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子曰:“為政以德(1),譬如北辰(2),居其所(3)而眾星共(4)之。”
這段話代表了孔子的“為政以德”的思想,意思是說,統治者如果實行德治,群臣百姓就會自動圍繞著你轉。這是強調道德對政治生活的決定作用,主張以道德教化為治國的原則。這是孔子學說中較有價值的部分,表明儒家治國的基本原則是德治,而非嚴刑峻法。
3、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子路篇)
孔子一而再、再而三地強調一個問題:執政者必須率先正己,站得直,行得正,在道德上成為百姓的榜樣,以執政者私德的高尚帶來社會公德的高尚。毫無疑問,孔子創立了一條千古不易的原則,即執政者的高尚、廉潔、公正是良好政治的先決條件。
4、孔子曰:“能行五者於天下為仁矣。”“請問之。”曰:“恭、寬、信、敏、惠。恭則不侮,寬則得眾,信則人任焉,敏則有功,惠則足以使人。”
由此可見,儒家文化實質上是一種人本文化,重人際關係協調,重人的價值的實現,強調群體和諧,自強不息,體己與體人相統一,並注重個體對群體的責任,奉獻和服務。
5、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運於掌.”
要孝敬自己家的老人,也要同樣地對待別的老人;愛自己的小孩,也要同樣的愛護別的孩子。老吾老及其人之老,是我們每個人應當具有的最起碼的品德,也是中華民族五千多年來的傳統美德
胡適在《中國哲學史大綱》中說:“若用西方政治學說的名詞,我們可以說孔子的,是‘爸爸政策’;孟子的,是‘媽媽政策’。爸爸政策要人正經規矩,要人有道德;媽媽政策要人快活安樂,要人享受幸福。……這是孔子,孟子不同之處(孔子有時也說富民,孟子有時也說格君心,但這都不是他們最注意的)。後人不知道這個區別代表一百多年儒家政治學說的進化,所以爸爸媽媽的分不清楚:一麵說仁民愛物,一麵又隻知道正心誠意。
熱門文章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