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比喻.
《手術台就是陣地》就使用了比喻的手法.這篇課文題目把“手術台”比喻為戰鬥的“陣地”,形象地表達了“手術台”的重要性和特殊性,突出了緊張、危急的氣氛,歌頌了戰鬥在手術台前的白求恩大夫的崇高品質和偉大的國際主義精神.
二.擬人.
《大海的歌》使用了擬人手法.題目把無生命的大海當作有生命的“人”,能唱歌、傳情、表意.課題上使用了擬人手法,不僅使文章生動、活潑、有趣,而且富有人情味,閱讀起來別有一種趣味.
三.設問.
《幸福是什麼》使用了設問手法.運用設問手法在課題中提出問題,揭示了全文的中心,能夠引起讀者的注意,啟發思考,加深理解.
四.雙關.
《高大背影》使用了雙關手法.“高大的背影”表麵上是寫那位不知名的叔叔長得高大,實際是講他樂於助人、品德高尚,令人敬佩.
五.引用.
《“你們想錯了”》使用了引用手法,是以課文中主人公的原話為題目.“你們想錯了”,不但是方誌敏烈士對敵人的嚴厲駁斥,反映了共產黨和國民黨人的本質區別,而且突出了中心,點明了主題.
六.倒裝.
《再見了,親人》使用了倒裝手法.這樣寫,不但渲染了氣氛,而且著力烘托了主人公與親人無比眷戀之情.
仔細研究品味課文中的標題,對於大家審題、擬題大有好處,希望大家在平時的學習中能多加留心.
⒈比喻
⑴比喻的特點
比喻就是“打比方”.即抓住兩種不同性質的事物的相似點,用一事物喻另一事物.比喻的結構,一般應由三部分組成,即本體(被比喻的事物)、喻體(作比方的事物)和比喻詞(比喻關係的標誌).構成比喻的關鍵:甲和乙必須是本質不同的事物,甲乙之間必須有相似點,否則不能成立.
3 [語文基礎運用]正確運用常見的修辭手法
⑵比喻的種類
①明喻.典型形式是:甲像乙.本體喻體都出現,中間用比喻詞“像、似、仿佛、猶如”等相聯結.例如:收獲的莊稼堆成垛,像穩溫矗立的小山.
②暗喻.典型的形式是:甲是乙.本體喻體都出現,中間沒有比喻詞,常用“是”“成了”“變成”等聯結.例如:廣場上是雪白的花圈的海洋,紀念碑已堆成雪白的山崗.
③借喻.典型形式是:甲代乙.不出現本體,直接敘述喻體.但它不同於借代.借代取兩事物的相關點,借喻取兩事物的相似點.例如:“閉塞眼睛捉麻雀”,“瞎子摸魚”,粗枝大葉,誇誇其談,滿足於一知半解,這種極壞的作風……還在我們黨內許多同誌中繼續存在著.
④博喻.連用幾個比喻從不同角度,運用不同的相似點對同一本體進行比喻.例如:瞧,那一群騎自行車翩翩而來的身著風衣的少女,是紅蝴蝶,是綠鸚鵡,還是藍孔雀?
⑶比喻的作用
主要是或化平淡為生動;或化深奧為淺顯;或化抽象為具體;或化冗長為簡潔.
⑷下列幾種情況,雖有“像”“仿佛”等詞,但不是比喻句.如:
她的性格很像母親.(同類比較)
這天黑沉沉的,好像要下雨了.(表示猜度)
她仿佛聽見了她的心髒跳得非常厲害.(表示想象)
我們這時代湧現出了許多可歌可泣的人物,像徐洪剛、李向群等.(表示列舉)
⒉比擬
⑴比擬的特點
根據想象把物當做人,把抽象的概念當做人或物,或者把人當做物、把此物當做彼物來描寫.其形式是:事物“人化”,或人“物化”,或甲物“乙物化”.
⑵比擬的種類
①擬人(把物當人來寫).例如:軟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搖.
②擬物(把人當物寫或把甲物當乙物寫).例如:我到了自家的房外,我的母親早已迎了出來,接著便飛出了八歲的侄兒宏兒.
⑶比擬的作用
正確運用比擬,增加了語言的生動和形象性,可使讀者不僅對所表達的事物產生鮮明的印象,而且可感受到對該事物的強烈的感情,從而引起共鳴.
⒊借代
⑴借代的特點
不直接說出要說的事物的本來名稱,而借用和人或事物密切相關的事物的名稱來代替.
