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往:【 xiàng wǎng 】思慕;理想;追求。
思慕。謂因羨慕而希望能如願以償。宋 王安石 《答司馬諫議書》:“無由會晤,不任區區向往之至。” 清 蒲鬆齡 《聊齋誌異·狐夢》:“ 畢 每讀《青鳳傳》,心輒向往,恨不一遇。” 袁鷹 《悲歡·一聲繡金匾》:“他們不是向往著象解放軍叔叔那樣保衛社會主義江山嗎?”
指思慕之情。清 孫枝蔚 《贈和州楊仲延》詩:“聽此慰向往,懷古轉悠然。”
理想;追求。明 何景明 《<海叟集>序》:“其子 繼芳 者,從予論學,大有向往。” 柯岩 《奇異的書簡·天涯何處無芳草四》:“這時,我懂了:原來她有著比她現在已有成就更高更遠的向往。” 杜鵬程 《保衛延安》第四章:“﹝ 周大勇 ﹞身心沉浸在一種莊嚴的向往中。”
想往:【xiǎng wǎng 】想要去哪裏。
造句:
他敢於打破傳繞,討厭約束,向往自由的生活。
我向往延安,因為它是革命的聖地。
那座海島風光秀麗,氣候宜人,是人們向往的旅遊勝地。
城市裏繁華的景象讓小楊十分向往。
姐姐終於考上了自己向往已久的北京大學。
向往隱居深林的詩句
1、《竹裏館》 唐 王維 獨坐幽篁裏,彈琴複長嘯. 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2、《漁歌子》 唐 張誌和 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 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3、《定風波》 蘇軾 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 一蓑煙雨任平生. 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4、《貽隱者》 杜牧回報隱居山,莫憂山興闌。
求人顏色盡,知道性情寬。
信譜彈琴誤,緣崖劚藥難。
東皋亦自給,殊愧遠相安。
5、《清江引》 馬致遠林泉隱居誰到此,有客清風至。
會作山中相,不管人間事。
爭甚麼半張名利紙!6、《梅道士水亭》王昌齡金剛波若傲吏非吏,名流即道流。
隱居不可見,高論莫能酬。
水接仙源近,山藏鬼穀幽。
往來迷處所,花下問魚舟。
7、《西江月·大隱居塵奉道》夏元鼎大隱居塵奉道,衰顏能返朱丹。
要須有主種三田。
方免驅馳淮漢。
天下江山第一,昆侖景勝何言。
希夷妙處集真仙。
默默重簾修煉。
8、《鷓鴣天 春》長筌子小村隱居樂至閑。
興來吟首鷓鴣天。
桃花笑日開紅錦,門柳垂絲嫋翠煙。
扃蓽戶,掃苔錢。
困時禪榻枕書眠。
有人問我修何事,夢載華胥月一9、《贈敬晊助教二首》劉得仁到來常聽說清虛,手把玄元七字書。
仙籍不知名姓有,道情惟見往來疏。
已能絕粒無饑色,早晚休官買隱居。
10、《漫興 其七》 王冕處處言離亂,紛紛覓隱居。
山林增氣象,城郭轉空虛。
俠客思騎虎,溪翁隻釣魚。
諸生已星期,那得論詩書。
過故人莊 對田園的向往
《過故人莊》是唐代詩人孟浩然的一首五言律詩,寫的是詩人應邀到一位農村老朋友家做客的經過。
在淳樸自然的田園風光之中,舉杯飲酒,閑談家常,充滿了樂趣,抒發了詩人和朋友之間真摯的友情。
這首詩初看似乎平淡如水,細細品味就像是一幅畫著田園風光的中國畫,將景、事、情完美地結合在一起,具有強烈的藝術感染力。
這首詩是作者隱居鹿門山時到一位山村友人家作客所寫。
一、二句從應邀寫起,“故人”說明不是第一次做客。
三、四句是描寫山村風光的名句,綠樹環繞,青山橫斜,猶如一幅清淡的水墨畫。
五、六句寫山村生活情趣。
麵對場院菜圃,把酒談論莊稼,親切自然,富有生活氣息。
結尾兩句以重陽節還來相聚寫出友情之深,言有盡而意無窮。
全詩描繪了美麗的山村風光和平靜的田園生活,用語平談無奇,敘事自然流暢,沒有渲染的雕琢的痕跡,然而感情真摯,詩意醇厚,有“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的美學情趣,從而成為自唐代以來田園詩中的佳作。
“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
”這一開頭就像是日記本上的一則記事。
故人“邀”而作者“至”,文字上毫無渲染,招之即來,簡單而隨便。
這正是不用客套的至交之間所可能有的形式。
而以“雞黍”相邀,既顯出田家特有風味,又見待客之簡樸。
正是這種不講虛禮和排場的招待,朋友的心扉才往往更能為對方敞開。
這個開頭,不是很著力,平靜而自然,但對於將要展開的生活內容來說,卻是極好的導入,顯示了氣氛特征,又有待下文進一步豐富、發展。
“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
”走進村裏,作者顧盼之間竟是這樣一種清新愉悅的感受。
這兩句上句漫收近境,綠樹環抱,顯得自成一統,別有天地;下句輕宕筆鋒,郭外的青山依依相伴,則又讓村莊不顯得孤獨,並展示了一片開闊的遠景。
這個村莊座落平疇而又遙接青山,使人感到清淡幽靜而絕不冷奧孤僻。
正是由於“故人莊”出現在這樣的自然和社會環境中,所以賓主臨窗舉杯, “開軒麵場圃,把酒話桑麻”,才更顯得暢快。
這裏“開軒”二字也似乎是很不經意地寫入詩的,但上麵兩句寫的是村莊的外景,此處敘述人在屋裏飲酒交談,軒窗一開,就讓外景映入了戶內,更給人以心曠神怡之感。
對於這兩句,人們比較注意“話桑麻”,認為是“相見無雜言”(陶淵明《歸田園居》)。
但有了軒窗前的一片打穀場和菜圃,在綠陰環抱之中,又給人以寬敞、舒展的感覺。
話桑麻,就更讓讀者感到是田園。
於是,讀者不僅能領略到更強烈的農村風味、勞動生產的氣息,甚至仿佛可以嗅到場圃上的泥土味,看到莊稼的成長和收獲,乃至地區和季節的特征。
有這兩句和前兩句的結合,綠樹、青山、村舍、場圃、桑麻和諧地打成一片,構成一幅優美寧靜的田園風景畫,而賓主的歡笑和關於桑麻的話語,都仿佛縈繞在讀者耳邊。
它不同於純然幻想的桃花源,而是更富有盛唐社會的現實色采。
正是在這樣一個天地裏,這位曾經慨歎過“當路誰相假,知音世所稀”的詩人,不僅把政治追求中所遇到的挫折,把名利得失忘卻了,就連隱居中孤獨抑鬱的情緒也丟開了。
從他對青山綠樹的顧盼、與朋友對酒而共話桑麻中可以看出,他的思緒舒展了,甚至連他的舉措都靈活自在了。
農莊的環境和氣氛,在這裏顯示了它的征服力,使得孟浩然有幾分皈依了。
“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
”孟浩然深深為農莊生活所吸引,於是臨走時,向主人率真地表示將在秋高氣爽的重陽節再來觀賞菊花。
淡淡兩句詩,故人相待的熱情,作客的愉快,主客之間的親切融洽,都躍然紙上了。
杜甫的《遭田父泥飲美嚴中丞》中說:“月出遮我留,仍嗔問升鬥。
”杜甫詩中田父留人,情切語急;孟浩然詩中與故人再約,意舒詞緩。
杜甫的鬱結與孟浩然的恬淡之別,讀者從這裏可以窺見一些消息。
一個普通的農莊,一回雞黍飯的普通款待,被表現得這樣富有詩意。
描寫的是眼前景,使用的是口頭語,描述的層次也是完全任其自然,筆筆都顯得很輕鬆,連律詩的形式也變得自由和靈便了。
詩中給讀者的感覺是,這種淡淡的平易近人的風格,與作者描寫的對象——樸實的農家田園和諧一致,表現了形式對內容的高度適應,恬淡親切卻又不是平淺枯燥。
它是在平淡中蘊藏著深厚的情味。
一方麵固然是每個句子都幾乎不見費力錘煉的痕跡,另一方麵每個句子又都不曾顯得薄弱。
比如詩的頭兩句隻寫友人邀請,卻能顯出樸實的農家氣氛;三四句隻寫綠樹青山卻能見出一片天地;五六句隻寫把酒閑話,卻能表現心情與環境的愜意的契合;七八句隻說重陽再來,卻自然地流露出對這個村莊和故人的依戀。
這些句子平衡均勻,共同構成一個完整的意境,把恬靜秀美的農村風光和淳樸誠摯的情誼融成一片。
這是所謂“篇法之妙,不見句法”(沈德潛《唐詩別裁》),“不鉤奇抉異……若公輸氏當巧而不巧者”(皮日休《郢州孟亭記》)。
他把藝術美深深地融入整個詩作的血肉之中,顯得自然天成。
這種不炫奇獵異,不賣弄技巧,也不光靠一兩個精心製作的句子去支撐門麵,是藝術水平高超的表現。
譬如一位美人,她的美是通體上下,整個兒的,不是由於某一部位特別動人。
她並不靠搔首弄姿,而是由於...
