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有判斷句、被動句、賓語前置、成分省略句、否定句中代詞賓語前置、疑問句中代詞賓語前置、介詞賓語提前、定語後置、狀語後置、主語後置等!追問
我想問一下現漢的句式
句子的句式有哪些?
1. 按結構劃分:單句、主謂句、動詞謂語句。
2. 複句(多個單句) :並列關係、承接關係、選擇關係、總分關係、轉折關係、遞進關係3. 按作用劃分:陳述句、祈使句、感歎句、疑問句1. 《現代漢語》是中國現代大學中文係必修課程之一,它全麵係統的講述了“現代漢語”的方方麵麵。
其中,黃伯榮、廖序東主編的比較流行。
2. 一個句子必須按照一定的模式來組織,這個模式稱為句式。
比如排比句式,命令句式等等。
共有:判斷句、被動句、賓語前置、成分省略句、否定句中代詞賓語前置、疑問句中代詞賓語前置、介詞賓語提前、定語後置、狀語後置、主語後置等。
3. 長句和短句:句子有長有短。
所謂長句,是指詞語多、結構複雜的句子,所謂短句,是指詞語少、結構簡單的句子(包括複句中的分句)。
長句和短句各有各的修辭方法。
長句的修辭效果是表意嚴密、精確、細致,短句的修辭效果是表意簡潔、明快、有力。
長句主要用於書麵語、議論、描寫之中,短句主要用於口諭、緊急場合、演講詞中。
句式有哪些
1.判斷句:對事物有所肯定或有所否定的句子。
可以分為兩個係列:"……者,……也"係列和"乃、為"係列。
"……者,……也"係列:"……者,……也"是文言文判斷句最常見的格式,由此變化,就形成一個係列。
廉頗者,趙之良將也。
(……者,……也) 百戰百勝,非戰之善者也。
(……,……者也) 栗者,民之所種。
(……者,……) 虢,虞之表也。
(……,……也) 忠義者聖賢家法。
(……者……) 劉備天下梟雄。
(……) 文言判斷句,又常用"乃"、"為"、"即"、"則"、"是"、"非"來表示,構成又一個係列。
當立者乃公子扶蘇。
我為趙將,有攻城野戰之功。
即今之傫然在墓者也。
翩翩兩騎來是誰? 審諦之,頓非前物。
2.被動句:被動句可分為兩大類:有形式標誌的被動句和無形式標誌的被動句。
有形式標誌的被動句: 信而見疑,忠而被謗,能無怨乎? 而君幸於趙王。
臣誠恐見欺於王而負趙。
今不速往,恐為操所先。
身死人手,為天下笑。
吾不能舉全吳之地,十萬之眾,受製於人。
無形式標誌的被動句。
沒有詞語標誌,但從上下文意看,謂語和主語之間是支配和被支配的關係。
永元中,舉孝廉不行,連辟公府不就。
屈平疾王聽之不聰也,讒諂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
孝景七年,栗太子廢,竇嬰力爭不能得。
3.賓語前置: 文言文賓語前置有以下幾種情況: ⑴否定句中代詞賓語前置。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哀南夷之莫餘知兮,旦餘濟乎江湘。
莫我知也乎? ⑵疑問句中疑問代詞賓語前置。
大王來何操? 沛公安在? 微斯人,吾誰與歸? ⑶用"之"、"是"將賓語提前。
前世不同教,何古之法?(效法哪一個古代) 宋何罪之有?(宋國有什麼罪過?) 惟餘馬首是瞻。
惟你是問。
⑷介詞"以"的賓語前置。
《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
" 是以後世無傳矣。
若晉君朝以入,則婢女夕以死。
夜以繼日 4.成分省略句。
古今漢語都有成分省略,但又有所不同。
這不同又表現在兩方麵:一是古漢語中省略的情況更多,二是現代漢語習慣上不能省的古漢語也可省。
⑴主語和謂語的省略。
如: 永州之野產異蛇,(是蛇)黑質而白章;(蛇)觸草木,草木盡死;(蛇)以齧人,(人)無禦之者。
[承前省主語] 夫戰,勇氣也。
一鼓作氣,再(鼓)而(氣)衰,……。
[省謂語、主語] ⑵修飾語和中心詞的省略。
如: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吾)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吾)客之美我者,欲有求於我也。
[修飾語的省略] 行一不義(事),殺一無罪(人),而得天下,不為也。
[中心詞的省略] ⑶賓語與兼語的省略。
