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 水
這是一溝絕望的死水,
清風吹不起半點漪淪。
不如多扔些破銅爛鐵,
爽性潑你的剩菜殘羹。
也許銅的要綠成翡翠,
鐵罐上鏽出幾瓣桃花;
再讓油膩織一層羅綺,
黴菌給他蒸出些雲霞。
讓死水酵成一溝綠酒,
飄滿了珍珠似的白沫;
小珠笑一聲變成大珠,
又被偷酒的花蚊咬破。
那麼一溝絕望的死水,
也就誇得上幾分鮮明。
如果青蛙耐不住寂寞,
又算死水叫出了歌聲。
這是一溝絕望的死水,
這裏斷不是美的所在,
不如讓給醜惡來開墾,
看他造出個什麼世界。
《死水》作於1926年,是聞一多的傑作。詩人把黑暗腐敗的舊中國現實,比喻為“一溝絕望的死水”,表達了對醜惡勢力的憎恨和對祖國深沉的摯愛。詩的最後一節,表明他一方麵對死水,也就是對黑暗,不存幻想,堅信醜惡斷然產生不了美;另一方麵,他沒有真的絕望,並非心如死灰,而是痛恨這溝死水,要讓它死亡。“不如讓給醜惡來開墾”,是憤激之言。朱自清說:“是索性讓‘醜惡’早些‘惡貫滿盈’,‘絕望’裏才有希望。”(《聞一多全集·序》)在絕望中飽含著希望,在冷峻裏灌注著一腔愛國主義的熱情之火,是這首詩的思想特色。
聞一多在《死水》中學習和借鑒了西方現代詩的反諷方法和“以醜為美”的藝術原則。詩的中間三節,展開豐富的想象,極力把死水內在的醜惡東西,充分地塗飾以美麗的外形,以鮮明的色彩和響亮的聲音,反諷死水的肮髒、黴爛、黯淡、沉寂。美與醜的交織反差,造成令人耳目一新的藝術效果。
《死水》是聞一多實驗他的“三美”(音樂美、繪畫美、建築美)新體格律的典型。這首詩格律極嚴。全詩共五節,每節四行,每行由三個“二字(音)尺”和一個“三字(音)尺”構成,節奏相同,字數也相同,各節大體均押abcb型的二四腳韻,從內在節奏到外在形式都十分嚴整。詩人猶如“帶著鐐銬跳舞”,但跳得如此輕鬆自如,節奏和諧,真令人擊節讚
紅 燭
蠟炬成灰淚始幹
--李商隱
紅燭啊!
這樣紅的燭!
詩人啊!
吐出你的心來比比,
可是一般顏色?
紅燭啊!
誰是製的蠟--給你軀體?
是誰點的火--點著靈魂?
為何更須燒蠟成灰,
然後才放出光?
一誤再誤;
矛盾!衝突!
紅燭啊!
不誤,不誤!
原是要"燒"出你的光來--
這正是自然的方法。
紅燭啊!
既製了,便燒著!
燒罷!燒罷!
燒破世人的夢,
燒沸世人的血--
也救出他們的靈魂,
也搗破他們的監獄!
紅燭啊!
你心火發光之期,
正是淚流開始之日。
紅燭啊!
匠人造了你,
原是為燒的。
既已是燒著,
又何苦傷心流淚?
哦!我知道了!
是殘風來侵你的光芒,
你燒得不穩時,
才著急得流淚!
紅燭啊!
流罷!你怎能不流呢?
請將你的脂膏,
不息地流向人間,
培出慰藉底花兒,
結成快樂的果子!
紅燭啊!
你流一滴淚,灰一分心。
灰心流淚你的果,
創造光明你的因。
紅燭啊!
"莫問收獲,但問耕耘。"
這首詩寫於1923年。詩人準備出版自己的第一部詩集,在回顧自己數年來的理想探索曆程和詩作成就時,就寫下了這首名詩《紅燭》,將它作為同名詩集《紅燭》的序詩。
詩的開始就突出紅燭的意象,紅紅的,如同赤子的心。聞一多要問詩人們,你們的心可有這樣的赤誠和熱情,你們可有勇氣吐出你的真心和這紅燭相比。一個“吐”字,生動形象,將詩人的奉獻精神和赤誠表現得一覽無餘。
詩人接著問紅燭,問它的身軀從何處來,問它的靈魂從何處來。這樣的身軀、這樣的靈魂為何要燃燒,要在火光中毀滅自己的身軀?詩人迷茫了,如同在生活中的迷茫,找不到方向和思考不透很多問題。矛盾!衝突!在曾有的矛盾衝突中詩人堅定了自己的信念。因為,詩人堅定地說:“不誤!不誤”。詩人已經找到了生活的方向,準備朝著理想中的光明之路邁進,即使自己被燒成灰也在所不惜。
詩歌從第四節開始,一直歌頌紅燭,寫出了紅燭的責任和生活中的困頓、失望。紅燭要燒,燒破世人的空想,燒掉殘酷的監獄,靠自己的燃燒救出一個個活著但不自由的靈魂。紅燭的燃燒受到風的阻撓,它流著淚也要燃燒。那淚,是紅燭的心在著急,為不能最快實現自己的理想而著急,流淚。詩人要歌頌這紅燭,歌頌這奉獻的精神,歌頌這來之不易的光明。在這樣的歌頌中,詩人和紅燭在交流。詩人在紅燭身上找到了生活方向:實幹,探索,堅毅地為自己的理想努力,不計較結果。詩人說:“莫問收獲,但問耕耘。”
這首詩有濃重的浪漫主義和唯美主義色彩。詩歌在表現手法上重幻想和主觀情緒的渲染,大量使用了抒情的感歎詞,以優美的語言強烈地表達了心中的情感。在詩歌形式上,詩人極力注意詩歌的形式美和詩歌的節奏,以和詩中要表達的情感相一致,如:重複句的使用、一定程度上采用中國傳統詩歌的押韻形式、前後照應和每節中詩句相對的齊整等等。詩人所倡導的中國新詩的格律化、音樂性的主張在這首詩中有一定的體現。可以說,聞一多融彙古今、化和中外的詩歌形式,以強烈的情感表達和追求精神開辟了中國一代詩風,激勵著一代代的中國詩人去耕耘和探索.
