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上冊的重點古詩句《浣溪沙(簌簌衣巾落棗花)》蘇軾浣溪沙蘇...
一、浣溪沙-(宋)蘇軾 簌簌衣巾落棗花①,村南村北響繰車②。
牛衣古柳賣黃瓜③。
酒困路長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
敲門試問野人家④。
二、浣溪沙1-蘇軾 遊蘄水①清泉寺,寺臨蘭溪,溪水西流。
山下蘭芽短浸溪,鬆間沙路淨無泥②。
瀟瀟暮雨子規啼③。
誰道人生無再少?門前流水尚能西④!休將白發唱黃雞⑤。
三、浣溪沙(宋)-蘇軾 元豐七年十二月二十四日,從泗州劉倩叔遊南山1 細雨斜風作小寒。
淡煙疏柳媚晴灘。
入淮清洛漸漫漫2。
雪沫乳花浮午盞3, 蓼茸蒿筍試春盤4。
人間有味是清歡。
四、浣溪沙-髻子 蘇軾 傷春慵更梳,晚風庭院落梅初,淡雲來往月疏疏, 玉鴨薰爐閑瑞腦,朱櫻鬥帳掩流蘇,通犀還解辟寒無。
五、浣溪沙-李清照 繡麵芙蓉一笑開。
斜飛寶鴨襯香腮。
眼波才動被人猜。
一麵風情深有韻,半箋嬌恨寄幽懷。
月移花影約重來。
六、浣溪沙(宋)-李清照 照莫許杯深琥珀濃,未成沈醉意先融,疏鍾己應晚來風。
瑞腦香消魂夢斷,辟寒金小髻鬟鬆,醒時空對燭花紅。
七、浣溪沙-李清照 小院閑窗春己深,重簾未卷影沈沈,倚樓無語理瑤琴。
遠岫出山催薄暮,細風吹雨弄輕陰,梨花欲謝恐難禁。
八、浣溪沙-李煜 紅日已高三丈透, 金爐次第添香獸, 紅錦地衣隨步皺。
佳人舞點金釵溜, 酒惡時拈花蕊嗅, 別殿遙聞簫鼓奏。
九、浣溪沙-晏殊 一曲新詞酒一杯,去年天氣舊亭台。
夕陽西下幾時回? 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
小園香徑獨徘徊。
十、浣溪沙-晏殊 小閣重簾有燕過,晚花紅片落庭莎。
曲欄幹影入涼波。
一霎好風生翠幕,幾回疏雨滴圓荷。
酒醒人散得愁多。
十一、浣溪沙-晏殊 玉碗冰寒滴露華,粉融香雪透輕紗。
晚來妝麵勝荷花。
鬢嚲欲迎眉際月,酒紅初上臉邊霞。
一場春夢日西斜。
十二、浣溪沙-晏殊 一向年光有限身,等閑離別易銷魂。
酒筵歌席莫辭頻。
滿目山河空念遠,落花風雨更傷春。
不如憐取眼前人。
十三、浣溪沙-蘇軾 風壓輕雲貼水飛,乍晴池館燕爭泥。
沈郎多病不勝衣。
沙上不聞鴻雁信,竹間時聽鷓鴣啼。
此情惟有落花知! 十四、浣溪沙-秦觀 漠漠輕寒上小樓,曉陰無賴似窮秋。
淡煙流水畫屏幽。
自在飛花輕似夢,無邊絲雨細如愁。
寶簾閑掛小銀鉤。
十五、浣溪沙-張先樓 倚春江百尺高,煙中還未見歸橈,幾時期信似江潮? 十六、浣溪沙-晏幾道 二月和風到碧城,萬條千縷綠相迎,舞煙眠雨過清明。
妝鏡巧眉偷葉樣,歌樓妍曲借枝名。
晚秋霜霰莫無情。
十七、浣溪沙-(宋)晏幾道 唱得紅梅字字香,柳枝桃葉盡深藏。
遏雲聲裏送離觴。
才聽便拚衣袖濕,欲歌先倚黛眉長。
曲終敲損燕釵梁。
十八、浣溪沙-晏幾道 日日雙眉鬥畫長,行雲飛絮共輕狂。
不將心嫁冶遊郎。
濺酒滴殘歌扇字,弄花熏得舞衣香。
一春彈淚說淒涼。
十九、浣溪沙-蘇軾 萬頃風濤不記蘇,雪晴江上麥千車。
但令人飽我愁無。
翠袖倚風縈柳絮,絳唇得酒爛櫻珠。
樽前嗬手鑷霜須。
二十、浣溪沙-蘇軾 徐州石潭謝雨,道上作五首。
潭城東二十裏,常與泗水增減清濁相應。
照日深紅暖見魚,連村綠暗晚藏烏,黃童白叟聚睢盱。
麋鹿逢人雖未慣,猿猱聞鼓不須呼,歸來說與采桑姑。
旋抹紅妝看使君,三三五五棘籬門,相排踏破篟羅裙。
老幼扶攜收麥社,烏鳶翔舞賽神村,道逢醉叟臥黃昏。
麻葉層層檾葉光,誰家煮繭一村香? 隔籬嬌語絡絲娘。
垂白杖藜抬醉眼,捋青搗麨軟饑腸,問言豆葉幾時黃? ]二十一、浣溪沙-蘇軾 軟草平莎過雨新,輕沙走馬路無塵。
何時收拾耦耕身? 日暖桑麻光似潑,風來蒿艾氣如薰。
使君元是此中人。
二十二、浣溪沙-趙令畤 水滿池塘花滿枝。
亂香深裏語黃鸝。
東風輕軟弄簾幃。
日正長時春夢短,燕交飛處柳煙低。
玉窗紅子鬥棋時。
二十三、浣溪沙-納蘭 容若殘雪凝輝冷畫屏。
落梅橫笛已三更,更無人處月朧明。
我是人間惆悵客,知君何事淚縱橫。
斷腸聲裏憶平生。
二十四、浣溪沙-納蘭容若 誰念西風獨自涼,蕭蕭黃葉閉疏窗。
沉思往事立殘陽。
被酒莫驚春睡重,賭書消得潑茶香。
當時隻道是尋常 二十五、浣溪沙-李璟 菡萏香銷翠葉殘,西風愁起綠波間。
還與韶光共憔悴,不堪看。
細雨夢回雞塞遠,小樓吹徹玉笙寒。
多少淚珠何限恨,倚闌幹。
浣溪沙詩句
詞牌釋義 [題考〕 【南唐書】:『王感化善謳歌,聲韻悠揚,清振林木,係樂府為歌板色。
元宗嚐作[浣溪沙]詞二闋,手寫賜感化。
』此浣溪沙一調創於五代南唐中主。
所謂攤破浣溪沙者,即就原調結構破一句為兩句,增七字為十字。
後人以李璟本首細雨、小樓一聯膾炙人口,因名之為南唐浣溪沙。
而本調沙字意當為紗;或又作浣紗溪,則應作為紗,然相沿既久已不可考。
本調別名山花子。
〔作法〕 本謂四十八字,儼然一首七言詩,但頷聯與尾聯各缺四字耳。
第一、二句,即為七言詩仄起之首二句。
第三句亦與仄起七言詩之第三句同。
而第四句僅三字,句法上二下一,為不完全之七言詩第四句。