文言文不但常省略動詞賓語,也常省略兼語結構中的兼語。
如: (趙括)嚐與其父言兵事,(趙)奢不能難(之),然不謂(之)善。
杞子自鄭使(人)告於秦。
鄭穆公使(人)視客館。
⑷介詞和介詞賓語的省略。
如: 死馬且買之(以)五百金,況生馬乎? 臣與將軍戮力而攻秦,將軍戰(於)河南,臣戰(於)河北。
試與他蟲鬥,(他)蟲盡靡。
又試之(以)雞,果如臣言。
⑸分句的省略。
如: 然力足以至焉,(而未至,)於人為可譏,而在己為有悔。
騏驥一躍,不能十步;駑馬十駕,(亦可致遠),功在不舍。
5.幾種習慣的固定句式 ⑴"如……何"、"奈……何"、"若……何"。
這是三個同義的說法。
意思是"把……怎麼樣"、"對……怎麼辦"或"怎麼對付(處置、安頓)……"。
例如: 如太行、王屋何?(如何處理太行、王屋這兩座大山呢?) 奈並累若屬何?(把你們一起連累了可怎麼辦呢?) 虞兮虞兮奈若何?(虞啊虞啊我拿你怎麼辦呢?) ⑵"……孰與……"、"……何如……"。
這兩種說法都是詢問比較的結果,用法相同。
公之視廉將軍孰與秦王?(你們看廉將軍和秦王相比,誰更厲害?) 吾孰與城北徐公美?(我和城北徐公相比,誰更美?) 汝意謂長安何如日遠?(長安和太陽相比,哪一個離得更遠?) "孰與"、"何如"還可以用來詢問利害得失,或表示抉擇取舍。
救趙孰與勿救?(救趙與不救趙哪個有利?) 惟坐待亡,孰與伐之?(與其坐而待斃,哪如起而進攻他們?) 嶺南梅開早,何如北地春? 與"孰與"、"何如"這種用法相同的還有"孰若"、"孰如"、"何若"等。
⑶"不亦……乎?"可譯為:"不……嗎?","難道不……嗎?" 學而時習之,不亦樂乎? 有過不罪,無功受賞,雖亡,不亦可乎? ⑷"何(奚、曷)以(用)……為""何以為""何……為"。
這是三個同義的說法,可譯為"哪裏用得著……呢?"、"還要……幹什麼呢?" 吾有車而使人不敢借,何以車為? 世方亂,安以富為? 上岸擊賊,洗足入船,何用塢為? 勝自磨劍,人問曰:"何以為?"(磨劍幹什麼呢?) 如今人方為刀俎,我為魚肉,何辭為? 吾英王,奚跪為?(我是英王,為什麼要給你下跪呢?) ⑸"何……之為"。
這個格式的意思是"還算得上……"、"還談得上什麼……"、"還說什麼……"。
秦不哀吾喪而伐吾同姓,秦則無禮,何施之為?(還談得上什麼恩惠呢?) 國仇未報,何以家為? 何以名為?臣夫桑下之餓人也? ⑹"得無"、"無乃"。
"得無"又寫作"得毋"、"...
古文句子的句式特點有哪些?以什麼為標準?
古文的句式常見的有:賓語前置句,定語後置句,狀語後置句,判斷句,省略句等~~賓語前置:唯(惟)一、、、是連用的時候疑問句中疑問代詞做賓語的時候否定句中代詞做賓語的時候之,有提前賓語的作用狀語後置句:最好辨認的方法就是看見“於”,這個字後麵帶地點,時間,人名等,多半是狀語後置判斷句:、、、者。
也連用。
也。
者也。
是。
這都是我自己總結的,但願能給你一些幫助
文言文句式有哪些
文言文句式總分兩大類:固定句式、特殊句式。
其特殊句式又可分為:倒裝句、被動句、省略句、判斷句四大類,而倒裝句又分為:賓語前置句、狀語後置句(介賓短語後置句)、定語後置句、主謂倒裝句(謂語前置句)四類。
文言文句式是每年高考語文必考考點之一,也是高中語文學習非常重要的一個版塊。
判斷句 所謂判斷句,就是以名詞、代詞或名詞性短語為謂語對主語進行判斷的句式。
其常見的形式有以下幾種: 1.“……者,……也”“……,……也”“……,……者也”“……者,……”“……者,……者也”“……,……”“……,……者”等形式。
如:“廉頗者,趙之良將也。
” [練習1]列說我們學過的文言文中的此類判斷句。
(句數在3句以上) ①陳勝者,陽城人也。
②項脊軒,舊南閣子也。
③南陽劉子驥,高尚士也。
④噌吰者,周景王之無射也。
⑤七略四庫,天子之書。
⑥宮中府中,俱為一體。
⑦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
⑧此三者,吾遺恨也。
⑨賂秦而力虧,破滅之道也。
⑩斯用兵之效也。
2.采用副詞“乃”“即”“則”“皆”“是”“誠”“為”等表示判斷。
如:“此乃臣效命之秋也。
” [練習1]列說我們學過的文言文中的此類判斷句。
(句數在3句以上) ①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