有哪些體現悖論和反諷的詩歌
簡·奧斯汀(1775-1817)是英國十九世紀初的小說家,她在英國文學史上占有重要而持久的地位。
奧斯汀一生所寫的六部精彩小說.已成為純正英語的典範。
其代表作《傲慢與偏見》被毛姆列入世界十大小說名著。
這部小說寫成於1796年,原書標題為《第一印象》,後經過作改寫並於1813年用現名發表。
該書是奧斯汀最成功的,也是最受歡迎的作品。
故事圍繞女主人公伊麗莎白·班納特和男主人公達西及另一對人物簡·班納特和查爾斯·彬格萊展開。
主人公們平凡生活的起起落落— — 喝茶、訪客、散步、舞會、聊天以及其他既是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的插曲— — 最終導致了兩對主人公的幸福結合。
《傲慢與偏見》是奧斯汀成功運用反諷的典範之作。
反諷在人物刻畫與情節發展中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對話中詞語上的反諷以及情景或戲劇性反諷都值得注意。
反諷,即事與願違的事情.通過運用這一手法.我們看到了班納特太太的愚蠢和伊麗莎白對達西的嘲笑。
從情節發展來看,整個故事似乎是由諸多的反諷組成的。
故事開頭,達西和伊麗莎白都對雙方持否定態度。
此後反諷一個接著一個地出現:相互的厭惡變成了彼此的吸引,言辭的爭吵變成了各自的自責;有意的擺脫變成了不期而至而又求之不得的相聚;傲慢變成了謙恭:被誤解的變成了悔改的。
在其他人物身上,反諷也比比皆是。
科林斯先生向一個求婚卻又與別一個成婚:彬格萊小組為了網住自己的至愛而極力抵毀情故,卻使自己的愛人對情敵產生了更大的興趣;班納特先生忽視對女兒的管教.尤其對小女兒不耐煩.結果小女兒與人私奔給了他應有的懲罰:威克漢姆的謊言導致自己本性的暴露:德·鮑夫人對伊麗莎白和達西婚姻的幹涉卻燃起了達西的希望.促成了他們最終的結合。
在文章的第一章中,作者貌似實事求是。
但從班納特夫婦對話的描寫中。
從對丈夫與妻子的生動刻畫中,特別是在開頭的一句話中,我們可以發現一絲淡淡的諷刺。
“It is a truth universally acknowledged that a single man in possession of a good fortune.must be in want of a wife. ”“凡是有錢的單身漢,總想娶位太太,這已經成為一條舉世公認的真理。
”在這句著名的開場白中,作者作了一個反諷的暗示:在她所描寫的社會、家長們總是為他們的女兒尋找有錢的丈夫。
這個句子奠定了整個小說的基調,因此這部著作無論從結構上講還是措辭來說都是反諷的典範。
句子一開始給人的印象似乎是小說即將展開的是有關重大哲學問題的討論。
“這是一條舉世公認的真理”暗示小說是關於真理的討論,而句子的正式陳述方式與其最終的意義之間的反差構成了反諷。
這裏所說的真理即是一個擁有財富的男人一定需要一位妻子.而句子實際隱含的意思是一個沒有財富的女子需要一位富裕的男子作丈夫。
這句話將小說引入了一種嚴峻而委婉的反諷筆調之中.緊接著班納將夫婦談論彬格萊先生租尼日斐花園的一段對話,將“舉世公認的真理”所包含的兩方加以戲劇化。
班納特先生本人說話很幽默,帶有諷刺意味,班納特太太雖然說不出諷刺話,都是說的又長又別扭,有如感情衝動的叫喊.個性表現得極有喜劇色彩。
...荷葉枯時夏恨秋 花好岸邊麗人行 殘花淒雨空茫茫 求教一首對應的反...
