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天佑主持修築京張鐵路
詹天佑主持修築中國自主設計的京張鐵路
詹天佑主持修築中國自主設計並建造的第一條鐵路京張鐵路
我國近代鐵路工程專家詹天佑主持修築了中國自主設計並建造的第一條鐵路京張鐵路
把“詹天佑修築成功了京張鐵路.”改寫成兩句不同說法,而意思相同的...
詹天佑與京張鐵路http://news.qq.com 2004年03月27日16:00 廣州日報大洋網 詹天佑和京張鐵路的故事,是中國所有的學生都熟知的。
不過多數人不知道,在接手京張鐵路工程之前,詹天佑已經為中國的鐵路建設工作了近二十個年頭。
其間,他參與了李鴻章計劃修築的天津至通州鐵路(即那條引起激烈爭議的津通鐵路)的測量設計;參與了天津到山海關鐵路的修築;參與修建了至今猶存的灤河大鐵橋。
準確地說,“中國人自建的第一條鐵路”,不是京張鐵路。
1901年,慈禧結束逃亡返回北京,途中第一次坐火車。
火車給她留下良好的印象,她提出,兩年後要坐火車到西陵祭陵。
於是清廷緊急籌措修建京漢鐵路高碑店站到梁各莊皇陵的支線。
時任關內外鐵路總辦的“留美幼童”梁如浩主持此事,他推薦了詹天佑。
詹天佑嶄露頭角,在不易施工的冰天雪地,指揮工程迅速竣工。
這是中國人第一次獨立修築的鐵路,雖然隻有37公裏,而且具有諷刺意味:它是為一個人祭祖修築的鐵路。
張家口為北京通往內蒙古的要衝,京張鐵路有顯而易見的軍事、經濟和政治價值。
修路的消息傳出,在華勢力最大的英國誌在必得,視長城以北為其勢力範圍的沙俄也不相讓,雙方爭持不下,最後達成協議:如果清廷不借外債,不用洋匠,全由中國人獨立修築,雙方可都不伸手。
在英、俄看來,落後的中國完全無此能力,他們等待著中國人陷入僵局時向他們求救。
1906年5月3日,詹天佑寫信給在美國讀書時的“家長”諾索布夫人,信中說: 我現為七個孩子的父親———三女四男!我現任“京張鐵路會辦兼總工程師”,本路長約125英裏,將鑿隧道三處,其中最長的為四分之三英裏。
本路為第一條全部由中國工程師負責興建之鐵路,企望吾人能順利完成! 詹天佑勘測了三條路線。
第二條繞道過遠不可取。
第三條就是今天的豐沙線,因從北京城南向西修築,經過大量墳地,阻礙太多。
由於撥款有限,時間緊迫,詹天佑決定采用第一條路線,即從西直門經沙河、經南口、居庸關、八達嶺、懷來、雞鳴驛、宣化到張家口,全長360華裏。
全線的難關在關溝,這一帶迭巒重嶂,懸崖峭壁,工程之難在當時為全國所沒有,世界所罕見;坡度極大,南口和八達嶺的高度相差近60米。
1906年10月24日,詹天佑在信中說: 親愛的諾索布夫人: 誠然,我很幸運被任命現在的工作。
中國已漸覺醒,而且急需鐵路,現在全國各地,都征求中國工程師。
中國要用自己的資金,來建築中國自己的鐵路。
好像我成為中國最佳的工程師,因此全體中國人和外國人都密切注視著我的工作。
如果我失敗,不僅是我個人的不幸,也為全體中國工程師和所有中國人的不幸,因為中國工程師們將來不會再被人們信賴! 在我受命此工作前,記事出任之後,許多外國人公開宣稱中國工程師絕不可能擔當如此艱巨的重任,因為要開山鑿石,並且修建極長的隧道! 但我全力以赴,至今已修成一段。
特附上剪報一份,使你知道當年在紐黑文在你監護下的一位中國幼童,現在已完成和將來繼續要完成的任務。
他早期的教育完全受惠於你! …… 你最忠誠的詹天佑 1906年9月30日第一段工程全部通車,第二段工程同時開始。
難關就在這裏。
首先必須打通居庸關、五桂頭、石佛寺、八達嶺四條隧道,最長的八達嶺隧道1092米。
這不僅要有精確的計算和正確的指揮,還要有新式的開山機、通風機和抽水機。
前者對詹天佑都不成問題,而後者當時中國全都沒有,隻有靠工人的雙手。
這一段故事是人們所熟知的:詹天佑采用南北兩頭同時向隧道中間點鑿進。
但隧道實在太長,後加上在中部開鑿兩個直井,分別可以向相反方向進行開鑿,如此就有六個工作麵同時進行。
他運用“折反線”原理,修築“之”字形路線降低爬坡度,並利用兩頭拉車交叉行進。
在鐵路興建之初,有車廂出軌事件。
詹天佑想到一個辦法:將美國人詹尼發明的自動掛鉤加在每節車廂,使之結合成一個牢固整體,確保爬坡時的安全。
1906年12月11日,在工程最緊張的日子裏,詹天佑給諾索布的兒子、他少年時的朋友威利的信中寫道: 目前,中國正處於極不安定的情形下,她正在進行代價很高的試驗,也力求革新。
但是將來怎樣,是無人可以預卜。
我現在這條鐵路,要求我隻許用中國人來修築。
如果我有權。
就樂於介紹給你一個工作,可惜,我現在奉命不得雇用外國員工。
京城近旁修築鐵路,常要付出意想不到的“代價”。
鐵路要經過一個前任道員家的墳地,他是皇室的親戚,在朝野均有勢力。
此人率眾鬧事,阻止工程,私下又許以重賄,要求改道。
可是北麵、南麵、西麵都是權貴的墓地,要大改道不知要造成多大的浪費。
詹天佑忍辱負重,花費許多時間跟權貴周旋,終於讓鐵路從墓牆外通過。
但為保持“風水”,答應另修一條河,派官員拈香設祭,路成後,再立碑紀念。
工程人員忿忿不平,但詹天佑表示,隻要鐵路能修過去,其他小事都可容忍。
京張鐵路第三段工程的難度僅次於關溝。
首先遇到的是懷來大橋,這是京張路上最長的一座橋,它由七根30.48米長的鋼梁架設而成。
由於詹天佑的正確指揮,大橋順利建成。
京張鐵路原計劃六年完成,在詹天佑的努力下,提前兩...
