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得生與否,全由信願之有無;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深淺。--蕅益大師
2.無盡意,若有人受持六十二億恒河沙菩薩名字,複盡形供養飲食衣服臥具醫藥,於汝意雲何?是善男子、善女人功德多不?無盡意言:甚多世尊。佛言:若複有人受持觀世音菩薩名號,乃至一時禮拜供養,是二人福,正等無異,於百千萬億劫不可窮盡。無盡意,受持觀世音菩薩名號,得如是無邊福德之利。--《妙法蓮華經》
3.知幻即離,不假方便;離幻即覺,亦無漸次。
4.如理而觀察一切皆無性(菩薩問明品第十)--《大方廣佛華嚴經》
5.念阿彌陀佛功德,多於念地藏菩薩百千萬倍。何以得知?準《觀音經》,有一人供養六十二億恒河沙菩薩,乃至一時,不如禮拜供養觀世音菩薩。《十輪經》雲:‘一百劫念觀世音,不如一食頃念地藏菩薩。’《群疑論》曰:‘一大劫念地藏菩薩,不如一聲念阿彌陀佛。’何以故?佛是法王,菩薩為法臣,如王出時,臣必隨從,大能攝小。佛是覺滿果圓,超諸地位,所以積念者功德最多,過於地藏百千萬倍。菩薩未屬佛地,果未圓滿,故功德最少。”--善導大師
6.佛言,愛欲莫甚於色。色之為欲,其大無外,賴有一矣,若使二同,普天之人,無能為道者矣。
7.釋迦牟尼佛偈:法本法無法,無法法亦法。今付無法時,法法何曾法。
8.複次地藏,未來世中,若有善男子、善女人,於佛法中所種善根,或布施供養,或修補塔寺,或裝理經典,乃至一毛一塵、一沙一渧。如是善事,但能回向法界,是人功德,百千生中,受上妙樂。如但回向自家眷屬,或自身利益,如是之果,即三生受樂,舍一得萬報。是故地藏,布施因緣,其事如是。--《地藏菩薩本願經》
9.華嚴奧藏,法華秘髓,一切諸佛之心要,菩薩萬行之指南,皆不出於此也。欲廣歎述,窮劫莫盡,智者自當知之。--蕅益大師
10.心如工畫師,能畫諸世間。五蘊悉從生,無法而不造。--《大方廣佛華嚴經》
11.諸行無常,一切皆苦。諸法無我,寂滅為樂。--《佛為海龍王說法印經》
12.知見立知,即無名本。
13.一迷為心,決定惑為色身之內,不知色身外洎山河虛空大地,鹹是妙明真心中物,譬如澄清百千大海,棄之,唯認一浮漚體,目為全潮,窮盡瀛渤,汝等即是迷中倍人。--《楞嚴經》
14.知見立知,即無名本。--《雲關禪師語錄卷之六》
15.人在愛欲之中獨生獨死,獨去獨來。苦樂自當,無有代者。--《佛說無量壽經》
16.佛言:有人患淫不止,欲自斷陰。佛謂之曰:若斷其陰,不如斷心。心如功曹,功曹若止,從者都息。邪心不止,斷陰何益?佛為說偈:欲生於汝意,意以思想生,二心各寂靜,非色亦非行。佛言:此偈是迦葉佛說。--《四十二章經》
17.阿字十方三世佛,彌字一切諸菩薩。陀字八萬諸聖教,三字之中是具足。聞說阿彌陀佛不可思議功德,歡喜踴躍,至心稱念,深信不懈,於現在身,受無比樂。或轉貧賤,獲得富貴。或得果免宿業所追病患之苦。或轉短命,得壽延長。或怨家變(無)恨。得子孫繁榮,身心安樂,如意滿足。如是功德,不可稱計。--《佛說阿彌陀佛根本秘密神咒經》
18.佛言:慎勿視女色,亦莫共言語。若與語者,正心思念:我為沙門,處於濁世,當如蓮華,不為泥汙。想其老者如母,長者如姊,少者如妹,稚者如子。生度脫心,息滅惡念。--《四十二章經》
19.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應觀法界性,一切唯心造。--《華嚴經》
20.若諸世界六道眾生,其心不淫,則不隨其生死相續。汝修三昧,本出塵勞。淫心不除,塵不可出。縱有多智禪定現前,若不斷淫,必落魔道。
21.死是極大苦,誰能不畏之。但當自觀身,雲何食他肉。
22.世間無常,國土危脆,四大苦空,五陰無我生滅變異,虛偽無主,心是惡源,形為罪藪。
23.複次地藏,若未來世,有諸國王,至婆羅門等,遇先佛塔廟,或至經像,毀壞破落,乃能發心修補。是國王等,或自營辦,或勸他人,乃至百千人等布施結緣。是國王等,百千生中,常為轉輪王身。如是他人同布施者,百千生中,常為小國王身。更能於塔廟前,發回向心,如是國王,乃及諸人,盡成佛道。以此果報,無量無邊。--《地藏菩薩本願經》