現在我們可以看到積極的修辭語:60三大類78類。
具體的比喻:可分為:明喻,暗喻,博喻(又名複喻),倒喻(又名逆喻),反喻,互喻(又名回喻),與羽相(也稱作為一個強有力的比喻),類比,比喻飾品,典故,隱喻; 有畫線,相比(又名比體),以避免複雜的,可變的使用,交付層,襯墊(又名退縮),把(又名相反,貼膜),倒置文字,翻轉,迭音詞疊瀑布,頂真(又名聯珠),對比,對偶(也稱為雙,並行),翻新,反反複複,問,諷刺,仿字,仿的,飛白,分承(又名並提共敘利亞,一起說); 有級聯複雜,複雜部分性正義,共享,合作,說電話彙報,相互體,互文性,轉換,循環,回文,降了,借代,設問,歧謬,排比,拈連,G畫(又分為:G-形,擬聲詞,G色),列金,甚至誇張,悖論,現在顯示,雙關語,同義反複,重疊,指,典故,引用,而不需要真(又名聯珠),諧音移動,中場休息時,象征,鑲嵌,文字分析,委婉(分為:迂回語,謙敬語,禁忌語)後,委婉語,通感(也稱為聯覺,繼續前進),逃跑,轉移紙,再騎。
[編輯本段]共同的特點,修辭效果 1.隱喻:比喻由三部分組成: 1,身體 2,車輛 3,隱喻 (擬人化的比喻和類比最大的區別是,體內含有一種比喻,擬人沒有。
)行動:生動的表情把一個特定的圖像的內容,給人以鮮明深刻的印象,根據事物的相似性,具體,在這個比喻樸素,常見的東西稀奇古怪的東西深奧的評論,有助於人們深刻理解。
三種的比喻:明喻,隱喻和轉喻:初步的身體隱喻隱喻句像B A比喻出現像,像,像,像,像,像,像它看起來的姑娘像朵花。
隱喻是肯定的,它似乎變得厚和綠色景觀B出現,山上簡直就是一幅畫。
喻不會出現代表B箭頭出現在地麵上沒有眾多的廣播劇,下降幾千瀑布在屋頂上。
一句話:整個是塊空靈的藍水晶。
老舍“濟南的冬天” 2.匹配:酒店與豐富的想象力,當成人來寫,或以人才為對象來寫,或者某種物質B的事寫事。
作用:激發讀者的想象,使文章更加生動。
比賽進入擬物擬人(1)擬人:寫東西的人給的東西給人們的行動,行為,思想,感情,活動,用一句話的描述來形容事情的人。
效果:動物植物和樹木鳥類,昆蟲,或當大人寫的其他無生命的東西,做出具體的東西擬人化,生動的語言。
一句話: 1.桃,杏,梨,你不讓我,我不讓你開滿了花的孩子趕趟。
“春”清時 2.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希望之春”杜 3.太陽的臉紅起來。
“春”慶(2)擬物:①人比作物,或因為他把這個東西寫的東西一句 1.人群不顧一切,湧了上來。
2.喂養聲音的群眾,那惡霸夾著尾巴逃跑了。
②事物B到A的東西來寫。
句子 1.火山發出的轟鳴聲。
2.月光如水,靜靜地瀉在葉子和花。
(“荷塘月色”清) 3.誇張:的事情,性質特點,故意誇大或縮小。
影響:促使事物的本質,以烘托氣氛,增強渲染能力,暗示效應。
初步的句子擴大的東西誇張誇大柏油路形狀,性質,特征,功能,太陽的程度,甚至在陽光下的青銅門前店似乎有誇大事物窄圖象的性質,特點,效果,隻看到縮小巴掌大的一片天超前誇張的出現在初次出庭後說,第一次出現之後出現的程度,說她並沒有就此結束酒懷,你喝醉了。
4.平行度:把三個或更多的類似的結構和長度是一致的基調,這意味著相關或相同的句子排列。
作用:加強語言潛能,語言氛圍,節奏感加強的文章,清晰度更好,更利於表達強烈的感情(表達的效果)。
聽:他們的品質是如此的純潔和高尚,他們的意誌是如此的堅韌和強大,他們的氣質是如此的簡單和謙遜,他們的胸懷是如此的美麗和寬廣。
5.對偶:詞語是相等的,相同的結構,這意味著對對稱的短語或句子,表達兩個相對的或相似的含義。
作用:整齊勻稱,節奏感強,高度概括,易於記憶,有音樂美感。
主要方式 1,是正確的。
假設的意義,類似的互補性,相襯偶形式相似。
例如:牆上蘆葦,頭重腳輕根底淺的;山竹筍,嘴尖皮厚腹中空。
2,反對。
相反或相對的意義假設偶形式。
例如:橫眉冷對千夫,俯首甘為孺子牛。
3,串對(流水)。
在具有承接,進取,因果,假設,條件和其他形式的雙重關係的假設平均值。
一句話:長江隻喝水,吃武昌魚。
答案補充6.重複:強調一個意思,表達一種感覺,故意重複一個詞的句子。
1.連續多次(沒有其他在區間的中間字)聽:回聲穀,他剛離開,他剛剛離開。
2.間隔反複(在換句話說中間)一句:好像失去了各省,黨國倒更像是一個國家,失去了東北誰不響,倒更像是一個黨國國家。
7.問的問題:出租車從別人的注意訂購此,特意問問題,然後自己回答了。
功效:關注,激發讀者思考;有助於結構化,結構緊湊;可以更好地描述了思想活動的特點。
聽:花兒為什麼這樣紅?首先,有它的物質基礎。
添加8.問(激光問了一個反問句,提問)答案:在確定負的意義與修辭形式積極表單的形式表示了懷疑,用否定形式的表一定要問,隻問,不回答,答案是隱含在反問句。
作用:加強語氣,發人深思,激發讀者的感情加深讀者的印象是提升的勢頭,有說服力的文本。
聽著:我做的,我沒有怪的地方嗎? 9.參考文獻:參考如果準備(成語,詩...
