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園落日》賞析:
愛國愛鄉是古今中外文學作品的永恒主題。無數作家傾心於此,蹊徑另辟,嘔心瀝血,留下他們的千古佳作。
莫懷威的《家園落日》也是如此,文章以落日為發端,以落日作抒情的線索,把愛國愛鄉的情懷渲染得濃烈而深沉,美麗而迷人。
文章開篇緊扣題目的中心詞,抒寫自己對落日的別致感受——落日比朝陽更富愛心。揭示文眼,奠定全文基調。然後,作者在對此感受作了一番別開生麵的解說之後,用一組排比段,將鏡頭聚焦在戈壁落日、雲海落日、平原落日和大海落日上,展示戈壁落日“很大,泛黃古舊,半透明,邊緣清晰如紙剪”,“說沒了就沒了”的“一身鬼氣”;雲海落日則“很飄又很柔曼,一顆少女心”,給人一種似有似無“是否屬實都沒有把握”的飄逸感;平原落日“總是一成不複地漸漸接近地平線,被模糊的土地浸潤似的吞食”,似“一粒種子種進了地裏”的古樸和深情;而在美國所見的大海落日則讓人覺得“它的生命不遂意”的淒楚。為後文寫家園落日作鋪墊,蓄氣勢,形成強烈的反差和映襯,營造了濃烈的抒情氛圍。於是,作者筆鋒一轉,直奔主題,描繪家園落日的奇觀,讚美家園落日的壯美。你看,那“淺緩起伏的田野之上的落日”,“說起它就想起莊稼和回家的落日,普通得就像一個人”,那落日“地勢的曲線是多層的,顏色也一一過渡,從青翠到濃綠,從濃綠到黛青”。落日時分“似乎一下子靜了一陣,太陽就這樣下來了;紅得很溫和,柔軟得像泡過水”。這就是家鄉中國川東的落日啊!作者用了近一半的篇幅,從家園落日的位置、顏色、聲勢、背景、平生所見的幾幅能給人美意,充滿愛意的家園落日的畫麵以及自己的深切感悟等方麵,大肆渲染,抒發了自己一腔濃烈而深沉的愛鄉情懷。這裏,作者對家園落日內涵“特別豐富”的一番聯想和感悟,畫龍點睛,有力地增強了文章的厚度和力度,特具感染力。結尾一句“那才是我的太陽啊!”含蓄深情,別具神韻。如交響樂中的最強音,在轟然奏響後,戛然而止。
家園落日中的句子賞析
《家園落日》賞析: 愛國愛鄉是古今中外文學作品的永恒主題。
無數作家傾心於此,蹊徑另辟,嘔心瀝血,留下他們的千古佳作。
莫懷威的《家園落日》也是如此,文章以落日為發端,以落日作抒情的線索,把愛國愛鄉的情懷渲染得濃烈而深沉,美麗而迷人。
文章開篇緊扣題目的中心詞,抒寫自己對落日的別致感受——落日比朝陽更富愛心。
揭示文眼,奠定全文基調。
然後,作者在對此感受作了一番別開生麵的解說之後,用一組排比段,將鏡頭聚焦在戈壁落日、雲海落日、平原落日和大海落日上,展示戈壁落日“很大,泛黃古舊,半透明,邊緣清晰如紙剪”,“說沒了就沒了”的“一身鬼氣”;雲海落日則“很飄又很柔曼,一顆少女心”,給人一種似有似無“是否屬實都沒有把握”的飄逸感;平原落日“總是一成不複地漸漸接近地平線,被模糊的土地浸潤似的吞食”,似“一粒種子種進了地裏”的古樸和深情;而在美國所見的大海落日則讓人覺得“它的生命不遂意”的淒楚。
為後文寫家園落日作鋪墊,蓄氣勢,形成強烈的反差和映襯,營造了濃烈的抒情氛圍。
於是,作者筆鋒一轉,直奔主題,描繪家園落日的奇觀,讚美家園落日的壯美。
你看,那“淺緩起伏的田野之上的落日”,“說起它就想起莊稼和回家的落日,普通得就像一個人”,那落日“地勢的曲線是多層的,顏色也一一過渡,從青翠到濃綠,從濃綠到黛青”。
落日時分“似乎一下子靜了一陣,太陽就這樣下來了;紅得很溫和,柔軟得像泡過水”。
這就是家鄉中國川東的落日啊!作者用了近一半的篇幅,從家園落日的位置、顏色、聲勢、背景、平生所見的幾幅能給人美意,充滿愛意的家園落日的畫麵以及自己的深切感悟等方麵,大肆渲染,抒發了自己一腔濃烈而深沉的愛鄉情懷。
這裏,作者對家園落日內涵“特別豐富”的一番聯想和感悟,畫龍點睛,有力地增強了文章的厚度和力度,特具感染力。
結尾一句“那才是我的太陽啊!”含蓄深情,別具神韻。
如交響樂中的最強音,在轟然奏響後,戛然而止。
...