過故人莊所有的詩句意思文字簡單點
《過故人莊》是唐代詩人孟浩然創作的一首五律,寫的是詩人應邀到一位農村老朋友家做客的經過。
在淳樸自然的田園風光之中,主客舉杯飲酒,閑談家常,充滿了樂趣,抒發了詩人和朋友之間真摯的友情。
這首詩初看似乎平淡如水,細細品味就像是一幅畫著田園風光的中國畫,將景、事、情完美地結合在一起,具有強烈的藝術感染力。
過故人莊 孟浩然 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
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
開筵麵場圃,把酒話桑麻。
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
注釋: ⑴過:拜訪。
故人莊:老朋友的田莊。
莊,田莊。
⑵具:準備,置辦。
雞黍:指農家待客的豐盛飯食(字麵指雞和黃米飯)。
黍(shǔ):黃米,古代認為是上等的糧食。
⑶邀:邀請。
至:到。
⑷合:環繞。
⑸郭:古代城牆有內外兩重,內為城,外為郭。
這裏指村莊的外牆。
斜(xiá):傾斜。
因古詩需與上一句押韻,所以應讀xiá。
⑹開:打開,開啟。
軒:窗戶。
麵:麵對。
場圃:場,打穀場、稻場;圃,菜園。
⑺把酒:端著酒具,指飲酒。
把:拿起。
端起。
話桑麻:閑談農事。
桑麻:桑樹和麻。
這裏泛指莊稼。
⑻重陽日:指夏曆的九月初九。
古人在這一天有登高、飲菊花酒的習俗。
⑼還(huán):返,來。
就菊花:指飲菊花酒,也是賞菊的意思。
就,靠近,指去做某事。
譯文 友人準備了農家飯菜,邀我去做客。
村邊綠樹環繞,城外青山逶迤。
打開窗戶,麵對穀場菜園;端起酒杯,共話莊稼收成。
等到秋日的重陽時節,我將再來飲酒賞菊。
[3] 賞析: 這是一首田園詩,描寫農家恬靜閑適的生活情景,也寫老朋友的情誼。
通過寫田園生活的風光,寫出作者對這種生活的向往。
全文十分押韻。
詩由“邀”到“至”到“望”又到“約”一徑寫去,自然流暢。
語言樸實無華,意境清新雋永。
作者以親切省淨的語言,如話家常的形式,寫了從往訪到告別的過程。
其寫田園景物清新恬靜,寫朋友情誼真摯深厚,寫田家生活簡樸親切。
全詩描繪了美麗的山村風光和平靜的田園生活,用語平淡無奇,敘事自然流暢,沒有渲染的雕琢的痕跡,然而感情真摯,詩意醇厚,有“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的美學情趣,從而成為自唐代以來田園詩中的佳作。
一、二句從應邀寫起,“故人”說明不是第一次做客。
三、四句是描寫山村風光的名句,綠樹環繞,青山橫斜,猶如一幅清淡的水墨畫。
五、六句寫山村生活情趣。
麵對場院菜圃,把酒談論莊稼,親切自然,富有生活氣息。
結尾兩句以重陽節還來相聚寫出友情之深,言有盡而意無窮。
“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
”這一開頭就像是日記本上的一則記事。
故人“邀”而作者“至”,文字上毫無渲染,開門見山,招之即來,簡單而隨便。
這正是不用客套的至交之間所可能有的形式。
而以“雞黍”相邀,既顯出田家特有風味,又見待客之簡樸。
正是這種不講虛禮和排場的招待,朋友的心扉才往往更能為對方敞開。
這個開頭,不是很著力,平靜而自然,但對於將要展開的生活內容來說,卻是極好的導入,顯示了氣氛特征,又有待下文進一步豐富、發展。
“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
”走進村裏,作者顧盼之間竟是這樣一種清新愉悅的感受。
這兩句上句漫收近境,綠樹環抱,顯得自成一統,別有天地;下句輕宕筆鋒,郭外的青山依依相伴,則又讓村莊不顯得孤獨,並展示了一片開闊的遠景。
由此運用了由近及遠的順序描寫景物。
這個村莊坐落平疇而又遙接青山,使人感到清淡幽靜而絕不冷傲孤僻。
正是由於“故人莊”出現在這樣的自然和社會環境中,所以賓主臨窗舉杯。
“開軒麵場圃,把酒話桑麻”,才更顯得暢快。
這裏“開軒”二字也似乎是很不經意地寫入詩的,但上麵兩句寫的是村莊的外景,此處敘述人在屋裏飲酒交談,軒窗一開,就讓外景映入了戶內,更給人以心曠神怡之感。
對於這兩句,人們比較注意“話桑麻”,認為是“相見無雜言”(陶淵明《歸園田居》)。
但有了軒窗前的一片打穀場和菜圃,在綠陰環抱之中,又給人以寬敞、舒展的感覺。
話桑麻,就更讓讀者感到是田園。
於是,讀者不僅能領略到更強烈的農村風味、勞動生產的氣息,甚至仿佛可以嗅到場圃上的泥土味,看到莊稼的成長和收獲,乃至地區和季節的特征。
有這兩句和前兩句的結合,綠樹、青山、村舍、場圃、桑麻和諧地打成一片,構成一幅優美寧靜的田園風景畫,而賓主的歡笑和關於桑麻的話語,都仿佛縈繞在讀者耳邊。
它不同於純然幻想的桃花源,而是更富有盛唐社會的現實色采。
正是在這樣一個天地裏,這位曾經慨歎過“當路誰相假,知音世所稀”的詩人,不僅把政治追求中所遇到的挫折,把名利得失忘卻了,就連隱居中孤獨抑鬱的情緒也丟開了。
從他對青山綠樹的顧盼、與朋友對酒而共話桑麻中可以看出,他的思緒舒展了,甚至連他的舉措都靈活自在了。
農莊的環境和氣氛,在這裏顯示了它的征服力,使得孟浩然有幾分皈依了。
“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
”孟浩然深深為農莊生活所吸引,於是臨走時,向主人率真地表示將在秋高氣爽的重陽節再來觀賞菊花和品菊花酒。
淡淡兩句詩,故人相待的熱情,作客的愉快,主客之間的親切融洽,都躍然紙上了。
...