⑵借代的種類
①特征代本體.例如:大胡子凶神惡煞的吼叫著.
②材料代本體.例如:木受繩則直,金就礪則利.
③標誌代本體.例如:誰料竟會落在“三道頭”之類的手裏呢,這豈不冤枉!
④人名代著作.例如:我們要多讀點魯迅.
⑤綽號代本人.例如:“蘆柴棒”,去燒火!
⑥專名代泛稱.例如:一千個讀者有一千個哈姆雷特.
⑦具體代抽象.例如:不拿群眾一針一線.
⑧部分代整體.例如:吟罷低眉無寫處,月光如水照緇衣.
⑶借代的作用
以簡代繁;以實代虛;以奇代凡;以事代情.可以引人聯想,使表達收到形象突出、特點鮮明、具體生動的效果.
⒋誇張
⑴誇張的特點
為追求某種表達效果,對原有事物進行合乎情理的著意擴大或縮小.要求使用時不能失去生活的基礎和根據,不能漫天浮誇,要給人以真實感.
⑵誇張的種類
①擴大誇張.例如:亦餘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
②縮小誇張.例如: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
③超前誇張.例如:未飲心先醉,眼中流血,心內成灰.
⑶誇張的作用
有利於突出事物的本質和特征,鮮明地表現出作者對事物的感情態度,增加語言的生動性.
⒌對偶
⑴對偶的特點
八字數相等或大致相等,結構相同或相似,意義相關或相反的兩個短語或句子對稱的排列在一起.
⑵對偶的種類
①按內容可分為正對、反對、串對.
正對:上下句意思相似、相近、相補、相襯的對偶形式.例如: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
反對:上下句意思相對或相反的對偶形式.例如: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
串對:又稱“流水對”.上下句意思具有承接、遞進、因果、假設、條件等關係的對偶形式.例如: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
4 [語文基礎運用]正確運用常見的修辭手法
②按形式可分為工對和寬對.
所謂工對,就是字數、詞性、結構、平仄、用字等均按對仗要求;所謂寬對,就是基本符合對仗要求,但某些方麵稍有出入.也就是形式要求稍寬鬆一點.
③按結構可分為成分對偶和句子對偶.
成分對偶.例如:山水本無知,蝶雁亦無情;但它們對待人類最公平,一視同仁,既不因達官顯貴而呈歡賣笑,也不因山野漁樵而吝麗嗇彩.
句子對偶.例如:牆上蘆葦,頭重腳輕根底淺;山間竹筍,嘴尖皮厚腹中空.
⑶對偶的作用
①形式整齊,結構對稱,可以收到一種均衡的美感效果.
②詞句凝煉概括,富有表現力,能夠把相關事物間的關係表現得集中鮮明;是對立事物間的對比強烈,褒貶分明.
③節奏鮮明,音韻和諧,讀來琅琅上口,便於傳誦記憶.
⒍排比
⑴排比的特點
由三個或三個以上結構相同或相似、內容相關、語氣一致的短語或句子組合而成.
⑵排比的種類
①成分排比.例如:大堰河,含淚的去了!同著四十幾年的人世生活的淩侮,同著數不盡的奴隸的淒苦,同著四塊錢的棺材和幾束稻草,同著幾尺長方的埋棺材的土地,同著一手把的紙錢的灰,大堰河,她含淚的去了.
②句子排比.例如:他們的品質是那樣的純潔和高尚,他們的意誌是那樣的堅韌和剛強,他們的氣質是那樣的純樸和謙遜,他們的胸懷是那樣的美麗和寬廣.
⑶排比的作用
加強語勢,強調內容,加重感情.
⒎設問
設問的特點
“無疑而問”.往往明知故問,自問自答或隻問不答.目的是強調問題,以引起人們注意,啟發人們進行思考.
例如:誰是我們最可愛的人呢?我們的部隊,我們的戰士,我感到他們是最可愛的人.
⒏反問
反問的特點也是“無疑而問”,用疑問句的形式表示確定的意思,以加強語氣,增強表達效果,句末一般打問號,有的也打感歎號.
反問的形式有兩種
⑴用肯定的形式表示否定.例如:四十多個青年的血,洋溢在我的周圍,使我艱於呼吸視聽,哪裏還能有什麼言語?
⑵用否定的形式表示肯定.例如:曆史上沒有一個反人民的勢力不被人民毀滅的!希特勒、墨索裏尼,不都在人民麵前倒下去了嗎?
