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貓鼠》——在這篇文章裏,魯迅先生清算貓的罪行:第一,貓對自己捉到的獵物,總是盡情玩弄夠了,才吃下去;第二,它與獅虎同族,卻天生一副媚態;第三,它老在配合時嗥叫,令人心煩;第四,它吃了我小時候心愛的一隻小隱鼠。雖然後來證實並非貓所害,但我對貓是不會產生好感的,何況它後來確實吃了小兔子!這篇文章取了“貓”這樣一個類型,尖銳而又形象地諷刺了生活中與貓相似的人。 《阿長與〈山海經〉》——阿長是魯迅小時候的保姆。記述兒時與阿長相處的情景,描寫了長媽媽善良、樸實而又迷信、嘮叨、“滿肚子是麻煩的禮節”的性格;對她尋購贈送自己渴求已久的繪圖《山海經》之情,充滿了尊敬和感激。文章用深情的語言,表達了對這位勞動婦女的真誠的懷念。 《二十四孝圖》——所謂《二十四孝圖》是一本講中國古代二十四個孝子故事的書,配有圖畫,主要目的是宣揚封建的孝道。魯迅先生從自己小時閱讀《二十四孝圖》的感受入手,重點描寫了在閱讀“老萊娛親”和“郭巨埋兒”兩個故事時所引起的強烈反感,形象地揭露了封建孝道的虛偽和殘酷,揭示了舊中國兒童可憐。 《五猖會》——五猖會是一個迎神賽會,在童年的我的心目中是一個節日。記述兒時盼望觀看迎神賽會的急切,興奮的心情,和被父親強迫背誦《鑒略》的掃興而痛苦的感受。指出強製的封建教育對兒童天性的壓製和摧殘。 《無常》——無常是個具有人情味的鬼,去勾魂的時候,看到母親哭死去的兒子那麼悲傷,決定放兒子“還陽半刻”,結果被頂頭上司閻羅王打了四十大棒。文章在回憶無常的時候,時不時加進幾句對現實所謂正人君子的諷刺,虛幻的無常給予當時魯迅寂寞悲涼的心些許的安慰。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描述了兒時在家中百草園得到的樂趣和在三味書屋讀書的乏味生活,揭示兒童廣闊的生活趣味與束縛兒童天性的封建書塾教育的尖銳矛盾,表達了應讓兒童健康活潑地成長的合理要求。 《父親的病》——父親被江湖庸醫治死,一直是埋在魯迅心中的痛苦。文章重點回憶兒時為父親延醫治病的情景,描述了幾位“名醫”的行醫態度、作風、開方等種種表現,揭示了這些人巫醫不分、故弄玄虛、勒索錢財、草菅人命的實質。 《瑣記》——魯迅在這篇文章裏主要回憶了自己離開紹興去南京求學的過程。作品描述了當時的江南水師學堂和礦務鐵路學堂的種種弊端和求知的艱難,批評了洋務派辦學的“烏煙瘴氣”。作者記述了最初接觸進化論的興奮心情和不顧老輩反對,如饑如渴地閱讀《天演論》的情景,表現出探求真理的強烈欲望。 《藤野先生》——記錄作者在日本留學時期的學習生活,敘述在仙台學醫專受日本學生歧視、侮辱和決定棄醫從文的經過。作者突出地記述了日本老師藤野先生的嚴謹、正直、熱誠、沒有民族偏見的高尚品格,表達了對藤野先生深情的懷念。 《範愛農》——追敘作者在日留學時和回國後與範愛農接觸的幾個生活片段,描述了範愛農在革命前不滿黑暗舊社會、追求革命,辛亥革命後又倍受打擊迫害的遭遇,表現了對舊民主革命的失望和對這位正直倔強的愛國者的同情和悼念。
希望采納
朝花夕拾中有哪些文章是寫長媽媽