24.若諸世界六道眾生,其心不淫,則不隨其生死相續。汝修三昧,本出塵勞。淫心不除,塵不可出。縱有多智禪定現前,若不斷淫,必落魔道。--《楞嚴經》
25.七佛通誡偈: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淨其意,是諸佛教。
26.緣起法身偈:諸法因緣生,我說是因緣。因緣盡故滅,我作如是說。
27.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疑物,何處染塵埃。
28.佛言:沙門行道,無如磨牛,身雖行道,心道不行。心道若行,何用行道。--《四十二章經》
29.厭離未切終難去,欣愛非深豈易生。鐵圍山外蓮花國,掣斷情韁始放行。
30.一切諸法,唯依妄念而有差別。若離心念,則無一切境界之相。--《大乘起信論》
31.菩薩摩訶薩在家宅中,與妻子俱,未曾暫舍菩提之心,正念思維薩婆若境,自度度彼,令得究竟。以善方便,化己眷屬,令入菩薩智,令成熟解脫。雖與同止,心無所著。以本大悲,處於居家。以慈心故,隨順妻子。於菩薩清淨道,無所障礙。菩薩雖在居家,作諸事業,未曾暫舍一切智心。--《大方廣佛華嚴經》
32.若信願堅固,臨終一念十念,亦決得生。若無信願,縱將名號持之風吹不入,雨打不濕,如銅牆鐵壁相似,亦無得生之理。--蕅益大師
33.毗婆屍佛偈身從無相中受生,猶如幻出諸形像。幻人心識本來無,罪福皆空無所住。
34.阿字十方三世佛,彌字一切諸菩薩。陀字八萬諸聖教,三字之中是具足。一句彌陀是佛王、法王、咒王、功德之王。專念「南無阿彌陀佛」一佛,即是總持總念諸佛、諸菩薩、諸經咒、諸行門。所謂「八萬四千法門,六字全收。」亦謂「賅羅八教,圓攝五宗。」既得臨終往生淨土,亦獲現世身心安樂。
35.報君今日是十六,念佛須當戒淫欲。淫欲斷時生死斷,便是如來親眷屬。
36.諸行無常,一切皆苦。諸法無我,寂滅為樂。
37.覺了一切法,猶如夢幻響。
佛經經典名句:401句(上) 佛經經典名句30句
38.是日已過,命亦隨減。如少水魚,斯有何樂。--《華嚴經》
39.世間眾生,不知恩報,更相仇對,邪見執著,迷惑顛倒,愚癡無知,無有信心,隨逐惡友,起諸惡慧,貪愛無明,種種煩惱、悉皆充滿,是我所修菩薩行處。--《大方廣佛華嚴經》
40.複次地藏,若未來世,有諸國王,至婆羅門等,遇先佛塔廟,或至經像,毀壞破落,乃能發心修補。是國王等,或自營辦,或勸他人,乃至百千人等布施結緣。是國王等,百千生中,常為轉輪王身。如是他人同布施者,百千生中,常為小國王身。更能於塔廟前,發回向心,如是國王,乃及諸人,盡成佛道。以此果報,無量無邊。
41.心有所住,即為非住。應無所住而生其心。--《金剛般若波羅密多經》
42.覺了一切法,猶如夢幻響。--《佛說無量壽經》
43.羅衣偏罩膿血囊,錦被悉遮屎尿桶。--《西歸直指》
44.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
45.文殊當知,愚癡眾生,不覺不知,壽命短薄,如石火光,如水上泡,如電光出,雲何於中不驚不懼,雲何於中廣貪財利,雲何於中耽淫嗜酒,雲何於中生嫉妒心。如此生死,流浪大海,唯有諸佛菩薩能到彼岸,凡夫眾生定當淪沒。無常殺鬼來無時節,縱有無量無邊金銀財寶,情求贖命,無有是處。眾生當知,須觀此身而生念言,是身如四毒蛇,常為無量諸蟲之所唼食,是身臭穢,貪欲獄縛,是身可惡,猶如死狗,是身不淨,九孔常流,是身如城,羅刹處內,是身不久,當為烏鵲餓狗之所食啖,須舍穢身,求菩提心。當觀此身,舍命之時,白汗流出,兩手橫空,楚痛難忍,命根盡時,一日二日至於五日,膨脹青瘀,膿汗流出,父母妻子而不喜見,乃至身骨散在於地,腳骨異處,膞骨脛骨、腰骨肋骨、脊骨頂骨髑髏各各異處,身肉腸胃、肝腎肺髒為諸蟲藪,雲何於中橫生有我,生存之時,金銀財寶,錢財庫藏,何關我事?--《佛說長壽滅罪護諸童子陀羅尼經》
46.心有所住,即為非住。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47.諸餘罪中,殺業最重;諸功德中,放生第一。--《大智度論》
佛經經典名句:401句(下)【925期】