辨析幾種修辭手法
高考雖不強調從概念上分辨修辭格,但這並不等於連一般的理解也不需要了.不理解和掌握,怎麼能正確判斷修辭方法使用的正誤、優劣呢?又怎能談得上按要求和語境正確運用呢?對各種修辭方法進行理解時,最好用分組比較的方法,比較出同中有何異,異中有何同.
⒈借喻和借代
區別借喻和借代可以從以下四個方麵著手:
⑴借喻的本質是“喻”,雖然它的本體和喻詞都不出現,但隱含著可比的對象(即本體).而借代的本質是“代”,是以事物的某種特征來代指本體,並沒有可比對象.
⑵借喻因為是“喻”,一般可以補進“本體”和“喻詞”.借代則沒有可比物,無法這樣補進.
⑶借喻一般可以對未出現的本體起描寫作用.借代卻隻能起”代“的作用,其代用的詞大多是名詞或名詞性短語,不能起描寫作用.
⑷在一篇文章中,如果前麵出現了“××像××”地比喻句,後文直接使用喻體,這就成了借代了.
⒉比擬和比喻
比擬和比喻的相似之處在於均涉及甲、乙兩事物相比,甲、乙兩事物有可“比”性.
比擬和比喻的不同在於:
⑴從意義上看,比喻的重點在“喻”,即“比方”,它突出的是兩事物的相似點;比擬的重點則在“擬”,即“比作、當作”,它直接把甲當乙來描述.
⑵從形式上看,比喻的喻體往往以名詞性詞語的形式出現,表示一種實體.比擬中起比擬作用的部分則是描述性的,其表現形式為動詞性詞語或形容性詞語.
⒊排比和對偶
排比與對偶的不同主要表現在:排比必須有三項或三項以上構成,而對偶僅限於上下兩句;排比在字數上無嚴格要求,隻要求結構相同或相似即可,而對偶則要求字數相等或相近,且結構完全相同;排比的各項多有相同的詞語做提挈詞語,而對偶的上下句一般忌用相同的詞語(寬對不那麼嚴格);排比一般隻表示相近或相關的意思,而對偶則表達相對、相反或相連的意思.
⒋設問和反問
設問和反問的不同主要表現在:設問句有答或提請讀者思考,往往在篇首或段首,目的是提請讀者注意,且必須用問號;反問句不必答,問中已有明確答案,常常在段中或末尾,目的是加強語氣,表示強烈的感情,所以有時可用歎號.
小學六年級下冊語文課本中帶有修辭手法的句子有什麼
超多的哎!第二課:第三自然段有擬人、排比第三課:第四自然段有排比第五課:擬人、比喻、排比、反問(很多很多,看一遍課文就知道了啊)第七課:第一、二、三自然段是反問第九課:第一自然段的第二句話是擬人我打得手好累,不想打了哈,有問題再問我吧!
語文的起興修辭手法的特點句式?希望能舉幾個例子(高中語文裏的句...
【修辭知識介紹】 1.比喻 比喻就是打比方.隻要是兩種不同的事物,具有相似點就可形成比喻.比喻由本體、喻體、喻詞構成,分明喻、暗喻、借喻三類.比喻的作用是對事物進行描繪渲染,使事物生動具體,給人以深刻印象,也可以用常見的事物說明深奧的道理,使道理顯明.使用比喻要注意:①喻體要常見易懂;②比喻要貼切,不能信手拈來;③要注意思想感情.2.比擬 比擬就是把物當作人,或把人當作物,或把甲事物當作乙事物來寫的一種修辭方法.包括擬人和擬物兩種形式.比擬的作用是使語言形象、生動,使讀者對事物產生鮮明深刻的印象,引起感情的共鳴.使用比擬要注意與比喻的區別:比喻是“以此喻彼”,其修辭特點往往體現在名詞或名詞性短語上,且喻體必須出現;比擬是“擬此為彼”,其修辭特點往往體現在動詞上,而喻體始終不出現.3.借代 借代就是不直說某人或某事物的名稱,借和它密切相關的名稱來代替.主要有以下七種借代方式:特征代本體,專名代泛稱,具體代抽象,部分代整體,結果代原因,牌號代本體,產地代本體.運用借代可以以簡代繁,以實代虛,以事代情,從而引發讀者聯想,收到形象突出、特點鮮明、具體生動的效果.使用借代必須抓住事物最典型的特征,借代的事物要有所交代,本體借代體不能同時出現;借代與借喻不同,前者注重相關性,後者注重相似性,借喻可改為明喻,借代則不能.4.