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寧可清貧自樂,不作濁富多憂。——宋·釋道元《景德傳燈錄》
2、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宋)佚名
3、清泉絕無一塵染,長鬆自是拔俗姿。——宋·蘇舜欽《無錫惠山寺》
4、動則三思,虛而後行。——《三國誌·魏書·楊阜傳》
5、慎則禍之不及,貪則災之所起。——唐·姚崇《辭金戒》
6、公家之利,知無不為,忠也。——《左傳·僖公九年》
7、賞厚可令廉士動心,罰重可令凶人喪魄。——(唐)韓愈
8、自非祿賜,一毫不受於人。——《南史·王曇首傳》
9、惟敬可以勝怠,惟勤可以補拙,惟儉可以養廉。——清·汪汲《座右銘類編·政治》
10、上邪下難正,從枉不可驕。——南朝·宋·何承天《上邪篇》
11、從官重恭慎,立身貴廉明。——唐·陳子昂《座右銘》
12、曆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敗由奢。——(唐)李商隱
13、因民之所善以勸善,因民之所憎以禁奸。——《文子·上義》
14、流水不腐,戶樞不螻。——《呂氏春秋·盡數》
15、清正儉約,是居官之良法。——清·陳弘謀《從政遺規》卷下《寒鬆堂集》
16、誅惡及本,本誅則惡消;振裘持領,領正則毛理。——《後漢書》卷七九上《儒林列傳》
17、公生明,偏生暗,端愨生通,詐偽生塞。——《荀子·不苟》
18、忠言逆耳利於行,良藥苦口利於病。——(漢)司馬遷
19、業精於勤,荒於嬉;行成於思,毀於隨。——(唐)韓愈
20、心如規矩,誌如尺衡,平靜如正直如繩。——漢·嚴遵《道德指歸論》
21、住世一日,則做一日好人;居官一日,則做一日好事。——羅大經
22、眾人皆以奢靡為榮,吾心獨以簡素為美。——宋·司馬光《訓簡示康》
23、居其位,安其職,盡其誠而不逾其度。——(清)王夫之
24、廉者,民之表也;貪者,民之賊也。——(宋)包拯
25、清正儉素,門無私謁。——《魏書·彭城王傳》
26、上有好者,下必有甚焉者矣。——《孟子·滕文公上》
27、貪者自貪,廉者自廉,關鍵在於人,與錢本身無涉。——梁實秋《錢》
28、在官惟明,蒞事惟平,立身惟清。——漢·馬融《忠經·守宰章》
29、智者不為非其事,廉者不為非其有。——漢·韓嬰《韓詩外傳》卷一
30、身處膏脂,不能以自潤。——《後漢書·孔奮列傳》
31、陷其自身者,皆為貪冒財利,與夫魚鳥何以異哉?——唐·吳兢《貞觀政要·貪鄙》
32、為清官死,死有餘榮。——明·朱祖文《北行日譜》
33、惟儉可以惜福,惟儉可以養廉。——清·錢泳《履園叢話·安安先生》
34、鋤一害而眾苗成,刑一惡而萬民悅。——漢·桓寬《鹽鐵論·後刑》
35、淡然自守,不汲濟於榮利。——《魏書·劉芳傳》
36、官能清則冤抑漸消,吏能廉則風俗自厚。——清·錢泳《履園叢話·不可少》
37、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孔子
38、言之非難,行之為難。故賢者處實而效功,亦非徒陳空文而已。——《鹽鐵論》
39、欲雖不可去,求可節也。——(戰國)《荀子·正名》
40、知而不言,是不忠之臣;不知而言,乃不智之臣。——《南齊書·崔慧景附崔偃》
41、苟非吾之所有,雖一毫而莫取。——宋·蘇軾《赤壁賦》
42、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清)佚名
43、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冰,水為之而寒於水。——《荀子·勸學》
44、受魚失祿,無以食魚;不受得祿,終會食魚。——漢·劉向《新序·節士》
45、善惡之殊,如火與水,不能相容。——《歐陽修全集·祭丁學士文》