駱駝祥子中幽默風趣的句子
1、不光是《駱駝祥子》老舍先生的語言就是很幽默風趣的民間語言,很有特點的; 2、詳解: 運用多種熟語形式,形成幽默風趣的語言風格 除了運用大量的北京方言詞外,老舍先生還選用大量的民間熟語,使抽象的事物形象化,讓整篇小說顯得更為生動有趣,也使整篇小說的口語氣息濃厚,表現出幽默風趣的語言風格。
老舍先生在這篇小說中所選用的熟語主要有四種,即成語、慣用語、諺語、歇後語。
1、成語 《駱駝祥子》中的成語數量不如方言詞,但也很有特色。
如:刻不容緩、立竿見影、引經據典等等。
老舍對成語的應用,十分的講究。
看似很普通的一個成語,在老舍的筆下,你能從中讀出不一樣的韻味來。
例如:“楊先生是上海人,楊太太是天津人,楊二太太是蘇州人。
一位先生,兩位太太,南腔北調的生了不知有多少孩子。
”[2](274)其中的“南腔北調”不僅說明了楊先生的家庭,還巧妙地諷刺了當時的婚姻製度以及表達了作者對當時社會風氣的不滿。
再比如:“以楊先生的海式咒罵的毒辣,以楊太太的天津口的雄壯,以二太太的蘇州調的流利,他們素來是所向無敵的;及至遇到張媽的蠻悍,他們開始感到一種禮尚往來,英雄遇上了好漢的意味,所以頗能賞識她,把她收作了親軍。
”[2](275)其中的“禮尚往來”本是一個中性詞,但用在這裏,卻有一種貶義的意味在裏麵,對楊先生家一些不雅的生活進行了諷刺,揭露了楊先生一家人的虛偽以及鄙俗。
還有一處:“夏先生一生的使命似乎就是鞠躬盡瘁的把所有的精力與金錢全敬獻給姨太太;此外,他沒有任何生活與享受。
”[2](424)其中的“鞠躬盡瘁”一詞本是褒義詞用在此處,帶著一種明顯的貶義及反諷的意味,把夏先生好貨好色的本性描寫的淋漓盡致。
這樣的用法比直接使用一個貶義詞更能反映小說內容,並且能使人物形象塑造得更為鮮明。
2、慣用語 老舍先生對慣用語的使用使得小說的口語氣息更加濃厚,表達更為形象生動,也使小說更加的通俗有趣。
比如:小說在寫祥子的車被士兵奪取後對祥子狀況的描寫“過去的成功全算白饒,他得重打鼓另開張打頭兒來!”其中“重打鼓”、“另開張”、“打頭兒來”三個慣用語連用,為小說的語言增添了不少風趣,而且讀起來朗朗上口,具有音樂美。
再如其它的“閻王賬”、“倒打一瓦”、“抽冷子”、“紮空槍”等等,不僅是表達更形象清楚,而且也跟人物的身份相符,並且和上下語境也配合的恰到好處,使人覺得此時此處就該說這話兒。
3、諺語 在中國上下五千年的文化中,諺語可以說是偉大的中國勞動人民在辛勤的生產勞動和豐富的生活經驗中,不斷地總結、提煉出來的漢語言中的精華部分。
它們是我們最珍貴的財富。
而老舍先生在這篇小說中對言語的運用是非常出色的,又為這篇小說的語言特色增添了不少風采。
由於諺語是對一些現象的總結,所以諺語本身就具有很強的暗示意味,它的比喻和反諷的色彩很強。
所以,就會使語義表達更加的形象生動,更為大眾所理解,同時也讓小說的語言凸顯幽默風趣的風格。
比如: “是福不是禍”、“今個兒就是今個兒”、“狗事巴結人”、“一個蘿卜一個坑”、“英雄遇上了好漢”、“此處不留爺,自有留爺處”、“當王八的吃倆炒肉”、“泥人也有個土性兒”、“滿天打油飛”、“常將有日思無日,莫到無時盼有時”、“打一巴掌揉三揉”、“那鬥落了大腿的蟋蟀,還想用那些小腿爬”、“心上多個黑點兒”、“一條繩拴著倆螞蚱,誰也跑不了”、“傻人有個傻人緣”、“壞嘎嘎是好人削成的”、“太歲頭上動土”、“雞也飛蛋也打了” 敘述中夾雜著這些有趣的諺語,使整篇小說讀起來朗朗上口,很有節奏感,可以朗誦,富有音樂美。
這些諺語句式和句型都很簡單,但短短的一句話所包含的內容卻非常的豐富。
老舍經常說:“遠古至今,中國文學一向以精約見勝。
……從漢語本質上看,它也是言短而意長的,每每淩空遣字,求弦外之音。
……既簡潔又有力。
”[3]所以,諺語的應用也是老舍用詞凝練簡潔主張的體現。
4、歇後語 所謂歇後語就是一種由近似於謎麵、謎底的兩部分組成的帶有隱語性質的口頭固定短語。
它一般通過比喻和雙關兩種方式表現出來。
恰當地運用歇後語,可使語言生動活潑,饒有趣味,給讀者留下鮮明深刻的印象,收到較好的表達效果。
《駱駝祥子》中的很多歇後語都起到了這種作用。
比如在寫到虎妞去曹先生家去找祥子,見麵第一句話就說:“你可倒好!肉包子打狗,一去不回頭啊!”這句歇後語就恰當地表達了虎妞對祥子不露臉的不滿和怨恨,借調侃的口吻表達出來,顯得語言幽默風趣。
這樣的例子還有: “周瑜打黃蓋,願打願挨!” “小胡同趕豬,直來直去!” “韃子拔煙袋,不傻假充傻!” “啞巴吃扁食——心裏有數兒” “客(怯)木匠——一據(句)” 老舍的這些富有濃厚的生活氣息的熟語,通俗易懂,為普通大眾所熟悉,所理解。
這些熟語的運用,不僅使整篇小說讀起來朗朗上口,而且形成了幽默風趣的語言風格,並且有助於讀者更為清晰清楚地理解老舍筆下的那個社會,更為深刻的理解祥子的悲劇命運。
三、大量采用輕快和軟的兒化詞,彰顯“京味兒”...