後半首二句句法,更與七言詩頸聯無異。
第三句亦與七言詩第七句相同,而末尾三字,其句法竟亦同於仄起七言詩之末尾三字。
據詞中有減字之例,則此調殆亦可名為減字七言詩矣。
原文 浣溪沙 晏殊 一曲新詞酒一杯, 去年天氣舊亭台, 夕陽西下幾時回? 無可奈何花落去, 似曾相識燕歸來, 小園香徑獨徘徊。
作者簡介 晏殊(991-1055)字同叔, 臨川(今屬江西)人。
七歲能文,十四歲以神童召試,賜同進士出身。
慶曆中官至集賢殿大學士、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兼淑密使。
範仲淹、韓琦、歐陽修等名臣皆出其門下。
卒諡元獻。
他一生富貴優遊,所作多吟成於舞榭歌台、花前月下,而筆調閑婉,理致深蘊,音律諧適,詞語雅麗,為當時詞壇耆宿。
《浣溪沙》中“無可奉告花落去,似曾相似燕歸來”二句,傳誦頗廣。
原有集,已散佚,僅存《珠玉詞》及清人所輯《晏元獻遺文》。
又編有類書《類要》,今存殘本。
注釋 [1]“去年”句:語本唐人鄧穀《和知己秋日傷懷》詩“流水歌聲共不回,去年天氣舊池台”。
[2]香徑:花園裏的小路。
譯文 聽一曲以新詞譜成的歌,飲一杯酒。
去年這時節的天氣、舊亭台依然存在。
但眼前的夕陽西下了,不知何時會再回來。
無可奈何之中,春花正在凋落。
而去年似曾見過的燕子,如今又飛回到舊巢來了。
(自己不禁)在小花園中落花遍地的小徑上惆悵地徘徊起來。
詞牌由來 《浣溪沙》唐玄宗時教坊名,後用為詞調。
沙,一作“紗”。
有雜言、齊言二體。
唐、五代人詞中,見於敦煌曲子詞者,均為雜言;見於《花間》、《尊前》兩集,多為齊言,亦有雜言。
至北宋,雜言稱為《攤破浣溪沙》(破七字為十字,成為七言、三言兩句);齊言仍稱為《浣溪沙》(或《減字浣溪沙》)。
浣溪沙簡介 浣溪沙,本唐代教坊曲名,因西施浣紗於若耶溪,故又名《浣溪紗》或《浣沙溪》。
上下片三個七字句。
四十二字。
分平仄兩體。
平韻體流傳至今。
最早的是唐人韓偓詞,是正體。
上片三句全用韻,下片末二句用韻。
過片二句用對偶句的居多。
仄韻體始於南唐李煜。
另有《攤破浣溪沙》,又名《山花子》上下片各增三字,韻位不變。
此調音節明快,句式整齊,易於上口。
為婉約、豪放兩派詞人所常用。
又有《小庭花》、《減字浣溪沙》等二十餘種異名。
浣溪沙(四十二字,沙或作紗,或作浣紗溪) 仄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仄平平。
(後闋頭兩句往往用對仗。
) 詞牌格式 浣溪沙 雙調四十二字,前段三句三平韻,後段三句兩平韻 韓 偓 宿醉離愁慢髻鬟(韻) 可仄平平可仄韻 六銖衣薄惹輕寒(韻) 可平平仄仄平韻 慵紅悶翠掩青鸞(韻) 平平可仄仄平韻 羅襪況兼金菡萏(句) 可仄可平平仄仄 雪肌仍是玉琅玕(韻) 可平平仄仄平韻 骨香腰細更沈檀(韻) 可平平仄仄平韻 名家作品[編輯本段]一、浣溪沙-(宋)蘇軾 簌簌衣巾落棗花①,村南村北響繰車②。
牛衣古柳賣黃瓜③。
酒困路長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
敲門試問野人家④。
【譯文】衣巾在風中簌簌作響,棗花隨風飄落。
村子的南北頭響起剿車的支呀聲,是衣著樸素的農民在賣黃瓜,路途遙遠,酒意上心頭,昏昏然隻想小憩一番。
豔陽高照,無奈口渴難忍。
於是敲開一家村民的屋門,問可否給碗茶? 這樣的詞,會使人感到真實、親切,可以嗅到當時農村生活的氣息。
這首詞與前首有所不同,它主要寫作者路途中的片斷感受,其重點並不在於要反映農村的貧困麵貌。
由於災後得雨,旱象解除,作者的喜悅之情較前首也濃厚得多了。
這首詞注重詞句的錘煉而又不露痕跡。
例如“簌簌”,有的評論家認為這兩字放在句首是“句法倒裝”,其實,作者的目的在於強調“棗花”落在“衣巾”上的聲響,並合乎平仄的要求,而不是在寫下落的形態。
正因這兩字放在“句首”,才說明作者是從“簌簌”聲中得知棗花落在身上的。
此外,“落”、“響”、“漫”、“敲”等字也均用得靈便而貼切。
[編輯本段]二、浣溪沙1-蘇軾 遊蘄水①清泉寺,寺臨蘭溪,溪水西流。
山下蘭芽短浸溪,鬆間沙路淨無泥②。
瀟瀟暮雨子規啼③。
誰道人生無再少?門前流水尚能西④!休將白發唱黃雞⑤。
『譯文』 去蘄水縣的清泉寺,寺在蘭溪旁邊,溪水向西流。
山腳下蘭草嫩芽浸入小溪, 鬆林間小路清沙淨無泥. 傍晚細雨中布穀鳥陣陣啼叫。
誰說人老不可再年少? 門前流水還能執著奔向西! 不必煩惱歎白發,多愁感慨時光流逝。
注釋 ①蘄水,縣名...
初中要背的古詩重點句子,
中考複習資料:古詩詞分類積累彙集一、詩中雄心壯誌1.會當淩絕頂,一覽眾山小。
(杜甫《望嶽》) J2.不畏浮雲遮望眼,隻緣身在最高層。
(王安石《登飛來峰》) 3.老驥伏櫪,誌在千裏;烈土暮年,壯心不已。
(曹操《龜雖壽》) 4.乘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
(李白《行路難》) $5.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