誇張 誇張是為達到某種效果的需要,故意對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方麵加以擴大、縮小或超前的描述的修辭手法.使用誇張可以揭示事物本質,給人啟示;烘托氣氛,增強感染力;使人聯想,創造意境.使用誇張既要注意顯豁,又要注意以事實為基礎,還要注意文體特征.5.對偶 對偶是用字數相等、結構相同、意義對稱的一對短語或句子來表達兩個相對或相近意思的修辭方式.對偶有正對、反對、串對等.使用對偶可使表意凝練、抒情酣暢;語言整齊,富於美感;也便於記憶.使用對偶要注意與對比的不同,前者指形式而言,後者指內容而言;對偶中的反對則是兩種修辭的兼用.對偶有嚴式和寬式兩種,嚴式的對偶通稱對仗,要求上下句字數相等、詞性相同、結構相同、平仄相對、不重複用字.對對聯往往就要達到這樣的要求.6.排比 排比是由三個或三個以上結構相同或相似、內容相關、語氣一致的短語或句子排列在一起的一組句子.使用排比可以增強語勢,強調內容,加重感情.使用排比要注意與對偶的區別,對偶是兩個語言單位,排比是三個或三個以上的語言單位;排比常用同一詞語作為提示語,對偶一般不重字.7.設問 設問是為了引起別人的注意,故意先提出問題,然後說出自己的看法的一種修辭方法.分自問自答和問而不答兩種.使用設問,可起到吸引讀者,啟發讀者思考的作用;有時用在文章中間,也可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8.反問 反問也叫反詰,是為了加強語氣,用疑問的形式表達確定的意思的一種修辭方式.包括用肯定句表達否定的內容和用否定句表達肯定的內容兩種形式.使用反問能加強語氣,更好地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設問和反問都是無疑而問,但也有區別.設問多是自問自答,反問則是問而不答,人們可從問句本身體會出答案;設問本身不表示肯定或否定什麼,答案在後麵說出,反問則本身就包含著作者的意思;設問是為了提請注意引發思考,反問則是為了加強語氣抒發強烈的感情,增強文章的說服力和感染力.我們學習和研究修辭方法是為了更好地閱讀和表達,高考的命題也是基於這樣的共識,因此,我們平時的複習和練習都要從理解運用著手,要能分清這八種修辭手法,能分析其作用.幾種易混的修辭格的辨析1、比喻和比擬的辨析 (1)反映事物間的關係不同. 比喻是以甲喻乙,兩者有相似點,是相似關係;比擬是以甲擬乙,兩者融為一體,是交融關係. [例1]霎時間,東西長安街成了喧騰的大海. [例2]青蛙唱著戀歌,給荷塘增添了一道亮麗的風景. 例1以“喧騰的大海”比作熱鬧的“東西長安街”,有相似點:例2把“青蛙”模擬成“歌手”來描述,兩者融為一體.所以,例1是比喻,例2是比擬. (2)表達的結構方式不同. 比喻的本體和喻體一主一從,本體或出現或不出現,而喻體必須出現;比擬的本體和“擬體”成為一統,本體必須出現,“擬體”不出現. [例3]曙色像一片翠藍的水,流動在原野的盡頭. [例4]曙色流動在原野的盡頭. 例3出現了喻體“一片翠藍的水”和比喻詞“像”,例4隻出現本體“曙色”和比擬詞語“流動”.所以,例3是比喻,例4是比擬. (3)表達的效果不同. 比喻重在用淺近的形象的事物去說明深奧的抽象的事物;比擬重在用模擬的方法描述人或物的行為狀態.例3和例4能夠達到各自的表達效果. 2、借喻和借代的辨析 (1)相同點:它們都用一事物代另一事物,事物本體不出現. [例1]黑夜,靜寂得像“死”一般的黑夜!但黎明的到來畢竟是無法抗拒的. [例2]他端起杯子,有滋有味地品了一口“龍井”. 例1是借喻,隻出現喻體“黑夜”,例2是借代,隻出現借體“龍井”. (2)不同點 ①借喻的作用是“比喻”,雖然也有代替的作用,但總是喻中有代;借代的作用是“稱代”,即直接把借體稱為本體,它隻代不喻. ②構成借喻的...