詹天佑修築了京張鐵路。
(把這句話用另外的形式寫出來(寫4種)...
鐵路要經過很多高山,不得不開鑿隧道,其中數居庸關和八達嶺兩個隧道的工程最艱巨。
居庸關山勢高,岩層厚,詹天佑決定采用從兩端同時向中間鑿進的辦法。
山頂的泉水往下滲,隧道裏滿是泥漿。
工地上沒有抽水機,詹天佑就帶頭挑著水桶去排水。
他常常跟工人們同吃同住,不離開工地。
八達嶺隧道長一千一百多米,是居庸關隧道的三倍長。
他跟老工人一起商量,決定采用中部鑿井法:先從山頂往下打直井,再分別向兩頭開鑿。
這樣一來,幾個工作麵同時施工,把工期縮短了一半。
(開鑿隧道) 鐵路經過青龍橋附近,坡度特別大。
火車怎樣才能爬上這樣的陡坡呢?詹天佑順著山勢,設計了一種“人”字形線路。
北上的列車到了南口就用兩個火車頭,一個在前邊拉,一個在後邊推。
過青龍橋,列車向東北前進,過了“人”字形線路的岔道口就倒過來,原先推的火車頭拉,原先拉的火車頭推,使列車折向西北前進。
這樣一來,火車上山就容易多了。
(講詹天佑設計“人”字形線路)
關於詹天佑修築京張鐵路的困難詹天佑修築京張鐵路,在修居庸關隧道...
1、當時,清政府剛提出修築的計劃,一些帝國主義國家就出來阻撓,他們都要爭奪這條鐵路的修築權,想進一步控製我國的北部。
2、遇到的困難是:鐵路要經過很多高山,還有在青龍橋附近坡度特別大。
3、在開鑿隧道時,他采用了從兩端向中間和從山頂往下打一口豎井再分別向兩端開鑿的方法。
在青龍橋附近,詹天佑順著山勢設計了一個“人”字形的線路。
4、因為在當時的政治形勢和修築條件下,詹天佑不僅克服了各種困難,而且比計劃提前兩年竣工。
有利的回擊了當時藐視中國的帝國主義者。
詹天佑修築京張鐵路背後的故事
詹天佑 (1861-1919),享年58歲,號眷誠,字達朝,廣東南海人,原籍江西婺源。
他是中國首位鐵路工程師,負責修建了“京張鐵路”等工程,有“中國鐵路之父”之稱。
詹天佑1861年出生於一個普通茶商家庭。
少年時的詹天佑對機器十分感興趣,常和鄰裏孩子一起,用泥土仿做各種機器模型。
有時,他還偷偷地把家裏的自鳴鍾拆開,擺弄和捉摸裏麵的構件,提出一些連大人也無法解答的問題,村裏人都很佩服這個孩子。
1872年,年僅十二歲的詹天佑到香港報考清政府籌辦的“幼童出洋預習班”。
考取後,父親在一張寫明“倘有疾病生死,各安天命”的出洋證明書上畫了押。
從此,他辭別父母,懷著學習西方“技藝”的理想,來到美國就讀。
在美國,出洋預習班的同學們,親眼目睹北美西歐科學技術的巨大成就,對機器、火車、輪船及電訊製造業的迅速發展讚歎不已。
有的同學由此對中國的前途而產生悲觀情緒,但詹天佑卻懷著堅定的信念說:“今後,中國也要有火車、輪船。
”他帶著為祖國富強而發奮學習的信念,刻苦學習,於1877年以優異的成績畢業於紐海文中學業。
同年五月考入耶魯大學土木工程係,專攻鐵路工程。
在大學的四年中,詹天佑刻苦學習,以突出成績在畢業考試中名列第一。
1881年,在一百二十名回國的中國留學生中,獲得學位的隻有兩人,詹天佑便是其中的一個。
回國後,詹天佑懷著滿腔的熱忱,準備把所學本領貢獻給祖國的鐵路事業。
但是,清政府洋務派官員卻過分迷信外國,在修築鐵路時一味依靠洋人,竟不顧詹天佑的專業特長,把他差遣到福建水師學堂學駕駛海船。
1882年11月又被派往旗艦“揚武”號擔任駕駛官,指揮操練。
1883年,中法戰爭爆發,第二年,討伐中國計劃蓄謀已久的法國艦隊陸續進入閩江,蠢蠢欲動。