(辛棄疾《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 ,二、詩中哲理1.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陸遊《遊山西村》) 2.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劉禹錫《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3.不畏浮雲遮望眼,隻緣身在最高層。
(王安石《登飛來峰》) 4.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
(朱熹《論詩》) 三、詩中夕陽(落日) 1.一曲新詞酒一杯,去年天氣舊亭台。
夕陽西下幾時回?(晏殊《浣溪沙》) 2.雞棲於塒,日之夕矣,羊牛下來。
《君子於役》3.千嶂裏,長煙落日孤城閉。
(範仲淹《漁家傲》) 4.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
(王維《使至塞上》) 5.夕陽夕下,斷腸人在天涯。
(馬致遠《天淨沙??秋思》) 四、詩中憂愁 1.浩蕩離愁白日斜,吟鞭東指即天涯。
(龔自珍《己亥雜詩》) 2.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銷愁愁更愁。
(李白《宣州謝眺樓餞別校書叔雲》) 3.薄霧濃雲愁永晝,瑞腦銷金獸。
(李清照《醉花陰》) 4.曉鏡但愁雲鬢改,夜吟應覺月光寒。
(李商隱《無題》) H5.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崔顥《黃鶴樓》) B五、詩中樹1.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
(劉禹錫《酬東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 2.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
(馬致遠《天淨沙??秋思》) 3.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
(李煜《相見歡》) 4.樹木叢生,百草豐茂。
(曹操《觀滄海》) e六、詩中淚 1.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杜甫《春望》) 2.人不寐,將軍白發征夫淚。
(範仲淹《漁家傲》) 3.無限河山淚,誰言天地寬。
(夏完淳《別雲間》) 4.夜久雨聲絕,如聞泣幽咽。
(杜甫《石壕吏》) 七、詩中塞外風景 p1.征蓬出漢塞,歸雁入胡天。
(王維《使至塞上》) 2.塞下風來秋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
(範仲淹《漁家傲》) 3.北風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
(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4.角聲滿天秋色裏,塞上燕脂凝夜紫。
(李賀《雁門太守行》) )5.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
(王維《使至塞上》) 八、詩中鳥 1.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 (白居易《錢塘湖春行》2.黃鶴一去不複返,白雲千載空悠悠。
(崔顥《黃鶴樓》) 3.鄉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
(王灣《次北固山下》) 4.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
(辛棄疾《西江用》) k5.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
(李清照《如夢令》)6山間沙路淨無泥,瀟瀟暮雨子規啼。
(蘇軾《浣溪沙》) 九、詩中山河(江山) (1.無限河山淚,誰言天地寬。
(夏完淳《別雲間》) 2.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杜甫《春望》) 3.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
(朱熹《論詩》) 4.爾曹身與名俱滅,不廢江河萬古流。
(杜甫《戲為六絕句》) 5.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文天祥《過零丁洋》) 十、詩中春景1.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 (白居易錢塘湖春行》) l2.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杜甫《春望》) .3.山下蘭芽短浸溪,鬆間沙路淨無泥。
