買雜拌兒。
30、在除夕以前,家家必須把春聯貼好,必須大掃除一次,名曰掃房。
31、幹果店在燈節還要做一批雜拌兒生意,所以每每獨出心裁的,製成各樣的冰燈,或用麥苗作成一兩條碧綠的長龍,把顧客招來。
32、可是,到了嚴冬,不久便是春天,所以人們並不因為寒冷而減少過年與迎春的熱情。在臘八那天,人家裏,寺觀裏,都熬臘八粥。
33、過了二十三,大家就更忙起來,新年眨眼就到了啊。
34、不過它也表現了我們確是愛和平的人,在一歲之首連切菜刀都不願動一動。
35、北京的春節二十三日過小年,差不多就是過新年的“彩排”。
36、有名的老鋪都要掛出幾百盞燈來,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是牛角的,有的都是紗燈;有的通通彩繪全部《紅樓夢》或《水滸傳》故事。
37、在舊社會裏,這天晚上家家祭灶王,從一擦黑兒鞭炮就響起來,隨著炮聲把灶王的紙像焚化,美其名叫送灶王上天。
38、在前幾天,街上就有多多少少賣麥芽糖與江米糖的,糖形或為長方塊或為大小瓜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