48.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應觀法界性,一切唯心造。
49.佛言:夫為道者,如被幹草,火來須避。道人見欲,必當遠之。--《四十二章經》
50.或毀他節行。而妻女酬償。或汙彼聲名。而子孫受報。絕嗣之墳墓,無非輕薄狂生;妓女之祖宗,盡是貪花浪子。當富則玉樓削籍。應貴則金榜除名。笞杖徒流大辟。生遭五等之誅。地獄餓鬼畜生。沒受三途之罪。從前恩愛。到此成空。--《欲海回狂》
51.29.屍棄佛偈 起諸善法本是幻,造諸惡業亦是幻。身如聚沫心如風,幻出無根無實性。
52.眼耳鼻舌身心意諸情根一切空無性妄心分別有
53.聲在聞中,自有生滅。非為汝聞聲生聲滅,令汝聞性為有為無。--《楞嚴經》
54.不為自己求安樂,但願眾生得離苦。--《大方廣佛華嚴經》
55.佛言:當念身中四大,各自有名,都無我者,我既都無。其如幻耳。
56.迦葉佛偈:一切眾生性清淨,從本無生無可滅。即此身心是幻生,幻化之中無罪福。
儒家經典《孝經》論孝的經典名言
57.七佛通誡偈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淨其意,是諸佛教。
58.我觀是南閻浮提眾生,舉心動念無不是罪。
59.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金剛經》
60.歸元性無二,方便有多門。
61.空生大覺中,如海一漚發。有漏微塵國,皆依空所生。漚滅空本無,況複諸三有。--《楞嚴經》
62.舍利弗,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舍利弗,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聞說阿彌陀佛,執持名號。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一心不亂。其人臨命終時,阿彌陀佛與諸聖眾,現在其前。是人終時,心不顛倒,即得往生阿彌陀佛極樂國土。舍利弗,我見是利,故說此言。若有眾生聞是說者,應當發願,生彼國土。--《佛說阿彌陀經》
63.佛言:夫為道者,如牛負重,行深泥中,疲極不敢左右顧視。出離淤泥,乃可蘇息。沙門當觀情欲,甚於淤泥。直心念道,可免苦矣。--《四十二章經》
64.多欲為苦,生死疲勞,從貪欲起,少欲無為,身心自在。--《佛說八大人覺經》
65.個個戀色貪財,盡是失人身之捷徑;日日耽酒食肉,無非種地獄之深根。--《西歸直指》
66.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金剛經》
67.此身已在含元殿,更向何處問長安。--蕅益大師
68.法性本無生示現而有生是中無能現亦無所現物
69.嗟乎!凡夫例登補處,奇倡極談,不可測度。華嚴所稟,卻在此經。而天下古今,信少疑多,辭繁義蝕,餘唯有剖心瀝血而已!--蕅益大師
70.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71.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疑物,何處染塵埃。--六祖慧能
72.自恐多情損梵行,入山又怕別傾城,世間安得雙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倉央嘉措
佛經十大經典名句
73.毗婆屍佛偈:身從無相中受生,猶如幻出諸形像。幻人心識本來無,罪福皆空無所住。
74.人在愛欲之中獨生獨死,獨去獨來。苦樂自當,無有代者。
75.為利殺眾生,以財網諸肉。二俱得殺業,死墮叫喚獄。--《誡酒肉慈慧法門》
76.舍利弗,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舍利弗,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聞說阿彌陀佛,執持名號。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一心不亂。其人臨命終時,阿彌陀佛與諸聖眾,現在其前。是人終時,心不顛倒,即得往生阿彌陀佛極樂國土。舍利弗,我見是利,故說此言。若有眾生聞是說者,應當發願,生彼國土。