(蘇軾《浣溪沙》) 4.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
(杜甫《春夜喜雨》) H5.千裏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
(杜牧《江南》)十一、詩中夏景 1.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
(辛棄疾《西江月》) ]2.道狹草木長,夕露沾我衣。
(陶淵明《歸園田居》)3.夜來南風起,小麥覆隴黃。
(白居易《觀刈麥》) 4.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
(辛棄疾《西江月》)十二、詩中秋景1.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
(劉禹錫《秋詞》) 2.秋風蕭瑟,洪波湧起。
(曹操《觀滄海》) 3.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
(李商隱《夜雨寄北》) @4.角聲滿天秋色裏,塞上燕脂凝夜紫 (李賀《雁門太守行這》5.八月秋高風怒號,卷我屋上三重茅。
(杜甫《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q6.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陶淵明《飲酒》) 十三、詩中冬景 1.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
(王灣《次北固山下》) 2.雲橫秦嶺家何在?雪擁藍關馬不前。
(韓愈《左遷至藍關示侄孫湘》) t3.紛紛暮雪下轅門,風掣紅旗凍不翻。
(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4.夜闌臥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
(陸遊《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 十四、詩中山 1.會當淩絕頂,一覽眾山小。
(杜甫《望嶽》) 2.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 杜甫《春望》)3.山光悅鳥性,潭影空人心。
(常健《題破山寺後禪院》) (4.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陶淵明《飲酒》) :5.山回路轉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
(岑參《白雪歌武判官歸京》) 十五、詩中水1.所謂伊人,在水一方。
(《詩經??蒹葭》) 2.水何澹澹,山島竦峙。
(曹操《觀滄海》) Z3.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陸遊《遊山西村》) ;4.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
(馬致遠《天淨沙??秋思》) i5.誰道人生無再少?門前流水尚能西!(蘇軾《浣...
浣溪沙 蘇軾中描寫景物的句子
浣溪沙 蘇 軾 簌簌衣巾落棗花,村南村北響繅車。
牛衣古柳賣黃瓜。
酒困路長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門試問野人家。
【注釋】 本篇寫的是作者“謝雨”途中的感受。
上片寫景,下片抒情。
需要指出的是,這首詞中所寫的景,並不是一般情況下通過視覺形象構成的統一的畫麵,而是通過傳入耳鼓的各種不同的音響在詩人意識的屏幕上折射出的一組聯續不斷的影象。
現在,不妨讓我們跟隨作者的意識活動來體驗一下這首詞的構思過程。
作者在“謝雨道上”,經過長途跋涉,加之酒意未消,日高人困,不免有些倦意。
突然,“籟籟”之聲傳來耳際,並好象有什麼東西打在身上和頭巾上。
這時,他才意識到:這是棗花落在身上。
接著,耳邊又傳來吱吱呀呀的聲響,越往前走,這響聲便越濃,從南,從北,從四麵八方傳來,不用看也不用問,這是作者熟悉的繅車的響聲。
從響聲中,作者意識到,他已進入村中了。
這時,突然一陣叫賣聲傳入耳鼓,定睛一看,原來是一位披著“牛衣”的農民坐在古老的柳樹蔭中,麵前擺著一堆黃瓜……。
些少三句,農村的季節特點,村中的勞動生活以及農村的貧困麵貌,均不同程度地有所接觸並形象地折射出來。
下片寫作者的感受和意識活動。
“酒困路長惟欲睡”是對上片的補充。
在結構上,這一句又是倒敘,它說明前三句之所以從聽覺方麵來寫,主要是因為酒意未消,路途遙遠,人體困乏,故而寫下來的隻不過是睡眼朦朧中聽來的片斷,並非是視覺構成的完整統一的畫麵。