②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
③即今之傫然在墓者。
④梁父即楚將項燕。
⑤此則嶽陽樓之大觀也。
⑥非死,則徙爾。
⑦此皆良實,誌慮忠純。
⑧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
⑨如今人方為刀俎,我為魚肉。
⑩我乃楚狂人,風歌笑孔丘。
3.采用否定副詞“非”表示否定。
如:“六國破滅,非兵不利,戰不善,弊在賂秦。
” [練習1]列說我們學過的文言文中的此類判斷句。
(句數在3句以上) ①登高而招,臂非加長也,而見者遠。
②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堅利也。
③非挾太山以超北海之類也。
編輯本段 被動句 文言文中,有些語句的主語是動作的承受者,這種句式就是被動句。
其常見類型有: 1.“見”“……見……於”“於”表被動。
如:“吾長見笑於大方之家。
” [練習1]列說我們學過的文言文中的此類被動句。
(句數在3句以上) ①臣誠恐見欺於王。
②秦城恐不可得,徒見欺。
③故內惑於鄭秀,外欺於張儀。
④李氏子藩,年十七,不拘於時,學於餘。
⑤家叔以餘貧苦,遂見用於小邑。
2.“為”“為……所”表被動。
如:“父母宗族,皆為戮沒。
” ①而身死國滅,為天下笑。
②為國者無使為積威之所劫哉。
③為予群從所得。
④恐為操所先。
⑤其後楚日以削,數十年,竟為秦所滅。
編輯本段 倒裝句 文言中的倒裝句,是相對於現代漢語的句序而言的,基於此,我們將文言倒裝句式分為賓語前置、定語後置、狀語後置、主謂倒裝等。
1.賓語前置 所謂賓語前置,就是通常作賓語的成分,置於謂語動詞的前麵,以示強調。
如:“洎不之信”中的“之”就是前置的賓語。
賓語前置通常分為四種情況。
(1)疑問句中,疑問代詞作賓語,賓語前置。
如:“大王來何操?” (2)否定句中,代詞作賓語,賓語前置。
如:“古之人不餘欺也。
” (3)借助“之”“是”將賓語提前。
如:“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
”“孜孜焉唯進修是急,未之多見也。
” (4)介賓短語中賓語前置。
如:“不然,籍何以至此?” 2.定語後置 通常定語應該放置於中心詞的前麵,但文言語句中卻有很多句子將定語放在中心詞之後。
如:“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上食埃土,下飲黃泉,用心一也。
”其中的“利”“強”都是後置定語。
文言中的定語後置有以下幾種情況。
(1)用“之”使定語後置。
如:“四海之大,有幾人歟?” (2)用“者”的後置。
如:“馬之千裏者,一食或盡粟一石。
” 3.介賓短語後置 文言文中,介詞結構作狀語往往都會置於句後作補語。
如:“貧者語於富者曰”“於富者”就是置於句後作補語的介賓短語。
4.主謂倒裝 這種情況很少,往往是為了表示強烈的感歎。
如:“甚矣,汝之不惠。
”“美哉,我少年中國。
” [小練習]判斷下列各句中的句式。
①保民而王,莫之能禦也。
②王無異於百姓之以王為愛也。
③德何如,則可以王矣? ④何由知吾可也? ⑤甚矣,烏紗之橫,皂隸之俗哉! ⑥欲祠韋蘇州、白樂天諸公於其中 ⑦故凡為愚者,莫我若也。
⑧凡人不能教子女者,亦非欲陷其罪惡。
編輯本段 省略句 文言文中,普遍存在著省略成分的情況,對省略成分的把握,有助於完整理解句子的意思。
文言文中的省略句通常有: 1.省略主語。
(1)承前省。
如:“永州之野產異蛇,(異蛇)黑質而白章。
” (2)承後省(也作蒙後省)。
如:“沛公謂張良曰:‘(公)度我至軍中,公乃入。
’” (3)自述省。
如:“(予)愛是溪,(予)得其尤絕者家焉。
” (4)對話省。
如:“(孟子)曰:‘獨樂樂,與人樂樂,孰樂?’(王)曰:‘不若與人。
’” 2.省略謂語。
如:“一鼓作氣,再(鼓)而衰,三(鼓)而竭。
” 3.省略賓語。
如:“可燒而走(之)也。
” 4.省略介詞賓語。
如:“公閱畢,即解貂覆生,為(之)掩戶。
” 5.省略介詞“於”。
如:“今以鍾磬置(於)水中,雖大風浪不能鳴焉。
” [小練習]補充下麵句子中省略的成分。
①冉氏嚐居也...