“長媽媽”這個人物在《朝花夕拾》中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病後雜談之餘》、《論照相之類》、《阿長與〈山海經〉》均出現過;《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裏曾提到長媽媽給他講“美女蛇”的故事; 《病後雜談之餘》裏又說,“長毛”故事要算長媽媽講得最多; 《論照相之類》中還講過長媽媽傳說中的笑話;《阿長與〈山海經〉》寫到他幼時由於長媽媽幫助,得到了渴望已久的“最為心愛的寶書”——繪圖的《山海經》。
阿長(1860—1899),魯迅稱她為長媽媽,浙江紹興東浦大門人。
她是魯迅兒時的保姆。
《朝花夕拾》是魯迅唯一一部回憶性散文集。
《朝花夕拾》是魯迅後來修改的名字,又名《舊事重提》。
“朝”表示早年時候,“夕”表示晚年時期。
書名的意思是早晨盛開的鮮花,傍晚的時候摘掉或撿起,這裏指魯迅先生在晩年回憶童年時期、少年時期、青年時期的人和事。
魯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原名周樟壽,後改名周樹人,字豫山,後改豫才,浙江紹興人。
著名文學家、思想家、教育家,五四新文化運動的重要參與者,中國現代文學的奠基人。
**曾評價:“魯迅的方向,就是中華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
《招花夕拾》好句賞析
抄一不必說碧綠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欄,“單是”更引人入勝,象小珊瑚珠攢成的小球,又酸又甜.首先兩個“不必說”勾起讀者興趣.整篇文章都洋溢著作者對活無常的敬佩及讚美之情,先寫小時候對他的害怕.兩個“不必”本已情趣盎然,可見那“周圍的短短的泥牆根一帶”更是其樂無窮啊!還有後麵的“油蛉”“蟋蟀”等等同樣也富有豐富的童年樂趣.摘抄二我們現在走的是一條狹窄險阻的小路,左麵是一個廣漠無際的泥潭.魯迅認為鄉下人不會寫出這種“熱昏似的妙語”,也拿閻羅王的昏庸和死無常的可怕與之作對比,突出活無常的善心,也寫出了當時鄉下人的素質低下,為後文寫活無常作鋪墊,高大的皂莢樹,紫紅的桑椹;也不必說鳴蟬在樹葉裏長吟,何首烏有擁腫的根.有人說,何首烏根是有象人形的,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當時覺得索然無味,現在讀一讀倒覺得樂在其中.如果不怕刺還可以摘到覆盆子,右麵也是一片廣漠無際的浮砂.賞析:這句話透露出魯迅先生對活無常的敬佩之情,從對他的尊稱“活無常先生”可以看出.既然連一個鬼都可以如此賦有人情味,那我們作為一個人又何嚐不可呢?所以魯迅先生也是要借無常的“重人情”來啟示我們.作為一個人,法理固然重要,便會拍的一聲,從後竅噴出一陣煙霧.何首烏藤和木蓮藤纏絡著,木蓮有蓮房一般的果實,和無常開玩笑,是大家都有此意的,吃了便可以成仙,肥胖的黃蜂伏在菜花上,輕捷的叫天子(雲雀)忽然從草間直竄向雲霄裏去了.單是周圍的短短的泥牆根一帶,就有無限趣味.摘抄三但是:這是魯迅先生寫的鄉下人不可能做到的事.我很喜歡這句話,他對當時鄉下人的生活理念用深刻而美好的語言描繪得淋漓盡致,和現在對他的敬佩作對比,前麵是遙遙茫茫蔭在薄霧的裏麵的目的地.賞析,因為他爽直,色味都比桑椹要好得遠.簡析,但也要像活無常先生一樣賦有濃烈的同情心,蟋蟀們在這裏彈琴.翻開斷磚來,有時會遇見蜈蚣;還有斑蝥,愛發議論,有人情,——要尋真實的朋友,倒還是他妥當,我於是常常拔它起來:初一時就背過的文章,牽連不斷地拔起來,也曾因此弄壞了泥牆,卻從來沒有見過有一塊根象人樣.油蛉在這裏低唱.作者也是想告訴我們...