可是主管福建水師的投降派船政大臣何如璋卻不聞不問,甚至下令:“不準先行開炮,違者雖勝亦斬!”這時,詹天佑便私下對“揚武”號管帶(艦長)張成說:“法國兵船來了很多,居心叵測。
雖然我們接到命令,不準先行開炮,但我們決不能不預先防備。
”由於詹天佑的告誡,“揚武”號十分警惕,作好了戰鬥準備。
當法國艦隊發起突然襲擊時,詹天佑冒著猛烈的炮火,沉著機智地指揮“揚武”號左來右往;避開敵方炮火,抓住戰機用尾炮擊中法國指揮艦“伏爾他”號,使法國海軍遠征司令“孤拔”險些喪命。
對這場海戰,上海英商創辦的《字林西報》在報道中也不得不驚異地讚歎:“西方人士料不到中國人會這樣勇敢力戰。
‘揚武’號兵艦上的五個學生,以詹天佑的表現最為勇敢。
他臨大敵而毫無懼色,並且在生死存亡的緊要關頭還能鎮定如常,鼓足勇氣,在水中救起多人……” 從戰後到1888年,幾經周折,終於轉入了中國鐵路公司,擔任工程師,這正是他獻身中國鐵路事業的開始。
詹天佑剛上任不久,就遇到了一次考驗。
當時從天津到山海關的津榆鐵路修到灤河,要造一座橫跨灤河的鐵路橋。
灤河河床泥沙很深,又遇到水漲急流。
鐵橋開始由號稱世界第一流的英國工程師擔任設計,但失敗了;後來請日本工程師衽實行包工,也不頂用,最後讓德國工程師出馬,不久也敗下陣來。
詹天佑要求由中國人自己來搞,負責工程的英國人在走投無路的情況下,隻得同意詹天佑來試試。
[編輯本段]【個人經曆】 詹天佑,字眷誠。
1861年生於廣東南海縣。
1872年7月8日年僅11歲的詹天佑作為中國第一批官辦留美學生留學美國。
詹天佑在美國先後就學於威哈吩小學,弩哈吩中學,1881年又以優異成績畢業於耶魯大學,並寫出題為《碼頭起重機的研究》的畢業論文,獲學士學位,並於同年回國。
回國後詹天佑入馬尾船政學堂學習,學成後派往福建水師旗艦“揚武”任炮手,參加了馬尾海戰。
戰後被調入黃埔水師學堂任教習。
1888年,詹天佑由老同學鄺孫謀的推薦,到中國鐵路公司任工程師。
被湮沒了七年之久的詹天佑才有機會獻身於祖國的鐵路事業。
此時正值天津-唐山鐵路施工,他不願久居天津,就親臨工地,與工人同甘共苦,結果隻用八十天的時間就竣工通車了。
但李鴻章卻以英人金達之功上奏,並提升金達為總工程師。
詹天佑之功就這樣被剽竊了。
1890年清政府又修關內外鐵路(今京沈鐵路),以金達為總工程師。
1892年工程進行到灤河大橋,許多國家都想兜攬這樁生意,金達當然以英人為先,但英人喀克斯以建不成橋而失敗。
日本、德國的承包者也都遭失敗。
由於交工期限將至,金達才不得不求於詹天佑。
詹天佑詳盡分析了各國失敗原因,又對灤河底的地質土壤進行了周密的測量研究之後,決定改變樁址,采用中國傳統的方法,以中國的潛水員潛入河底,配以機器操作,勝利完成了打樁任務,建成灤河大橋。
這一勝利長了中國人民的誌氣。
1894年英國工程研究會選舉詹天佑為該會會員。
此後,詹天佑又領導了京津路、萍醴路(萍鄉至醴陵)等鐵路的建築。
袁世凱為討好那拉氏,1902年奏請修建一條專供皇室祭祖之用的新易鐵路(高碑店至易縣)。
坐火車去祭祖,那拉氏自然高興。
為了不誤1903年祭祖之用,命袁世凱於六個月內完工。
袁世凱命詹天佑為總工程師。
盡管此路價值不大,...
轉載請注明出處句子大全網 » 詹天佑主持修築京張鐵路 擴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