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活在世界上,
必須要有些不較勁的智慧。
——主編君按
作家孫睿在《跟誰較勁》裏說過:20歲,跟學校較勁;25歲,跟老板較勁;30歲,跟自己較勁……
誰都希望自己生來不凡,稟賦過人,無奈中國人山人海,想要不被湮沒,唯有不斷的較勁。
周國平說,“人生許多痛苦都源於盲目較勁”。中國人尤其如此。
我們給自己設定太多標準,太多比較,有人死磕到底獲得了成功,但更多的人,在無端的較勁裏,心中滿是負累。
不要把人生調到糾結模式
年輕時愛較勁無可厚非,從不懂世事的年輕人,到漸漸明白事理,身上的棱角總要與現實對峙一番,遇到些挫折、受過些傷,總能漸漸學會與這個世界相處。
但若一生都在較勁,又會怎樣?
張愛玲晚年,還在書裏不斷的寫著往事:母親拿她的獎學金賭錢、父親關她禁閉、胡蘭成拈花惹草卻不以為意……描摹了三十年的月亮,依然無法和這些往事和解。
痛苦或許對一個作家是種成就,但若放到普通人身上,那隻能是個悲劇。
都說四十不惑,所謂的不惑,大概就是能分清自己能做什麼,不能做什麼,不可改變的過往,無能為力的當下,不可預見的未來,均不必較勁。
和自己較勁,是最痛苦的事
有人說,人生最痛苦的事,不是失敗,而是我本可以。
一想到當初的一個小差錯,與夢想失之交臂,不平、憤慨、自責……縈繞心頭無法抹滅,糾住這些念頭不放,痛苦可想而知。
和自己較勁,是最痛苦的事。因為你以自己的不完美對抗完美,以有限的生命對抗無限的煩惱,不論祥林嫂如何自責,她也回不到那個春天的早晨去救回孩子,不斷的自怨自艾,不僅給自己造成無端的痛苦,更荒廢了當下。
人無法選擇自己的遭遇,難免受到命運作弄。但我們卻可以選擇讓自己的內心,放寬一些,如果生活和你開了玩笑,不要再和自己過不去。
未來不迎,當時不雜,過往不戀
成大事者不糾結。曾國藩有一句話“未來不迎,當時不雜,過往不戀”,這是種不較勁的智慧。
曾經兩江總督遇刺,慈禧懷疑是曾國藩所為,特地把他叫來,陰陽怪氣地說:“此事甚奇呀!”目的在於激起曾國藩的怒氣,試探虛實,然而曾國藩卻也隻回說:“我也覺得此事甚奇。”
不糾結於慈禧對於自己的懷疑誤解,自然清者自清。
有時候人與人的差距就這麼一點,有的人和自己較勁,和他人較勁,和命運較勁,卻忘了眼前,人生艱難處如空中走鋼索,心無雜念的人才能更勝一籌。
多一些放空,不要過較勁的人生
生活總是無法像預期一般完美,總有許多紕漏和不盡人意。
我們會遇到大山大河一樣的難關,也難免被細小的塵埃沾染……憂慮、煩惱、痛苦,數之不盡,但若因為和他們較勁,而忘記了生活中還有許多值得體味的滋味,就太不值得了。
《菜根譚》有雲:“風來疏竹,風過而竹不留聲;雁渡寒潭,雁去而潭不留影。故君子事來而心始現,事去而心隨空。”
不要讓那些無謂的思慮持續的停留在心裏,人心本來平靜,何必自尋煩惱?較勁的人生不值得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