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之千裏者,一食或盡粟一石
《馬說》中寫“食馬者”“不知馬”的具體表現的句子
能夠表現統治者平庸淺薄,愚妄無知的語句是:執策而臨之,曰:“天下無馬!”(1)本文的中心論點是:世有伯樂,然後有千裏馬.(2)千裏馬的悲慘遭遇是:祗辱於奴隸人之手,駢死於槽櫪之間.(3)千裏馬被埋沒的根本原因是:食馬者不知其能千裏而食也.(4)千裏馬被埋沒的直接原因是:食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見,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5)食馬者“不知馬”的具體表現是: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材,鳴之而不能通其意.(6)對“食馬者”的無知發出強烈的譴責的語句是: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裏也?(7)表現“食馬者”以“知馬者”身份歎息的語句是:執策而臨之,曰:“天下無馬!”(8)全文的主旨句是:世有伯樂,後有千裏馬.(9)有一位名人曾說過:“世上不是沒有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由此我們可想到《馬說》的一句話:千裏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10)表明千裏馬和伯樂關係的語句是:世有伯樂,然後有千裏馬.(11)能夠表現統治者平庸淺薄,愚妄無知的語句是:執策而臨之,曰:“天下無馬!”(12)領起全文作用的句子是:世有伯樂,然後有千裏馬.(13)表明愚妄無知,平庸淺薄的統治者對千裏馬的不公正的待遇的句子是: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材,鳴之而不能通其意(14)表明作者對千裏馬被埋沒的感歎的句子是:其真無馬邪?其真不知馬也.(15)能表明千裏馬外在特征的句子是:馬之千裏者,一食或盡粟一石.(16)寫千裏馬有異於常馬的特征的句子是:一食或盡粟一石.(17)運用設問句表達作者心中感慨的句子是:其真無馬邪?其真不知馬也.(18)美往往存在於平凡的事物當中,有時我們為了刻意的追求完美,往往忽略了身邊的美,使其遭受不應有的遭遇,使我們為之遺憾痛心,這種遭遇與〈〈馬說〉〉中千裏馬的遭遇相似,相應的句子是:祗辱於奴隸人之手,駢死於槽櫪之間.(19)點明伯樂對千裏馬的命運起決定作用的句子是:世有伯樂,然後有千裏馬.(20)揭示千裏馬才能被埋沒的原因的句子是: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材.
形容馬外貌的好句子
1. 這匹棗紅馬,長長的鬃毛披散著,跑起來,四隻蹄子像不沾地似的。
2. 這匹灰馬很高,馬背就到我頭高了,我在馬倌的幫助下,騎上了這匹灰馬。
3. 我覺得,馬是一種很威風的動物,雖與驢,牛都屬馬科,也是長長的臉,但不像驢一樣的呆、牛一樣的憨厚,它的五官居長得十分的協調,就好像這五官就是特意為它這種頭形設定的。
4. 作為這群馬的首領當之無愧,因為它的確是無與倫比的強壯和美麗,勻稱高大,毛色閃閃發光,最明顯的特征是頸上披散著垂地的長鬃,有的濃黑,流瀉著力與威嚴;有的金紅,燃燒著火焰般的光彩……5. 這馬的毛色,一身雪白,沒有一點兒雜毛,而且閃閃發亮,就像披了一身銀絲。
6. 馬走路時,頭抬得很高,有神的兩眼放射著光芒,走起路來那串銀鈴丁當響了起來。
聽著悅耳的鈴聲,它像踩著有節奏的鼓點,一條尾巴翹得很高,似乎在誇耀自己。
7. 我喜歡馬。
它有一對大得出奇的眼睛。
睫毛待別長,深藍色的瞳仁裏能照出影子來。
在疲憊不堪的時候,睫毛眨巴兩三下,大顆的淚珠就把瞳仁濕潤了。
8. 好俊的一匹大白馬,四條腿粗粗的,長得十分勻稱。
身上很光滑,就像搽了油似的,油亮亮的。
脖子上的毛一綹一綹有順序地垂掛下來。