朝花夕拾描述長媽媽的句子(一句不少於100字 )
長媽媽,已經說過,是一個一向帶領著我的女工,說得闊氣一點,就是我的保姆。
我的母親和許多別的人都這樣稱呼她,似乎略帶些客氣的意思。
隻有祖母叫她阿長。
我平時叫她“阿媽”,連“長”字也不帶;但到憎惡她的時候,——例如知道了謀死①我那隱鼠②的卻是她的時候,就叫她阿長。
我們那裏沒有姓長的;她生得黃胖而矮,“長”也不是形容詞。
又不是她的名字,記得她自己說過,她的名字是叫作什麼姑娘的。
什麼姑娘,我現在已經忘卻了,總之不是長姑娘;也終於不知道她姓什麼。
記得她也曾告訴過我這個名稱的來曆:先前的先前,我家有一個女工,身材生得很高大,這就是真阿長。
後來她回去了,我那什麼姑娘才來補她的缺,然而大家因為叫慣了,沒有再改口,於是她從此也就成為長媽媽了。
雖然背地裏說人長短不是好事情,但倘使要我說句真心話,我可隻得說:我實在不大佩服她。
最討厭的是常喜歡切切察察③,向人們低聲絮說④些什麼事。
還豎起第二個手指,在空中上下搖動,或者點著對手或自己的鼻尖。
我的家裏一有些小風波,不知怎的我總疑心和這“切切察察”有些關係。
又不許我走動,拔一株草,翻一塊石頭,就說我頑皮,要告訴我的母親去了。
一到夏天,睡覺時她又伸開兩腳兩手,在床中間擺成一個“大”字,擠得我沒有餘地翻身,久睡在一角的席子上,又已經烤得那麼熱。
推她呢,不動;叫她呢,也不聞。
“長媽媽生得那麼胖,一定很怕熱罷?晚上的睡相,怕不見得很好罷?……”母親聽到我多回訴苦之後,曾經這樣地問過她。
我也知道這意思是要她多給我一些空席。
她不開口。
但到夜裏,我熱得醒來的時候,卻仍然看見滿床擺著一個“大”字,一條臂膊還擱在我的頸子上。
我想,這實在是無法可想了。
但是她懂得許多規矩;這些規矩,也大概是我所不耐煩的。
一年中最高興的時節,自然要數除夕了。
辭歲之歲,從長輩得到壓歲錢,紅紙包著,放在枕邊,隻要過一宵,便可以隨意使用。
睡在枕上,看著紅包,想到明天買來的小鼓、刀槍、泥人、糖菩薩……。
然而她進來,又將一個福橘放在床頭了。
“哥兒,你牢牢記住!”她極其鄭重地說。
“明天是正月初一,清早一睜開眼睛,第一句話就得對我說:‘阿媽,恭喜恭喜!’記得麼?你要記著,這是一年的運氣的事情。
不許說別的話!說過之後,還得吃一點福橘。
”她又拿起那橘子來在我的眼前搖了兩搖,“那麼,一年到頭,順順流流⑤……。
”夢裏也記得元旦⑥的,第二天醒得特別早,一醒,就要坐起來。
她卻立刻伸出臂膊,一把將我按住。
我驚異地看她時,隻見她惶急地看著我。
她又有所要求似的,搖著我的肩。
我忽而記得了——“阿媽,恭喜……。
”“恭喜恭喜!大家恭喜!真聰明!恭喜恭喜!”她於是十分歡喜似的,笑將起來,同時將一點冰冷的東西,塞在我的嘴裏。
我大吃一驚之後,也就忽而記得,這就是所謂福橘,元旦辟頭⑦的磨難,總算已經受完,可以下床玩耍去了。
她教給我的道理還很多,例如說人死了,不該說死掉,必須說“老掉了”;死了人,生了孩子的屋子裏,不應該走進去;飯粒落在地上,必須揀起來,最好是吃下去;曬褲子用的竹竿底下,是萬不可鑽過去的……。
此外,現在大抵忘卻了,隻有元旦的古怪儀式記得最清楚。
總之:都是些煩瑣之至,至今想起來還覺得非常麻煩的事情。
然而我有一時也對她發生過空前的敬意。
她常常對我講“長毛⑧”。
她之所謂“長毛” 者,不但洪秀全⑨軍,似乎連後來一切土匪強盜都在內,但除卻革命黨,因為那時還沒有。
她說得長毛非常可怕,他們的話就聽不懂。
她說先前長毛進城的時候,我家全都逃到海邊去了,隻留一個門房和年老的煮飯老媽子看家。
後來長毛果然進門來了,那老媽子便叫他們“大王”,——據說對長毛就應該這樣叫,——訴說自己的饑餓。
長毛笑道:“那麼,這東西就給你吃了罷!”將一個圓圓的東西擲了過來,還帶著一條小辮子,正是那門房的頭。
煮飯老媽子從此就駭破了膽,後來一提起,還是立刻麵如土色,自己輕輕地拍著胸脯道:“阿呀,駭死我了,駭死我了……。
”我那時似乎倒並不怕,因為我覺得這些事和我毫不相幹的,我不是一個門房。
但她大概也即覺到了,說道:“像你似的小孩子,長毛也要擄的,擄去做小長毛。
還有好看的姑娘,也要擄。
”“那麼,你是不要緊的。
”我以為她一定最安全了,既不做門房,又不是小孩子,也生得不好看,況且頸子上還有許多炙瘡疤。
...
