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不被別人牽著鼻子走,在修持上獨力承擔,自我追尋,自我完成,這是禪的最大特色。
2、持戒是修行一切善法的基礎,也是一切修行的根本。戒不是用來讀誦的,而是要去實踐奉行的。
3、佛門所謂「悟」,並不是隻要你參禪、閉眼睛。閉起眼睛來更忙,什麼忙?不是手腳忙,是心要忙著參禪。禪門雖然很靜,可是在靜的時候,要能像一麵鏡子映照萬物;好像水麵平靜了以後,天上的雲彩、月亮才會映現。這就要觀照的功夫,經過觀照,才能把很多問題想出來、悟出來。
4、飲食能增加身體的營養;讀書則能增長我們的智慧。要想提升人類的生活質量,必須鼓勵人人多讀書、讀好書、讀善書、讀佛書,唯有讀書能變化氣質、升華人格。
5、一個人如果從年輕時就有信仰,老來自己可以看經、念佛、禪坐,養成在生活中「以佛為伴,以法為用,以僧為友」,則老來不但不會孤單寂寞,甚至可以活得怡然自得、豐富多采。
6、佛教所講的慈悲,是無緣大慈、同體大悲,這是學佛的最高行門。沒有具備慈悲心,修行任何法門,都不能與菩提心相應的。
7、不論世間、出世間,都沒有離開國家,人人對於國家的政治、社會應該關心,我們早課唱誦的「國基鞏固,治道遐昌,佛日增輝,******常轉」,意思是希望國家、佛法,都能興隆。
8、學習把別人的毀謗,看作是一種激勵、助力,而不是阻力,麵對惡意的毀謗攻擊,想想那是替自己消災滅罪,內心也就釋懷了。
9、不計較小事,才能卸下心靈的負荷; 不聽聞閑言,才能避免無謂的爭端。
10、言中帶刺帶劍,讓人感到受了傷害,他會反擊;會說話的人,都懂得用柔軟的語言。凡事隻從柔處不從剛,我們看堅硬的牙齒容易掉光,而柔軟的舌頭至死不壞,柔能克剛,至理名言也。
11、忙碌不是勞碌命,不是歹薄的命,而是幸福的命。愈忙碌表示你愈有能力,能為更多的人服務。
12、懺悔像清水,可以洗淨身上的惡行汙垢;慚愧像衣服,可以莊嚴身心的清淨功德。一念慚愧,發露懺悔,就是人性最珍貴的良知良能。
13、要如何調伏身心,走向美善的大道? 一、要有節製的感情生活, 二、要有合理的經濟生活, 叁、要有正常的社會生活, 四、要有德化的宗教生活。
14、學習佛陀的智能,拉近人我間的距離;學習佛陀的無我,消除眾生們的執著;學習佛陀的慈悲,化解國際上的幹戈;學習佛陀的佛光,照破世間上的黑暗。
15、以熱忱,獲得善緣的財富;以勤勞,獲得信譽的財富;以喜舍,獲得友誼的財富;以正見,獲得真理的財富。
16、擁有財富,不是想買高官厚祿,而是能廣結善緣;擁有財富,不隻用來滋養色身,還要長養善緣慧命。
17、一年容易又春風,在這新年的開始,向佛陀祈願:願眷屬和諧,家庭美滿;願掃除習氣,增加修養;願修行進步,增加慧解;願佛教興隆,眾生普度;願世界和平,普天同慶。
18、以平常心對治好奇心,用心眼去輔佐肉眼。有也好,無也好,不計較自然快樂自在;得也好,失也好,不執著自然無憂。
19、生活在五濁惡世,不必逃避,隻要在心田存養佛法,即如同汙泥中的蓮花,能吐露芬芳的香氣。
20、粗布麻衣可以和衣而睡,不用擔心毀了名牌衣服; 拳頭石頭可以權充枕頭,回歸安心自在的心生活。 人不一定要依靠物才有快樂,在無欲清靜裏,一樣可以安身立命。
21、生活再忙,總有休息的時間,利用休息時間,就可以靜心打坐,也可以參禪悟道。甚至忙著作事,也是修行,如百丈禪師所說,搬柴運水無非是禪。因此,不要怕沒時間,隻怕無心。
22、每一個人都希望求得健康,但健康有健康的因果,飲食要節製,作息要正常,情緒要平和,物用要淡泊,才能擁有健康的生活。
23、不殺是不侵犯他人的生命,不盜是不侵犯他人的財產,不邪淫是不侵犯別人的名節,不妄語是不侵犯別人的聲譽,不飲酒是不侵犯自己的智慧。當有人侵犯我們時,我們必定很痛苦,將心比心,別人當然也不希望有人侵犯,這種不敢侵犯、不忍傷人之心,就是慈悲。
24、佛教稱我們為「有情眾生」,我們不能離開感情而生活,但感情應該有所節製,譬如植物不能缺少水與陽光而存在,缺少了水和陽光的植物,固然會枯竭而死;但是水分太多、陽光太強,植物仍然會承受不起而死亡。
25、「空」沒有相。拳頭是「有」,一張開就「空」了。「有」是五根手指頭;「空」也是五根手指頭,所謂「空即是色,色即是空」,是變化無礙的。
26、心可以畫出美麗的世界,美好的人間,所以說:「心如工畫師,能畫種種物」,假如我們的觀念裏,看到每一個人都存有感謝的心,會覺得這個世界很美好。