大家有沒有覺得中學語文課本中,對主要修辭手法和表達方式及表現...
表達技巧分三大類: 1、表現手法; 2、表達方式; 3、修辭手法。
1、表現手法: 常見的有:襯托(也叫烘托):分正襯和反襯兩種。
對比:即正反對比。
象征:抑揚:鋪墊與渲染:托物言誌:聯想與想象:白描與細描(工筆):粗筆勾勒:用典:也叫用事。
又分正用、反用、化用等幾種。
2、表達方式:有5種:敘述、描寫、議論、抒情、說明。
對古代詩歌鑒賞而言,“說明”不用,“敘述”與“議論”用得不多,所以主要是3種。
抒情:又分直接抒情和間接抒情兩種。
直接抒情也叫直抒胸臆。
間接抒情又分借景抒情、借物抒情、借事抒情、借理抒情等。
3、修辭手法:《教學大綱》規定的是12——15種;《考綱》上規定的是8——12種。
主要的有:比喻、比擬(擬人、擬物)、誇張、對偶、對比、襯托、排比、設問、反問、反複、借代、引用、雙關等。
...
高中語文文學體裁分類以及怎樣判斷,還有對應的修辭手法是什麼
語文閱讀答題技巧語段閱讀題答題總原則:(1)、先讀題後讀文。
讀題時注意從題幹中找出“題眼”(即答題關鍵點),帶著問題讀文,使閱讀具有明確的目標。
(2)、讀文時,要注意整體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和中心意思。
(3)、準備答題時,必須再次細讀題目,找準“題眼”。
(4)、答題時,具體題目涉及到相關段落,要對這些段落反複研讀;如涉及全篇,則要再讀全文。
1、文章體裁 :詩歌、小說、散文(抒情散文、敘事散文)、劇本、說明文、議論文 2、記敘文六要素: 時間、地點、人物、事件、起因、經過、結果 3、散文種類: (1)敘事散文 (2)抒情散文 4、散文特點: 形散而神不散。
5、小說種類: 長篇小說、 中篇小說、 短篇小說、 小小說。
6、小說三要素: 人物、 環境、 情節(開端、發展、高潮、結局 )。
7、記敘文的表達方式: 記敘、議論、抒情、描寫、說明。
8、找主題句: 找首段或尾段的議論、抒情句。
9、文 眼: 標題是“文眼”,統帥全文(新聞);有時交代主要人物、故事情節,有時交代主要事、物(“物”象征意義);有時還是“線索”。
10、材料組織特點:緊緊圍繞中心;選取典型事件;剪裁得體;詳略得當。
11、劃分層次:(1)按時間劃分(找表示時間的短語) (2) 按地點劃分(找表示地點的短語)(3) 按事情發展過程(找各個事件) (4) 總分總(掐頭去尾)以寫事為主的文章: ①.按事情發生發展的先後時間分析; ②.按事情發生發展的地點轉換分析; ③.按事情發展的階段分析。
以寫人為主的文章: ①、按人物成長的階段分析; ②、按人物所在的不同地點分析; ③、按表現人物不同性格特征的不同條件分析; ④、按人物感情的變化分析。
以寫景狀物為主的文章: ①、按人物觀察景物的觀察點的變化,即空間變化分析; ②、按不同時間的不同景致的變化,即時間變化分析。
12、 記敘的線索及作用:線索: (1)核心人物 (2)核心事物 (3)核心事件 (4)時間 (5)地點 (6)作者的情感作用:是貫穿全文的脈絡,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機地連在一起,使文章條理清楚、層次清晰。
答題套路:如: 文章以“……”線索,中間串寫了“……”、“……|”幾件事,組成一種“冰糖葫蘆”的“串”式結構,選材典型,脈絡清晰,主旨鮮明。
13、為文章擬標題: 找文章的線索或中心。
(1)核心人物 (2)核心事物 (3)核心事件 (6)作者情感 14、 記敘的順序及作用: (1) 順敘(按事情發展先後順序)作用:敘事有頭有尾,條理清晰,讀起來脈絡清楚、印象深刻。
(2) 倒敘(先寫結果,再交待前麵發生的事。
)作用:造成懸念、吸引讀者,避免敘述的平板單調,增強文章的生動性。
(3) 插敘(敘事時中斷線索,插入相關的另一件事。
)作用:對情節起補充、襯托作用,豐富形象,突出中心。