9. 姑媽家有好幾匹馬,一匹匹膘肥體壯,油光水滑。
你看那匹老母馬四肢白如雪霜,身披黑鬃,頸上有圈皎潔的白毛,就像圍著一條白圍巾,是那樣漂亮。
10. 那小栗馬眼睛像碧藍的玻璃,閃亮發光,四肢長而有力,走起路來像踩著兩對風火輪,它總愛在草地上東蹦西跳,一刻也靜不下來。
11. 還有那匹棗紅馬,腰背滾圓,四肢粗壯,跑起來四蹄騰空,真是雄姿勃勃。
12. 馬長得很漂亮,一身棗紅毛,兩隻耳朵豎立著,隨時聽著周圍的動靜,像在站崗放哨。
13. 馬的兩隻大眼睛總是向周圍巡視著,脖子上還套著一串銀鈴,走起路來丁丁當當響個不停。
14. 馬的一條長尾巴時而向下垂,時而左搖右晃,四條長腿像四根又粗又高的柱子顯得很有力氣。
15. 馬群裏有匹銀鬃馬,它剛剛三歲,個子已經長得一人高了,四條腿結結實實,蹄子又大又圓,身上的毛像炭火一樣紅,脖上那排長鬃卻是銀灰的,十分醒目。
16. 馬肥壯的身子後麵拖著一束潔白的尾巴,隻要輕輕地一甩,就象一道銀色的閃電在你眼前一亮,可瀟灑了。
17. 馬的脖子上方是一排被修剪的整整齊齊的棕毛,走起路來棕毛一抖一抖的,使它顯得更加威武。
18. 這匹高頭大馬,渾身的每個部分都搭配得那麼得當,每塊肌肉都顯示出力量,讓人一看就覺得那麼柔和,那麼健美。
19. 老馬奔跑起來了。
它四蹄騰空,如風,如電。
好像一頭鯨魚在發光的海浪裏遊泳,被征服的海洋從中間劃開,恭恭敬敬地從兩端向後退去。
好像一枚火箭在發光的天空運行,群星在列隊歡呼,舞蹈。
20. 一匹火紅的駿馬奔馳在廣闊的草原上,四蹄翻騰,長鬃飛揚,壯美的姿勢宛若曆盡艱辛穿洋過海的信鴿,宛如暴風雨中勃然奮飛的海燕。
21. 這馬,長長的鬃毛披散著,跑起來,四隻蹄子像不沾地似的。
22. 馬兒們高揚著驕傲的頭顱,抖動著優美的鬃毛,合著這宏大的旋律,在海一樣寬闊的草原上翱翔。
23. 馬的形狀長的美,但馬走路的姿態更優美,你要是從後麵看過去,那步姿簡直就象T型舞台上時裝模特兒在表演。
24. 馬身高25厘米,身長15厘米,身子又黑又亮。
馬昂首揚尾,高抬後蹄。
它正奔跑在雲彩上,我敢肯定,這馬一定是千裏馬!25. 馬是大型哺乳動物,四肢強健,力大善跑,加上它的感覺器官發達,眼大位高,視野開闊,記憶力、判斷力都很強,方向感也極準確,居六畜之首。
26. 爺爺家的馬是一匹強壯的雄馬,一身棗紅色的棕毛,兩隻像樹葉一樣的耳朵,又黑又有神的大眼睛。
27. 馬的眼睛和鼻子離得很遠,而鼻子和嘴巴卻又挨得很近。
兩眼也相隔較遠,而且中間居然還有一條白線把它們分隔開來。
【《馬說》2.千裏馬有什麼特點?(用原文回答)3.表明造成千裏馬“...
世上豈無千裏馬,人中難得九方皋。
北宋詩人、詞人、書法家 黃庭堅騏驥雖疾,不遇伯樂,不致千裏馬。
千裏馬名言西漢經學家,文學家 劉向世有伯樂,然後有千裏馬。
千裏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
唐·韓愈《雜說四》(馬說)。
伯樂:姓孫名陽,秦穆公時善相馬的人。
這兩句大意是:世上有了伯樂,然後才會發現有千裏馬。
這兩句說明了千裏馬與伯樂的依存關係。
世上不是沒有千裏馬,關鍵在於沒有伯樂去發現它。
所以說有了伯樂,然後有千裏馬,不然即使有大量千裏馬的存在,因為沒有伯樂,隻能“駢死於槽櫪之間”,而沒有人知道它們。
韓愈的《馬說》以精妙的構思,貼切的比喻,對曆史上世無伯樂,人才沉淪的現象作了非常深刻的總結,同時也是對當時大量有才幹的人士長期埋沒於下層,得不到薦拔任用的社會現實的有力抨擊。
一說明了能發現人才的人,比人才更為重要。
唐代文學家 韓愈 《雜說四》雖有名馬,隻辱於奴隸人之手,駢死於槽櫪之間,不以千裏稱也。
《馬說》中表明作者對千裏馬同情之心的句子是
描寫千裏馬終身遭遇的句子是:祗辱於奴隸人之手,駢死於槽櫪之間; 寫出千裏馬被埋沒的根本原因的句子是:食馬者不知其能千裏而食也; 千裏馬被埋沒的直接原因是:食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見食馬者不知馬的具體表現: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材,鳴之而不能通其意...
