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於職業原因,我對察言觀色、辨人識人比較敏感。因此在工作與溝通的過程中,我得以發現一個十分有趣的規律:
幾乎所有人,都會把身邊魅力出眾者當作“老師”。他們羨慕、親近,進而無意識地模仿學習,以期能從中參透人性的秘密,盼著自己也能成為下一個施瓦辛格或瑪麗蓮夢露。
而同樣也是這群人,在麵對不合自己胃口的討厭家夥時,又會斬釘截鐵地將其列入“敵人”的範疇,舉起小手直衝對方:思想有多遠,你丫就給我滾多遠。
諷刺的是:
他們自己,在某些性格特點方麵,有時也與口口聲聲討厭之人十分相近——心浮氣躁、惡意揣測、無中生有、自私自利。而這些人卻並不自知。
比如去年咪蒙刷爆朋友圈的文章《致賤人》,所有人都忙著對號入座,不遺餘力地在朋友圈大罵身邊的賤人;而與此同時,所有人又都自我感覺良好,篤定地深信自己絕非賤人,別人才是。
這就像一個4歲小盆友朝3歲小盆友翻白眼:“你走開,我不和未成年的熊孩子說話。”罵別人的同時,順帶捎上了自己。
很多人至今都意識不到:你所鄙夷之人,也許與你也有相似之處。
所以今天這篇文章,我們來聊聊你討厭的那些人,是如何被反感,直至疏遠的。我舉三個例子,也許你會從他們身上找到自己的影子。
1
把臭毛病帶回家
你也許並不自知,某些工作中引以為豪的閃光點,在工作之外可能會演變成令人討厭的臭毛病。
比如孩子犯了錯,如果他有一個軍人出身的爹,多半要被罰站軍姿;如果他有一個教師出身的娘親,罰抄課文也是再平常不過的事。
想想都要起一身雞皮疙瘩,苦了可憐的娃。
又比如某些理工科出身的寶寶,做科研時嚴謹細致,容不得半點馬虎。但出了實驗室,他們入戲太深,照舊保持科學家般的求索精神,便有了讓人尷尬到臉酸的對話——
“我剛去水果攤買了兩斤西紅柿,味道不錯,你要不要嚐嚐?”
“西紅柿不是水果,是蔬菜,所以你剛才說“水果攤”是不嚴謹的。如果他賣西紅柿的話,那就不叫水果攤了,更正確的說法,應該是蔬果攤。”
“那個……你真厲害,我還有事,先走了啊。”
恭喜你,你成功捍衛了真理。隻不過代價是少了一個和你愉快聊天的朋友。
工作,要求理性占據上風,排兵布陣、思維清晰;而生活,則希望你用感性來與人相處,稱兄道弟、樂在其中,看破而不說破。
參透並熟練運用這一點的,即便稱不上智者,也算是個聰明人。
2
寬以待己,嚴以待人
這類人廣泛分布於各大集體宿舍中。淩晨兩點嚼著爆米花,對電腦屏幕裏的男女主角放聲大笑,桌椅板凳不遺餘力地抖動著,跟火箭發射一般,倒數5個數就能竄上天。
但如果正巧趕上他們在休息,那室內便必須保持絕對安靜,不能有一點響動,否則就要炸毛----
“沒看我在休息嗎?能不能別出聲?到底有沒有素質?!”我仿佛看到他們義正言辭的譴責,打著滾從嘴裏冒出來,調了個頭,又統統扇回自己臉上。
自私,是這些人賴以生存的行為準則。至於期間得罪過什麼無關痛癢之人,想必是不在意的。
但就是這些無關痛癢之人,在未來卻有可能直接或間接成為他們繞不過去的絆腳石。
我之所以不斷強調與人為善,拋開所謂的道德之外,實則有另一層含義:
善待他人,實在是投入產出比最劃算的交易。它意味著人脈的積累,無形資產的增值,以及機遇的成倍提高。
六度空間理論認為,世界上的任意兩人之間都隻隔了6層關係。換言之,你朋友的朋友的朋友的朋友的朋友的朋友,有很大機率會認識決定你未來十年走向的貴人。
而朋友鏈的第一層,一定是從你身邊的室友、同學、同事開始的。這也是朋友存在的功利性價值之一。
對周圍人保持基本的禮節與照顧,用不著刻意巴結,但至少別損害他人利益。以德報德,以直報怨,這是最基本的準則,同樣也是投資自己最簡單的方式。
因為你永遠也無法得知,自己曾惡語相向的人,在未來會以怎樣的方式影響你的生活。
3
用群體屬性作為擋箭牌
熟悉我的人都知道,我對女性是十分尊重的。
每隔一段時間我都會編個小段子諷刺大男子主義,之後麵帶微笑,看著他們氣急敗壞,詞窮到嘴裏隻能吐出髒字的尷尬模樣。
在呼籲平權這條路上,我可以大言不慚地說:我是做出了一些微小的貢獻的。我有一百種不帶髒字的花式罵人方法,讓那些直男癌晚期患者們氣得肝顫又無可奈何。
誰讓我文筆好呢。
不過最近,我卻發現了一些十分魔性的苗頭:有人開始把“女權”當作了威脅別人的籌碼。
具體症狀如下:
某女在早餐店排隊加塞兒,被兩名路人指責不守規則。她胡攪蠻纏,不知怎地,硬是把對話內容上升到了別人不尊重女性的高度,讓路人憤慨加無奈。
再舉例:某女生工業設計專業畢業,以求視覺設計師的職位,屢戰屢敗。隨後在微博大肆辱罵某公司歧視女性,掀起小規模浪潮,後被證實其麵試表現極其糟糕,與性別無關。
“女權”、“男女平等”這類字眼,本應該為群體發聲,卻在某些別有用心的人手中變了味,成為謀求一己私欲的武器。
與此類似的,還有“他還是個孩子,你怎麼這麼不講情麵?”、“他已經是個老人了,你怎麼這麼不尊敬長輩?”“瞧不起我們中國人是不是?!”
這些人十分擅長以群體屬性為庇護,將邏輯攪渾,造成“你不是在和我作對,而是在和我代表的群體作對”的錯覺,最終無非是希望自己在鬥爭中獲得私利。
何其奸詐。
他們最擅長的,就是用高尚的瓶子,來裝卑鄙的酒。因此,請務必留個心眼,跳出類似的邏輯陷阱,找準機會,一擊必殺。
三個例子,三個不同的切入點,三種令人疏遠的人性。
李世民說,“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我們大可不必將反感的家夥徹底阻擋在對立麵,他們也有其存在的價值——警醒自己切莫步其後塵。
人大體分兩種:一種比自己優秀,一種比自己墮落。
優秀的人,像洶湧海上指引正途的燈塔,賦予我們繼續遠航的信念;
墮落的人,則是釘在懸崖邊的十字架,它們搖搖欲墜,用大號鮮紅加粗的斜體字提醒過往的行人:
看見了沒,您可千萬甭走我的老路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