(4) 平敘(略) 15、 語言特色: (形象生動、清新優美、簡潔凝練、準確嚴密、精辟深刻、通俗易懂、音韻和諧、節奏感強等)答題套路:這篇文章語言(自然樸素或生動優美)如“……(摘錄文章中的相關句子)”,它“……(適當地選入下麵詞庫摘抄的語言)”。
例句:這篇文章語言優美生動,如“讓人了卻憂慮,悠遊其中” 、 “拍打著你心底沉澱的情緒”、“攫走你緊緊扯在手裏的輕愁”等,筆意超逸,清新雋美,富有詩意,給人留下不盡的餘味。
(《夏之絕句》)注意:結合語境和修辭方法從下列語句中選擇。
一定要根據文章的具體內容來選用恰當的詞語,切莫張冠李戴。
附:樸實自然的語言賞析詞庫: (1)、樸實無華 (2)、寫得晶瑩澄澈,明潤無疵,如詩如畫(3)、言簡意賅,清真雅潔,樸素自然 (4)、語言簡潔,氣勢縱橫(5)、文字洗練,意境深邃 (6)、語言樸實活潑,節奏明快,上口順耳(7)、文辭暢達,沉靜雅潔 (8)、平易省淨的語言,運筆飄逸流動,設色素淡而雋永…… 生動優美的語言賞析詞庫: (1)、文筆凝練,刻畫傳神(2)、細致傳神的描繪,使行文搖曳多姿,富於變化,主題鮮明突出(3)、含蓄雋永,耐人咀嚼,發人深思,給人留下不盡的餘味(4)、筆意超逸,九曲回腸,有繪畫的色彩美,也有詩的韻味美(5)、洶湧豪邁的氣墊,清麗雋永的風格,穩健深沉的筆觸(6)、血肉豐富,意蘊深刻語言深沉纏綿,感人肺腑(7)、大筆潑墨,盡情揮灑 (8)、說理深刻,內容厚重(9)、語言氣墊壯闊,精練凝縮,激動人心 (10)、深婉隱約,耐人尋味(11)、語言優美,富有詩意,撼人心扉 (12)行文起伏跌宕,含義深邃雋永…… 16、 寫作手法及作用:(對比、烘托、欲揚先抑、巧設懸念、以小見大、開宗明義、卒章顯誌、托物言誌(即象征)、寓事於理、情景交融、夾敘夾議……)答題套路:這篇文章采用“XX”的手法,作者通過“……(文章相關內容)”使文章寫得“……” 例句:這篇文章采用象征的手法作者通過對北方白楊樹的讚頌,來讚頌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廣大軍民保衛祖國的英雄氣概和團結向上的精神,它使文章意蘊含蓄,情感激越,作者的讚美之情藉此得到淋漓盡致的抒發。
(1) 擬人手法:賦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
語言綜合運用請按以下要求寫一段說明性文字,介紹你所學過的高中語...
《中國古代詩歌散文欣賞》是一本旨在引導我們對於古詩文作進一步擴展閱讀,以求提升自己的審美境界,為形成一定的傳統文化底蘊奠定堅實基礎的高中語文選修教材。
(統領全段內容的開頭) 教材不僅精選的都是我國古代的詩文作品,而且都從高中生的實際水平出發,它一方麵從詩歌與散文欣賞的三個方麵入手,另一方麵從大處抓住跟兩種文體本質屬性有關的主要之點。
它在我們和古代優秀的詩文名作、名家之間,架起了一座溝通的橋梁。
總之,它是教導我們傳承中華民族精神文明,建設具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啟發我們陶冶思想情操,使人格健全地發展的大師。
試題分析:這是一道語言綜合應用題,答題時要根據扣住句式、修辭、結構和字數等方麵的要求進行組織答案。
高中語文教材中的許多文化景點或文學意象,常常回引發我們的情思。
...
康橋,你的明淨豔麗,你的溫婉靈動,你的寧靜神秘,不正好喚醒了我生命的覺悟嗎?試題分析:本題考查學生仿寫句子的能力。
根據題幹要求選擇所給詞語中的一個詞語作開頭,能夠體現景點或意象的特征;句式一致;運用擬人和反問的修辭手法。
結合例句中的“雄奇偉岸”“大氣磅礴”“壯麗多姿”“豪情”等,我們不難發現試題要求寫出“康橋”的“溫婉豔麗”“脈脈含情”,寫出“邊城”的“優美健康”“淳樸恬靜”,寫出“雨巷”的“哀怨惆悵”“淒美孤獨”,寫出“蜀道”的“崢嶸崔嵬”“逶迤崎嶇”,等等。
高中語文教材中的許多文化景點或文學意象,常常會引發我們的情思。
...