46、非吾義錙銖勿視,義之得千駟無愧。——《遜誌齋集》
47、貪利者害己,縱欲者戕生。——清·金纓《格言聯璧·悖凶》
48、廉者常樂無求,貪者常憂不足。——隋·王通《中說·王道篇》
49、先謀後事者逸,先事後謀者失。——《舊唐書·陳子昂傳》
50、言不苟出,行不苟為;擇善而後從事。——(漢)劉向
51、傷風害理,莫甚於私。暴物殘民,莫大於賄。——唐·陸贄《全唐文》卷四七三
52、身不正,不足以服;言不誠,不足以動。——宋·徐禎稷《恥言》
53、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辯之,篤行之。——《禮記》
54、取誠信,去詐偽,禁暴亂,止奢移。——《六韜·上賢》
55、清風兩袖朝天去,免得閭閻話短長。——明·於謙《入京》
56、生死疲勞,從貪欲起;少欲無為,身心自在。——《八大人覺經》
57、勤能補拙,儉以養廉。——清·金纓《格言聯璧·從政》
58、尺有所短;寸有所長。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屈原
59、廉隅貞潔者,德之令也;流逸奔隨者,行之汙也。——唐·魏徽《群書治要·昌言》
60、罰一人,則千恐;濫一罪,則百夫愁。——(唐)陳子昂
61、政以得賢為本,治以去穢為務。——《資治通鑒》卷四十九
62、善則賞之,過則匡之,患則救之,失則革之。——《左傳》
63、終身為善不足,一旦為惡有餘。——(宋)何坦
64、知足而不貪,知節而不淫。——宋·林逋《省心錄》
65、勤有功,戲無益,戒之哉,宜勉力。——宋·王應麟《三字經》
66、慎而思之,勤而行之。——唐·白居易《策林》
67、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宋)歐陽修
68、能省事,自無妄費,無妄費,方可與講廉。——清·申居鄖《西岩》
69、小利,大利之蛀;貪小利,則大利必亡。——北齊·劉晝《劉子·貪愛》
70、以信待人,不信思信;不信待人,信思不信。——晉·傅玄《傅子·義信》
71、從來天下之患,無過官冗,人人能言其弊,而不能去其害。——(宋)蘇軾
72、義動君子,利動貪人。——《後漢書·班固列傳》
73、為人臣者,以富民為功,以貧苦民為罪。——漢·賈誼《新書·大政上》
74、公則生明,廉則生威。——清·朱舜水《伯養說》
75、願竭力以守義兮,雖貧窮而不改。——《後漢書·張衡列傳》
76、徇國家之急,赴公家之難。——《漢書·司馬遷傳》
77、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宋·佚名《過零丁洋》
78、世路無如貪欲險,幾人到此誤平生。——(宋)朱熹
79、但得官清吏不橫,即是村中歌舞時。——宋·陸遊《春日雜興》
80、致理必在懲貪,懲貪莫先旌廉。——清·王命嶽《懲貪議》
81、自律不嚴,何以服眾?——元·張養浩《風憲忠告》
82、人情得足,苦於放縱,快須臾之欲,望慎罰之義。——範曄
83、真者,精誠之至也,不精不誠,不能動人。——《莊子·漁夫》
84、貪欲者,眾惡之本;寡欲者,眾善之基。——(明)王廷相
85、苟正其身,於從政乎何有?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孔子
86、舉事以為人者,眾助之;舉事以自為者,眾去之。——(漢)《淮南子》
87、上清而無欲,則下正而民樸。——漢·劉向《說苑·說叢》
88、科教嚴明,賞罰必信,無惡不懲,無善不顯。——《三國誌》
89、平生正直無偏向,止留下四海一空囊。——元·王實甫《西廂記》
90、知足者,貧賤亦樂;不知足者,富貴亦憂。——宋·林逋《省心錄》
91、臨陣勇,臨財廉,臨事勤,臨民仁。——《宋朝事實類苑·德量智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