描寫炊煙的句子
隻要聽到鄧麗君那如流水似的“又見炊煙升起,暮色照大地------”歌詞的時候,眼前不由自主就會有縷縷炊煙在嫋嫋飄蕩。
炊煙是房屋升起來的雲朵,是柴草灶火化成的幽魂,是村莊的聲息和呼吸。
它們經過了烈火的曆練,再經過一段漆黑的煙道的洗禮和無網的過濾,便急不可耐地從煙囪中脫穎而出而且不斷地推陳出新,它們是農作物為人們殫精竭慮後想不朽的靈魂的顯身。
炊煙是那麼的寧靜、純潔、輕盈、縹緲。
因為,它既有古樸敦厚的溫柔的一麵,又有股超凡脫俗的優雅的一麵。
有風的日子裏,炊煙風雨飄搖“山舞銀蛇,猿馳臘象”、“驚濤破岸,卷起千堆雪”,象一個仗義行俠的武士;無風的日子裏,炊煙則嫋嫋娜娜、和顏悅色,“微風燕子斜”、“無風不起浪”,儼然又是個文弱的書生。
而在無雲的日子裏,它們就是天空中飄浮著的最貼近人們的不肆張揚低調處事的淡色調的雲朵,永遠與人們保持著不離不棄而又不遠不近的距離,也不知是否為了讓人們來觀“雲”識天氣;有雲的日子裏,炊煙的存在就顯得稍有那麼點多餘和不自信,風輕雲淡的仿佛是雲的棄浪兒,更似雲尾下的小點綴,是雲下畫蛇添足旁逸斜出多餘出來的足,顯得有它無它天空都是一樣的多姿又多彩,那麼,你就把炊煙看成是雲姑娘長裙下飄逸的小流蘇吧。
炊煙也不是橫空出世的“孫悟空”,當然也不會是空穴來風,“怨有頭,債有主”,不必尋根溯源,村莊裏的炊煙大多都是農作物秸杆獻身的幽魂。
農作物的果實是供人果腹的糧食,其秸杆在經過一季汲取天地日月的精華又作為人們生活不可或缺的燃料,可謂是獻了青春獻終身的光輝典範。
人們就可以觀“雲”識天氣(炊煙),對煙色不用細細打量,憑肉眼就可以知道“龍生龍,鳳生鳳”,甚至於憑炊煙的氣味就知道哪家的炊煙是哪種柴草養育的孩子。
“曾經滄海難為水”,因為各種柴火有各種柴火的煙色和氣味,特別是有過農村生活經曆的人們,非常不易混淆的。
長期以來,對不食人間煙火的理解,我總覺得是說給那些不能夠正確辨認炊煙人們聽的話,因為凡是有人生活的地方就會有炊煙,炊煙就是村莊的喘氣與呼吸,沒有炊煙升起的地方就是一片死寂,當然不是煙火人間,不食人間煙火的是神仙,但他們不居住在人間,不是生龍活虎的人。
所謂的人間煙火最旺處,就是這樣的:村莊有了炊煙的映襯,一動一靜,彰顯和撩繞著的是人間的悠閑與繁忙,因為他們巧妙地組成了一幅農耕文明的鄉風俚俗畫,靜的是百年老屋,動的是嫋嫋升騰的炊煙,它們動與靜那麼不經意的時不時地一結合,“金風玉露一結合,便勝卻人間無數”,炊煙隨意的一舒展就是一幅人間最和諧的生活畫景,尤顯薪火相傳萬家燈火了,這應是村莊的萬古流傳寧靜平和的生活常態。
炊煙應是“牧童遙指杏花村”人們繁衍生息的所在,因為,有炊煙的地方就不會沒有人的存在。
炊煙總是一副冷看日出日落,漠視月缺月圓,它給人們的總是人間煙火的親切,和超脫凡塵的浪漫,有炊煙的升騰,就會使人設身處地的所在雜陳融化成一種無處不在可以親近的空氣和氛圍,這時炊煙就變成了村莊活著的呼吸與視聽,讓人們特別是晚歸和旅人的心就會變的柔軟清明起來,似乎也得到了村莊及家的無微不至的照撫和牽引。
早晨的炊煙,一般是風輕雲淡,顯得清淡疏朗,嫋嫋娜娜似“草色遙看近卻無”;中午的炊煙,因為生活還得繼續,顯得大風大浪直來直去,就有些“天高雲則淡”,說是來的急去的也快;而晚炊則是最能夠顯出農村生活粗糙中的細致來,“炊煙嫋嫋牧人歸”,這時一般都是家人齊全的時候,上校的孩子、遠歸的旅人、勞頓的農民,一日三餐,當然最注重晚飯的溫馨,一年四季,周而複始、年年歲歲以至歲歲年年,讓炊煙風裏來雨裏去而又濃濃的經久不散。
