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三連,坤六斷,震仰盂,艮覆碗,離中虛,坎中滿,兌上缺,巽下斷。
《易經》被稱為:含蓋萬有,綱紀群倫,是漢族傳統文化的傑出代表;廣大精微,包羅萬象,亦是中華文明的源頭活水。是中國傳統思想文化中自然哲學與人文實踐的理論根源,是古代漢民族思想、智慧的結晶,被譽為“大道之源”。其中的智慧可想而知,人們常說,易有三易,易經包括了:夏朝時期的《連山易》,商朝時期的《歸藏易》,周朝時期的《周易》。前兩者保存較少,現在我們說的易經主要也是指周易了。“三易”也指:簡易、變易、不易。
就三易而言,智慧也是很博大的:
簡易:簡易平易,天地自然的法則規律是簡樸平易的,大道至簡。就好像我常說的最簡單的道理往往是最高深的。簡易的思想也是把事物規律化繁為簡的思想。
變易:萬事萬物隨時都處在交互變化之中,從哲學上來講就是“絕對運動”,但是這種變化也是有法則,可循的,不是亂變的。
不易:可以理解為事物處在錯綜複雜的變化中,然而這種變化卻出自其中不變的規律、法則等。變易出自不易,至為簡易。也可以粗淺的理解為做事情之類的都有不容易的一個方麵。
總體而言,有變就有常,變化是現象,背後一定有不變 的規律。加入陰陽的思想,有變就有不變,有不變就一定有變。事物是相對的。過去是不變的,未來是充滿變化的,最要緊的是將來,現在是過去和未來的鏈接點。看變,要掌握不變的法則規律,白晝黑夜雖然每天變化更替,四季交替運轉,雖然在變但是周而複始。是不變的。
在陰陽中,陰屬不易,屬常是本體,變化少,或者不變;陽是變易,非常,是可以看成是現象,是萬變。在自然現象裏春夏陽盛,變化大。秋冬陰盛,變化少。
陰陽從太極裏麵演化,太極是有所變有所不變的,任何事物也是這樣,就如同人,把人看作一個太極,那麼分出陰陽,人自身亦善亦惡,沒有絕對的善也沒有絕對的惡。陰陽轉換,大善之人可能也會從惡人。大惡之人也會行善。所以有人說人求圓滿是和自己過不去。
易經也叫變經,變中有不變,不變中也含著變。二者同時存在,也就是我們熟知的對立統一。有句大家都熟知的話:以不變應萬變。其實這句話蘊含了很高深的智慧。
熱門文章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