家園落日有哲理句子
飄忽 龍漫 一成不變 遂意 淺緩起伏 熱淚盈眶 隨心所欲 自在曠達 變幻不定 生死如一1雲海落日則很飄忽柔曼,宛若一顆少女心。
2而人在家園看落日,萬種感覺也許變幻不定,有一種感覺卻生死如一:那才是我的太陽啊!或許是同莫懷戚一樣喜歡落日的緣故,第一次讀>,我就對他有一種難以割舍的感情.這種情況還是有史以來唯一的一次.喜歡>,不是喜歡它優美的文字,也不是喜歡它流暢的語言,喜歡的僅僅是文章中感情悲涼的味道.家鄉是可愛的,我們留戀它的一草一木,我們熟悉它的每一個細節.人這種動物,總會由於親近而變得親切.對家鄉就是這樣,最濃故鄉情,最親故鄉人.莫懷戚說過,他喜歡落日,是因為想到死的同時就想到了愛.是啊,或許是飽經滄桑後的成熟,或許是即將遠離人世的豁達,那時將人生參透後的深沉. 不給分說得過去麼!
家園落日閱讀答案。
1?:同是那個太陽落日比朝陽更富愛心一句在全...
家園落日 很久以來,我都有種感覺:同是那個太陽,落日比朝陽更富愛心。
說不清楚這是因為什麼,當然也可能是:眼睜睜看它又帶走一份歲月,英雄終將遲暮的惺惺惜惺惺,想到死的同時就想到了愛。
……這麼說著我想起已到過許多地方,見過各種落日。
戈壁落日很大,泛黃古舊,半透明,邊緣清晰如紙剪。
此時起了風。
西北一有風則蒼勁,芨芨草用力貼緊了地,細沙水汽一般遊走,從太陽那邊撲麵而來,所以感到風因太陽而起;恍惚之間,太陽說沒了就沒了,一身鬼氣。
雲海落日則很飄忽柔曼,宛若一顆少女心。
落呀落,落到深淵了吧,突然又在半空高懸,再突然又整個不見了,一夜之後從背後起來。
它的顏色也是變化的——我甚至見過紫色的太陽。
這時候連那太陽是否屬實都沒有把握。
平原落日總是一成不變地漸漸接近地平線,被模糊的土地浸潤似的吞食。
吞到一半,人沒了耐心,扭頭走開。
再回頭,什麼都沒啦,一粒種子種進了地裏。
看大海落日是在美國。
或許因為是別人的太陽,總感到它的生分不遂意:你無論如何也看不到太陽是怎樣浸進海水的,隔得還有一巴掌高吧,突然就粘在了一起——趁你眨眼的時候。
這時美國朋友便驕傲地說,看,一顆水球在輝煌地接納火球了。
我說唔,唔唔。
說到底,我看得最多的,還是淺緩起伏的田野之上的落日。
一說起它想到莊稼和家園的落日,普通得就像一個人。
在我居住的中國川東,就是這種太陽。
我常常單騎出行,駐足國道,倚車貪看丘陵落日。
那地勢的曲線是多層的,顏色也一一過渡,從青翠到濃綠,從濃綠到黛青,而最近夕陽之處一派乳白,那是盆地特有的霧靄。
似乎一下子靜了一陣,太陽就這樣下來了:紅得很溫和,柔軟得像泡過水,讓我無端想起少女的紅唇和母親的乳頭。
有時候有如帶的雲霞繞在它的腰際。
有時候是羅傘般的黃桷樹成了它的托盤。
農舍頂上如縷的炊煙飄進去了,化掉了;竹林在風中搖曳,有時也搖進去了。
當路人不顧這一切時,我很焦急,很想說,喂,看哪!兩隻小狗在落日裏追逐;老牛在落日裏舐犢……有一天一個老農夾在兩匹馬之間,在光滑的山脊裏走進了太陽。
馬馱著馱子。
老農因為老了,上坡時抓著前麵的馬尾巴。
後麵的馬看見了,就將自己的尾巴不停地搖著。
我不禁熱淚出眶,一種無法描述的愛浸透全身。
這個遲暮的老農!他隨心所欲的自在曠達讓我羞愧……我突然想到就人生而言,遲暮隻有一瞬,長的隻是對遲暮的憂慮而已。
這個起伏田野的落日啊……我曾經反複思索這種落日為什麼特別豐富——曲線?層次?人物活動?抑或角度的眾多?最終承認:僅僅因為它是家園落日。
