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
1. 文言文是古代詞彙,而所謂流行語在古代是不允許存在的,因此此類詞彙認為是歪曲詞彙,即歪字,不正之言。
2. 如果按照古代說法就是:丙申半歲,不正之言,唯十四為熱也。
3. 可見,現代的流行語在古代是歪曲的邪行詞彙。
1.如何把「別人的臉是臉,你的臉是臉plus」說得很優雅?「顢頇」這個詞收好不謝。
「顢頇」的本義是「麵大貌」,後來又引申出為糊塗而馬虎的意思。例如《官場現形記》中就有這麼一句:
信上隱隱間責他辦事顢頇,幫著上司,不替百姓伸冤。
臉大用你家洗麵奶了呀?幹嗎要把它跟「馬虎」扯上關係?看看都覺得好氣哦!
2.「駑駘」本義是指劣馬,後來又被用來比喻低劣的才能,或平庸無能的人。反正用現在的話來說就是「戰五渣」。
宋代的葉適在《上西府書》裏就用它來諷刺決策者:
求駑駘於千裏,抱鼠璞以待價。此智士所以寒心。
「戰五渣」都能當成寶,真不知道該說你什麼好。
3.當有人要你發紅包時,如何委婉地告訴他自己窮到吃土?用「懸罄」這個詞就夠了!
這個詞是齊孝公為了黑魯國而發明的。《春秋左傳·僖公二十六年》有雲:
齊侯曰:「室如懸罄,野無青草,何恃而不恐?」
你們魯國啊!內裏就像懸掛的罄一樣空虛,郊外又是不毛之地,憑啥不怕我?
雖然本是黑對方空無所有的詞語,後來卻一直被人拿來賣慘哭窮,例如宋代的王禹偁就說自己:
四海無立錐之地,一家有懸罄之憂。
4.「覘視」的意思跟「暗中觀察」一樣,表示窺視,探看,但畢竟人家長著一張難認的臉,秘密工作幹起來也更方便些。
像《後漢書·劉陶傳》就有:
四方私言,雲角等竊入京師,覘視朝政。
一看就是個厲害的特.工!
5.「踧踖」這個詞常用來形容心慌意亂時坐立不安的樣子,含有貶義。比如《紅樓夢》第七十五回裏的賈寶玉:
寶玉因賈政在坐,早已踧踖不安。
明明心裏開始慌了,為了掩飾卻還要強裝鎮定,但你不自然的舉止已經出賣了你啊!
▼
6.「央浼」其實就是發揮死纏爛打的精神,不斷地懇求,懇求老司機帶帶你。雖然身段放得有點低,但這一招目測還挺好用的!
例如《水滸傳》第三十回中說道:
但是人有些公事來央浼他的, 武鬆對都監相公說了,無有不依。
看來老司機的心腸還是很軟的嘛!
7.「饑劬」說的一種饑餓勞累的狀態,累成狗也就算了,叫的外賣還沒來!感覺身體被掏空……
怎麼破?讓「不為五鬥米折腰」的陶淵明來為你支招:「穀風轉淒薄,春醪解饑劬。」被掏空的時候就先喝一杯,把胃灌醉了說不定就不餓了呢?
8.你以為「flop到穀底」這句流行語很潮嗎?實話告訴你,幾千年前的古人們用兩個字就能完美地表達出這種狀態了,那就是「躓踣」。
這個詞原本是跌倒、絆倒的意思,後來用來比喻遭受挫折。就像柳宗元《佩韋賦》寫的:
嗟行行而躓踣兮,信往古之所仇。
撲街這種事,大家都不想的啦。
9.「飆塵」出自《古詩十九首·今日良宴會》,原文是這麼寫的:
人生寄一世,奄忽若飆塵。
說人生在世,就像被狂風卷起的塵埃,下一刻便不知道又被吹到哪裏去了。
所以這個詞,其實就是用被風卷起的塵土來告訴大家人生無常。人生已經如此艱難,還是好好珍惜當下吧!
10.「瞵睨」是瞪眼斜視的意思,請看龔自珍在《戒將歸文》給我們帶來的精彩表演:
散餘愎而之形骸兮,乃瞵睨而側頸。
轉過頭給你一個霸氣的眼神讓你自己體會,就問你怕了沒?!
11.「倥侗」這個本來就沒多少人認識的高冷詞語,連詞義都是專門來打擊愚蠢人類的,意為 蒙昧無知。
西漢的揚雄快人一步學會了這個詞,在《法言·序》裏也率先用它開黑,說:
天降生民,倥侗顓蒙。
就是不知道無知的吃瓜群眾們看懂了沒?
12.「觳觫」這個詞形容因為恐懼而被嚇得發抖的樣子。出自《孟子·梁惠王上》:
王曰:舍之。吾不忍其觳觫,若無罪而就死地
齊宣王想到牛死到臨頭時驚懼哆嗦、嚇得連草都掉了的樣子,覺得很可憐,於是就想放了它。可能是牛的表現太令人印象深刻了,所以後來一詞還常被用來借指牛或牛車。
這句流行語現在已經被用爛了,無法滿足廣大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裝逼需求。好在我們發現了13.「陟遐」!這個詞普通一點的翻譯叫「遠行」,文藝一點的翻譯叫「去遠方」。
但《書·太甲下》說了:「若陟遐,必自邇。」
詩與遠方都得始於足下,整天嚷嚷著要「陟遐」有什麼用,你倒是出門啊!
14.「卑陬」是指十分慚愧的樣子。在《莊子·天地》中,子貢就親自為我們演示了一遍:
子貢卑陬失色,頊頊然不自得,行三十裏而後愈。
子貢好心教人用機械澆灌菜地,卻猝不及防地被種菜老人懟了,一席話說得子貢良心好痛,慚愧至極,一直走到三十裏外方才逐步恢複常態……
目測子貢這顆心應該是玻璃做的。
用戶登錄
還沒有賬號?立即注冊
用戶注冊
投稿取消
文章分類: |
|
還能輸入300字
上傳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