孟浩然的過故人莊這首詩寫敘事的句子和寫景句子及故人是指誰
全詩:孟浩然 過故人莊 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 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 開軒麵場圃,把酒話桑麻. 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賞析:這是一首田園詩,描寫農家恬靜閑適的生活情景,也寫老朋友的情誼。
通過寫田園生活的風光,寫出作者對這種生活的向往。
全文十分押韻。
詩由“邀”到“至”到“望”又到“約”一徑寫去,自然流暢。
語言樸實無華,意境清新雋永。
作者以親切省淨的語言,如話家常的形式,寫了從往訪到告別的過程。
其寫田園景物清新恬靜,寫朋友情誼真摯深厚,寫田家生活簡樸親切。
全詩描繪了美麗的山村風光和平靜的田園生活,用語平談無奇,敘事自然流暢,沒有渲染的雕琢的痕跡,然而感情真摯,詩意醇厚,有“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的美學情趣,從而成為自唐代以來田園詩中的佳作。
一、二句從應邀寫起,“故人”說明不是第一次做客。
三、四句是描寫山村風光的名句,綠樹環繞,青山橫斜,猶如一幅清淡的水墨畫。
五、六句寫山村生活情趣。
麵對場院菜圃,把酒談論莊稼,親切自然,富有生活氣息。
結尾兩句以重陽節還來相聚寫出友情之深,言有盡而意無窮。
“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
”這一開頭就像是日記本上的一則記事。
故人“邀”而作者“至”,文字上毫無渲染,招之即來,簡單而隨便。
這正是不用客套的至交之間所可能有的形式。
而以“雞黍”相邀,既顯出田家特有風味,又見待客之簡樸。
正是這種不講虛禮和排場的招待,朋友的心扉才往往更能為對方敞開。
這個開頭,不是很著力,平靜而自然,但對於將要展開的生活內容來說,卻是極好的導入,顯示了氣氛特征,又有待下文進一步豐富、發展。
“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
”走進村裏,作者顧盼之間竟是這樣一種清新愉悅的感受。
這兩句上句漫收近境,綠樹環抱,顯得自成一統,別有天地;下句輕宕筆鋒,郭外的青山依依相伴,則又讓村莊不顯得孤獨,並展示了一片開闊的遠景。
由此運用了由近及遠的順序描寫景物。
這個村莊坐落平疇而又遙接青山,使人感到清淡幽靜而絕不冷傲孤僻。
正是由於“故人莊”出現在這樣的自然和社會環境中,所以賓主臨窗舉杯。
“開軒麵場圃,把酒話桑麻”,才更顯得暢快。
這裏“開軒”二字也似乎是很不經意地寫入詩的,但上麵兩句寫的是村莊的外景,此處敘述人在屋裏飲酒交談,軒窗一開,就讓外景映入了戶內,更給人以心曠神怡之感。
對於這兩句,人們比較注意“話桑麻”,認為是“相見無雜言”(陶淵明《歸園田居》)。
但有了軒窗前的一片打穀場和菜圃,在綠陰環抱之中,又給人以寬敞、舒展的感覺。
話桑麻,就更讓讀者感到是田園。
於是,讀者不僅能領略到更強烈的農村風味、勞動生產的氣息,甚至仿佛可以嗅到場圃上的泥土味,看到莊稼的成長和收獲,乃至地區和季節的特征。
有這兩句和前兩句的結合,綠樹、青山、村舍、場圃、桑麻和諧地打成一片,構成一幅優美寧靜的田園風景畫,而賓主的歡笑和關於桑麻的話語,都仿佛縈繞在讀者耳邊。
它不同於純然幻想的桃花源,而是更富有盛唐社會的現實色采。
正是在這樣一個天地裏,這位曾經慨歎過“當路誰相假,知音世所稀”的詩人,不僅把政治追求中所遇到的挫折,把名利得失忘卻了,就連隱居中孤獨抑鬱的情緒也丟開了。
從他對青山綠樹的顧盼、與朋友對酒而共話桑麻中可以看出,他的思緒舒展了,甚至連他的舉措都靈活自在了。
農莊的環境和氣氛,在這裏顯示了它的征服力,使得孟浩然有幾分皈依了。
“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
”孟浩然深深為農莊生活所吸引,於是臨走時,向主人率真地表示將在秋高氣爽的重陽節再來觀賞菊花和品菊花酒。
淡淡兩句詩,故人相待的熱情,作客的愉快,主客之間的親切融洽,都躍然紙上了。
杜甫的《遭田父泥飲美嚴中丞》中說:“月出遮我留,仍嗔問升鬥。
”杜甫詩中田父留人,情切語急;孟浩然詩中與故人再約,意舒詞緩。
杜甫的鬱結與孟浩然的恬淡之別,讀者從這裏可以窺見一些消息。
一個普通的農莊,一回雞黍飯的普通款待,被表現得這樣富有詩意。
描寫的是眼前景,使用的是口頭語,描述的層次也是完全任其自然,筆筆都顯得很輕鬆,連律詩的形式也變得自由和靈便了。
詩中給讀者的感覺是,這種淡淡的平易近人的風格,與作者描寫的對象——樸實的農家田園和諧一致,表現了形式對內容的高度適應,恬淡親切卻又不是平淺枯燥。
它是在平淡中蘊藏著深厚的情味。
一方麵固然是每個句子都幾乎不見費力錘煉的痕跡,另一方麵每個句子又都不曾顯得薄弱。
比如詩的頭兩句隻寫友人邀請,卻能顯出樸實的農家氣氛;三四句隻寫綠樹青山卻能見出一片天地;五六句隻寫把酒閑話,卻能表現心情與環境的愜意的契合;七八句隻說重陽再來,卻自然地流露出對這個村莊和故人的依戀。
這些句子平衡均勻,共同構成一個完整的意境,把恬靜秀美的農村風光和淳樸誠摯的情誼融成一片。
這是所謂“篇法之妙,不見句法”(沈德潛《唐詩別裁》),“不鉤奇抉異……若公輸氏當巧而不巧者”(皮日休《郢州孟亭記》)。
他把藝術美深深地融入整個詩作的血肉之中,顯得自然天成。
這種不炫奇獵異,不賣弄技巧,...