“日高人渴”兩句,雖然寫的是由於口渴而急於到農民家裏覓水的意識活動,但同時也反映了作者不拘小節、隨遇而安的性格特征。
看來,蘇軾似乎並沒有多少太守的架子,他跟農民的距離並不太遠。
讀這樣的詞,會使人感到真實、親切,可以嗅到當時農村生活的氣息。
這首詞與前首有所不同,它主要寫作者路途中的片斷感受,其重點並不在於要反映農村的貧困麵貌。
由於災後得雨,旱象解除,作者的喜悅之情較前首也濃厚得多了。
這首詞注重詞句的錘煉而又不露痕跡。
例如“簌簌”,有的評論家認為這兩字放在句首是“句法倒裝”,其實,作者的目的在於強調“棗花”落在“衣巾”上的聲響,並合乎平仄的要求,而不是在寫下落的形態。
正因這兩字放在“句首”,才說明作者是從“簌簌”聲中得知棗花落在身上的。
此外,“落”、“響”、“漫”、“敲”等字也均用得靈便而貼切。
九年級上冊課外古詩詞背誦中的10首古詩的重點句子
九年級上冊課外古詩詞背誦10首編輯:鄧春蘭《觀刈麥》白居易 炎炎赤日下,丁壯婦孺在辛勤勞作;因租稅繁重而家田“輸盡”的貧婦,在撿拾別人丟下的麥穗。
麵對這一畫麵,詩人想到自己四體不勤卻飽食祿米,內心十分慚愧,於是直敘其事,表達了對勞動人民的深切同情。
田家少閑月,五月人倍忙。
夜來南風起,小麥覆隴黃。
婦姑荷簞食,童稚攜壺漿,相隨餉田去,丁壯在南岡。
足蒸暑土氣,背灼炎天光,力盡不知熱,但惜夏日長。
複有貧婦人,抱子在其旁,右手秉遺穗,左臂懸敝筐。
聽其相顧言,聞者為悲傷。
家田輸稅盡,拾此充饑腸。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農桑。
吏祿三百石,歲晏有餘糧。
念此私自愧,盡日不能忘。
《月夜》劉方平 更深夜靜,月光傾灑人間,詩人仰望寥廓天宇,發現鬥轉星移,感到時光流轉,春氣萌發,蟄蟲湧動,春天的腳步越來越近了。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鬥闌幹南鬥斜。
今夜偏知春氣暖,蟲聲新透綠窗紗。
《商山早行》溫庭筠 雞鳴之聲從朦朧殘月下的茅店中傳出,行人的足跡印在那板橋淒清的白霜上,落葉撒滿山路,枳子花明滅於驛站外,寂靜的環境勾起了遊子昨夜的夢:家鄉的池塘裏該有無數的水禽在嬉戲吧?晨起動征鐸,客行悲故鄉。
雞聲茅店外,人跡板橋霜。
槲葉落山路,枳花照驛牆。
因思杜陵夢,鳧雁滿回塘。
《卜算子 詠梅》陸遊 一樹梅花寂寞地開在斷橋邊,沒有人眷顧,也沒有人欣賞,有的隻是風吹雨打,但它依舊開著,即使被碾壓成泥,也不忘向人間播撒芳香。
這是何等高潔,又何等堅貞! 驛外斷橋邊,寂寞開無主。
已是黃昏獨自愁,更著風和雨。
無意苦爭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塵,隻有香如故。
《破陣子 燕子來時新社》晏殊 歸飛的燕子、飄落的梨花、池上的碧苔、清脆的鳥啼,映襯著笑靨如花的少女,讓人感受到春天的勃勃生機和青春的無限美好。
燕子來時新社,梨花落後清明。
池上碧苔三四點,葉底黃鸝一兩聲,日長飛絮輕。
巧笑東鄰女伴,采桑徑裏逢迎。
疑怪昨宵春夢好,元是今朝鬥草贏,笑從雙臉生。
《浣溪沙 簌簌衣巾落棗花》蘇軾 簌簌飄落的棗花,繚繞在村子上空的繅車聲,還有那古柳下穿著牛衣賣黃瓜的農人。
比起城市的喧囂,這一切是不是更溫馨、祥和,也更清新!簌簌衣巾落棗花,村南村北響繰車。
牛車古柳賣黃瓜。
酒困路長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
敲門試問野人家。
《醉花陰 薄霧濃雲愁永晝》李清照 重陽佳節,薄霧彌漫,愁雲慘淡,涼意透心,多愁善感的女主人公情思難寄,以至於萬分憔悴,竟比黃花還“瘦”。
薄霧濃雲愁永晝,瑞腦銷金獸。
佳節又重陽,玉枕紗廚,半夜涼初透。
東籬把酒黃昏後,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
《南鄉子 登京口北固亭有懷》辛棄疾 人在江山雄偉處,形勝依舊,而英雄長往,不免發思古之幽情。
看著滾滾的長江水,作者思接千載,一腔豪氣奔湧而出。
何處望神州?滿眼風光北固樓。
千古興亡多少事?悠悠。
不盡長江滾滾流。
年少萬兜鍪,坐斷東南戰未休。
天下英雄誰敵手?曹劉。
生子當如孫仲謀。
《山坡羊 驪山懷古》張養浩 想當年,阿房宮“驪山北構而西折,直走鹹陽”,何等氣派,可如今,宮闕萬間都做了土,又何等蕭索。
巨大的反差,詩人悟到了世事的無常,徒增悲歎。
驪山四顧,阿房一炬,當時奢侈今何處?隻見草蕭疏,水縈紆。
至今遺恨迷煙樹。
列國周齊秦漢楚,贏,都變做了土;輸,都變做了土。
《朝天子 詠喇叭》王磐 喇叭,再平常不過的一種樂器了,但是一吹起來,士兵聽見了發愁,老百姓聽見了害怕。
它為什麼有這麼大的威風?原來它是狐假虎威。
作者采用擬人的手法,諷刺了那些仗勢欺人、強取豪奪、搜刮民脂民膏的腐敗官吏。
喇叭,嗩呐,曲兒小腔兒大。
官船來往亂如麻,全仗你抬聲價。
軍聽了軍愁,民聽了民怕。
哪裏去辨甚麼真共假?眼見的吹翻了這家,吹傷了那家,隻吹的水盡鵝飛罷!