炊煙也是四季不同如詩似畫各有千秋,夏、春、秋的炊煙就似農民們的早中餐,需要儉樸,簡單中的簡樸顯細膩,一般都隨季節的變遷而不雷同的漸變著;冬天的炊煙就似農民們的晚餐,和其他的季節有著天壤之別的,炊煙要冒得勤些和濃些,因為冬燒煤碳來夏燒柴草。
冬季天寒地冬,炊煙升起的顯得語無倫次雜亂無章,其實,也是錯落有致,亂中有序,粗中有細。
親友來臨,籠團火暖暖身子也是人之常情,所以不隻是一日三餐所能夠囊括得了的,再則加上農曆的大年節的蒞臨,因此,炊煙此起彼伏、連綿不斷、欲說還羞是再也正常不過,煩亂有節製也就不足為奇了,生活也顯得是那樣的豐富多彩、生龍活虎、雞鴨魚肉,年複一年的簡樸生活,有了簡單中的豐富,在這溫馨甜蜜而又陶醉的日常生活裏,任是多麼粗糙的心靈也會在這大自然的溫暖的包圍裏,嗅出生活萬千風情多姿多彩的塌實的根基來。
城市化下的所謂現當代工業文明生活,其實是一邊在虛情假意地拒絕著農耕時代的最具生態環保循環利用的農事炊煙,又一麵在大張旗鼓地製造瘋行烏煙瘴氣的工業化的煙塵。
君不見到處林立的工業化的煙囪,它們的“炊”煙似一道道刺破蔚藍天空的黑色厲劍,它們子孫繁茂蔚為大觀是當仁不讓的龐然大物,統治起江天一片“紅(黑)”,它們肯定不是我們願意看到的煙火人間裏和諧的嫋嫋炊煙,它們是...
《海底兩萬裏》裏麵經典的句子和相對應句子的賞析
1、“這個小夥那年30多歲了,同主人的年齡比是15:20.各位讀者,請原諒我用這種方式來交代自己的年齡。
” 賞析: 這一段落,文筆輕鬆幽默,既用特殊的方式交代了自己的年齡,又為文章增添了趣味性,瞬間拉近與讀者之間距離,使人倍感親切。
2、“這些多才的作家故意曲解,反動派也常引用林奈的一句話:“這大自然不製造蠢東西!” 賞析:這句話用了反諷的手法表現了作者對於這些人的鄙夷及諷刺,反語加深情感表現。
如寫得不好,請多多包涵======能幫到你的話,就讚一個吧-------...
吳青峰的語錄?
青峰說:擁有女性化特質沒什麽不好,我擁有的堅韌和勇敢。
我不認為那些惡意批評我的人勝過我。
(這句我必須愛。
)青峰說:那些隱藏在無人知曉網路之下才敢隨意攻擊人,卻拿不出壹點勇氣麵對、創造自己生活的人, 將生命耗在無意義的謾罵、取笑他人的人,對我來說才是人格上的娘娘腔。
(我真的必須愛。
你們說我娘?《彼得與狼》那句歌詞——你說我娘但我敢說你比我懦弱 人家今天說什麼 你明天就說什麼,還以為自己真有滿腦子的思想 )青峯說 如果你壹直著迷,或曾經著迷於某個童話故事,或是你相信著某個自己想象出的人物或情節。
如果你曾經是這樣的人,請你別讓自己失去了這樣的能力。
(就是想象的能力。
《嬉戲之後》的歌詞——如果你曾經做了一點夢 請記得想象的輪廓。
)青峯說 這是我的選擇,選擇在這裏繼續用這麽愚笨的方式和值得的人溝通。
當世界都用扭曲的視線折射玻璃杯底的真實, 我隻願意跟善良的你們分享裏頭清澈的水,或許隻有我們喝得出那水中甜美的味道。
(這就是青峯感人的地方。
不管別人怎麼想。
隻和了解自己。
喜歡自己的人分享。
《白日出沒的月球》——沒錯你說的全都沒錯 別管那個誰什麼說 你就照自己愚蠢過活 這樣走下去絕對不會錯)青峯說 我恨不得炸掉殺掉所有這個國家的政治人物以及為他們做事討好他們的爪牙賤狗們! 我從來沒有這麽憎恨並且發自內心的作嘔過,而我們壹點辦法都沒有。
除了政客們,我們全是難以被看見的小螞蟻,在這個喊著民主說人民最大的社會, 人民說的話壹點用也沒有,人民流的淚壹點用也沒有,人民活生生被民主踐踏。
