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明朝那些事兒》主要講述的是從1344年到1644年這三百年間關於明朝的一些事情,以史料為基礎,以年代和具體人物為主線,並加入了小說的筆法,語言幽默風趣。對明朝十七帝和其他王公權貴和小人物的命運進行全景展示,尤其對官場政治、戰爭、帝王心術著墨最多,並加入對當時政治經濟製度、人倫道德的演義。
朱元璋生於亂世之中,背負著父母雙亡的痛苦,從赤貧起家,他沒有背景,沒有後台,沒有依靠,他的一切都是自己爭取來的,他經曆千辛萬苦,無數次躲過死神的追殺,從死人堆裏爬起來,掩埋戰友的屍體,然後繼續前進,繼續戰鬥。
朱元璋的那個時代有著無數的厲害角色,陳友諒、張士誠、王保保個個都不是省油的燈。朱元璋用他驚人的軍事天賦戰勝了這些敵人,可以說,在那個時代,最優秀統帥的稱號非朱元璋莫屬。他幾乎是赤手空拳,單槍匹馬憑借著自己的勇氣和決心建立了龐大的帝國。
我們從一份檔案開始。姓名:朱元璋,別名(外號):朱重八、朱國瑞;性別:男;民族:漢;血型:?學曆:無文憑,秀才舉人進士統統的不是,後曾自學過;職業:皇帝;家庭出身:(至少三代)貧農;生卒:1328~1398;最喜歡的顏色:黃色(這個好像沒得選);社會關係:父親:朱五四,農民;母親:陳氏,農民(不好意思,史書中好像沒有她的名字);座右銘:你的就是我的,我的還是我的……
上麵這段文字,是現在迅速流行的史書《明朝那些事兒》的開頭,如此介紹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在曆來的史書中可以說是新的嚐試。易中天的火爆,似乎開創了寫史書的一種新方法,史書不再枯燥無味地說教了,從天涯煮酒論史論壇走出來的《明朝那些事兒》幾乎是在很短的時間內,就吸引了從普通讀者到學術人士等眾多人的眼球,現在這本書已經正式出版了。
截止到2009年,《明朝那些事兒》已經正式出版了七部。
語錄:
1. 所謂以天下為己任,通俗解釋就是天下都是老子的,天下事就是本人的私事。
2. 活著是我的人,死了是我的死人,化成了灰還要拿去肥田!
3. 其實統治王朝就是經營企業,隻不過治國這一攤生意更大而已,做一般生意要交稅、還要應付工商檢查、安全檢查、消防檢查,逢年過節還得上貢,流年不利還會虧本破產。
4. 相對而言,建立王朝這筆生意就好做得多了,除了啟動資金過高(要敢拚命),經營周期不定(沒準明天就犧牲)外,隻要一朝成功,就立馬鳥槍換炮。從此不但不用交錢,還可以收別人的錢,想收多少自己說了算,除了你管別人,沒人敢管你。因為開政府比開公司的利潤更大,前景更廣,所以自古以來,無數人都躍躍欲試,但成功者寥寥無幾(就那麼幾個朝代)。
5. 所謂神秘,就是搞不清,摸不透,整日捧著道經,四處搜集奇怪的材料,在煙霧繚繞的丹爐前添柴火,然後看著那煉出的鬼都沒膽吃的玩意手舞足蹈,誰也不知道這幫人一天到晚到底在幹嘛。總之一個字:玄。
6. 這實在是讓人悲痛的事情,一般到這種時候,都會有固定劇本:跳出來一大幫親戚朋友,說些什麼不要悲傷、要正常發揮水平、告慰先人之類的話,然後主人公擦幹眼淚,抬頭望天,握拳作苦大仇深狀,毅然踏上前進的道路。
7. 在清除敵人首腦之前,必須先掃除一切外圍和幫手,這就是中華民族的傳統智慧,所謂摻沙子、挖牆腳是也。