關於“追求”的一些作文素材,在線等。
謝、
鍵詞一: 追求 一、素材鏈接: 言語類 (一)名人名言 1.一個崇高的目標,隻要不渝地追求,就會成為壯舉。
——華茲華斯 2.即使是智者,也難擯棄追求功名這個弱點。
——塔西佗 3.理智會促使每一個人去追求大眾的幸福,作為獲取和確立個人幸福的手段。
——葛羅夫 4.要想知道掌權的痛苦,就該去問那些當權者;要想知道它的樂趣,就應該去問它的追求者。
——查?科爾頓 5.凡是精煉的句子,由於追求簡明而不得不犧牲一定的準確性。
——塞?約翰遜 6.占有不能帶來幸福,人隻有在不斷地追求中才會感到持久的幸福和滿足。
——趙鑫珊 7.追求那真實的功業,追求對宇宙人生更深遠的了解;追求永遠超過狹小生活圈子之外的更有用的東西。
——羅蘭 8.走得最慢的人,隻要他不喪失目標,也比漫無目的地徘徊的人走得快。
——萊辛 9.在瞄準遙遠目標的同時,不要輕視近處的東西。
——歐裏庇德斯 10.幼兒時期可以沒什麼宏偉目標,成人時代則不可無此。
——霍蘭 11.不能像走獸那樣活著,應該追求知識和美德。
—— 但丁 12.不患位之不尊,而患德之不崇;不恥祿之不夥,而恥智之不博。
——張衡 13.虛已者進德之基。
—— 方孝孺 14.滿盈者,不損何為?慎之!慎之! ——朱舜水 15.不謙虛的話隻能有這個辯解,即缺少謙虛就是缺少見識。
—— 富蘭克林 16.好說己長便是短,自知己短便是長。
——申居鄖 (二)妙語集錦 17.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追求,不論好人壞人,成功者失敗者,追求是人生存在這世界上的心理基礎。
——鄭碧雅 18.人生追求,是一種內心的平靜,在四個層麵保持平衡的人才會擁有圓融的人生。
——華旗總裁馮軍 19.有三種簡單然而無比強烈的激情左右了我的一生:對愛的渴望,對知識的探索和對人類苦難的難以忍受的憐憫。
這些激情像颶風,無處不在、反複無常地吹拂著我,吹過深重的苦海,瀕於絕境。
——羅素的人生追求 20.如果我能最終成功,最重要肯定是因為我的理想,我的理想非常大,明知道它不可為,所以會付出格外的努力。
21.一個教師對自己的孩子說:“你長大了一定要經商賺錢,你爸爸就是吃了沒有錢的虧。
” 一個老板對自己的孩子說:“你長大了一定要好好讀書,你爸爸就是吃了沒知識的虧。
” 22.我不知道流星能飛多久,值不值得追求!我不知道櫻花能開多久,值不值得等候!但我知道會有一份友誼像煙花般美麗,像恒星般永恒,值得我用一生守候! ——一則短信 23.令人筋疲力盡的往往不是要做的事情本身;而是事前事後患得患失的心態…… 24.我們追求的目標是,讓人民群眾喝上幹淨的水,呼吸清新的空氣,有更好的工作和生活環境。
——**總理的一番樸實話,贏得人大代表的熱烈掌聲。
事例類 *名人事例* ①談遷(1594—1658) 原名以訓,字仲木,號射父,明亡後改名遷,字孺木,號觀若。
馬橋人。
明諸生。
他自幼刻苦好學,家貧,靠替人抄寫、代筆或作記室維持生活。
南明弘光元年(1645)為閣臣高弘圖記室,出謀劃策,力圖恢複,很受高弘圖、張慎言等賞識。
後擬薦為中書舍人及禮部司務,他感到“時事日非,不足與有為”,堅辭不就。
後回家隱居。
談遷博覽群書,善諸子百家,精研曆史,尤重明朝典故。
他立誌編撰翔實可信的明文,從明天啟元年(1621)開始,曆時20餘年,前後“六易其稿,彙至百卷”,完成一部編年體明文,共500萬字,取名《國榷》。
清順治四年(1647),《國榷》手稿被竊。
他時已53歲,發憤重寫,經4年努力,矢誌不撓,終於完成新稿。
[點撥] 談遷矢誌不渝的治學精神也和不朽的史書《國榷》一樣,留給後人一座豐碑。
[適用話題]此素材可適用於“堅忍不拔”、“越挫越勇”、“堅守信念”等話題。
**的“三起三落” 1933年2月,因擁護**的正確主張,被黨內““左”傾”領導人鬥爭、撤職、下放,是為**生平“三起三落”中的“第一落”。
同年6月,被臨時黨中央上調到中央軍委總政治部擔任秘書長,是為“第一起”。
1966年“**”開始後,失去一切職務,是為**之“第二落”。
1973年恢複副總理職務,是為**之“第二起”。
1976年,中共中央政治局根據**提議,一致通過撤銷**職務,保留黨籍,是為**之“第三落”。
1977年7月中共十屆三中全會恢複**的黨政軍領導職務,是為**之“第三起”。
**“三起三落”不忘理想的追求,最終,造福了全中國。
[點撥]偉人之所以成為偉人,這和他們擁有一種不同於常人的堅持在裏麵,堅守自己的理想和信念陣地,永不放棄。
[適用話題] “不懈的追求”“堅守信念陣地”“樂觀”“永不向邪惡低頭”等。
布賴恩的“賽跑” 美國籍德國火箭專家——布賴恩 ,從小就夢想上九天攬月 ,後來積極投身於火箭研究。
這得到了德國政府的大力支持 ,但是他的成果卻最先被用於戰爭 。
在二戰後期 ,德國率先使用了V-1、V-2飛彈 ,於是導彈時代來臨了 。
他在德國即將戰敗的美蘇爭奪中 ,被美國搶了去 ,後來加入美國國籍 。
但是由於他的黨衛軍背景 ,民眾和海軍一直阻撓他的火箭衛星計劃 ,直到前蘇聯衛星先於美國上天 ,政府才同意他負責衛星計劃 。
終於,布賴...
跪求動漫裏經典的感人或者熱血的句子!