家園!這個毫無新意的單純的話題!家園的感覺何以如此說不清?譬如在我生長的重慶——我心知凡是它能給予我的,其他地方也能給予,然而一切的給予,又代替不了家園。
關於這個,一切的學術解釋都是膚淺,似是而非的。
隻能說:家園就是家園。
而人在家園看落日,萬種感覺也許變幻不定,有一種感覺卻生死如一:那才是我的太陽啊!16.本文以什麼為線索?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感情?(4分)17.文章寫了幾種情況下的落日?請簡要概括各自的特點。
(5分)18.文章的開頭作者寫道:“同是那個太陽,落日比朝陽更富愛心”,作者這樣說的理由是什麼?(3分)19.作者在描述“家園落日”時,就“落日”本身著筆很少,而更多地描繪了丘陵、樹木、農舍、人物等。
請結合文意,簡要說說作者這樣寫的用意。
(4分)20.文章倒數第三自然段說“家園就是家園”,而文章最後又說“那才是我的太陽啊”。
結合自己的生活體驗,談談你對這兩句話的理解。
(4分) 參考答案16.答案:本文以“落日”為線索,表達了作者對家鄉的眷戀和熱愛。
評分:本題4分,每一問答對得2分。
17.答案:文章寫了五種情況下的落日,各自的特點是:①戈壁落日,一身鬼氣;②雲海落日,飄忽柔曼;③平原落日,一成不變,④大海落日,生分不遂意;⑤家園(田野、丘陵)落日,親切溫暖(溫和、柔軟)。
評分:本題5分,每個特點概括準確得1分。
18.答案:眼睜睜看它又帶走一份歲月,英雄終將遲暮的惺惺惜惺惺,想到死的同時就想到愛。
評分:本題答對得3分。
19.答案要點:從全文看“落日”隻是行文的線索,作者愛“家園落日”的根本用意在於愛“家園”,因而把描寫重點放在了那些最能體現家園特色的景物上,這些景物更具體地體現了作者愛家園的情懷。
評分:本題4分,意思對即可。
20.答案要點:對家園的熱愛、依戀是一種與生俱來、生死如一、永難割舍的情感,是無法也不需要用生硬的道理說清楚的。
家園就是“我”心中的太陽,這更體現了作者對家鄉熱愛的強烈的思想感情。
希望能幫上主樓~~ ~
20字摘抄美句及點評20字
1、如果黑板是浩淼的大海,那麼,老師便是海上的水手。
鈴聲響起那刻,你用教鞭作漿,劃動那船隻般泊在港口的課本。
課桌上,那難題堆放,猶如暗礁一樣布列,你手勢生動如一隻飛翔的鳥,在講台上揮一條優美弧線——船隻穿過……天空飄不來一片雲,猶如你亮堂堂的心,一派高遠。
2、希望源於失望,奮起始於憂患,正如一位詩人所說:有饑餓感受的人一定消化好,有緊迫感受的人一定效率高,有危機感受的人一定進步快。
3、別在樹下徘徊,別在雨中沉思,別在黑暗中落淚。
向前看,不要回頭,隻要你勇於麵對抬起頭來,就會發現,分數的陰霾不過是短暫的雨季。
向前看,還有一片明亮的天,不會使人感到彷徨。
4、柔和的陽光斜掛在蒼鬆翠柏不凋的枝葉上,顯得那麼安靜肅穆,綠色的草坪和白色的水泥道貌岸然上,腳步是那麼輕起輕落,大家的心中卻是那麼的激動與思緒波湧。
5、生活的海洋並不像碧波漣漪的西子湖,隨著時間的流動,它時而平靜如鏡,時而浪花飛濺,時而巨浪衝天……人們在經受大風大浪的考驗之後,往往會變得更加堅強。
6、當你身臨暖風拂麵,鳥語花香,青山綠水,良田萬頃的春景時,一定會陶醉其中;當你麵對如金似銀,碩果累累的金秋季節時,一定會欣喜不已。
你可曾想過,那盎然的春色卻是曆經嚴寒洗禮後的英姿,那金秋的美景卻是接受酷暑熔煉後的結晶。
…………7、倘若希望在金色的秋天收獲果實,那麼在寒意侵人的早春,就該卷起褲腿,去不懈地拓荒、播種、耕耘,直到收獲的那一天。