(說到我心裏去了。
我他媽最煩政治最恨政客 怎樣?什麼民主?扯淡!你們有他媽關心民生麼!!!《禦花園》——強盜就躲在城堡 慶祝他們偉大深遠的計謀 慶祝舉杯我們身上流的血 慶祝他們高潮演技的成功 慶祝舉杯我們汗水和眼淚 烏鴉 也能夠罵別人黑 隻顧著頭上盛開的花 卻忘了腳下腐爛的無花果)青峯說 我想我還是無法跟這個世界好好相處,那些未知的快樂和憂傷,都令我膽怯; 我想我還是會盡力地和這個世界相處,那些膽怯的過程和結晶,會讓我值得。
(自閉症患者的通病。
害怕這個世界。
怕被傷害。
又希望融入這個世界。
想證明自己的價值。
《相信》——我會永遠相信 開始掉下的淚 你和我的世界 痛褪去更清新)青峯說 讓我在自己房間盡情地寫盡情地傷悲盡情地發泄,沒有後顧之憂。
噓,什麽都別說。
(痛苦自己的痛苦。
快樂自己的快樂。
這是自己的事。
你們有什麼權力幹涉我的生活!找不到歌詞了。
)青峯說 我不太會用夥伴、好友、家人、團員或同學來形容我們,但我知道那是愛, 我知道有你們跟我壹起的時候我是多麽安心。
想跟你們壹起去世界每個角落,不管有沒有我們的音樂。
(這就是為什麼。
《是我的海》明明是寫給團員的。
看起來卻像情歌。
《是我的海》——你知道我不想離開 你知道我有多無奈 如果時間一直走得那麼快 我怎麼對你依賴 淚流出來該怎麼辦)青峯說 在我麵對憂傷的時刻拒絕說愛,那是我維護愛的底限。
(青峰的晦澀讓我看不懂了。
)青峯說 不要勸我不悲傷,不沮喪,不要。
不要安慰我,我真的不需要。
不要提醒我說過的話,我比誰都記得牢。
不要希望我違背我此刻內心順勢的方向。
讓我靜靜地就好,該悲傷就悲傷,不要刻意遺忘。
給別人別人最需要的,勝過千言萬語自己的認為。
沈默是我最需要的安慰。
(悲傷的時候、誰都不要勸我、讓我一個人靜靜的呆一會。
不管我看起來多脆弱。
我不需要你們的安慰。
《白日出沒的月球》——我要的不是爭個錯與對 在我崩潰的時候麻煩請你閉嘴 我要的不是討個是與非 在我無言的時候拜托離開我的視線 這兩句詞寫得好好哦。
好符合我啊。
)青峯說 我總是拉擡自己偏愛的東西的價值,可是我卻像壹隻蜘蛛,耗盡力氣將身體裏所有能量吐出, 結成壹張精致美麗,巧細玲瓏的網,而內容多麽空洞. (青峰的反諷。
他的拚盡全力在為了理想奮鬥。
結果很少有人能理解。
於是青峯所有的努力付諸東流。
)青峯說 討厭我的,請別把時間浪費在你討厭的我身上吧, 你的生命中有更多事情比耗費時間罵我重要. (本人奉為經典的一段話。
沒錯。
所以你們會發現。
我討厭的東西我都懶得去罵。
我會把時間用到我在乎的。
喜歡的上麵)-青峯說 知道的太少,而說得太多,或許是大家的通病,而我亦然。
我不是壹個會討好的人,也不渴望被人討好。
我說我認為的,那很主觀,所以我在我的地盤說。
也別把自己的主觀拿來跟我爭論吧,你不了解我,我更不了解你。
(所以我說我跟青峰很像。
我知道的很少。
說的卻很多。
不渴望被人討好。
也不討好別人。
我的意見隻代表我。
你不用管。
還是《白日出沒的月球》基本上所有歌詞適用這句)青峯說 我知道是我自己,壹向愚蠢地拿出全部的感情,對待自認值得的人。
所以當真心被擺在地上踩時,我不會讓自己的心受傷,因為我沒有對不起任何人。
我不會怪任何人,我會自己嗬護好這巨大的傷口, 此後也將繼續愚昧地拿出真心,被幾個人踩在地上,卻被更多人捧在手心。
(我付出了真心。
我沒對不起任何人。
我不怕你們的傷害。
《這天》——...