銀魂的、、、1. 你這混賬難道把希望和夢想也一起塞到肛門裏了?!! 2. 把你的貓耳給我,我就具備刃者、眼鏡、貓耳的萌之三大法寶了。
3. 誰吃了我的巧克力?現在承認的話我會大發慈悲隻把他打到四分之三死! 4. 從這個世界上消失,一個DNA都不要留下,順便抹去別人對你的記憶。
5. 妙:屁股是人類曾經作為天使的痕跡,是翅膀啊。
胸部是人類曾經作為古代兵器的痕跡,是導彈哦。
6. 做人嘛,就要挺著腰杆活下去。
就算你在人生的路途中弄到滿身都是泥巴,但如果你能堅定走下去的話,說不定你身上的泥巴會因此幹掉而掉落呢! 7. 人生有80%是多災多難的啦!往後你還會遇到比這還要麻煩的事呢!不過,也不盡是壞事。
至少當這種日子到頭的時候,喝的酒特別好喝。
8. 天空?國家?給你也無所謂。
我光要保護眼前的東西已經夠忙的了,而且還保護不了。
至今為止已經失去多少都已經數不清了。
反正我已經一無所有,當見到掉落的東西時是理所當然的會拾起來保留著。
9. 我不像你,一把年紀了還在廁所裏玩爆破! 10. 土方:你小看這份工作嗎? 衝田:我小看的隻有土方你! 11. 人的一生如負重遠行。
也許幹脆丟掉行李會比較輕鬆,但無論怎樣也不會那樣做,如果沒有行李的話,走起路來會多麼無趣。
12. 阿年,你要懷疑誰都無所謂,但是不準你懷疑自己的通知,我相信總悟,他一定是患了很嚴重的便秘才遲到的!我寧可這樣相信他! 13. 沒問題的!錢會付的!已經準備好了!別撒謊了,隻能燒出這種鈍重的炒蕎麥麵的家夥,怎麼可能拿得出錢。
反正你的人生也是鈍重的啦。
喂,試著說說看啦~鈍重~鈍~~重~~~ 14. 土方:如今的幕府根本沒有在為我們人類做事了,這點不是早就知道了嗎?你們的劍為了什麼而存在。
為了保護幕府嘛?還是為了保護將軍嗎?我和你們不同,還記得嗎,那時候沒有學校也沒有住的地方把隻懂得用劍的我們帶到那個破爛的道場的是誰?廢刀令頒布後,雖然失去了刀,甚至失去了道場但卻不丟棄我們的人是誰?將我們失去的刀再次奪回來的,是誰?不是幕府,也不是將軍。
我們的老大從那時起就隻是近藤一個人。
15. 銀時:我才不管你全身長滿了眼睛還是你的眼睛的老爹,我不需要你所說的伎倆我都能看到。
你那肮髒的靈魂的顏色在我眼中就像大便一樣。
隻懂得砍人的家夥隻不過是個無視別人痛苦的混賬,到頭來你什麼都看不見。
16. 那麼,一起走吧。
一隻手是拿不動行李的,從現在開始,我是你的左手。
17. 就算不去的話,我也和死沒什麼兩樣。
對我來說有比心髒更重要的東西,如果我在此止步的話,那東西就會蒙受恥辱。
我說的就是靈魂,我可不想讓它蒙受屈辱啊。
18. 沒什麼啊!不像摸樣的活著也無所謂,把羞恥丟到腦後沾滿了泥汙的樣子也不是很好嗎?那就是下酒的好菜啊蠢貨! 19. 人類害怕的事情有兩個那就是死亡和恥辱。
挑戰死亡者那簡直是愚蠢的行為,挑戰恥辱者也是笨蛋一名,但我比較欣賞這種笨蛋。
20. 嗬嗬,當個野獸也無妨,隻要毀滅一切就好啦!!直到那頭野獸再也不呻吟為止。
21. 我說啊!高杉,你這樣小看我可不行喔!要說野獸,我也有啊。
但是它一點也不黑。
而它的名字叫定春! 22. 每個人的心裏都有一個反坦克火箭炮! 23. “不要緊,冷靜,先找時光機。
”“該冷靜的是你吧!” 24. 死人怎麼會說話呢?不過我已經單方麵做了個約定。
我絕不會忘恩負義的,你的老婆或許活不久了,但是在那日子到達之前,我會代替你保護她的。
25. 我不怎麼弄得明白那些纖細的事,但是有了為自己著想的父母,還有什麼想頭呢?我很向往呢!像你這樣的家庭。
說起來還真諷刺,真正重要的東西,擁有的人反而沒有沒有的人清楚。
所以,要對神樂好好地哦。
26. 與其美麗地犧牲,倒不如美麗地活到最後一刻。
27. 桂:銀時,你,不要改變啊。
要劈死你貌似要費點勁,打死我也不想幹。
銀時:桂,你要是變了,我二話不說就劈了你。
28. 銀時:你有駕駛執照嗎? 神樂:開車撞人需要什麼執照啊! 29. 總悟:異型仔你已經被包圍了,不要做無謂的抵抗,乖乖投降吧。
家鄉的老媽媽也在哭泣哦,生你出來可不是為了讓你當這種異型的呐,不管是異型也好人也好,讓媽媽哭泣的家夥是最低劣的,那個媽媽也請說些什麼吧。
近藤(穿怪獸服裝):媽媽好不容易生你下來不是為了叫你做這種妖怪的… 山崎:那是做什麼樣的妖怪啊… 近藤:媽媽生你下來不是要你做這種妖怪的,媽媽已經沒有你這個兒子了(流淚),其實你爸爸直到去世前都還對你… 被怪獸打飛了… 30. 神樂:定春很乖的,它從來不會把人咬死~~~ 31. 衝田:土方,你燒菜的水準有進步嘛,總算達到了狗食的水平了。
32. 要我說的話,人這東西是更加真誠的生物呐!癡呆也好,死了也好,留在心裏的記憶都時刻在靈魂上的,不管碰上什麼都不會消失。
我是這麼相信的啊! 33. 鬆,你說過的。
人也好煙火也好,綻開美麗的花朵隻有那一瞬間,過後就散落了。
確實也許是那樣。
但是鬆,就算隻有一瞬間也好,我想要你在我的身邊綻放,散落的時候,也希望你在我的身邊散落。
作為回報,我會無論如何都讓你身邊綻放出美麗的花朵。
34. 衝田:很抱歉,土...
求10首思鄉的詩,並寫出它們的意向寫作手法的賞析!急急急!!!
1.李白的《春夜洛城聞笛》: 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春風滿洛城。
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 要理解題目中的“折柳”的含義,關鍵就要能理解“柳”的意象。
在學生學過的課文中包括一些常見的古詩詞,比如,“楊柳岸曉風殘月”(柳永《雨霖鈴》)、“笛中聞折柳,春色未曾看”(李白《塞下曲》)、“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王之煥《涼州詞》)、昔我往矣,楊柳依依“(《詩經·采薇》)。
還有北朝樂府《鼓角橫吹曲》中有《折楊柳枝》,歌詞是:“上馬不捉鞭,反拗楊柳枝。
下馬吹橫笛,愁殺行客人。
” 由此我們可以理解到,古詩中的“柳”是有特殊的含義的。
柔順婀娜、隨風擺動的“柳”和“留”諧音,另外古人還有折柳送行的習俗,這就很容易引申到“柳——留——惜別——依依不舍”的層麵上來。
使人聯想到,離別的人一看見楊柳,就會想起離別時依依不舍的場麵,就會浮現出贈柳惜別的情景,心中就會湧起一縷縷離愁。
這樣,詩中“折柳”一詞所寓含的“惜別懷遠”之意就比較容易理解了。
2.江畔獨步尋花 杜甫 黃四娘家花滿蹊, 千朵萬朵壓枝低。
留連戲蝶時時舞, 自在嬌鶯恰恰啼。
[簡析] 唐肅宗上元元年(公元760年)詩人杜甫在飽經離亂之後,寓居四川成都,在西郊浣花溪畔建成草堂,暫時有了安身的處所,心情比較舒暢。
春暖花開時節,他獨自在江畔散步賞花,寫下了《江畔獨步尋花》一組七首絕句,這是其中的第六首。
首句“黃四娘家花滿蹊”,點明尋花的地點。
“蹊”是小路。
“花滿蹊”是說繁花將小路都蓋住了,連成片了。
次句“千朵萬朵壓枝低”。