8、生活是蜿蜒在山中的小徑,坎坷不平,溝崖在側。
摔倒了,要哭就哭吧,怕什麼,不心裝模作樣!這是直率,不是軟弱,因為哭一場並不影響趕路,反而能增添一份小心。
山花爛漫,景色宜人,如果陶醉了,想笑就笑吧,不心故作矜持!這是直率,不是驕傲,因為笑一次並不影響趕路,反而能增添一份信心。
9、愛心是冬日的一片陽光,使用饑寒交迫的人感受到人間的溫暖;愛心是沙漠中的一泓清泉,使用權瀕臨絕境的人重新看到生活的希望;愛心是灑在久旱大地上的一場甘霖,使孤苦無依的人即刻獲得心靈的慰藉。
10、日子總是像從指尖渡過的細紗,在不經意間悄然滑落。
那些往日的憂愁和誤用傷,在似水流年的蕩滌下隨波輕輕地逝去,而留下的歡樂和笑靨就在記憶深處曆久彌新。
11、憂鬱的心情蒸發了。
12、褪色的記憶。
13、硝煙又在和平的家中燃燒。
14、有些記憶被焚燒掉,有些記憶被埋在心底,純真年代如流水劃過金色年代。
15、我,要融化在粉紅的桃花瓣裏,拭去整日在你心頭的牽掛。
16、我完全讀懂了父母的心。
17、母愛是一本我終生無法讀完的巨著;母愛是一片我永遠也飛不出的天空。
18、當枯黃的秋葉隨風搖曳時,深秋飄然而立校外,月光下,父親的影子拉得很長,碩大的風衣將瘦骨嶙峋的父親裹了進去,我心頭一陣酸楚。
19、人世間的真情就像一張大網,時刻溫暖著人的心扉,就如媽媽的愛一樣,永無止境。
20、歲月,是一首詩,一首蘊含豐富哲理的詩,歲月是一峰駱駝,馱著無數人的夢想。
21、船的命運在於漂泊;帆的命運在於追風逐浪;人生的命運在於把握,把握信人生,方能青春無愧。
22、往事如歌,在人生的旅途中,盡管有過坎坷,有過遺憾,卻沒有失去青春的美麗。
相信自己,希望總是有的,讓我們記住那句話:錯過了太陽,我不哭泣,否則,我將錯過月亮和星辰。
23、假如生活中你失敗了,請不要將憂傷的淚水寫在臉上。
失敗也是一種收獲,生活中最得要的是有一份十足的勇氣和一個創業的膽量。
24、曾經以為,一次無奈的哭泣,便函是人世間所有的滄桑;一個小小的挫折,便函是人生所有的失敗。
是十四歲告訴我……25、月光清幽。
淅瀝的雨滴打在茅屋上,昏黃的燈光下,母親密密地縫著遊子的夾衣,忽然,一陣冷風擠進茅屋的窗隙,母親似乎著涼,帶著濃濃的倦意咳嗽了幾聲。
我夢中驚醒,怔怔地看著燈下年邁的母親……26、夜晚,春風柔和地吹著。
我托著下巴,坐在落英繽紛的台階上,腦海裏又浮現出一件難忘的事。
27、親情是一把結實的傘,為你遮風擋雨;親情是一件厚厚的棉衣,為你抵禦嚴寒;親情是一張柔軟的床,你累了,讓你忘記疲憊;親情是一條幹爽的毛巾,你哭了,為你拂去心中的淚水;親情是一杯甜甜的冰紅茶,你笑了,讓你從嘴裏甜到心裏…28、家有小妹,年方七歲。
文靜不足,淘氣有餘。
和小妹在一起玩,快樂是不言而喻的.小妹的稚氣行為,常常讓我童年的記憶複蘇:總是希望能多吃一些零食,總是希望老師少布置一些作業,總是在祈求能多玩一會兒……記得我剛上一年級時,總是很羨慕鄰居家的大姐姐,她懂得那麼多什麼都會做.如今我也成為小妹的大姐姐了.當小妹用那種我也曾經有過的羨慕眼光望著我時,我知道,自己是真的長大了。
29、和爸爸一起散步,往往有很多收獲。
收獲知識,收獲生活,也收獲快樂。
和爸爸一起散步,話題總是很多.學習、工作、還有生活.我和爸爸在散步時,常常對某一個話題辯上很久很久,說上很多很多.沒有爭吵,隻有辯論.走一路,辯一路.辯完了,自己仿佛長大很多.和爸爸一起散步,快樂總是很多.他會講起他的...