這個問題很泛泛,對每個人來說,答案是不一樣的。
首先,你要認識到語文是一個積累的過程,你不可能一下子就學好它。
但是,如果單純的要考高分,或者是較高的分數,我想,辦法總還是有的。
字音字形,成語,病句,文學常識,應該是每個省市的高中語文卷子中都有的題型。
這些題目實在是很基礎的。
要能耐心記,反複記。
最好的方法是做題。
一遍遍地複習錯題。
閱讀。
閱讀是讓很多高中學生頭疼的問題。
我高中的時候最討厭的就是做科技文閱讀題了。
但是,你拿幾張卷子放在一起就會發現,其實很多基礎題都是差不多的,無非是什麼主旨大意,某個句子的理解雲雲。
多讀,多思考,多感覺。
我做閱讀都是憑感覺。
也許對很多人來說,感覺是太不準確的東西,但我不這麼認為。
我們所處在一個中文包圍的環境裏,自然而然會有一種語感,這是很多外國人沒有的東西,這也是被很多學生所忽略的東西。
你要記得,你不是在和題目戰鬥,你隻是在閱讀。
用本能去感受它。
以上觀點不針對科技文,科技文一般是翻譯過來的,且翻譯的很爛。
平時多讀讀課文,去感受它。
文言文,把課本裏的幾篇文言文好好研究一下,爭取到每個字都能理解。
並且把有注釋的字,詞查一查,記住其餘的幾個意思,尤其是虛詞(虛詞是每篇文言文裏都會有的)。
積少成多,時日久了,自然能夠應對自如。
古詩詞,跟著老師的節奏走。
這塊太抽象,沒有題,不好說。
作文。
高中作文要求不高的。
能夠清楚的表達感情,適當地運用修辭手法就足夠到一般的分數了。
要流暢清晰地表達自己的情感。
平時多看些書,最好看大家的文章。
高中語文知識點的總結?
第一版塊:古詩文閱讀與鑒賞(7題33分) 1.名句名篇默寫題與文學常識題 知識範圍:課標建議的60個背誦篇目;文學常識以中國古代作家為主及60個背誦篇目名稱、作家及朝代。
默寫時要注意: (1)今年高考是四選三選默,選擇最有把握的幾句來填寫,千萬不要多默。
(2)字跡一定要工整清楚,嚴禁潦草,切勿賣弄書法。
(建議拿到試卷就先填寫默寫內容) (3)要求“一字不差”。
如默寫內容印象不深,可先記得幾個字默幾個字,後麵想起來了再默。
注意詩歌中有固定含義的意象: ⒈離別類:雙鯉、尺素(遠方來信),月亮(思鄉或團圓),鴻雁(遊子思鄉懷親或羈旅傷感),寒蟬(悲涼),柳(喻離別留念或代故鄉),芳草(離愁別恨),鷓鴣鳥(叫聲似“行不得也哥哥”,指旅途艱辛或離愁別緒),南浦(送別之地),芭蕉(離情別緒),燕(惜春或戀人思念或物是人非的變遷,或傳書敘離情或遊子漂泊),關山(思家),長亭短亭(送別),陽關曲(送別的歌聲)。
⒉情愛類:蓮(音同“憐”表達愛情),紅豆(男女愛情或友誼),紅葉(傳情之物)。
⒊人格類:菊花(清高),梅花(不怕摧殘敢為人先或保持冰清玉潔),鬆(傲霜鬥雪堅守節操), ⒋悲情類:梧桐(象征悲涼),烏鴉(衰敗荒涼),杜鵑鳥或子規(象征淒涼哀傷或思家思歸),⒌其它類:昆山玉(人才),折桂(科舉及第),采薇(隱居生活),南冠(囚犯),柳營(軍營)。
東籬(高雅,潔身自好) ■第二種類型:分析意境類(意境=意象+情感) 常式問:這首詩歌營造了一個怎樣的意境氛圍? 變式問:這首詩歌為我們展現了一幅怎樣的畫麵?表達了詩人什麼樣的思想? 這首詩歌描寫了什麼樣的景物?抒發了詩人怎樣的情懷? A. 意境(氛圍)特點術語有: 孤寂冷清、恬靜優美、雄渾壯闊、蕭瑟淒涼,恬靜安謐,雄奇優美生機勃勃,富麗堂皇,肅殺荒寒瑰麗雄壯,虛幻飄渺淒寒蕭條繁華熱鬧等。