“千朵萬朵”形容數量之多。
“壓枝低”中的“壓”和“低”兩個字用得十分貼切、生動,形象地描繪了春花密密層層,又大又多,沉甸甸地把枝條都壓彎了。
這句是上句“滿”字的具體化。
第三句“留連戲蝶時時舞”。
“留連”是形容蝴蝶飛來飛去舍不得離開的樣子。
這句從側麵寫出春花的鮮豔芬芳。
其實詩人也被萬紫千紅的春花所吸引而留連忘返。
第四句“自在嬌鶯恰恰啼”。
“嬌”是形容鶯歌柔美圓潤。
“恰恰啼”是說正當詩人前來賞花時,黃鶯也在鳴叫。
隻因為詩人內心歡愉,所以想當然地認為黃鶯特意為自己歌唱。
這與上句說彩蝶留連春花一樣,都是移情於物的手法。
由於詩人成功地運用了這一手法,使物我交融,情景相生,這首小詩讀起來就更親切有味。
3.望廬山瀑布 李白 日照香爐生紫煙, 遙看瀑布掛前川。
飛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銀河落九天。
香爐,指廬山香爐峰,“在廬山西北,其峰尖圓,煙雲聚散,如博山香爐之狀”(樂史《太平寰宇記》)。
可是,到了詩人李白的筆下,便成了另一番景象:一座頂天立地的香爐,冉冉地升起了團團白煙,縹緲於青山藍天之間,在紅日的照射下化成一片紫色的雲霞。
這不僅把香爐峰渲染得更美,而且富有浪漫主義色彩,為不尋常的瀑布創造了不尋常的背景。
接著詩人才把視線移向山壁上的瀑布。
“遙看瀑布掛前川”,前四字是點題;“掛前川”,這是“望”的第一眼形象,瀑布象是一條巨大的白練高掛於山川之間。
“掛”字很妙,它化動為靜,維妙維肖地表現出傾瀉的瀑布在“遙看”中的形象。
誰能將這巨物“掛”起來呢?“壯哉造化功”!所以這“掛”字也包含著詩人對大自然的神奇偉力的讚頌。
第三句又極寫瀑布的動態。
“飛流直下三千尺”,一筆揮灑,字字鏗鏘有力。
“飛”字,把瀑布噴湧而出的景象描繪得極為生動;“直下”,既寫出山之高峻陡峭,又可以見出水流之急,那高空直落,勢不可擋之狀如在眼前。
然而,詩人猶嫌未足,接著又寫上一句“疑是銀河落九天”,真是想落天外,驚人魂魄。
“疑是”值得細味,詩人明明說得恍恍惚惚,而讀者也明知不是,但是又都覺得隻有這樣寫,才更為生動、逼真,其奧妙就在於詩人前麵的描寫中已經孕育了這一形象。
你看!巍巍香爐峰藏在雲煙霧靄之中,遙望瀑布就如從雲端飛流直下,臨空而落,這就自然地聯想到象是一條銀河從天而降。
可見,“疑是銀河落九天”這一比喻,雖是奇特,但在詩中並不是憑空而來,而是在形象的刻畫中自然地生發出來的。
它誇張而又自然,新奇而又真切,從而振起全篇,使得整個形象變得更為豐富多彩,雄奇瑰麗,既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又給人以想象的餘地,顯示出李白那種“萬裏一瀉,末勢猶壯”的藝術風格。
4.春殘 翁宏 又是春殘也,如何出翠幃。
落花人獨立,微雨燕雙飛。
寓目魂將斷,經年夢亦非。
那堪向愁夕,蕭颯暮蟬輝。
詩寫女子春末懷人。
首句點題,寫來不拘一格。
一句中,“又”字開頭,“也”字結尾,連用一個副詞和一個語氣詞,這在詩中是不多見的。
然而作者用得很自然,使起句突兀,加強了語氣,強化了詩中女主人公的哀怨之情,並有籠蓋全篇的作用,算得上寫法的出新。
“又”字還與下麵的“經年”相應,暗示這女子與情人離別,正是去年此時,故對物候變化特別敏感。
第二句“如何出翠幃”,“如何”,有不堪的意思。
聯係第一句看,這位女子正是在去年此時此地,經受著別離的苦痛。
時隔一年,記憶猶新,而且,現在還是在這一時間和這一地點,她怎敢再身臨其境,重新...
收集>裏的句子或段落
我也喜歡哈,給你一些我收集的。
能寫出這樣文章的人,必定是個胸懷大誌,正直,高尚的人。
1. 在國家出現危難之時,總有一些人挺身而出,為國效力,這樣的人,我們稱為英雄。
在每個人的心底,都有著當英雄的渴望,就連王振也不例外,他出征也是希望得到這個稱號。
但英雄不是人人都能當的,如果那麼容易,豈不人人都是英雄?! 一般看來,英雄是這樣的幾種人: 所謂英雄者,敢為人之所不敢為,敢當人之所不敢當。
所謂英雄者,挽狂瀾於既倒,扶大廈於將傾。
所謂英雄者,堅強剛毅,屢敗屢戰。
如此之人,方可稱為英雄! 但是在我看來,真正的英雄絕不限於此。
所謂英雄,其實是一群心懷畏懼的人。
要成為英雄,必須先學會畏懼。
何解?待我解來: 我們都曾經曆天真無邪的童年,躊躇滿誌的少年,也時常夢想著將來一展抱負,開創事業,天下之大,任我往來! 但當你真正融入這個世界,就會發現,這並不是你自己一個人的世界,你會遇到很多的不如意,很多的挫折,事情從來不會如同你所想的那樣去進行。
於是人們開始退縮,開始畏懼。
他們開始意識到,在這個世界上生存下去不是那麼容易的。
於是有人沉淪,有人消極。
然而英雄就是在此時出現的。
這個世界上本來就不存在著天生的英雄,沒有誰一生下來就會剛毅果斷,堅強勇敢,在母親懷中的時候,我們都是同樣的人。
如果你的人生就此一帆風順,那當然值得祝賀。
但可惜的是,這是不可能的。
在你的成長曆程中,必然會遇到各種各樣的挫折。
而這些挫折會帶給你許多並不快樂的體驗,躊躇、痛苦、絕望,紛至遝來,讓你不得安寧。
被人打才會知痛!被人罵才會知辱! 當你遭受這些痛和辱的時候,你才會明白,要實現你的目標是多麼的不容易,你會開始畏懼,畏懼所有阻擋在你眼前的障礙。
如果你遇到這些困難,感到畏懼和痛苦,支撐不下去的時候,你應該同時意識到,決定你命運的時候到了。
因為畏懼並不是消極的,事實上,它是一個人真正強大的開始,也是成為英雄的起點。
不懂得畏懼的人不知道什麼是困難,也無法戰勝困難。
隻有懂得畏懼的人,才能喚起自己的力量。
隻有懂得畏懼的人,才有勇氣去戰勝畏懼。
懂得畏懼的可怕,還能超越它,征服它,最終成為它的主人的人,就是英雄。
所以英雄這個稱號,並不單單屬於那些建功立業,名留青史的人,事實上,所有懂得畏懼並最後戰勝畏懼的人都是英雄。
因為即使你一生碌碌無為,平淡度日,但當你年老回望往事時,仍然可以為之驕傲和自豪。
在那個困難的時刻,我曾作出了勇敢的選擇,我是當之無愧的英雄! 這就是我所認為真正的英雄——畏懼並戰勝畏懼的人。
關鍵隻在於那畏懼的一刻,你是選擇戰勝他,還是躲避他。
人生的分界線就在這裏,跨過了這一步就是英雄!退回這一步就是懦夫! 2. 自古以來,有這樣一群僧人,他們遵守戒律,不吃肉,不喝酒,整日誦經念佛,而與其他和尚不同的是,他們往往幾十年坐著不動,甚至有的鞭打折磨自己的身體,痛苦不堪卻依然故我。
有這樣一群習武者,經過多年磨練,武藝已十分高強,但他們卻更為努力地練習,堅持不輟。
有這樣一群讀書人,他們有的已經學富五車,甚至功成名就,卻依然日夜苦讀,不論寒暑。
他們並不是精神錯亂,平白無故給自己找麻煩的白癡,如此苦心苦行,隻是為了尋找一樣東西。
傳說這個世界上存在著一種神奇的東西,它無影無形,卻又無處不在,輕若無物,卻又重如泰山,如果能夠獲知這樣東西,就能夠了解這個世界上的所有的奧秘,看透所有偽裝,通曉所有知識,天下萬物皆可歸於掌握! 這並不是傳說,而是客觀存在的事實。