77.彌陀好念,勿虛彼國之金台;閻老無情,莫惹他家之鐵棒。--《西歸直指》
78.複次地藏,未來世中,若有善男子、善女人,於佛法中所種善根,或布施供養,或修補塔寺,或裝理經典,乃至一毛一塵、一沙一渧。如是善事,但能回向法界,是人功德,百千生中,受上妙樂。如但回向自家眷屬,或自身利益,如是之果,即三生受樂,舍一得萬報。是故地藏,布施因緣,其事如是。
79.因緣所生法,我說即是空;亦名為假名,亦名中道義。--《中論》
80.屍棄佛偈:起諸善法本是幻,造諸惡業亦是幻。身如聚沫心如風,幻出無根無實性。
星雲大師:我從佛經中開悟的四句人生格言
81.愛不重不生娑婆,念不一不生淨土。--楊提刑
82.世間無常,國土危脆,四大苦空,五陰無我生滅變異,虛偽無主,心是惡源,形為罪藪。--《佛說八大人覺經》
83.當知虛空生汝心中,猶如片雲點太清裏,況諸世界在虛空耶?--《楞嚴經》
84.厭離未切終難去,欣愛非深豈易生。鐵圍山外蓮花國,掣斷情韁始放行。--《省菴法師語錄》
85.念阿彌陀佛功德,多於念地藏菩薩百千萬倍。何以得知?準《觀音經》,有一人供養六十二億恒河沙菩薩,乃至一時,不如禮拜供養觀世音菩薩。《十輪經》雲:‘一百劫念觀世音,不如一食頃念地藏菩薩。’《群疑論》曰:‘一大劫念地藏菩薩,不如一聲念阿彌陀佛。’何以故?佛是法王,菩薩為法臣,如王出時,臣必隨從,大能攝小。佛是覺滿果圓,超諸地位,所以積念者功德最多,過於地藏百千萬倍。菩薩未屬佛地,果未圓滿,故功德最少。”
86.我觀是南閻浮提眾生,舉心動念無不是罪。--《地藏菩薩本願經》
87.諸法因緣生,諸法因緣滅。因緣生滅法,佛說皆是空。
88.芙蓉白麵,須知帶肉骷髏;美貌紅妝,不過蒙衣漏廁。--《欲海回狂》
89.佛言:當念身中四大,各自有名,都無我者,我既都無。其如幻耳。--《佛說四十二章經》
90.皺者為變,不皺非變;變者受滅,彼不變者,原無生滅,雲何於中受汝生死?--《楞嚴經》
91.拘留孫佛偈:見身無實是佛見,了心如幻是佛了。了得身心本性空,斯人與佛何殊別。
92.歸元性無二,方便有多門。--《楞嚴經》
93.佛言,愛欲莫甚於色。色之為欲,其大無外,賴有一矣,若使二同,普天之人,無能為道者矣。--《佛說四十二章經》
94.報君今日是十六,念佛須當戒淫欲。淫欲斷時生死斷,便是如來親眷屬。--中峰國師
95.知幻即離,不假方便;離幻即覺,亦無漸次。--《圓覺經》
96.30.毗舍浮佛偈假借四大以為身,心本無生因境有。前境若無心亦無,罪福如幻起亦滅。
97.迦葉佛偈:一切眾生性清淨,從本無生無可滅。即此身心是幻生,幻化之中無罪福。
98.若人知心行,普造諸世間。是人則見佛,了佛真實性。--《大方廣佛華嚴經》
99.設於無數劫,財寶施於佛,不知佛實相,此亦不名施。--《大方廣佛華嚴經》
100.28.迦葉佛偈 一切眾生性清淨,從本無生無可滅。即此身心是幻生,幻化之中無罪福。
101.佛言:人係於妻子舍宅,甚於牢獄。牢獄有散釋之期,妻子無遠離之念。情愛於色,豈憚驅馳。雖有虎口之患,心存甘伏。投泥自溺,故曰凡夫。透得此門,出塵羅漢。--《佛說四十二章經》
102.佛言:惡人害賢者,猶仰天而唾,唾不至天,還從己墮。逆風揚塵,塵不至彼,還坌己身。賢不可毀,禍必滅己。--《佛說四十二章經》
103.毗舍浮佛偈:假借四大以為身,心本無生因境有。前境若無心亦無,罪福如幻起亦滅。
104.緣起法身偈諸法因緣生,我說是因緣。因緣盡故滅,我作如是說。
105.生死熾然,苦惱無量;發大乘心,普濟一切,願代眾生,受無量苦,令諸眾生,畢竟大樂。--《佛說八大人覺經》
106.拘那含牟尼佛偈:佛不見身知是佛,若實有知別無佛。智者能知罪性空,坦然不懼於生死。
107.一切惜身命,人畜等無殊。若欲食眾生,先試割身肉。
108.人人愛此色身,誰信身為苦本;刻刻貪圖快樂,不知樂是苦因。--《西歸直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