摘抄朝花夕拾中長媽媽的神態描寫
長媽媽:外貌:們那裏沒有姓長的;她生得黃胖而矮,“長”也不是形容詞神態:“恭喜恭喜!大家恭喜!真聰明!恭喜恭喜!”(語言)她於是十分歡喜似的,笑將起來,動作:1、最討厭的是常喜歡切切察察,向人們低聲絮說些什麼事.還豎起第二個手指,在空中上下搖動,或者點著對手或自己的鼻尖.2、夢裏也記得元旦的,第二天醒得特別早,一醒,就要坐起來.她卻立刻伸出臂膊,一把將我按住.語言:1、吃福橘:哥兒,你牢牢記住!”她極其鄭重地說.“明天是正月初一,清早一睜開眼睛,第一句話就得對我說:‘阿媽,恭喜恭喜!’記得麼?你要記著,這是一年的運氣的事情.不許說別的話!說過之後,還得吃一點福橘.”她又拿起那橘子來在我的眼前搖了兩搖(動作),“那麼,一年到頭,順順流流…….”2、講“長毛”:“那裏的話?!”她嚴肅地說(神態).“我們就沒有用處?我們也要被擄去.城外有兵來攻的時候,長毛就叫我們脫下褲子,一排一排地站在城牆上,外麵的大炮就放不出來;再要放,就炸了!”3、買山海經:她穿著新的藍布衫回來了(外貌),一見麵,就將一包書遞給我,高興地說道:——“哥兒,有畫兒的‘三哼經’,我給你買來了!”
《朝花夕拾》中關於長媽媽人物描述
阿長的形象 (一) 阿長是魯迅童年生活中一個頗有影響的人物,曾幾次被魯迅寫入作品中。
在這些作品中,作者不但對她作了較為全麵的介紹,而且通過幾件互不關聯的事情描繪了她的性格。
在《狗·貓·鼠》裏已先寫了她踏死“我”心愛的隱鼠。
到《阿長與〈山海經〉》,又采用先抑後揚的手法來寫她。
開頭寫她“喜歡切切察察”,低聲絮說什麼時“還豎起第二個手指,在空中上下搖動,或者點著對手或自己的鼻尖”。
對“我”管得很嚴,拔一株草都說是頑皮,動不動就要告訴家長。
夏天睡覺又在床上寫“大”字,擠得“我”沒有翻身的餘地。
這些真切生動的細節描寫,都帶著明顯的貶義。
接著寫她元旦清早給“我”的磨難。
這些“古怪的儀式”雖然是出於善良的動機,但因“煩瑣之至”“非常麻煩”,使“我”至今還記得很清楚。
再來,寫她講“長毛”的故事,更進一層地寫她缺點。
當“我”以為她長得很醜,倘若“長毛”來,一定最安全了,她卻反駁道: “那裏的話?!”她嚴肅地說。
“我們就沒有用麼?我們也要被擄去。
城外有兵來攻的時候,長毛就叫我們脫下褲子,一排一排地站在城牆上,外麵的大炮就放不出來;再要放,就炸了!” 這些話表現了十足的愚昧和阿Q精神。
“不料她還有這樣偉大的神力。
”雖然是寫“我”童年的感想,但更是尖銳的諷刺和批判。
到這裏,作者才掉轉筆鋒寫買《山海經》──也就是這篇散文要著重寫的一件事。
“我”念念不忘,渴望得到繪圖的《山海經》。
可是,誰都“不肯真實地回答我”。
隻有阿長,雖然她根本不知道《山海經》是什麼,“我”原也認為對她說也無益,所以向來沒有同她說過。
但她卻自己主動來問,並且在她告假回來時,一見麵就高興地說:“哥兒,有畫兒的‘三哼經’,我給你買來了!”這件事,充分表現了她對孩子的心思觀察得多麼細致,對孩子的願望是那麼體貼,為了滿足孩子的正當願望又是那樣認真、鄭重其事。
以至“我”驚喜、激動得“似乎遇著了一個霹靂,全體都震悚起來”。
於是,“我”對她有了新的看法:“別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卻能夠做成功。
她確有偉大的神力。
謀害隱鼠的怨恨,從此完全消滅了。
”透過天真的兒童心理,對她身上美好的質素的讚揚是何等熱烈和真摯!作為一個連真正的姓名都很少有人知道的下層勞動者,她善良、真誠、熱愛和關心孩子。
她思想、性格上有很多消極、落後的東西,是封建思想毒害的結果,與其說是她的過錯,不如說是她的不幸。
前麵所說的作者的諷刺和批判,既是對她身上的消極、落後的東西,也是對著造成這些消極、落後東西的統治思想和社會製度。
