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沒有成功,或者沒有取得更大的成功,並不在於他不夠聰明,也不在於他不夠努力,而是在於他沒有認識到:我們的成功來自於他人。
我很喜歡西德尼·詹姆斯·溫伯格的故事,他沒有什麼學曆,15歲開始在高盛做門房助理,給人洗痰盂,擦皮鞋。1930年,38歲的溫伯格成為高盛最高管理者。當時,高盛沒有什麼像樣的客戶,但溫伯格卻做了一些令人矚目的事情。就是為那些領導美國頂級企業的領導人提供無私的服務,滿足其需要。並堅持數十年如一日地為其提供建設性的意見——即使有些人並不是(至少在當時不是)高盛的客戶或者業務量很小。
1947年,溫伯格結識了亨利·福特二世,在為福特公司提供了9年免費谘詢之後,1956年,亨利·福特二世決定選擇高盛作為福特公司股票發行承銷商,其市值高達6.5億美元,是美國有史以來金額最高的新股生意,單就這一筆生意使得高盛一躍躋身於華爾街頂級投行之列。1958年,零售巨頭西爾斯·羅巴克找上門來,請高盛承擔同樣是有史以來美國金額最高的債券發行業務,使得高盛幾乎是一夜之間成為了美國金融業的巨頭。
溫伯格的成長經曆給了我們很多的啟示,你想成為什麼樣的人,你想獲得什麼樣的成功,並不在於你有多麼大的理想和抱負,也不在於你有多麼高的學曆和能力,關鍵在於你能夠做什麼,以及能夠為什麼樣的人做什麼,或者說,你的付出值得什麼樣的人給你回報,這是關鍵。我們不妨把這稱之為人際關係的“黃金法則”。
1、你能為他人做點什麼?
每當我們接受對方的恩惠時,我們都會在心裏有一種“負債”感,希望能夠以相同的方式,或者是對方喜歡的方式回報對方,即使是不能立時回報也會在以後尋找機會進行回報。這就是馬基雅維裏說的“授受恩惠使人產生義務感。”
亨利·福特二世為什麼要請溫伯格作為福特公司股票的發行承銷商?因為9年的時間裏,溫伯格為福特二世提供了不下50種關於“改組財務體製”的方案,卻從沒有向他提過“錢”的事,福特二世感覺虧欠他很多,這是回報他的最好方式了。
這就是關係的本質所在:當你的付出是他人所需要的,你就為自己贏得了“索取”的籌碼。而籌碼的大小,決定你能為他人做點什麼,能為他人增加多大的價值。價值越大,對方回報的價值也越大。
2、你能為什麼樣的人做點什麼?
每個人的成就、收入與他周圍的人是差不多的,或者說與你打交道的人決定了你的成就和收入水平。正如富爸爸窮爸爸係列書的主要合作者羅伯特·清崎說到的:“你的收入將是離你最近的5個人的平均值。”
溫伯格最終由一個小門童成長為美國金融之王,這一切與他同什麼樣的人打交道有關係。他接任高盛CEO後,他堅持為美國頂級企業,而不是二流企業的領導人提供服務,並與他們建立良好的關係。數十年之後,他也終於成為美國頂級企業的領導人。
這就是關係的價值所在:不在於你的付出有多麼的慷慨,而在於你是為誰在付出。你是能夠為有百萬收入的人做點什麼,還是能夠為有千萬收入的人做點什麼,這決定了你能夠成為什麼樣的人。
所以,很多人沒有成功,或者沒有取得更大的成功,並不在於他不夠聰明,也不在於他不夠努力,而是在於他沒有認識到:我們的成功來自於他人,特別是來自那些你內心所仰慕、所尊重的人的回報。沒有人願意回報你,即使你再聰明,再努力,也可能是白忙活一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