8. 一個二十歲的青年人是不會懂得這些的,他們太天真,太幼稚,他們或許能夠在考試中得到一百分,卻不可能真正了解其中的含義。所以他們雖然手握真理,卻無法使用,滿懷熱情地踏入社會,卻被撞得頭破血流。
9. 什麼是知行合一?答:就是知與行的合一。評:廢話。
10. 利益,隻有充足的利益,才有驅動人們的魔力,這就是這個世界的真實麵目,極其的殘酷,卻異常的真實。麵對這個殘酷的現實,徐階終於明白了知行合一的真意,無論有多麼偉大正直的理想,要實現它,還必須懂得兩個字——變通。隻有變通,隻有切合實際的行動,才能適應這個變化萬千的世界。
11. 因為天真的理想主義者縱使執著、縱使頑強,卻依然是軟弱的。他們並不明白,在這世上,很多事情你可以不理解,卻必須接受。隻有真正了解這個世界的醜陋與汙濁,被現實打擊,被痛苦折磨,遍體鱗傷、無所遁形,卻從未放棄對光明的追尋,依然微笑著,堅定前行的人,才是真正的勇者。不經曆黑暗的人,是無法懂得光明的。
12. 所謂同誌,是指誌同道合的人。
13. 其實在這個世界上,隻要你敢忽悠,什麼奇跡都是可能發生的。正所謂:隻有想不到,沒有忽不了。
14. 這個“世代”到底有多久?
一般來說,怎麼也得有個一百年吧?
一百年?那是起步價,六百年起!還不打折!
15. 所謂事可以做絕,話不能說絕,是也。
16. 雖然這套把戲在曆史上屢見不鮮,卻屢試不爽,而要使出這一招,也並非凡人可行,要知道,突然之間悲從心頭起,鼻涕眼淚說下就下,毫不含糊,對臉部肌肉和中樞神經的技巧控製已到出神入化之地步,百年之後,猶讓人歎為觀止。
17. 曆史證明,落水狗如果不打,就會變成惡狼。
18. 可是在權力的擂台上,不折不扣的好人注定是要完蛋的。
19. 可是政治高手就如同江湖大俠,想要金盆洗手一走了之,那是很難的,須知做大俠雖然風光,幹掉大俠卻更為風光。而政治高手們在打架時,從來不會玩三板斧,他們都是耍套路的,從毫不起眼的起手式,環環相扣,直到最後那致命的一擊。
20. “即使日後身處絕境,亦需堅守,萬勿輕言放棄!”是的,這句話我一直牢記在心,要隱忍,要忍受痛苦和折磨,要堅強地活下去,隻有活下去,才有勝利的希望。
21. 這是國家形象問題,換句話說,就算給得起錢,也丟不起人。
22. 外交,是指處理國與國之間關係的方法,但它還有另外一個通俗的解釋——用最禮貌的方式,說出最肮髒的話。
23. 犧牲尊嚴是不夠的,要想在這場殘酷的遊戲裏笑到最後,還必須背離原則,因為眼前的敵手,是一個不講原則的人。而要戰勝一個無原則的對手,唯一的方法就是放棄所有的原則。
24. 這就是傳說中罵人的最高境界——先誇後罵,誇罵合一。
25. 但隱忍和沉寂不是目的,而是手段,它終將爆發在最後那一刻。
26. 居廟堂之上,處江湖之遠,皆憂其民者,方可為官。
27. 在很多情況下,彈劾是一種政治手段,是為了達到某種目的,大家同朝為官,混個功名也不容易,彈劾貪汙,下次就少貪點,彈劾禮儀,那就注意點形象,就算是彈劾長相不佳,最多不過是去整容,你來我往,相敬如賓。而死劾,並非是簡單的文書,它是一種態度,一種決心,彈劾的罪狀是足以置對方死地的罪名,彈劾的對象是足以決定自己生死的人,彈劾的結果是九死一生。知無不言,言無不盡,以生命為賭注,冒死上劾,是為死劾。死劾,不是你死,就是我亡!