語文學習中常見的基本句式有哪些
語文學習中的基本句型句子依據用途或語氣可分為四大類即:陳述句、疑問句、祈使句、感歎句。
陳述句:說明一件事情,表示陳述語氣的句子。
疑問句:提出一個問題,表示疑問語氣的句子。
祈使句:要求或者希望中國人做什麼或不做什麼,表示祈使語氣的句子。
感歎句:表示感歎語氣的句子。
一、陳述句和反問句的互換:陳述句指說明意見、敘述事實的句子。
反問句是指用疑問句的形式表達確定的意思的句子。
把陳述句改成反問句有兩種情況:1 肯定語氣改成反問句如:天才來自勤奮。
改為:難道天才不是來自勤奮嗎?2 否定語氣改成反問句小孩掉進河裏,我們不能見死不救。
小孩掉進河裏,我們能見死不救嗎?注意點:陳述句改成反問句,要把句中表示肯定的詞改成表示否定的詞,句末的句號改成問號,並加上“嗎”、“呢”等句末的句號要改成問號。
反問句改成陳述句也有兩種情況:把反問句改成陳述句就要把“難道”和“不”等詞刪去,把句末的問號改成句號,並去掉“難道……嗎”和“怎麼……呢”語氣助詞。
練習 :1、既須勞動,又長見識,這就是養花的樂趣。
2、不勞動,連棵花也養不活,這難道不是真理嗎?3、難道我們播下的種子不會在自己學生的身上開花結果嗎?4、老師對我的教導,難道我會忘記嗎?二、 肯定句和否定句的互換:表達一個肯定的意思,也可以采用否定句式,例如,“人人都都遵守課堂紀律。
”可以改寫成“沒有一個人不遵守課堂紀律。
”改寫後句子的肯定語氣要比原來的句子更強。
改寫時要注意:雙重否定是表示進一步的肯定,所以必須用上兩個表示否定的詞,也就是“否定+否定=肯定”。
如果隻用一個否定的詞,句子意思就完全相反了例:天下的人都知道秦國是從來不講信用的。
天下的人沒有一個不知道秦國是從來不講信用的。
擴展資料陳述句改成把字句和被字句如:他碾死了小青蟲。
可改成⒈“把”字句:他把小青蟲碾死了。
將陳述句改成把字句,就是將句中表示動作的對象移到表示動作的詞前麵,加上“把”即成把字句。
在變換句式時必須保持原句的意思。
⒉“被”字句:小青蟲被他碾死了。
把陳述句改成被字句,就是將句中表示接受動作的詞調到句首,換上“被”就成了被字句。
這兩種句子的變換隻要調換句中的某些詞的位置就行了。
如上麵句①中隻需把“碾死了”和“小青蟲”的位置調換一下,再在他的後麵加個“把”字;句②則把“小青蟲”與他“他”之間加個“被”字就行了。
兩個句子互相改換之後,它們原來的意思不能改變。
語文各種句式有哪些
語文各種句式有哪些子依據用途或語氣可分為四大類即:陳述句、疑問句、祈使句、感歎句。
陳述句:說明一件事情,表示陳述語氣的句子。
疑問句:提出一個問題,表示疑問語氣的句子。
祈使句:要求或者希望中國人做什麼或不做什麼,表示祈使語氣的句子。
感歎句:表示感歎語氣的句子。
一、陳述句和反問句的互換:陳述句指說明意見、敘述事實的句子。
反問句是指用疑問句的形式表達確定的意思的句子。
把陳述句改成反問句有兩種情況:1 肯定語氣改成反問句如:天才來自勤奮。
改為:難道天才不是來自勤奮嗎?2 否定語氣改成反問句小孩掉進河裏,我們不能見死不救。
小孩掉進河裏,我們能見死不救嗎?注意點:陳述句改成反問句,要把句中表示肯定的詞改成表示否定的詞,句末的句號改成問號,並加上“嗎”、“呢”等句末的句號要改成問號。
反問句改成陳述句也有兩種情況:把反問句改成陳述句就要把“難道”和“不”等詞刪去,把句末的問號改成句號,並去掉“難道……嗎”和“怎麼……呢”語氣助詞。
...