古詩大全 要有賞析的
月下獨酌 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
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飲,影徒隨我身。
暫伴月將影,行樂須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
醒時同交歡,醉後各分散。
永結無情遊,相期邈雲漢。
賞析: 李白懷才見棄,政治理想不能實現,心情是孤寂苦悶的。
但他麵對黑暗現實,沒有沉淪,沒有同流合汙,而是追求自由,向往光明,所以在他的詩篇中多歌頌太陽和詠月之作。
太陽是自然界中光明絢麗的形象,明月是清澈純潔的象征。
尤其是明月,清新、明麗、寧靜、溫柔,因而詩人和它相親相近。
在這首詩中,詩人還進一步把明月引為知己,對月抒懷。
詩篇突然而起,直抒胸臆,表達一種孤獨寂寥的思想感情。
這種孤寂之情無法驅遣,於是詩人以奇特的想象,生動的描寫,把明月作為知音,相邀對飲。
同時還異想天地把自己的身影,也看作有情有知的同類,邀其共酌。
表麵上有明月相伴,身影相隨,好象並不是獨酌,但月不解飲,影徒隨身,這就更加突出了詩人的孤獨感,正如孫洙所說:“題本獨酌,詩偏幻出三人。
月影伴說,反複推勘,愈形其獨。
”(《唐詩三百首》卷一)因為世少相知,詩人不得不以明月、身影為伴,向月而高歌,對影而起舞以排遣自己深沉的鬱悶。
結聯進而要和明月、身影永遠結成忘情好友,將來在邈遠的碧空中相見遨遊。
這表現了詩人對汙濁現實的強烈不滿,在孤獨中向往自由和光明。
這首五言古詩,構思新穎,想象奇妙,情致深婉,是李白抒情詩中別具神韻的佳作。
子夜吳歌 長安一片月,萬戶搗衣聲。
秋風吹不盡,總是玉關情。
何日平胡虜,良人罷遠征。
賞析: 傑出的浪漫主義詩人李白,在他的創作實踐中,十分注意向漢魏六朝的民歌學習,從中獲得豐富的養料,充實和發展自己的創作,這首《子夜吳歌》就是詩人向民歌學習而又有所創造的例證。
《子夜吳歌》是六朝時南方著名的情歌,多寫少女熱烈深摯地憶念情人的思想感情,表現非常真誠纏綿,李白正是掌握住了這種表達感情的特點,在本詩中成功地描寫了閨中思婦那種難以驅遣的愁思。
“長安”兩句寫景,為抒情創造環境氣氛。
皎潔的月光照射著長安城,出現一片銀白色的世界,這時隨著颯颯秋風,傳來此伏彼起的搗衣聲。
搗衣含蘊著思婦對征人的誠摯情意。
“秋風”兩句承上而正麵抒情。
思婦的深沉無盡的情思,陣陣秋風不僅吹拂不掉,反而勾起她對遠方丈夫的憶念,更增加她的愁懷。
“不盡”既是秋風陣陣,也是情思的悠長不斷。
這不斷的情思又總是飛向遠方,是那樣執著,一往情深。
最後兩句思婦直接傾訴自己的願望,希望丈夫早日安定邊疆,返回家園和親人團聚,過和平安定的生活,表現了詩人對勞動婦女的同情。
這首民歌氣味很濃的樂府詩,樸素自然,流麗婉轉,真切感人。
金陵酒肆留別 風吹柳花滿店香,吳姬壓酒勸客嚐。
金陵子弟來相送,欲行不行各盡觴。
請君試問東流水,別意與之誰短長? 賞析: 李白《上安州裴長史書》中,曾說自己早年東遊揚州,不到一年光景,“散金三十餘萬,有落魄公子,悉皆濟之”,可見李白是一位輕財重義,交遊極廣的詩人。
這次,當他即將離開金陵,前往揚州時,朋友相送,在餞別的酒度上,李白寫了這首詩,作為臨別紀念。
這些來相送的“金陵子弟”,不過是些年輕的朋友,彼此雖意氣相投,但在政治理想上未必一致,因此這首詩就很不好寫。
說多了虛詞,沒有實際內容,隻能流於淺薄、空泛。
然而朋友相處,一旦分離,總是令人留戀的。
現在如此寫來,恰到好處,它真誠地表達了詩人對友情的珍重。
詩的開頭兩句,就寫得很歡暢、豪爽,形象生動,意境豐美。
暮春三月,楊花飛舞,金陵酒肆,吳姬勸嚐。
此時此地,此情此景,無論是“欲行”還是“不行”的人,都是興奮的、愉快的。
所以接下去的兩句,用敘述的語言,簡潔、明了地總寫一筆惜別的熱烈場麵。
這符合青年人的性格特點,也表明了朋友之間的美好情意。
於是最後兩句,以設問方式,用眼前景物,十分貼切而自然地抒發了這離情別意的深切: 請朋友們不妨問一問啊, 向東奔流而去的滔滔江水, 我們惜別的情意和它相比, 究竟是誰短啊又誰長? 如此作結,不僅形象生動,巧思巧妙,而且情真意切,餘韻悠然。
全詩語言清新流利,具有質樸的民歌風味,是李白詩中的名篇。
謝榛說:“太白《金陵留別》詩:‘請君試問東流水,別意與之誰短長,妙在結語。
”(《四溟詩話》) 行路難 金樽清酒鬥十千,玉盤珍羞值萬錢。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劍四顧心茫然。
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
閑來垂釣碧溪上,忽複乘舟夢日邊。
行路難!行路難!多歧路,今安在? 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
賞析: 《行路難》共三首,是李白天寶三年(744)因遭讒毀而離開長安時作的。
這是其中的第一首。
李白在這首詩中,以滿腔的悲憤,深深的感歎著世路的艱難,從而抒發了他久久鬱積於心的痛苦和憂傷。
一向嗜酒成癖的詩人,麵對這“金樽清酒”,竟然喝不進了,“玉盤珍羞”,也咽不下了,拔劍四顧,心意茫然。
雖然壯誌猶在,但是啊,欲渡黃河,冰已塞川;將登太行,雪又滿山。
人生世路,竟是這樣難以逾越的艱難險阻。
道路縱然...
