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喜怒哀樂是表情不是表演,道德是用來約束有錯的人,而不是用來禁錮無辜的人。
幫忙是情分
不幫是本分
“年輕人給老人讓個座,別那麼沒素質。”
“你那麼多錢借我點會死啊。”
“我這麼做都是為你好。”
“你那麼大個人還和小孩一般見識。”
就像陳凱歌幾年前的電影《搜索》。
女主高圓圓在獲知自己罹患癌症之後,心灰意冷的上了一輛公交車,沉浸在驚愕與恐懼的她,因為拒絕給車上的老大爺讓座,引起眾議。
在公眾指責和病魔降臨的夾縫中,最終選擇以自殺的方式離開世界。
折射到現實社會,就是越來越多無奈背負的指責,你不需要尊重每一個人,隻要尊重那些尊重你的人,去他的道德綁架!
看完這個片子,讓人對社會重拾希望。
三個字:太!爽!了!
不轉發就是幫凶
不轉發就會倒黴
什麼時候開始,社交軟件風氣變得這麼惡俗:
“不轉就是XXX的幫凶。”
“不轉就會倒黴。”
“轉發這條錦鯉將有好事發生。”
為什麼這樣的標題,總會充斥我們的朋友圈?
想借用知乎一位大神的回答:“因為他們蠢”。
更可恨的是,那些惡言相逼的情感綁架,動不動拿所謂的情懷綁架你的價值觀,把智商變成了犧牲品。
我賺錢不是為了
給你的貧窮買單
“我明明看見你有零錢了,這麼沒有愛心啊?”
我們經常會在商場地鐵周圍遇到一些伸手要錢的“可憐人”,明明有胳膊有腿身手矯健,一麵可憐兮兮博你同情,振振有詞,好像是“你給我是應該的,不給就是沒良心”。
“你那麼多錢借我點會死啊?”
“你就當我死了吧。”
麵對所有無理取鬧要求,都可以用這句話拒絕。
有些人你幫到他7分,他覺得你沒有幫到他10分,反而會覺得你還欠他3分。
我辛辛苦苦掙的錢不是為了給你的貧窮買單,別把求人的姿態放那麼高,也別把弱勢當做資本。
你弱你有理啊?
這杯酒
我是真喝不動了
“我幹了,你隨意!”
“讓你隨意你還真隨意啊?”
飯局上這樣的“酒精考驗”舉不勝數,成了許多人不可推脫的感情綁架:“兄弟,再喝一杯,感情全在酒裏了”。
用劑量衡量感情,把酒精度和情義畫上等號,這才不是豪爽的兄弟情誼,而是最膚淺的酒肉之交。
最好的感情應該是:你醉我陪你直到方休,你拒絕,我也一樣體諒。
不要一廂情願拿孩子
作為綁架別人的砝碼
“你那麼大個人還和小孩一般見識。”
所有熊孩子背後,都有一個默默鼓勵他們的熊家長,這些家長有著奇怪的自我暗示。
自己一旦有了孩子,全世界都得讓著我,所以在火車、地鐵、高鐵等公眾場合,你們都必須要讓著孩子。
孩子,讓他們有了一個有恃無恐的憑證。
“我帶孩子不方便,把你下鋪給我們吧。”
我提前好幾天跑到火車站,辛辛苦苦排好幾個小時的隊,就是為了買到下鋪,憑什麼要把座位讓給你?
不要一廂情願拿孩子作為綁架別人的砝碼。
一旦道德開始綁架
愛心也開始變質
尊老愛幼是傳統美德,而不是道德的枷鎖。
年輕人會給老弱病殘人讓座,他們把愛心留給溫柔的孕婦、懂事的孩子、慈祥的老人;有些老年人也會主動為年輕人讓座,因為知道年輕人工作一天已經很疲憊。
一旦道德開始綁架,愛心也開始變質。
喜怒哀樂是表情不是表演,道德是用來約束有錯的人,而不是用來禁錮無辜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