語文的句式特點有哪些
賓語前置——舉一個最簡單的句子講解: 我寫字。
這個句子裏隻有主謂賓,所以很容易分清句子成分。
大家可以看到它們相應的位置賓語應該在謂語的後邊,因為它是謂語涉及的對象,隻能是這樣。
但文言文會出現特殊的時候,“賓語前置”,它把賓語放在了謂語的前邊,所以會出現這種情況——我字寫。
換成我們遇到的文言文的例子“何厭之有”、“忌不自信”……定語後置——舉一個最簡單的句子講解: 胖胖的我寫大大的字。
句子是前麵句子的擴展,主謂賓都沒變隻加了定語“胖胖的”和“大大的”。
大家可以看到定語應該放在修飾語的前邊,也就是主語和賓語的前麵,因為它是修飾限定主語和賓語的。
但文言文中會有特殊的時候,“定語後置”,即把定語放在了修飾語後邊——我胖胖的寫字大大的。
換成文言文中的句子“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狀語後置——舉一個最簡單的句子講解: 我慢慢地寫字。
句子是第一個句子的擴展,主謂賓沒變隻加了狀語“慢慢地”。
可以看到狀語應該放在謂語的前麵起修飾限定作用。
但文言文中會有特殊情況,“狀語後置”,即把狀語放在了謂語後邊——我寫字慢慢地。
換成是文言文中的句子“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生乎吾前”……但“狀語後置”經常會有一個標誌那就是介詞“於”。
因為狀語後置又叫介賓短語後置或介詞短語,而介詞“於”+ 正好構成了介詞短語,因而構成了狀語後置的一定條件,因此可能會有但不能確定。
句子的語病有哪些
句子的語病有:語序不當、搭配不當、成分殘缺或贅餘、結構混亂、表意不明、不合邏輯。
1、語序不當例1:展出幾千年前剛出土的文物。
(將“幾千年前”調至“文物”前)例2:這條新聞對我們很感興趣。
(應該是“我們對新聞感興趣”)2、搭配不當例1:感情的洪流在翻滾,渾身的熱血在呼嘯。
(“熱血”隻能“沸騰”,不能“呼嘯”)例2:既然你來了,我也該走了。
(關聯詞語搭配不當:“既然”和“也”不能搭配使用,應將“也”改為“就”)3、成分殘缺或贅餘例1:我們要盡一切力量使我們農業走上機械化、集體化。
(“走上……的道路”才合適。
)例2:關於電視片《北京人在紐約》的評論已很多了。
(刪掉“關於”,使句子主語出現。
)4、結構混亂例1:牧童牽著牛在吃草。
(句式雜糅了,應改為“牧童牽著牛,牛在吃草。
”)例2:這辦法又衛生,又方便,深受群眾所喜愛。
(或說“深受群眾喜愛”,或說“深為群眾所喜愛”)5、表意不明例1:買蘋果的時候,小個兒的孩子都不要。
(可以理解為“小個的蘋果”和“小個兒的孩子”兩種意思。
)例2:宋老大跟齊三久別重逢,談得投機,他給他點上一支煙……(誰給誰點煙?無法猜出。
)6、不合邏輯例1:隻要好好學習,就能考上好大學。
(“好好學習”不是“考上好大學”的充分條件。
)例2:我兩次看見他從這個工廠走出來,我才知道這個熱心幫助病人的老人原來是個工人。
(強加因果:憑兩次看見老人從工廠裏走出來就斷定他是工人,理由不充分。
)
下列文言句子的句式是什麼
1 生乎吾前,其聞道也固先[乎吾] ——狀語後置 2 師不必賢[於弟子] ——狀語後置 3 六藝經傳皆通習之,不拘於時 ——被動句 標誌:於 4 蘇子與客泛舟,遊[於赤壁之下] ——狀語後置 5 月出於東山之上,徘徊[於鬥牛之間] ——狀語後置 6 淩萬頃(之茫然) ——定語後置 7 [渺渺兮]予懷 ——渺渺兮是形容詞,作狀語,狀語前置 8 何為其然也 ——賓語前置 9 此非孟德之困於周郎者乎 ——被動句 標誌:於 10 而今安在哉 ——賓語前置(翻譯:而現在在哪呢?) 安是疑問代詞 作賓語 11 況吾與子漁樵[於江渚之上] ——狀語後置 12 是造物弧孩崗絞瞢悸哥溪工婁者之無盡藏也 ——判斷句 13 以為凡是州之山水(有異態)者 ——定語後置 有異態是定語 14 是歲,元和四年也——判斷句 ()中是定語 [ ]中是賓語P.S 文言文中根本沒有定語前置 不懂的不要跟帖以免誤人子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