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末法億億人修行,罕一得道,唯依念佛,得度生死。
2、愛心和慈悲的發展,是一切修行的基礎。
3、“多聞”並不一定能夠增長“道力”,而是要善於觀照,觀照即修行,才能糾正自己的錯失。
4、學佛修行之可貴,在於常湧慈悲心,視萬物與我一體,同體大慈力,同懷大悲心,即使在境界現前時,亦能超脫凡情、俗念,拂逆困厄,而不變道心。
5、修行人以念佛為正行,以放生為助行。
6、修行人就是要將有事化為無事。修行人就是要將煩惱化為無煩惱(菩提)。修行人就是要使自己安樂,也使他人安樂。
7、做為一個修行人必須先做後說,先實踐再說,能說不能做,不是真慧、真修行人。
8、修行人要有度量,要廣結善緣,怕因果要惜福。柔和謙順,不起愛憎。利益他人,圓滿他人,感動他人,心中無事,無煩惱,一切言行皆為報恩,隻是盡本份而矣!無有功德可言。
9、一個修行的人,如果能培育正確的思想、高尚的情操、優雅的談吐、恢宏的氣概,又能積極建立樂觀進取、奮鬥不懈的人生觀,則可塑造成為一位甚為健全人生的現代修道士。
10、學道是一個思想,一種信念,也是一種信仰,不是一句話說說而已,而是一種身體力行,一生所要奉行的一種修行。
11、天下沒有十全十美的事,在這些因緣或機遇中,正是給予我們磨煉、修行的好機緣。
12、修行要有‘雨天聆聽雨聲,晴天沐浴陽光’的心境,不論順境、逆境,都能處之泰然,也就是要心不執著、隨遇而安、知足常樂。
13、修行法門在於戒、定、慧,落實到自己的日常生活當中,以覺知與平等的心去麵對一切。
14、在修行的人生中,如果有一個不肯妥協、勢不兩立的敵人,不是別人,恰恰就是你自己。
15、修行,是為了眾生來承受苦難的,因此必須堅忍,才能完成道業。
16、當你真切地修行之同時,由於信仰深、願力大、有佛法,內心深處自然染不上世俗的情愛了。
17、修行的目的,是要打破你我彼此的界限,也要超出一切事物的相對現象,更要超越時間與空間的束縛,進而達到與宇宙的大我合而為一的絕對自在境界。
18、生活的本身即是修行,才能表現萬德莊嚴的本質,也能流露生活之美的源頭。
19、真實的止滅(涅槃),是經由修行戒律、專注的禪定及智慧等實修道路而達成。
20、修行的最高目標就是轉化自己的態度,讓自己走向和平、慈悲、平靜的專注,以及智慧。表現出輕聲細語,微笑寬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