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雲:既來之,則安之。這不是教我們停止改變,而是讓我們學會溫柔地活在當下,少一些後悔與遺憾,多一些幸福與坦然。
“不到極逆之境,不知平日之安;不遇至刻之人,不知忠厚之實;不經難處之事,不知適意之巧”出自清人石成金的《續菜根譚》。
其意為一個人不到極其困逆的境地,就不懂安和順適時候的安定;沒遇到對自己尖酸刻薄的人,就不知忠厚之人的對你的善良;不經曆難以處理的事物,就不會明白萬事順意的舒適。
很多人質疑遇到一些小挫折,便自暴自棄;聽到一些尖酸刻薄之話,便感慨人心險惡;遇到一點小麻煩,就開始叨叨抱怨。其實,這都是人給自己的內心添了堵,放大了自己的情緒罷了。當你靜下心來細想時,你會發現,你的生活並沒有想象中的那麼糟糕。
不到極逆之境,不知平日之安
想必很多長輩都跟自己的孩子說過這句話:“你呀!真是身在福中不知福!”到了如今,很少後輩能體會到長輩創業時的篳路藍縷,不知家庭的穩定來之不易。然而攀比的風氣造成了很多孩子們為了追求高端物品而不顧自身實際情況向父母索要,若有不從,還鬧起脾氣,這讓不少家長為此頭疼,囊中羞澀者,更是進退兩難。
其實,反觀我們自身,在這功利化的社會下,有多少人疲於奔命地去追求物質利益,甚至為此鋌而走險,觸犯法律,最終落入法網、萬念俱灰。
“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顏回對於幸福生活的定義是“一簞食,一瓢飲”,這對於現世來說,雖然略微苛刻,但其中的內涵是在於提醒人們日子安然知足便好,否則到了極逆之境,才懷念起平日之安啊。
不遇至刻之人,不知忠厚之實
我們常說良藥苦口、忠言逆耳,而一到關鍵時刻人往往就越不會聽逆耳之言,從而釀成大禍,後悔莫及。“不遇至刻之人,不知忠厚之實”,這句話,其實更加強調人在社交中更應該注意遠離小人,在甜言蜜語和逆耳忠言間應該選擇第二者,因為,無故獻殷勤的人,往往都是口蜜腹劍者。
唐玄宗時期的李林甫在朝中已官至宰相,然而對有才能的人或皇帝信任的其他人都恨之入骨,總想盡辦法除掉他們。可他表麵對這些人十分和善,當麵對這些人甜言蜜語,其實心中卻時時盤算害人的詭計,最終這虛假的麵具終於被人們識破,落下一個“口有蜜,腹有劍”的千古罵名。
李林甫這種人,正告訴了我們,一個人即使位高權重,對人和善好言,也未必是真心實意,裏間藏匿的可是一顆隨時爆發的炸彈。
不經難處之事,不知適意之巧
“不經難處之事,不知適意之巧”,說的是很多人在對待一些小事的心態上通常都懷有輕視、大意,然而小事往往是最容易被人忽略的,因為很多人認為小事沒什麼,當小事成為做大事的關鍵時,很多人因此就亂了手腳。
這種不良心態對我們的生活、工作都會帶來負麵的影響。因此,重視每一件小事,才不至於遇到難處之事而毫無防範,造成無法挽回的損失。
其實,平日之安、忠厚之識、適意之巧都可以歸納為人生的幸福,然而,這些幸福無需刻意追求,少一些功名利祿的貪求,多聽一些逆耳忠言,留意身邊每一件小事,日子自然相安坦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