27、好的工廠,出產好的成品;壞的工廠,冒黑煙、排汙水、製造髒空氣。人心就如工廠,有時慈悲喜舍、福慧雙修,有時貪瞋邪見、嫉妒怨恨。
28、人生若能積極前進,固然很好,因為前麵有無限寛廣的世界;如果不能前進時,懂得回頭更重要,因為回頭的世界,跟前麵的世界一樣寛廣。
29、在任何時刻,我們都要懷著一顆感恩的心,感謝因緣,感謝大眾的成就,因為懂得感恩,才能享受富足的人生。
30、「同事」,是隨緣共事。譬如與軍人相處,同他說軍中有關的事;與學者相處,同他談學術相關的問題;和商人在一起,談商場、經濟的話題……談共同的話,如母親喂食幼兒時,總是張嘴做欲吃狀,她不是要吃,而是讓幼兒知道「我和你一樣」,我們也要以慈母的心懷,與大家共事。
31、「利行」,是幫助他人行事。有人走不動,扶他一把;有人上不了車,拉他一下;有人不認識路,送他一程;有人不了解塬委,耐心指導;有人麵臨困難,義務幫忙……都是利行的最佳表現。
32、「布施」,是給予所需。你畏懼,我給你力量,讓你不怕;你不懂,我講給你聽,讓你明白;你受難,我給予幫助,讓你脫臉。乃至你演講,我專心聽,也是眼耳的布施;你微笑,也是歡喜的布施。
33、「愛語」,是講好話,以鼓勵代替責備。和人相處,最忌諱話裏帶刺、帶刀,不但傷害對方,也會破壞彼此的感情。此外不冤枉、不迫害,給人信心和安全感,也是愛語的展現。
34、一個有感恩心、肯發心的人,自然就有佛法;有了佛法,便能隨遇而安、隨緣生活、隨心而作、隨喜自在。
35、我人常在閑聊時得意忘形,或一時不留意而得罪了人。如能利用閑談的時間,多念佛號、多觀聖容,不但可以免造口業,還可以增進道業,何樂而不為呢?
36、如果每一個人都麵帶慈藹的笑容,打一個照麵都能會心一笑,不但調和了人際關係,更能增進社會的生趣祥和。
37、夫妻幸福的條件,不是建立在金錢的互賴,而是對彼此感情的終生信任。美滿家園的建立,要建立在坦誠互諒上,猜忌懷疑會毀掉辛苦建設的家。
38、多少年來,也有人對我批評、辱罵,我仍然是感念於心。我真實的沒有一點恨意,隻想到,我不知如何能補報他的不足,讓我們之間沒有對立,沒有怨恨。這許多的怨憎會苦,我也不會太把它放在心上,造謠生事、批評毀謗,隻要能消除你的怨恨,也算貧僧對他們的一點貢獻吧!
39、念佛要有叁到:口到、耳到、心到。口誦清楚,耳聽明白,了然於心,叁到齊全,自然能得到感應。
40、再肥沃的土地福田,不勤勞精進去耕種,還是會荒蕪沒有收成; 再興隆的祖業家產,不能節儉樸實持家,終有揮霍殆盡的一天。
41、擁有財物而不用,和「沒有」有什麼差別呢?擁有財物而不會用,和「無用」有什麼不同呢?一心想要「擁有」,不如提倡「用有」。
42、一個學道的人要有慈悲、和氣,注重修口德,日日檢討自己,對人是否語言溫和?有些人說話,音聲柔和好聽,這是因為過去世是講好話、讚美人的果報。而佛教的僧團之所以讓人尊重,也是因為沒有惡口、沒有爭執,教團清淨和合。
43、出家人勘破紅塵的虛假空幻,放下浮世的巧爭利奪,而積極追求更超脫真實的生命。勘破、放下,不是煺縮逃避,而是勇往直前、積極投入真理之旅的壯舉。
44、山川草木,大地山河無不蘊藏著無限的禪機;煦日照耀,微風吹拂莫不透露著諸佛的法音,一切都是自然的流露,一切都充滿真的純淨、美的純德、美的純情。
45、我們應該共同淨化社會,提倡善良風氣,提高民眾知識,提升道德水平,讓人間就是淨土。
46、佛教徒皈依佛法僧叁寶:皈依佛,佛如光明,有了光明,就能驅走黑暗,帶來希望;皈依法,法如淨水,有了淨水,可以滋潤大地,生長萬物;皈依僧,僧如福田,有了福田,可以給人播種,廣植福德。叁寶的重要,就好比陽光、雨水、大地,缺一不可。
47、一個信仰佛教的人,最重要的是把握自己的心,駕馭自己的心。唯有用心去體會佛法,將佛法用諸於平常生活,這種生活才是最幸福、最快樂的。
.48、佛教講「修行」,就是修正行為。「修行」固然需要,「修心」更為重要。行正心不正,有外無內,這叫做修行不修心,如此不能解決根本問題。修行,也能修心,內外一如,誠如衷,形於外,則必能凡事皆辦,凡修必成。
49、今天的時代已不完全是靠人脈關係就可以立足,更重要的是,要靠自己的實力;有人沒有實力,難以開展,即使沒有人脈,隻要自己有實力,凡事還是能夠左右逢源,水到渠成。
50、現在的人,學習知識比較容易,學習當一個勇者比較困難。有的人平時逞強好勝,但在危難之前,容易為人收買,忘失做人的骨氣。所以,真正的勇者,沒有多年的修心養性,是不容易成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