28. 明知不能成功,明知必死無疑,依然慷慨而行。一般說來這種行為有著很多稱呼,比如愚蠢、不自量力、飛蛾撲火等等,而在西方人的眼中,這更是一種不可思議的違反邏輯的行為。而在中國古老的哲學中,這種行為有著一個恰如其當的名稱:明知不可為而為之。我深信,這正是我們這個偉大民族的魂魄。
29. 十六世紀是信息的時代,想在保住腦袋,混碗飯吃,就得時刻掌握朝廷的最新動態。
30. 曆經磨難,矢誌不移,叫做信念。不畏強權,雖死無懼,叫做勇氣。
31. 對付流氓,要用流氓的方法。
32. 倭人為寇,是為倭寇。但惡劣的品行並不能否定他們的戰鬥力,且不說這幫人的武藝和戰術水平,單說人家冒著掉進海裏喂魚的危險,跑上千裏路來搶劫,就能充分說明他們的犯罪決心和毅力。
33. 四十個人就敢到南京搞自助遊,要有四千個人,沒準就敢去北京集資建房了(打不過地產商)。
34. 事實證明,中華武術確實是博大精深,拿刀的武士幹不過拿棍的和尚,管你什麼“陰流”、“劍道”,幾棍子掃過去全部滾蛋。
35. 要說這本書(指《易經》),那可真算得上是萬金油,上至外星生物,天外來客,下到世界文明,人類前途,都可以從這本書裏推出來,反正隨你去讀。
36. 一說起明代的科舉考試製度,總是千人踩、萬人踹,什麼葬送人才,禁錮思想等等,比黑社會還黑,比十大酷刑還狠,但曆史已經證明,在那年頭,這是一個最為科學的製度。在科舉的考場上,沒有絕對的公正,卻有相對的公平,無論你是世家子弟,還是貧苦百姓,要想奔出美好前途,隻有一個選擇——拿起手中的筆,把那張考卷答完。然後封上你的姓名,等待著命運的來臨。事實證明,好好學習,天天向上,才是中第的最佳途徑,想玩花樣,走後門,幾乎肯定是死路一條。
37. 明代的言官們是很有民主精神的,幾乎個個都有糞土當年萬戶侯的氣度,外加唾液係統非常發達,且極具窮追猛打的狗仔隊精神,遇到這種事情當然不會放過,逮住就咬,咬住就不放。
38. 但是曆史無數次證明,棍棒打不倒經濟規律,發家致富的意誌和決心是無法阻攔的。
39. 在日本史書裏,戰國被描述成一個英雄輩出的時代,無數勇猛之士在萬軍之中橫衝直撞,著實壯觀。但是實際情況可能並非如此,比如日本曆史上著名的桶狹間戰役,那位威震日本,號稱無人可擋的大諸侯今川義元,手底下的全部兵力不過四五萬人,僅此而已。當時,一般戰役兩方人數加在一起也就五六千人,要擺在中國,這也就是個儀仗隊,不過倒怪不得日本同誌們,畢竟人口有限,要組織個大規模戰役難度太大,說句寒摻話,能戰死個幾千人已經很不容易了。
40. 但就在宗禮準備預寫他的第四次捷報時,徐海用自己的行動證明了一個真理——沒有人能隨隨便便成功。
41. 所謂強硬的手段,並不一定是指武力。隻要能夠消滅對手,可以使用任何方法。
42. 但是閱人無數的王翹翠依然選中了他,選中了這個可能明天腦袋就要搬家的倭寇,這似乎是一個毫無邏輯的選擇,不是因為金錢,也不是因為權勢。如果說一定要找出一個理由的話,我相信它的名字叫愛情。
43. 為了實現日本同行光榮地去死,義無反顧地去死的武士道主義精神,把背黑鍋啃骨頭進行到底,徐海在出發前反複對他們強調,他們即將麵對的,是最為強悍的明軍,即將進行的,是一場艱苦的戰鬥,正是實現個人價值(戰死)的最好時機。
44. 胡宗憲之所以如此安心,是因為俞大猷有一個公認的作戰特點——“計定而後大舉,兵集而後齊發”。通俗點說就是不見兔子不撒鷹,不見鬼子不拉弦。
如果您喜歡《三十年來最暢銷的史學讀本——《明朝那些事兒》經典語錄》記得分享給更多好友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