浣溪沙宋秦觀全文翻譯加重點詞語翻譯
浣溪沙 漠漠輕寒上小樓,曉陰無賴似窮秋.淡煙流水畫屏幽. 自在飛花輕似夢,無邊絲雨細如愁,寶簾閑掛小銀鉤. 【詞語解釋】 1.漠漠:像輕清寒一樣的冷漠. 2.清寒:陰天,有些冷. 3.曉陰:早晨天陰著. 4.無賴:詞人厭惡之語. 5.窮秋:秋天走到了盡頭. 6.淡煙流水:畫屏上輕煙淡淡,流水潺潺. 7.幽:意境悠遠. 8.自在:自由自在. 9.絲雨:細雨. 10.寶簾:綴著珠寶的簾子. 11.閑掛:很隨意地掛著. 【作者簡介】 秦觀(1049-1100):北宋詞人.字少遊、太虛,號淮海居士,揚州高郵(今屬江蘇高郵)人.三十六歲中進士.曾任蔡州教授、太學博士、國史院編修官等職位.在新舊黨之爭中,因和蘇軾關係密切而屢受新黨打擊,先後被貶到處州、郴州、橫州、雷州等邊遠地區,最後死於藤州.秦觀是"蘇門四學士"之一,以詞聞名,文辭為蘇軾所賞識.其詞風格婉約纖細、柔媚清麗,情調低沉感傷,愁思哀怨.向來被認為是婉約派的代表作家之一.對後來的詞家有顯著的影響. 【詩文解釋】 在春寒料峭的天氣裏獨自登上小樓,早上的天陰著好象是在深秋.屋內畫屏上輕煙淡淡,流水潺潺.天上自由自在飄飛的花瓣輕得好象夜裏的美夢,天空中飄灑的雨絲細得好象心中的憂愁.走回室內,隨意用小銀鉤把簾子掛起. 【詩文賞析】 這首詩表達了詞人渴望身心自由的思想感情. 暮春三月,人在小樓.一早起來,陰霾不開,輕寒惻惻."節過清明冷似秋",對這種天氣,畏寒不出的詞人十分厭惡,不禁咀咒了一聲"無賴".回頭看看室內,畫屏上一幅《淡煙流水圖》,迷蒙淡遠,撩人意緒,於是一絲春愁油然而生.他定睛望了望窗外:落花隨著微風,自在飄舞,宛如夢幻;纖細的小雨,無邊無際,好似愁絲."飛花"和"夢"、"絲雨"和"愁",一具體、一抽象,原本邈不相涉,但詞人卻發現它們之間有"輕"與"細"的特點,便構成兩個新鮮的比喻,空靈縹緲,妙不可言.無怪乎梁啟超稱之為"奇語".最後一句是作收、融情入景,化動為靜,意境悠閑,使人玩味不盡.
蘇軾浣溪沙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感情
浣溪沙》這首詞是蘇軾43歲(1078)在徐州任太守時所作。
那年春天,徐州發生了嚴重旱災,作為地方官的蘇軾曾率眾到城東二十裏的石潭求雨。
得雨後,他又與百姓同赴石潭謝雨。
這組詞就是在赴徐門石潭謝雨路上寫成的。
“簌簌衣巾落棗花”從棗花落到衣巾上的聲音開端,反映了一位關心人民生活的太守對雨後農村新景象的喜悅之情。
棗花落在衣巾上的聲音是輕微的,但在作者的耳裏卻是那麼真切。
“村南村北”概括“繰車”聲,說明作者聽得多麼認真,多麼細心,多麼興奮。
“牛衣古柳”,作者換一個角度來寫他對蔬菜豐收的喜悅心情。
三句話,三個畫麵,似乎東鱗西爪,毫無聯係。
可是用謝雨的路上這條線串起來,就讓人感到這幅連環畫具有很強的立體感。
這一組畫麵,不僅色彩美,而且有音樂美。
無論是簌簌的落花聲,嗡嗡的繰車聲,還是瓜農的叫賣聲,都富有濃鬱的生活氣息,生動地展現出農村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
上片寫的是農村生產勞動的繁忙景象,下片轉入寫謝雨途中行路的艱辛。
走了一村又一村,這時已是日高天熱,人也走得口幹舌燥,加上酒困,睡意也上來了,不由得想起以茶解渴,以茶提神。
“試問”一詞用得十分講究,既寫出了作者滿懷希望想討杯茶解渴的心情,又擔心農忙季節,農家無人,自己不便貿然而入的心情。
信筆寫來,不事雕琢,但卻栩栩如生,刻畫出一位謙和平易近人的知州形象,將一位太守與普通農民的關係寫得親切自然。
全詞有景有人,有形有聲有色,鄉土氣息濃鬱,為宋詞題材開拓了新的天地。
“敲門試問野人家”,詞到這裏就戛然而止了。
詞人敲門的結果怎樣呢?喝到茶沒有?農民是怎樣招待他的呢?詞中未作一個字的交代,留給讀者去想像,更是餘味無窮。
這就是古典詩詞中所講究的“含不盡之意,見於言外”。
《浣溪沙》詞中有“簌簌衣巾落棗花”一句,實為“棗花簌簌落衣巾”的倒文;杜甫《秋興》一詩中有“香稻啄餘鸚鵡粒,碧梧棲老鳳凰枝”原意為:鸚鵡啄餘香稻粒,鳳凰棲老碧梧枝。
主賓倒置的同時,賓語“香稻粒”、“碧梧枝”還被拆開分屬主賓位置。
對於古典詩歌詩句的倒置,清人洪亮吉說:“詩家例用倒句法,方覺奇峭生動”。
...