高適燕歌行賞析
譯 文 唐玄宗開元二十六年,有個隨從主帥出塞回來的人,寫了《燕歌行》詩一首給我看。
我感慨於邊疆戰守的事,因而寫了這首《燕歌行》應和他。
唐朝邊境舉煙火狼煙東北起塵土, 唐朝將軍辭家去欲破殘忍之邊賊。
男子本來就看重橫刀騎馬天下行, 天子賞識非常時赫赫英雄顯本色。
鑼聲響徹重鼓棰聲威齊出山海關, 旌旗迎風又逶迤獵獵碣石之山間。
校尉緊急傳羽書飛奔浩瀚之沙海, 匈奴單於舉獵火光照已到我狼山。
山河荒蕪多蕭條滿目淒涼到邊土, 胡人騎兵仗威力兵器聲裏夾風雨。
戰士拚鬥軍陣前半數死去半生還, 美人卻在營帳中還是歌來還是舞! 時值深秋大沙漠塞外百草盡凋枯, 孤城一片映落日戰卒越鬥越稀少。
身受皇家深恩義常思報國輕寇敵, 邊塞之地盡力量尚未破除匈奴圍。
身穿鐵甲守邊遠疆場辛勤已長久, 珠淚紛落掛雙目丈夫遠去獨啼哭。
少婦孤單住城南淚下淒傷欲斷腸, 遠征軍人駐薊北依空仰望頻回頭。
邊境飄渺多遙遠怎可輕易來奔赴, 絕遠之地盡蒼茫更是人煙何所有。
殺氣春夏秋三季騰起陣前似烏雲, 一夜寒風聲聲裏如泣更聲驚耳鼓。
互看白刀亂飛舞夾雜大雪落紛紛, 從來死節為報國難道還求著功勳? 你沒看見拚殺在沙場戰鬥多慘苦, 現在還在思念有勇有謀的李將軍。
《燕歌行》是高適的代表作。
雖用樂府舊題,卻是因時事而作的,這是樂府詩的發展,如果再進一步,就到了杜甫《麗人行》、《兵車行》、“三吏”、“三別”等即事命篇的新樂府了。
《燕歌行》是一個樂府題目,屬於《相和歌》中的《平調曲》,這個曲調以前沒有過記載,因此據說就是曹丕開創的。
曹丕的《燕歌行》有兩首,是寫婦女秋思,由他首創,所以後人多學他如此用燕歌行曲調做閨怨詩。
高適的《燕歌行》是寫邊塞將士生活,用燕歌行曲調寫此題材他是第一個。
此詩主要是揭露主將驕逸輕敵,不恤士卒,致使戰事失利。
曆來注家未對序文史事詳加考核,都以為是諷張守珪而作。
其實,這是不符史實的。
此詩所刺對象應是受張守珪派遣、前往征討奚、契丹的平盧討擊使、左驍衛將軍安祿山。
詩大體可分四段:首段八句寫出師。
其中前四句說戰塵起於東北,將軍奉命征討,天子特賜光彩,已見得寵而驕,為後文輕敵伏筆。
後四句接寫出征陣容。
旌旗如雲,鼓角齊鳴,一路上浩浩蕩蕩,大模大樣開赴戰地,為失利時狼狽情景作反襯。
“校尉”兩句寫抵達前線。
羽書飛馳,見軍情緊急;獵火照夜,說敵陣森嚴。
第二段八句寫戰鬥經過。
其中前四句寫戰初敵人來勢凶猛,我軍傷亡慘重,後四句說至晚已兵少力竭,不得解圍。
“山川蕭條極邊土”,說明戰場地形是無險可憑的開闊地帶,這正有利於胡騎馳突,故接寫敵軍如暴風驟雨之襲來。
“戰士”兩句用對比方法寫出了主將驕惰輕敵,不恤士卒,一麵是拚死苦戰,一麵仍恣意逸樂。
這是詩中最有揭露性的描寫。
大漠衰草、落日孤城的蕭颯景象,為“鬥兵稀”作襯托,同時寫戰鬥一直持續到傍晚。
“身當恩遇常輕敵”,正麵點出損兵被圍的原因,是詩的主旨。
第三段八句寫征人,思婦兩地相望,重會無期。
詩雖古體,多用偶句,此段因內容需要,而猶著意作對仗。
又此詩平仄轉韻,一般四句一轉,獨此段八句全用仄韻,與表現雙方搖搖不安的心緒相適應。
殺氣成雲,刁鬥傳寒,都是極力渲染悲涼氣氛。
末段四句,兩句寫戰士在生還無望的處境下,已決心以身殉國。
“豈顧勳”三字,仍是對將帥的諷刺。
兩句詩人感慨,對戰士的悲慘命運深寄同情,詩以“至今猶憶李將軍”作結,再次點明主題。
盛唐時,殷璠評高適曰:“其詩多胸臆語,兼有氣骨。
”此詩確實可以作為代表。
鑒 賞 《燕歌行》不僅是高適的“第一大篇”(近人趙熙評語),而且是整個唐代邊塞詩中的傑作,千古傳誦,良非偶然。
開元十五年(公元727),高適曾北上薊門。