B. 思想感情術語: 迷戀、憂愁、惆悵、寂寞、傷感、孤獨、煩悶、恬淡、閑適、歡樂、仰慕、激憤,堅守節操、憂國憂民等。
■第三種類型:分析主旨型(含情感及寄寓義) 詩歌就題材(內容)的不同,可分以下10類,據此可了解詩歌主旨: ⑴詠史懷古詩:憑吊古跡古人來借古諷今;或感慨昔盛今衰,今不如昔;或渴望像古人一樣建功立業。
(寫古跡古人,多用典故) ⑵托物言誌詩:不直接表露思想情感,而是運用比喻象征擬人手法把自己的理想和人格融入一物象中。
(常有鬆、竹、梅等意象) ⑶邊塞征戰詩:或抒寫報國立功壯誌;或征夫思家的思念;或對開邊拓土窮兵黷武的統治者的諷刺和規勸。
⑷羈旅思鄉詩:寫遊子漂泊的羈旅愁苦;或所見所聞所感觸發的思念故鄉的鄉愁。
(常有月、柳、雁、書信及夢境幻覺的描寫 ⑸送別留念詩:或表達別時留戀;或表達別後思念;或表白理想信念;或表達彼此勉勵。
⑹田園山水詩:借寫山林田園的閑適美好,表達對世俗與現實的不滿、向往寧靜平和的歸隱思想,或表達自己遺世獨立,保持節操品性的情懷。
⑺即事感懷詩:或憂國憂民;或反映離亂;或渴望建功立業;或仕途失意閨中懷人;或謳歌河山。
⑻閨怨閨愁詩:或表達對戍邊丈夫的思念,或寫春光(青春)易逝,光陰不再的感傷,或表達對戰爭的厭惡。
(我們認為不會考,但是課本中有,我們還是要了解一點。
) ■第四種類型:表達技巧類(著眼於全篇整體或局部) 常式問:這首詩歌采用了何種寫作手法? 變式問:這首詩歌運用了怎樣的藝術手法(技巧)?或:詩人是怎樣來抒發自己的情感的? 寫作手法(技巧)是一個十分寬泛的概念,大致包括4類: 第一種:描寫景物的方法: ⒈從直接與間接的角度看有:正麵和側麵描寫,虛寫(想象聯想)與實寫; ⒉運用修辭手法:比喻對比誇張比擬)(高考常考)借代雙關反問設問、反問、互文; 3.運用表現手法來寫:襯托對比渲染烘托引用典故(高考常考)象征、鋪陳,白描。
4.從景物的動靜角度來寫:動景靜景結合,或以動寫靜,以靜寫動;(高考常考) 5.從觀察的層次來寫:遠看與近觀結合,仰視平視與俯視結合;空間的上下結合,高低結合。
⒍從調動感覺的角度來寫:視覺(形和色),聽覺(聲),嗅覺(氣味),味覺,觸覺;或通感。
第二種:描寫人物的方法 ⒈從直接與間接的角度看,方法有:正麵和側麵描寫,虛寫(想象聯想)與實寫; 2.運用具體描寫手段:語言描寫、動作描寫、神態描寫、外貌描寫、心理描寫、細節描寫 ⒊運用修辭手法來寫人:比喻對比誇張比擬借代雙關反問設問、反問、反語; ⒋運用表現手法來寫:襯托對比渲染烘托象征、鋪陳,白描。
第三種:抒情方式 1、直抒胸臆:直接運用抒情與議論的表達方式來抒發情感 2、間接抒情:托物言誌(寓理),借古諷今,用典抒情,借景抒情、寓情於景、(高考常考) 第四種:結構(構篇)方式 對比,前後照應,問與答,卒章顯誌,總分,虛實結合,(高考常考)過渡,詳略,人稱,設置懸念,欲揚先抑、 ■第五種類型:語言煉字類 常式問:這一聯中最生動傳神的是什麼字?為什麼? 變式問:某字曆來為人稱道,你認為它好在哪裏? 煉實詞:動詞,...
轉載請注明出處句子大全網 » 高中語文課本中運用反問修辭的句子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