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座寺廟裏,住著一老一小兩個和尚。這天,老和尚對小和尚說:我們的米不多了,你出山到集上買些米吧。小和尚答應一聲,第二天就出發了。可是走了沒多久,小和尚就回來了。他告訴老和尚,出山過河的那座橋,木頭朽壞了,人不能走。老和尚問:“不是可以從別的路繞過去嗎?”小和尚說:“繞過去那得多走幾倍的路。我聽附近的山民說了,那橋他們馬上就修,還不如等橋修好了再出山。”老和尚沉默不語了。
幾天後,老和尚又派小和尚去買米,幾個時辰過去後,小和尚背著袋子又回來了。看到老和尚,小和尚立刻說:“師父,那橋正在搶修,現在還沒修完,等他們修好了再去買米吧。我想,修這橋不會用太長時間的。”老和尚看看已快見底的米缸,歎口氣:“好吧,就按你說的等吧。”
估摸著橋該修好了,這時米缸裏的米也已吃得幹幹淨淨了。老和尚說:“去吧,趕快去吧,再買不到米,咱就該餓肚子了。”小和尚收拾收拾東西,上路了。可是這一次,小和尚去得快,回來得也快。一見麵,小和尚就著急地對老和尚說:“師傅,不好了,橋是修到頭了,可是被上遊突然暴發的山洪又衝壞了,連那條繞過去的路也被洪水淹沒了,我們該挨餓了……”
老和尚歎口氣:“其實,這種狀況是一開始就注定了的。當初橋朽壞了的時候,你如果早下決心,從繞過去的路出山,雖然費些體力,但米應該是早已買回來了。可你不想費力,又心存僥幸,結果,一而再,再而三,造成了今天的困境,你說,這能怨誰呢?”小和尚不由得低下了頭。
故事的哲理
曲折,也是前進。而前進與否,決定著生死。很多時候,我們猶豫不決,是因為心存僥幸。而我們心存僥幸,又是因為我們心裏潛藏的那一分懶惰。殊不知,果敢行動,雖然暫時要花更多的代價,但反而離機遇更近。反之,一味被動等待機會,其結果卻往往變成惡性循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