二十年,信安王李禕征討奚、契丹,他又北去幽燕,希望到信安王幕府效力,未能如願:“豈無安邊書,諸將已承恩。
惆悵孫吳事,歸來獨閉門”(《薊中作》)。
可見他對東北邊塞軍事,下過一番研究工夫。
開元二十一年後,幽州節度使張守珪經略邊事,初有戰功。
但二十四年,張讓平盧討擊使安祿山討奚、契丹,“祿山恃勇輕進,為虜所敗”(《資治通鑒》卷二百十五)。
二十六年,幽州將趙堪、白真陀羅矯張守珪之命,逼迫平盧軍使烏知義出兵攻奚、契丹,先勝後敗。
“守珪隱其狀,而妄奏克獲之功”(《舊唐書。
張守珪傳》)。
高適對開元二十四年以後的兩次戰敗,感慨很深,因寫此篇。
詩的主旨是譴責在皇帝鼓勵下的將領驕傲輕敵,荒淫失職,造成戰爭失敗,使廣大兵士受到極大的痛苦和犧牲。
詩人寫的是邊塞戰爭,但重點不在於民族矛盾,而是同情廣大兵士,諷刺和憤恨不恤兵士的將軍。
全詩以非常濃縮的筆墨,寫了一個戰役的全過程:第一段八句寫出師,第二段八句寫戰敗,第三段八句寫被圍,第四段四句寫死鬥的結局。
各段之間,脈理綿密。
詩的發端兩句便指明了戰爭的方位和性質,見得是指陳時事,有感而發。
“男兒本自重橫行,天子非常賜顏色”,貌似揄揚漢將去國時的威武榮耀,實則已隱含譏諷,預伏不文。
樊噲在呂後麵前說:“臣願得十萬眾...
高考滿分作文及賞析
上海08年高考唯一的一篇滿分作文 他們 在城市盡頭,沒有繁華的街市,閃亮的霓虹;在城市的盡頭,隻有破舊的棚戶區,有飽經生活風霜的生命;在城市的盡頭,有他們這樣一群人。
讓我怎樣稱呼他們?外來務工人員子女?農民子弟?亦或是農民工二代?不,我不想用這些冰冷的名字稱呼他們,我多想叫著他們帶著泥土氣的乳名,拉著他們的小手,走近他們的生活…… 他們從小生長在故鄉的青山綠水中,純潔的靈魂在田野裏抽穗拔節。
在山野的風中,他們奔跑著,憧憬著。
風從田野中吹過,吹進了城市,為了生計,為了未來,他們跟從父母來到了城市,在城市的盡頭紮下了根。
於是習慣了青山綠水的雙眸第一次觸碰到了高樓大廈、車水馬龍。
他們不知道怎樣穿過六車道的馬路,小小的手指怎麼也數不清寫字樓的層數。
繁華的現代文明不曾給他們帶來任何快樂,這一次,卻在心上烙下了深深的痕跡。
他們背起書包,小心翼翼地融入城市的生活。
可是卻在“城市人”異樣的眼光中,第一次明白了戶口與暫住證的區別。
他們都是父母心頭的寶啊!卻過早地承擔了不屬於這個年齡的負擔。
放學回家,他們做好簡單的晚飯,父母還在工地或菜場上勞作;午夜醒來,淚眼中城裏的星空沒有家鄉的明亮;悄悄許願,希望明天他們的打工子弟小學不會因交不出電費而被查封…… 然而,在他們日益長高的身體上,我看到了他們的成長。
記得一位記者問一個打工子弟學校的孩子,學成後是否會回到家鄉時,小姑娘毫不猶豫地說:當然,一定回去!那一刻,我差點落下淚來,為他們的成長。
記得那年春晚他們稚氣的宣言:“我們的學校很小,但我們的成績不差”“我們不和城裏的孩子比爸爸”“北京的2008,也是我們的2008!”他們逐漸成熟,告別昨天的羞怯,開始迎接新的一天。
雖然,他們還在為不多的學費而苦惱;雖然,學校還是交不上水電費;雖然,還有好多體製還不夠完善……雖然有好多個“雖然”,但是,隻有一個“但是”就足夠了,已經有好多視線轉向他們,他們正在茁壯地成長。
太陽從地平線上升起,照亮了城市的盡頭,照亮了他們的生活。
他們,終將會成為我們。
閱卷老師點評: 滿分作文有五大優點,首先,作文將民工子女的生存狀態很真實地描繪出來,從農村到城市經曆的不自然、不適應,再到他們心態的逐漸成熟,讓人感受到一個真實存在的群體;其次,作文的文字很流暢,可以看出考生具有一定的閱讀積累,但是並無炫耀,恰如其分地表現了自己的情感和視野,文字和主題很匹配;第三,總體上看作文表達了作者對同齡人的同情、關注和企盼,言為心聲,也正是作文題目要求的體現;第四,這篇文章的描寫非常細膩,“小小的手指怎麼也數不清寫字樓的層數”;最後,文章關鍵還寫出農民工子女的變化,“他們,終將會成為我們”,考生沒有一味抱怨,寫出了變化和希望。