《阿長與〈山海經〉》等文這樣寫阿長,使我想起中國史傳文學中“不虛美”“不隱惡”的主張。
我認為,這既是一種尊重事實、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也是與現實主義精神相通的。
《朝花夕拾》不是史傳文學,但作為寫真人實事的散文,這樣來寫人物,無疑是應該肯定的。
而且,對於文學創作中,描寫較為複雜的性格,避免將人物簡單化、絕對化,也是有益的經驗。
(節選自潘旭瀾《〈朝花夕拾〉的藝術》,《紀念魯迅誕生一百周年論文集》,複旦大學出版社1981年版) (二) 在這篇回憶散文裏,魯迅以飽含深情的筆觸集中記敘長媽媽給他留下的兒時印象,把長媽媽這個人物寫得栩栩如生。
這一點,有目共睹,誰都承認。
但是,作為回憶性的藝術形象,長媽媽並不是典型化的產物。
魯迅寫她,既沒有采用“雜取種種人,合成一個”的方法,也沒有專用自己的保姆做“模特兒”,去塑造一個勞動婦女的典型。
阿長是生活中真實的阿長,所寫全部事實,都是“從記憶中抄出來的”;盡管“與實際內容或有些不同”(《朝花夕拾·小引》),但絕無虛構。
無論稱呼的來曆、切切察察的毛病和“不見得很好”的睡相,還是“煩瑣之至”的各種規矩和講“長毛”,以至購買《山海經》,都是魯迅曾經親見親聞親曆過的,現在一一寫來,具有十分親切自然的情致。
人們通過這種情致所得到的藝術感受,是充滿幽默的純真美,和《一件小事》所顯示的那種肅穆、嚴峻而深沉的格調迥然不同。
這是因為,在魯迅心目中,人力車夫的那一件小事是和國家大事聯係在一起,使他增加勇氣和希望,而阿長的這些瑣事則和“人氣”相連,給他精神上以鼓勵和安慰。
同“名人名教授”相比,阿長固然是可尊敬的好人,但就國家民族的前途來說,魯迅並不把希望寄托在阿長似的人物身上。
因此,魯迅寫阿長,不僅局限在幼兒保姆這個範圍內表現她的性格美,而且把這種性格美同愚昧落後相摻雜,沙裏淘金似的讓她閃爍出性格美的光輝。
這固然同所回憶的生活真實有關,但也恰恰證明魯迅並不是把阿長當作理想的人物來歌頌的。
魯迅雖然沒有把阿長當作寄托著希望的理想人物,但並不因此對她失去敬重和懷念,其根本原因就在於,他從她身上看到了人類那種難能可貴的純樸和真率。
就拿阿長那“大”字形的睡相來說吧,雖然使幼年魯迅吃了苦頭,母親也曾含蓄地暗示她能夠改變,表現了有所不滿,但是,字裏行間流露出來的,卻是對阿長“適性任情”的肯定。
退一步說,就算和“切切察察...
摘錄朝花夕拾裏麵的優美句子並加以賞析
1、但是,和無常開玩笑,是大家都有此意的,因為他爽直,愛發議論,有人情,——要尋真實的朋友,倒還是他妥當。
賞析:這句話透露出魯迅先生對無常的敬佩之情,從對他的尊稱“無常先生”可以看出。
既然連一個鬼都可以如此賦有人情味,那我們作為一個人又何嚐不可呢?所以魯迅先生也是要借無常的“重人情”來啟示我們。
作為一個人,法理固然重要,但也要像無常先生一樣賦有濃烈的同情心。
整篇文章都洋溢著作者對無常的敬佩及讚美之情,先寫小時候對他的害怕,和現在對他的敬佩作對比,也拿閻羅王的昏庸和死無常的可怕與之作對比,突出活無常的善心。
作者也是想告訴我們,連鬼都有如此善心,人又應該怎樣呢?2、我們現在走的是一條狹窄險阻的小路,左麵是一個廣漠無際的泥潭,右麵也是一片廣漠無際的浮砂,前麵是遙遙茫茫蔭在薄霧的裏麵的目的地。
賞析:這是魯迅先生寫的鄉下人不可能做到的事。
我很喜歡這句話,他對當時鄉下人的生活理念用深刻而美好的語言描繪得淋漓盡致。
魯迅認為鄉下人不會寫出這種“熱昏似的妙語”,也寫出了當時鄉下人的素質低下,為後文寫活無常作鋪墊。
3、不肯用靈丹點在舌頭上,又想不出“冤愆”來,自然,單吃了一百多天的“敗鼓皮丸”有什麼用呢?依然打不破水腫,父親終於躺在床上喘氣了。
還請一回陳蓮河先生,這回是特拔,大洋十元。
他仍舊泰然的開了一張方,但已停止敗鼓皮丸不用,藥引也不很神妙了,所以隻消半天,藥就煎好,灌下去,卻從口角上回了出來。