浣溪沙寫作背景
給你兩個材料參考: (一)《浣溪沙》是蘇軾43歲(1078)在徐州任太守時所作。
那年春天,徐州發生了嚴重旱災,作為地方官的蘇軾曾率眾到城東二十裏的石潭求雨。
得雨後,他又與百姓同赴石潭謝雨。
這組詞就是在赴徐門石潭謝雨路上寫成的。
第一首(照日深紅暖見魚)作於元豐元年(1078)初夏,寫謝雨路上所見之景:麗日、碧溪、遊魚、樹木、黃童、白叟、麋鹿、猿猱,一景一句,恰似電影鏡頭,連續將客觀景物一個個展現在讀者麵前。
第二首(旋抹紅妝看使君)寫一群天真活潑的農村姑娘三五成群站在家門口看望使君的情景和農民豐收後祭祀神靈的歡樂情景。
第三首(麻葉層層葉光)從側麵反映初夏時節農村的生活情趣:煮蠶香、絡絲娘嬌語、白發老翁捋新麥等。
第四首即課文所選的這首。
第五首(軟草平莎過雨新)寫雨後農村風光春色和雨後感受,抒發作者的欣喜之情,表達了歸田退隱的思想。
這五首詞,文風樸實,格調清新,不取豔辭,不采僻典,以詩的句法入詞,是這組詞的主要藝術特色。
它完全突破了“詞為豔科”的藩籬,為農村詞的發展開創了良好的文風。
辛棄疾的農村詞便直受到蘇軾詞的影響。
“簌簌衣巾落棗花”從棗花落到衣巾上的聲音開端,反映了一位關心人民生活的太守對雨後農村新景象的喜悅之情。
棗花落在衣巾上的聲音是輕微的,但在作者的耳裏卻是那麼真切。
“村南村北”概括“繰車”聲,說明作者聽得多麼認真,多麼細心,多麼興奮。
“牛衣古柳”,作者換一個角度來寫他對蔬菜豐收的喜悅心情。
三句話,三個畫麵,似乎東鱗西爪,毫無聯係。
可是用謝雨的路上這條線串起來,就讓人感到這幅連環畫具有很強的立體感。
這一組畫麵,不僅色彩美,而且有音樂美。
無論是簌簌的落花聲,嗡嗡的繰車聲,還是瓜農的叫賣聲,都富有濃鬱的生活氣息,生動地展現出農村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
上片寫的是農村生產勞動的繁忙景象,下片轉入寫謝雨途中行路的艱辛。
走了一村又一村,這時已是日高天熱,人也走得口幹舌燥,加上酒困,睡意也上來了,不由得想起以茶解渴,以茶提神。
“試問”一詞用得十分講究,既寫出了作者滿懷希望想討杯茶解渴的心情,又擔心農忙季節,農家無人,自己不便貿然而入的心情。
信筆寫來,不事雕琢,但卻栩栩如生,刻畫出一位謙和平易近人的知州形象,將一位太守與普通農民的關係寫得親切自然。
全詞有景有人,有形有聲有色,鄉土氣息濃鬱,為宋詞題材開拓了新的天地。
“敲門試問野人家”,詞到這裏就戛然而止了。
詞人敲門的結果怎樣呢?喝到茶沒有?農民是怎樣招待他的呢?詞中未作一個字的交代,留給讀者去想象,更是餘味無窮。
這就是古典詩詞中所講究的“含不盡之意,見於言外”。
(二)蘇軾《浣溪沙》“簌簌衣巾落棗花”賞析 浣溪沙 蘇 軾 簌簌衣巾落棗花,村南村北響繅車。
牛衣古柳賣黃瓜。
酒困路長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門試問野人家。
【注釋】 本篇寫的是作者“謝雨”途中的感受。
上片寫景,下片抒情。
需要指出的是,這首詞中所寫的景,並不是一般情況下通過視覺形象構成的統一的畫麵,而是通過傳入耳鼓的各種不同的音響在詩人意識的屏幕上折射出的一組聯續不斷的影象。
現在,不妨讓我們跟隨作者的意識活動來體驗一下這首詞的構思過程。
作者在“謝雨道上”,經過長途跋涉,加之酒意未消,日高人困,不免有些倦意。
突然,“籟籟”之聲傳來耳際,並好象有什麼東西打在身上和頭巾上。
這時,他才意識到:這是棗花落在身上。
接著,耳邊又傳來吱吱呀呀的聲響,越往前走,這響聲便越濃,從南,從北,從四麵八方傳來,不用看也不用問,這是作者熟悉的繅車的響聲。
從響聲中,作者意識到,他已進入村中了。
這時,突然一陣叫賣聲傳入耳鼓,定睛一看,原來是一位披著“牛衣”的農民坐在古老的柳樹蔭中,麵前擺著一堆黃瓜……。
些少三句,農村的季節特點,村中的勞動生活以及農村的貧困麵貌,均不同程度地有所接觸並形象地折射出來。
下片寫作者的感受和意識活動。
“酒困路長惟欲睡”是對上片的補充。
在結構上,這一句又是倒敘,它說明前三句之所以從聽覺方麵來寫,主要是因為酒意未消,路途遙遠,人體困乏,故而寫下來的隻不過是睡眼朦朧中聽來的片斷,並非是視覺構成的完整統一的畫麵。
“日高人渴”兩句,雖然寫的是由於口渴而急於到農民家裏覓水的意識活動,但同時也反映了作者不拘小節、隨遇而安的性格特征。
看來,蘇軾似乎並沒有多少太守的架子,他跟農民的距離並不太遠。
讀這樣的詞,會使人感到真實、親切,可以嗅到當時農村生活的氣息。
這首詞與前首有所不同,它主要寫作者路途中的片斷感受,其重點並不在於要反映農村的貧困麵貌。
由於災後得雨,旱象解除,作者的喜悅之情較前首也濃厚得多了。
這首詞注重詞句的錘煉而又不露痕跡。
例如“簌簌”,有的評論家認為這兩字放在句首是“句法倒裝”,其實,作者的目的在於強調“棗花”落在“衣巾”上的聲響,並合乎平仄的要求,而不是在寫下落的形態。
正因這兩字放在“句首”,才說明作者是從“簌簌”聲中得知棗花落在身上的。
此外,“落”、“響”、...