反諷的英語翻譯 反諷用英語怎麼說
反諷英語翻譯:ironyirony 英 ['a?r?n?] 美 ['a?r?ni]n. 反諷,反語; 諷刺,冷嘲; 具有諷刺意味的事; [語] 反語法; adj. 鐵的; 似鐵的; 含鐵的; [例句]They find only irony in the narrator's concern他們發現敘述者隻是一味地嘲諷。
[其他] 複數:ironies
朝花夕拾的句子賞析
要點1: 《朝花夕拾》所收文章都是回憶性散文。
散文是最個人化的一種文體,作者寫作時的心境相對輕鬆、閑靜,因而筆觸也相當自由:或興致勃勃回憶童年往事,或談家鄉戲曲中的鬼,或深情憶人,或坦露內心深處最深沉的痛苦~~~文風自然親切,感染著你,你仿佛看見魯迅先生記憶中的往事如一部深情的老電影,那些或美麗或傷感或詼諧的畫麵,--在你眼前閃過. 要點2: 在對往事深情的回憶時,作者無法忘卻現實,時不時插入一些”雜文筆法”(即對現實的議論),因而文章融敘事、抒情、議論為一體,顯示了魯迅先生真實而豐富的心靈世界。
要點3: 由於作者擁有一顆在過去與現實的廣闊時空中自由馳騁的心靈,因而他的語言風格也是豐富多樣的。
要點4: 作者很擅長攝取生活中的小細節,以小見大,寫人則寫出人物的神韻,寫事則寫出事件的本質。
要點5: 由於散文是一種非常自由的文體,所以作者在謀篇布局上沒有一定章法,似乎是信筆所寫,思維放得很“散”,但這是“形散”,文章的“神”是不散的。
要點6: 作者在批判、諷刺封建舊製度、舊道德時,多用反諷手法。
表麵上很冷靜地敘述事件的始末,其實是反話正說,在敘述中暗含著“言在此而意在彼”的巧妙諷刺。
要點7: 作者在散文中常用對比手法。
生活中總是充斥著真與假、善與惡、美與醜的矛盾,所以運用對比手法,有力地鞭撻了假、惡、醜,宣揚了真、善、美,增強了文章的表現力。
同時我們也由此見出魯迅先生大憎大愛、愛憎分明的心靈。
《解讀 呐喊 ,朝花夕拾》 魯迅和他的《朝花夕拾》 魯迅在現代文壇上是個異數,其異在於他以“鬥士”形象卓立於現代文壇;而其《朝花夕拾》又是他作品中的異數,其異在於文章的隨和又親切。
《朝花夕拾》是魯迅創作的以回憶童年和青少年時期生活為主的散文集,共收入10篇散文,寫於1926年6月至11月間,最初以《舊事重提》為總題目發表在《莽原》半月刊上,1927年5月編訂成書時,改名為《朝花夕拾》。
據魯迅說,《朝花夕拾》意指“早晨的花晚上拾起”,《朝花夕拾》的文章是“從記憶中抄出來的”。
不管承認與否,受過教育的人無一例外都要讀魯迅的文章。
而中學時,又無一例外地討厭魯迅的文章??考試時占分特大又出了名的晦澀難懂。
這與中學課本選目與考試出題人出發點有關。
老師未講課文,先講魯迅是偉大的思想家,文學家,把魯迅就塑造成一個鬥士,一個與“小資”絕緣的形象。
所以錢理群就說,中學語文課本神化和庸俗化了魯迅。
這是否與教育導向有關不得而知。
但認識一個人,我們不能隻識一點不及其它。
其實《朝花夕拾》是了解魯迅生平史實的第一手資料,我們可以從中看到早年魯迅的完整形象, 要真正了解魯迅,是首先要讀的。
《朝花夕拾》如何?郭沫若評價說:“魯迅先生無心作詩人,偶有所作,每臻絕唱”。
在《朝花夕拾》裏讀到了青年的魯迅有份深藏不露的誌氣。
《父親的病》裏寫到,在父親因庸醫愚昧而去世後,為避開那無聊的流言,也為了母親,魯迅毅然到陌生的他鄉求學。
在日本留學時,為了救國圖存,毅然謝絕了藤野先生的極力挽留,又放棄自己的專業,孤獨地投入艱難的文藝運動------雖然這一切在文中都隻是輕描淡寫,但是蘊藏在字裏行間的那股無形的愛國熱情,把每一位讀者的心都點燃了,這是在許多作家作品中都找不到的感覺。
難怪一位日本學者說:“縱使日本有一千個川端康成,也比不上中國,因為中國有位魯迅。
” 人生閱曆的疏密、時代氛圍的錯落,造就了不同時代不同人的思想。
過多的“鬥士”形象的渲染,讓人過多的感受到魯迅的“冷峻”,就像最常見的那尊他的胸像。
當我們忘記魯迅身上的光環,或者忘記魯迅,細細品讀《朝花夕拾》,就會發現一個“冷峻”外的魯迅。
從而發現魯迅內心深處的一片淨土。
正是在這片淨土上,散發著魯迅許多人性的靈光,使他的文章洋溢出濃濃暖意。
朝花夕拾的名句 1.一個人做到隻剩了回憶的時候,生涯大概總要算是無聊了罷,但有時竟會連回憶也沒有.(《朝花夕拾》小引 ) 2.人呢,能直立了,自然是一大進步;能說話了,自然又是一大進步;能寫字作文了,自然又是一大進步。
然而也就墮落,因為那時也開始了說空話。
說空話尚無不可,甚至於連自己也不知道說著違心之論,則對於隻能嗥叫的動物,實在免不得“顏厚有忸怩”。
(>) 3.我想,這種照片現在是大約未必還有人收藏著了,尺寸太小,刀傷縮小到幾乎等於無,如果不加說明,看見的人一定以為是帶些瘋氣的風流人物的裸體照片,倘遇見孫傳芳大帥,還怕要被禁止的。
(>) 4.我總要上下四方尋求,得到一種最黑,最黑,最黑的咒文,先來詛咒一切反對白話,妨害白話者。
即使人死了真有靈魂,因這最惡的心,應該墮入地獄,也將決不改悔,總要先來詛咒一切反對白話,妨害白話者。
(《二十四孝圖》) 1. 《父親的病》最後幾句: “叫呀,你父親要斷氣了。
快叫呀!”衍太太說。
“父親!父親!”我就叫起來。
“大聲!他聽不見。
還不快叫?!”“父親!父親!!”他已經平靜下去的臉,忽然緊張了,將眼微微一睜,仿佛有一些苦痛。
“叫呀!快叫呀!”她催促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