簡析:魯迅留學日本是學醫的,本文他用切身的體會對當時中國醫學的落後觀念和落後現狀進行了痛切地揭露和剝析,甚至有“中醫是有意無意的騙子”這樣極而言之的話,他用一個思想深刻的醫學生的良知和洞察力,擊中了因循守舊的傳統觀念的要害,並且也顯示了要救人身先救人心的思想轉變曆程,中國後來可能少了一個思想激進/操守嚴明的好醫生,卻有了一個為民族人民呐喊警世的大文學家,從本文中正可看到其偉大轉變的的緣由。
4、先生讀書入神的時候,於我們是很相宜的。
有幾個便用紙糊的盔甲套在指甲上做戲。
我是畫畫兒,用一種叫作“荊川紙”的,蒙在小說的繡像上一個個描下來,象習字時候的影寫一樣。
讀的書多起來,畫的畫也多起來;書沒有讀成,畫的成績卻不少了,最成片斷的是《蕩寇誌》和《西遊記》的繡像,都有一大本。
後來,因為要錢用,賣給一個有錢的同窗了。
他的父親是開錫箔店的;聽說現在自己已經做了店主,而且快要升到紳士的地位了。
這東西早已沒有了罷。
簡析:在三味書屋,雖然有壽先生嚴厲的教誨,卻仍耐不過學生們心中的孩子氣,當他讀書讀得入神時,卻沒發現他的學生正在幹著各式各樣的事,有的正用紙糊的盔甲套在指甲上優質戲,而魯迅正聚精會神地在畫畫…… 一切感受都是那麼天真爛漫、令人回味,也許是引起了我心中的共鳴吧,真不懂自己怎麼會那麼喜愛《朝花夕拾》中的一篇,尤其是作者以一個孩子的眼光看世界,讀起來讓人感到親切,充滿激情。
5、不必說碧綠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欄,高大的皂莢樹,紫紅的桑椹;也不必說鳴蟬在樹葉裏長吟,肥胖的黃蜂伏在菜花上,輕捷的叫天子(雲雀)忽然從草間直竄向雲霄裏去了。
單是周圍的短短的泥牆根一帶,就有無限趣味。
油蛉在這裏低唱,蟋蟀們在這裏彈琴。
翻開斷磚來,有時會遇見蜈蚣;還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會拍的一聲,從後竅噴出一陣煙霧。
何首烏藤和木蓮藤纏絡著,木蓮有蓮房一般的果實,何首烏有擁腫的根。
有人說,何首烏根是有象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於是常常拔它起來,牽連不斷地拔起來,也曾因此弄壞了泥牆,卻從來沒有見過有一塊根象人樣。
如果不怕刺還可以摘到覆盆子,象小珊瑚珠攢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椹要好得遠。
簡析:初一時就背過的文章,當時覺得索然無味, 現在讀一讀倒覺得樂在其中。
首先兩個“不必說”勾起讀者興趣,“單是”更引人入勝。
兩個“不必”本已情趣盎然,可見那“周圍的短短的泥牆根一帶”更是其樂無窮啊!還有後麵的“油蛉”“蟋蟀”等等同樣也富有豐富的童年樂趣。
6、人呢,能直立了,自然是一大進步;能說話了,自然又是一大進步;能寫字作文了,自然又是一大進步。
然而也就墮落,因為那時也開始了說空話。
說空話尚無不可,甚至於連自己也不知道說著違心之論,則對於隻能嗥叫的動物,是在免不得“顏厚有忸怩”。
賞析:人類總是在讚揚著自己的進步,以自己那些自己有禽獸沒有的能力而自豪驕傲,以自己能思考而洋洋得意。
雖然人類的確值得為這些高興歡喜,但是卻不曾認真想過,正因為人類所擁有的這些能力使得人類社會變得如此的複雜,甚至使得我們開始向往那些頭腦簡單的禽獸的單純的世界。
魯迅在此說明這些道理,也是讓人們反省一下, 自己所擁有的這些能力,不是讓我們用來說空話昧良心的!7、我總要上下四方尋求,得到一種最黑,最黑,最黑的咒文,先來詛咒一切反對白話,妨害白話者。
即使人死了真有靈魂,因這最惡的心,應該墮入地獄,也將絕不改悔,總要先來詛咒一切反對白話,妨害白話...
每篇50字介紹?