初中語文重點詩句
詩中春景1、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白居易錢塘湖春行》)2、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杜甫《春望》)3、山下蘭芽短浸溪,鬆間沙路淨無泥。
(蘇軾《浣溪沙》)4、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
(杜甫《春夜喜雨》)5、千裏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
(杜牧《江南》)詩中夏景1、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
(辛棄疾《西江月》)2、道狹草木長,夕露沾我衣。
(陶淵明《歸園田居》)3、夜來南風起,小麥覆隴黃。
(白居易《觀刈麥》)4、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
(辛棄疾《西江月》)詩中秋景1、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
(劉禹錫《秋詞》)2、秋風蕭瑟,洪波湧起。
(曹操《觀滄海》)3、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
(李商隱《夜雨寄北》)4、角聲滿天秋色裏,塞上燕脂凝夜紫(李賀《雁門太守行這》5、八月秋高風怒號,卷我屋上三重茅。
(杜甫《茅屋為秋風所破歌》)6、沙場秋點兵。
(辛棄疾《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7、佳節又重陽,玉枕紗廚,半夜涼初透(李清照《醉花陰》8、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陶淵明《飲酒》)9、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
(馬致遠《天淨沙·秋思》)10、蒹葭蒼蒼,白露為霜。
《蒹葭》詩中冬景1、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
(王灣《次北固山下》)2、雲橫秦嶺家何在?雪擁藍關馬不前。
(韓愈《左遷至藍關示侄孫湘》)3、紛紛暮雪下轅門,風掣紅旗凍不翻。
(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4、夜闌臥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
(陸遊《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詩中雄心壯誌1、會當淩絕頂,一覽眾山小。
(杜甫《望嶽》)2、不畏浮雲遮望眼,隻緣身在最高層。
(王安石《登飛來峰》)3、老驥伏櫪,誌在千裏;烈土暮年,壯心不已。
(曹操《龜雖壽》)4、乘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
(李白《行路難》)5、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
(辛棄疾《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詩中哲理1、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陸遊《遊山西村》)2、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劉禹錫《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3、不畏浮雲遮望眼,隻緣身在最高層。
(王安石《登飛來峰》)4、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
(趙翼《論詩》)詩中夕陽(落日)1、一曲新詞酒一杯,去年天氣舊亭台。
夕陽西下幾時回?(晏殊《浣溪沙》)2、雞棲於塒,日之夕矣,羊牛下來。
《君子於役》3、千嶂裏,長煙落日孤城閉。
(範仲淹《漁家傲》)4、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
(王維《使至塞上》)5、夕陽夕下,斷腸人在天涯。
(馬致遠《天淨沙·秋思》)詩中憂愁1、浩蕩離愁白日斜,吟鞭東指即天涯。
(龔自珍《己亥雜詩》)2、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銷愁愁更愁。
(李白《宣州謝眺樓餞別校書叔雲》)3、薄霧濃雲愁永晝,瑞腦銷金獸。
(李清照《醉花陰》)4、曉鏡但愁雲鬢改,夜吟應覺月光寒。
(李商隱《無題》)5、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崔顥《黃鶴樓》)詩中樹1、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
(劉禹錫《酬東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2、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
(馬致遠《天淨沙·秋思》)3、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
(李煜《相見歡》)4、樹木叢生,百草豐茂。
(曹操《觀滄海》)詩中淚1、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杜甫《春望》)2、人不寐,將軍白發征夫淚。
(範仲淹《漁家傲》)3、無限河山淚,誰言天地寬。
(夏完淳《別雲間》)4、夜久雨聲絕,如聞泣幽咽。
(杜甫《石壕吏》)詩中塞外風景1、征蓬出漢塞,歸雁入胡天。
(王維《使至塞上》)2、塞下風來秋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
(範仲淹《漁家傲》)3、北風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
(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4、角聲滿天秋色裏,塞上燕脂凝夜紫。
(李賀《雁門太守行》)5、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
(王維《使至塞上》)詩中鳥1、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白居易《錢塘湖春行》2、黃鶴一去不複返,白雲千載空悠悠。
(崔顥《黃鶴樓》)3、鄉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
(王灣《次北固山下》)4、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
(辛棄疾《西江用》)5、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
(李清照《如夢令》)6、山間沙路淨無泥,瀟瀟暮雨子規啼。
(蘇軾《浣溪沙》)詩中山河(江山)1、無限河山淚,誰言天地寬。
(夏完淳《別雲間》)2、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杜甫《春望》)3、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
(朱熹《論詩》)4、爾曹身與名俱滅,不廢江河萬古流。
(杜甫《戲為六絕句》)5、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文天祥《過零丁洋》)愛國詩句1、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
——屈原《離騷》 2、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
——曹植《白馬篇》 3、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陸遊《示兒》 4、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過零丁洋》 5、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 ——林則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 6、僵臥孤村不自哀,尚思為國戍輪台。
——宋?陸 遊《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7、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