這樣東西的名字叫做“道”。
所謂道,是天下所有規律的總和,是最根本的法則,隻要能夠了解道,就可以明了世間所有的一切。
這實在是一個太大的誘惑,所以幾千年來,它一直吸引著無數人前仆後繼地追尋。
更為重要的是,事實證明,道不但是存在的,也是可以為人所掌握的。
對於不同種類的追尋者而言,道有著不同的表現方式,對於和尚們來說,道的名字叫做“悟”,對於朱熹這類讀書人而言,它的名字叫“理”。
和尚們夢寐以求追尋的“悟”,並不是虛無縹緲的,事實上,它是一種極為玄妙的快感,遠遠勝過世間所有的歡悅和一切精神藥品,到此境界者,視萬物如無物,無憂無慮,無喜無悲,愉悅之情常駐於心。
佛法謂之開悟 第一個“開悟”的中國人就是著名的“六祖”慧能,之後的德山和尚與臨濟和尚也聞名於世。
窮諸玄辨,若一毫置於太虛;竭世樞機,似一滴投於巨壑。
此即所謂佛者之道。
而關於武者的道,大致可以用這樣一個故事來說明: 按照武術中的說法,兵器是越長越好,既所謂“一寸長,一寸強”。
但據說五代年間,有一位高手用劍,卻是越用越短,到後來他五六十了,劍法出神入化之時,居然不用劍了,每逢打架都是光膀子上陣,卻從未打敗過。
當我看到這個故事時,才真正開始相信一句小說中的常用語: “手中無劍,心中有劍”。
而朱熹的道源自儒家,又叫做“理”,既不是開悟,也不是練習武術,這玩意兒是從書中讀出來的,而...
表現“悠然閑適的生活態度”的詩句帶賞析有哪些?
詩句加賞析: 1.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飲酒(其五)》陶淵明 詩中寫到,自己在庭園中隨意地采摘菊花,無意中抬起頭來,目光恰與南山(廬山)相會。
“悠然見南山”,這“悠然”既是人的清淡而閑適的狀態,也是山的靜穆而自在的情味,似乎在那一瞬間,有一種共同的旋律從人心和山峰中同時發出,融合成一支輕盈的樂曲。
所見的南山,飄繞著一層若有若無的嵐氣,在夕陽的照耀下,顯出不可名狀的美,而成群的鳥兒,正結伴向山中飛回。
這就是自然的平靜與完美,它不會像世俗中的人那樣焦慮不安,那樣拚命追求生命以外的東西。
詩人好象完全融化在自然之中了,生命在那一刻達到了完美的境界。
2.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定風波·莫聽穿林打葉聲》蘇軾 這飽含人生哲理意味的點睛之筆,道出了詞人在大自然微妙的一瞬所獲得的頓悟和啟示:自然界的雨晴既屬尋常,毫無差別,社會人生中的政治風雲、榮辱得失又何足掛齒?句中“蕭瑟”二字,意謂風雨之聲,與上片“穿林打葉聲”相應和。
“風雨”二字,一語雙關,既指野外途中所遇風雨,又暗指幾乎致他於死地的政治“風雨”和人生險途。
3.更待菊黃家釀熟,共君一醉一陶然——《與夢得沽酒閑飲且約後期》 白居易 詩人把眼前的聚會引向未來,把友情和詩意推向高峰。
一個“更”字開拓出“更上一層樓”的意境,使時間延長了,主題擴大和深化了。
此番“閑飲”,似乎猶未盡興,於是二人又相約在重陽佳節時到家裏再會飲,那時家釀的菊花酒已經熟了,它比市賣的酒更為醇美,也更能解愁。
“共君一醉一陶然”,既表現了摯友間的深情厚誼,又流露出極為深重的哀傷和愁苦。
隻有在醉鄉中才能求得“陶然”之趣,才能超脫於愁苦之外,這本身就是一種痛苦的表現。
4.開軒麵場圃,把酒話桑麻。
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
——《過故人莊》孟浩然 孟浩然深深為農莊生活所吸引,於是臨走時,向主人率真地表示將在秋高氣爽的重陽節再來觀賞菊花和品菊花酒。
淡淡兩句詩,故人相待的熱情,作客的愉快,主客之間的親切融洽,都躍然紙上了。
杜甫的《遭田父泥飲美嚴中丞》中說:“月出遮我留,仍嗔問升鬥。
”杜甫詩中田父留人,情切語急;孟浩然詩中與故人再約,意舒詞緩。
杜甫的鬱結與孟浩然的恬淡之別,讀者從這裏可以窺見一些消息。
5.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
——《山居秋瞑》王維 詩人是那樣地高潔,而他在那貌似“空山”之中又找到了一個稱心的世外桃源,所以就情不自禁地說:“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本來,《楚辭·招隱士》說:“王孫兮歸來,山中兮不可久留!”詩人的體會恰好相反,他覺得“山中”比“朝中”好,潔淨純樸,可以遠離官場而潔身自好,所以就決然歸隱了。
出處:《飲酒·其五》魏晉,陶淵明 原文: 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
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
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賞析全文: 表達了作者厭倦官場腐敗,決心歸隱田園,超脫世俗的追求的思想感情。
人活在世上,總要找到生命的價值,否則人就會處在焦慮和不安之中。
而社會總是有一套公認的價值標準,多數人便以此為安身立命的依據。
拿陶淵明的時代來說,權力、地位、名譽,就是主要的價值尺度。
但陶淵明通過自己的經曆,已經深深地懂得:要得到這一切,必須費盡心機去鑽營、去爭奪,裝腔作勢,吹牛拍馬,察言觀色,翻雲覆雨,都是少不了的。
在這裏沒有什麼尊嚴可說。
他既然心甘情願從官場中退出來,就必須對社會公認的價值尺度加以否定,並給自己的生命存在找到新的解釋。
這詩前四句就是表現一種避世的態度,也就是對權位、名利的否定。
開頭說,自己的住所雖然建造在人來人往的環境中,卻聽不到車馬的喧鬧。
所謂“車馬喧”是指有地位的人家門庭若市的情景。
陶淵明說來也是貴族後代,但他跟那些沉浮於俗世中的人們卻沒有什麼來往,門前冷寂得很。
這便有些奇怪,所以下句自問:你怎麼能做到這樣?而後就歸結到這四句的核心——“心遠地自偏”。
精神上已經對這爭名奪利的世界采取疏遠、超脫、漠然的態度,所住的地方自然會變得僻靜。
“心遠”是對社會生活軌道的脫離,必然導致與奔逐於這一軌道上的人群的脫離。
那麼,排斥了社會的價值尺度,人從什麼地方建立生存的基點呢?這就牽涉到陶淵明的哲學思想。
這種哲學可以叫作“自然哲學”,它一方麵強調自耕自食、儉樸寡欲的生活方式,另一方麵重視人和自然的統一與和諧。
在陶淵明看來,人不僅是在社會、在人與人的關係中存在,而且,甚至更重要的是,每一個個體生命作為獨立的精神主體,都是麵對著整個自然和宇宙而存在的。
從本源上說,人的生命是自然的一部分,隻是由於人們把自己從自然中分離出來,在虛幻的、毫無真實價值的權位、名利中競爭、追逐不已,生命才充滿了一得一失喜憂無常的焦慮與矛盾。
因而,完美的生命,隻能在歸複自然中求得。
這些道理,如果直接寫在詩裏,就變成論文了;真正的詩,是要通過形象來表現的。
所以接著四句,作者還是寫人物活動和自然景觀,而把哲理...