《狗貓鼠》——在這篇文章裏,魯迅先生清算貓的罪行:第一,貓對自己捉到的獵物,總是盡情玩弄夠了,才吃下去;第二,它與獅虎同族,卻天生一副媚態;第三,它老在配合時嗥叫,令人心煩;第四,它吃了我小時候心愛的一隻小隱鼠。
雖然後來證實並非貓所害,但我對貓是不會產生好感的,何況它後來確實吃了小兔子!這篇文章取了“貓”這樣一個類型,尖銳而又形象地諷刺了生活中與貓相似的人。
《阿長與〈山海經〉》——阿長是魯迅小時候的保姆。
記述兒時與阿長相處的情景,描寫了長媽媽善良、樸實而又迷信、嘮叨、“滿肚子是麻煩的禮節”的性格;對她尋購贈送自己渴求已久的繪圖《山海經》之情,充滿了尊敬和感激。
文章用深情的語言,表達了對這位勞動婦女的真誠的懷念。
《二十四孝圖》——所謂《二十四孝圖》是一本講中國古代二十四個孝子故事的書,配有圖畫,主要目的是宣揚封建的孝道。
魯迅先生從自己小時閱讀《二十四孝圖》的感受入手,重點描寫了在閱讀“老萊娛親”和“郭巨埋兒”兩個故事時所引起的強烈反感,形象地揭露了封建孝道的虛偽和殘酷,揭示了舊中國兒童可憐。
《五猖會》——五猖會是一個迎神賽會,在童年的我的心目中是一個節日。
記述兒時盼望觀看迎神賽會的急切,興奮的心情,和被父親強迫背誦《鑒略》的掃興而痛苦的感受。
指出強製的封建教育對兒童天性的壓製和摧殘。
《無常》——無常是個具有人情味的鬼,去勾魂的時候,看到母親哭死去的兒子那麼悲傷,決定放兒子“還陽半刻”,結果被頂頭上司閻羅王打了四十大棒。
文章在回憶無常的時候,時不時加進幾句對現實所謂正人君子的諷刺,虛幻的無常給予當時魯迅寂寞悲涼的心些許的安慰。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描述了兒時在家中百草園得到的樂趣和在三味書屋讀書的乏味生活,揭示兒童廣闊的生活趣味與束縛兒童天性的封建書塾教育的尖銳矛盾,表達了應讓兒童健康活潑地成長的合理要求。
《父親的病》——父親被江湖庸醫治死,一直是埋在魯迅心中的痛苦。
文章重點回憶兒時為父親延醫治病的情景,描述了幾位“名醫”的行醫態度、作風、開方等種種表現,揭示了這些人巫醫不分、故弄玄虛、勒索錢財、草菅人命的實質。
《瑣記》——魯迅在這篇文章裏主要回憶了自己離開紹興去南京求學的過程。
作品描述了當時的江南水師學堂和礦務鐵路學堂的種種弊端和求知的艱難,批評了洋務派辦學的“烏煙瘴氣”。
作者記述了最初接觸進化論的興奮心情和不顧老輩反對,如饑如渴地閱讀《天演論》的情景,表現出探求真理的強烈欲望。
《藤野先生》——記錄作者在日本留學時期的學習生活,敘述在仙台學醫專受日本學生歧視、侮辱和決定棄醫從文的經過。
作者突出地記述了日本老師藤野先生的嚴謹、正直、熱誠、沒有民族偏見的高尚品格,表達了對藤野先生深情的懷念。
《範愛農》——追敘作者在日留學時和回國後與範愛農接觸的幾個生活片段,描述了範愛農在革命前不滿黑暗舊社會、追求革命,辛亥革命後又倍受打擊迫害的遭遇,表現了對舊民主革命的失望和對這位正直倔強的愛國者的同情和悼念。
希望采納
招花夕拾中的阿長的真名是什麼
阿長的真名是“慶太娘”阿長(?—1899),魯迅稱她為長媽媽,浙江紹興東浦大門漊人。
她是魯迅兒時的保姆。
長媽媽的夫家姓餘,有一個過繼的兒子叫五九,是做裁縫的,她隻生了一個女兒,後來招進了一個女婿。
“長媽媽隻是許多舊式女人中的一個,做一輩子的老媽子(鄉下叫做‘做媽媽’),平時也不回家去,直到了臨死”。
長媽媽患有羊癲病,1899年4月“初六日雨中放舟至大樹港看戲,鴻壽堂徽班,長媽媽發病,辰刻身故”。
魯迅對長媽媽懷有深厚的感情,在《朝花夕拾》中,有好幾篇文章回憶到與長媽媽有關的往事,其中《阿長與〈山海經〉》是專門回憶和紀念她的。
其實,這個來自東浦的長媽媽身材矮小,周家原先的保姆個子高大,按周家工友王鶴照的說法:章福慶的老婆阮氏——“慶太娘”才是真正的長媽媽,隻是叫慣了,也把東浦的那位叫做長媽媽。
不過,筆者曾特地為此函詢周建人夫婦,回答是否定的意見,周作人日記裏的“章媽”也是東浦的那位長媽媽死後再雇請的。
(選自《魯迅生平史料彙編》第一輯,天津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
朝花夕拾阿長的外貌,動作,神態描寫的句子
《阿長與〈山海經〉》——阿長是魯迅小時候的保姆.記述兒時與阿長相處的情景,描寫了長媽媽善良、樸實而又迷信、嘮叨、“滿肚子是麻煩的禮節”的性格;對她尋購贈送自己渴求已久的繪圖《山海經》,充滿了尊敬和感激之情.文章用深情的語言,表達了對這位勞動婦女的真誠的懷念....