馬說的重點句子理解性默寫題
1用原文語句回答下列問題.⑴千裏馬被埋沒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⑵千裏馬被埋沒的直接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⑶千裏馬有怎樣可悲的遭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⑷點明全文主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⑸人們常用文中兩句話概括自己懷於不遇,這兩句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⑹揭示千裏馬被埋沒的原因,表達了才能之士的悲憤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⑺文中韓愈說明庸者“不知馬”的具體表現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⑻有一個名人曾說過:“世上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由此,我們聯想到本文中的一句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⑼文中哪句話包含了一個反題,指明了千裏馬對伯樂的依賴關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一個人驟然得誌,官職升得很快,用一個與馬有關的成語來比喻:_____________.(11)在封建社會裏,有才能的人被壓製、埋沒,而一個人一旦得勢,則親朋好友即使平庸也跟著發達,所謂“一人得道,___________________”.2.本文作者借千裏馬和伯樂的傳說,巧妙地運用比喻的手法,表達作者憤慨的情感.說說伯樂,千裏馬和“食馬者”、“策馬者”分別比喻什麼?3.首句“世有伯樂,然後有千裏馬”在文中有什麼作用?指明了千裏馬和伯樂的什麼關係?4.“千裏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揭示了當時怎樣的社會現象?5.“千裏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6.“世有伯樂,然後有千裏馬.千裏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聯係生活實際,談談你對這幾句話的理解?7.“安求其能千裏也?”一句用了什麼修辭方法?其作用是什麼?8.找出文中描寫“食馬者”平庸、 愚妄淺薄的語句,並說明其所用的修辭方法有作用?9.讀到“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材,鳴之而不能通其意,執策而臨之,曰:‘天下無馬’時”你有什麼感受?10.本文結尾兩句,對全文有什麼作用?11.“ 策之不以其道”中的“道”在文中具體指什麼?12.你怎樣理解文中表現的作者的思想感情?13.作者的人才觀中什麼?你對這種人才觀是怎樣看的?14.聯係實際,談談你是如何看待人才和伯樂之間的關係的?15.龔自珍“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才”和本文闡述的觀點是否相矛盾?談談你的看法.16.“世有伯樂,然後有千裏馬”,你是否同意作者的觀點?請做簡要闡述.答案1略2.伯樂:識別人才,利用人才的封建統治者.千裏馬:有才能的人.食馬者和策馬者:埋沒人才,愚妄淺薄的統治者.3.提出中心論點,開篇點出論證的前提,有提挈全文的作用.指明千裏馬對伯樂的依賴關係.4 .統治者昏庸淺薄,世上缺少識別人才的伯樂.5.憤世嫉俗,對統治者不能識別和選拔重用人才的不滿,對被壓製折人才的同情,以及自己懷才不遇的抑鬱心情.6.有了伯樂,才會有千裏馬,如果沒有伯樂,即使有千裏馬,也不能被人發現,也就等於沒有千裏馬,說明伯樂對千裏馬的命運起決定作用.7.反問.表達作者憤怒譴責“食馬者”的思想感情,增強了語言的氣勢.8.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材,鳴之而不能通其意.排比,使文章具有辛辣的嘲諷,把“食馬者”的平庸無能寫得淋漓盡致,增強了語言的氣勢.9.對千裏馬的遭遇的深切同情,對封建統治者埋沒人才,摧殘人才表示強烈憤慨.10.點明文章主旨.“不知馬”三個字是文章主旨所在.11.千裏馬的特性.12.對封建統治者不能識別人才、摧殘人才、埋沒人才的現象表達了強烈的憤慨.13.作者主張通過伯樂發現人才.這種人才觀具有片麵性,選拔人才可多途徑多層次、多方麵選拔.14.可以圍繞千裏馬應充實自己並主動抓住機遇展露才華,而伯樂應該是不拘一格來發現人才.15.《馬說》強調的是要善於發現人才,重用人才;而龔自珍則要不拘一格降人才,是呼喚能拯救天下的人才.16.言之成理即可.如:我認為千裏馬自身素質更重要.千裏馬應具備自人推銷的能力,不應一味等待伯樂的賞識,應主動地尋找機會展示自己.
《馬說》中懷才不遇的人常感歎
千裏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
————————————————————————————————————附:理解性默寫常考內容1 本文的中心論點(表明千裏馬和伯樂關係)是:世有伯樂,然後有千裏馬。
(領起全文作用) 2 千裏馬的悲慘遭遇是:祗辱於奴隸人之手,駢死於槽櫪之間,不以千裏稱也。
3 千裏馬被埋沒的根本原因:食馬者不知其能千裏而食也。
4 千裏馬被埋沒的直接原因(不能日行千裏的原因)食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見,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
5 食馬者“不知馬”的具體表現(對千裏馬的不公正的待遇)是: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材,鳴之而不能通其意。
6 對“食馬者”的無知發出強烈的譴責的語句是: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裏也? 7 表現“食馬者”以“知馬者”身份歎息(統治者平庸淺薄,愚妄無知)的語句是:執策而臨之,曰:“天下無馬!” 8 全文的主旨句 中心句(表明作者對千裏馬被埋沒的感歎)是:其真無馬邪?其真不知馬也。
(運用設問句表達作者心中感慨的句子) 9 有一位名人曾說過:“世上不是沒有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
”由此我們可想到《馬說》的一句話:“千裏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
” 10 能表明千裏馬外在特征(千裏馬有異於常馬的特征)的句子是:馬之千裏者,一食或盡粟一石。
11 千裏馬被埋沒的原因的句子(懷才不遇的人發的感歎): 千裏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
12表明千裏馬和伯樂關係的語句是:世有伯樂,然後有千裏馬。
13文章最能表現統治者平庸淺薄、愚妄無知的句子是:執策而臨之,曰:“天下無馬!” 14表明作者對千裏馬被埋沒的感歎的句子是:其真無馬邪?其真不知馬也。
轉載請注明出處句子大全網 » 《馬說》中能表明千裏馬外在特征的句子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