李白的簡介,要簡單。
李白 李白(公元701年—公元762年),字太白,號青蓮居士。
李白是唐朝著名詩人,也是中國最著名的詩人之一,是我國文學史上繼屈原之後又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有“詩仙”之稱。
李白和杜甫合稱“李杜”。
祖籍隴西成紀(今甘肅靜寧西南),隋末其先人流寓碎葉(今吉爾吉斯斯坦北部托克馬克附近)。
幼時隨父遷居綿州昌隆縣(今四川江油)青蓮鄉,二十五歲起 “辭親遠遊”,仗劍出蜀。
天寶初供奉翰林,因遭權貴讒毀,僅一年餘即離開長安。
安史之亂中,曾為永王璘幕僚,因璘敗係潯陽獄,遠謫夜郎,中途遇赦東還。
晚年投奔其族叔當塗令李陽冰,後卒於當塗,葬龍山。
唐元和十二年(817),宣歙池觀察使範傳正根據李白生前“誌在青山”的遺願,將其墓遷至青山。
有《李太白文集》三十卷行世。
李白的詩歌今存990多首。
有大量的政治抒情詩,充分表現了詩人非凡的抱負,奔放的激情,豪俠的氣概,也集中代表了盛唐詩歌昂陽奮發的典型音調。
李白有強烈的自我意識,多次以大鵬自比,「大鵬一日同風起,博搖直上九萬裏」《上李邕》。
但李白在長安三年失意而歸,使他激昂的政治熱情,再受到現實的衝撞時,便轉化為懷才不遇的悲憤狂歌,從胸中噴湧而出:「大道如青天, 我獨不得出, 羞逐長安社中兒, 赤雞白狗賭梨栗,彈劍作歌奏苦聲,曳裾王門不稱情」。
李白還以痛快淋漓的飲酒詩,來排遣懷才不遇的憂愁。
《將進酒》:「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複來,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一飲三百杯」與這種豪放奔湧,無所掩抑的感情氣勢相適應,李白的詩歌在藝術手法方麵的顯著特點是:想象神奇,變化無端,結構縱橫跳躍,句式長短錯落,形成了雄奇飄逸的風格。
《夢遊天姥吟留別》: 「天姥連天向天橫,勢拔五嶽掩赤城。
天台四萬八千丈,對此欲倒東南傾。
我欲因之夢吳越,一夜飛渡鏡湖月。
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謝公宿處今尚在,淥水蕩漾清猿啼。
腳著謝公屐,身登青雲梯。
半壁見海日,空中聞天雞。
千岩萬壑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
熊咆龍吟殷岩泉,栗深林兮驚層巔。
雲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煙。
列缺霹靂,邱巒崩摧,洞天石扇,訇然中開。
青冥浩蕩不見底,日月照耀金銀台。
霓為衣兮風為馬,雲之君兮紛紛而來下,虎鼓瑟兮鸞回車。
仙之人兮列如麻。
」而當大夢初醒來,幻境消失,又引出了對人生世事的感慨:「世間行樂亦如此,古來萬事東流水」,「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
李白這種想落天外的特點,大大發展了莊子寓言,屈原初次的浪漫精神和表現手法,也融彙了道教的神仙意象,具有令人驚歎不已的藝術魅力,贏得了一代「詩仙」的讚譽。
李白的詩歌的題材是多種多樣的。
他的七言古詩(《蜀道難》,《行路難》,《夢遊天姥吟留別》,《將進酒》,《梁甫吟》等 ); 五言古詩(《古風》59首); 有句漢魏六朝樂府民歌風味的《長幹行》,《子夜吳歌》等,七言絕句(《望廬山瀑布》,《望天門山》,《早發白帝城》等)都成為盛唐的名篇。
李白在唐代已經享有盛名。
他的詩作「集無定卷,家家有之」。
為中華詩壇第一人。
早年 李白的祖籍是隴西成紀(在現在甘肅秦安東)。
他於武則天長安元年(公元701年)出生在西域的碎葉(位於今日吉爾吉斯斯坦托克馬克附近)。
據《新唐書》記載其為興聖皇帝(涼武昭王李皓)九世孫,與李唐諸王實際上同宗。
幼年時期,李白和他的父親李客遷居到綿州昌隆(今四川江油縣)青蓮鄉。
他在青年時期開始在中國各地遊曆。
其後李白曾經在唐玄宗天寶元年(公元742年)供奉翰林[/ur]。
是他桀驁不馴的性格決定了他不能夠為權貴所容,所以僅僅不到兩年他就離開了長安。
中年 後來他在洛陽和中國唐朝另一位著名詩人杜甫相識,並且成為了好友。
安史之亂爆發以後,在756年12月,李白為了平複叛亂,曾經應邀作為永王的幕僚。
永王觸怒唐肅宗被殺後,李白也獲罪入獄。
不久以後,他被流放到夜郎(今貴州桐梓一帶)。
在流放途中遇赦,此時他已經59歲。
晚年 李白晚年在江南一帶漂泊。
在他61歲時,聽到太尉李光弼率領大軍討伐安史叛軍,於是他北上準備追隨李光弼從軍殺敵,但是中途因病折回。
第二年,李白投奔他的族叔、當時在當塗(今屬安徽)當縣令的李陽冰。
同年11月,李白病逝於寓所,終年62歲。
作品 李白一生創作了大量的詩歌作品,流傳至今的有九百多首。
他的詩歌創作涉及的中國古典詩歌的題材非常廣泛,而且在不少題材上都有名作出現。
他所鍾好的體裁主要是古體詩,包括古風和樂府詩,但他在近體詩體裁如律詩、絕句中往往也有絕唱留存。
在唐代尚未普及的詞,有兩首被認為是李白的作品,即被南宋人黃升稱為“百代詞曲之祖”的《菩薩蠻》與《憶秦娥》。
也有少數人懷疑它們不是李白所作。
考據 據《舊唐書》記載,李白,字太白,山東人,其父為任城尉。
青年時期的李白顯示了超凡的才能,並且誌氣宏放,飄然有超世之心。
其與魯中諸生孔巢父、韓沔、裴政、張叔明、陶沔等隱於徂徠山,酣歌縱酒,時號“竹溪六逸”。
又《舊唐書》記載,李白流放雖然遇赦,卻由於途中飲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