招花夕拾的讀後感分章每章一百字
《朝花夕拾》原本叫做“舊事重提”,收錄了魯迅先生記述他童年和青年生活片段的10篇文章。
本應該快樂美麗的童年,因為籠罩在那個封建社會,時不時透出些迂腐的氣息,所以魯迅要罵,罵那個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會。
從文章表麵看,魯迅似乎都是用了些溫情的文字,其實,他把憤怒藏得更深。
有人說柔軟的舌頭是最傷人的武器,也許魯迅先生正是想達到這個目的吧!在《朝花夕拾》中,魯迅大量使用了對比和諷刺的手法。
如在《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中,魯迅首先使用了許多鮮亮的文字記敘在百草園無憂無慮的生活,接著再寫道“我”不得不告別百草園去三味書屋上學。
前邊寫的百草園很好地反襯了後來在三味書屋讀書的乏味生活,體現了魯迅對舊社會私塾的不滿。
在《藤野先生》中,魯迅日本的醫學導師藤野先生是一位穿著不拘小節的人,“這藤野先生,據說是穿衣服太模糊了,有時竟會忘記帶領結;冬天是一件舊外套,寒顫顫的……”。
但藤野先生對工作是極其認真的,他把“我”的講義都用紅筆添改過了;血管移了一點位置也要指出。
這個對比手法,較好地寫出了藤野先生的高貴品質,寫出了魯迅對他的景仰。
另外,藤野先生對中國留學生孜孜不倦的教誨及對學生的一視同仁,這與日本學生對中國學生的輕蔑態度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體現出藤野先生是個真正的君子。
魯迅在《朝花夕拾》中對一個人用了相當多的筆墨,那便是魯迅的保姆“長媽媽”,她是個需要一分為二看待的人。
因為社會的影響,“阿長”保留了許多迂腐的習俗,像在新年的早晨要吃福橘,喜歡切切察察,喜歡告狀,還盲目地對“長毛”的故事妄加評論,甚至還踩死了“我”喜愛的隱鼠。
因此,“我”對她懷恨在心。
看到這,讀者在腦子裏勾勒出的是一個活脫脫粗俗、守舊的婦女形象。
然而,魯迅對她的印象遠不止這些。
她有可愛的一麵。
“阿長”知道“我”喜歡《山海經》,跑了許多路,幫“我”買來了《山海經》。
由此,“我”又認為她“有偉大的神力”。
在《阿長與山海經》的結尾,魯迅表達了他對阿長的愛,他希望仁慈的地母能讓阿長安息。
還有幾個人物,我對他們的印象也是極深的。
一位是範愛農先生,魯迅一開始對他的印象是不好的。
原因是範愛農的老師徐錫麟被殺害後,範愛農竟滿不在乎。
魯迅對他的看法幾乎是漸漸改變的,直至範愛農就義,魯迅開始變得景仰他了。
另一位是衍太太,她在《父親的病》中出場。
在“父親”臨終前,她讓魯迅叫父親,結果讓父親“已經平靜下去的臉,忽然緊張了,將眼微微一睜,仿佛有一些痛苦。
”後來“父親”死了,這讓“我”覺得是“‘我’對於父親最大的錯處”。
衍太太對別的孩子們“很好”:慫恿他們吃冰,給魯迅看不健康的畫,唆使魯迅偷母親的首飾變賣。
而衍太太自己的孩子頑皮弄髒了自己的衣服,衍太太卻是要打罵的。
魯迅表麵上讚揚她,實際心中卻是鄙視衍太太的。
因為這是個自私自利,多嘴多舌,喜歡使壞的婦人。
《朝花夕拾》用平實的語言,鮮活的人物形象,豐富而有內涵的童年故事,抨擊了囚禁人的舊社會,體現了魯迅先生要求“人的解放”的願望。
轉載請注明出處句子大全網 » <招花夕拾>每篇50字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