2008年浙江省高考滿分作文《感受鄉村》 初以為,鄉村便是童話的樂園。
它褪去了城市的浮華,洗盡了塵世的繁雜。
它也許是梵高畫布上的阿爾,有明鏡般純粹的藍天,有油彩般絢爛的花海,那金黃的向日葵在陽光的哺育下長出希望的種子;它也許是陶潛詩中的田園,在霧氣迷蒙中演繹著仙侶的故事,斜斜的日光輕灑,便是悠然遊然。
那隻是詩中畫中的鄉村,當我們真實的走進鄉村,用心去感知鄉村,便會發現,我們的鄉村在經曆著苦痛。
那裏也有陽光,那陽光不是溫暖而是毒辣地炙烤著這片土地。
遠望去,土地上那個佝僂的背影,在朝夕間,在春秋中,在這片土地上耗盡心力。
他在這片土地上成長,他的汗水滋養了這片土地;他在這片土地上學會堅強,他的腳步堅實了這片土地;他生於黃土又歸於黃土,世世代代,生生不息。
風暴來了,他的心如那田間搖曳的莊稼般顫動,他的淚水在他滿是溝壑的臉頰上縱橫,如那淹沒田間的水,層層漫過他的心田,浸沒他的呼息。
幹旱來了,莊稼如他枯瘦的身體一般搖墜,他看不到希望,看不到豐收,他混沌的眼幹涸空洞。
他們也有快樂的時候,隻是這種幸福仿佛如此卑微。
他們最大的幸福就是豐收,飽滿的穀粒仿佛是一粒粒珠寶,他們的眼角笑成了月牙。
他們最渴望的生活便是風調雨順,他們隻想也隻要這樣平凡的生活。
這樣的鄉村會不會讓我們感到失望,當我們麵對這樣的圖景?而其實,鄉村正因這份殘酷的美麗而更見真實。
感受鄉村,別總是做一個悠閑的觀光者,在體味它的寧靜與純淨的同時,給它的苦痛多一點目光,給它的辛苦多一點理解與悲憫。
感受鄉村,感受農耕文明跳動的脈搏,感受中國最渾厚的呐喊,感受那片土地的厚重,感受那片土地浸潤的血汗;感受中國農民最純樸的執著與堅忍,感受中國農民所經曆的苦痛與無奈。
當我們用鄙夷的目光看著他們,我們是否想過是他們用血汗帶給了我們生的希望。
看中國的農民用最卑微的姿勢在中國的曆史上站成了永恒,也且讓我們用心去感受鄉村!雲南高考高分作文:變味的善良 我們總站在富足的地方憫惜貧窮,總躺在安全的地方怒斥邪惡,總在五十步笑百步後呼喚遠離冷漠,總在血痕淡去後才忙著計算生命的價值。
於是,我們俯身憐憫的姿態傷害了別人的自尊。
...
求史鐵生作品的賞析
在宇宙欲望裏度化的生命——賞析史鐵生的散文《我與地壇》 如果說任何一篇好的作品都可以載你進入作者精心營造的世界,那麼,當我讀完史鐵生的散文《我與地壇》後,便是在被度化後的生命裏經曆了一遭。
這一遭,在現實生活裏可以是短短的幾十分鍾,在精神生活裏,卻可以是千年、萬年,甚至永恒!在說《我與地壇》之前,我們不能回避史鐵生高位截癱的軀體,否則,我們就無法仰視他宗教式的靈魂! 文章用了七段來寫“我”在地壇中長達十幾年的生活,時間靜靜的流淌,地壇依稀如昨,地壇裏的“我”卻經曆了世事變遷,從青年到中年,從最初在地壇裏“我一連幾個小時專心致誌地想關於死的事,也以同樣的耐心和方式想過我為什麼要生。
這樣想了好幾年”,到後來“我”終於明白“一個人,出生了,這就不再是一個可以辯論的問題,而隻是上帝交給他的一個事實;上帝在交給我們這件事實的時候,已經順便保證了它的結果,所以死是一件不必急於求成的事,死是一個必然會降臨的節日……剩下的就是怎樣活的問題了!”至此,作者完成了宇宙的受戒,對生與死都有了虔誠的信仰。
而這種信仰的降臨,很大程度上,要歸功於地壇這座“荒蕪但並不衰敗的園子”,譬如“祭壇古門中的落日,寂靜的光輝平鋪的一刻,地上每一個坎坷都被映照得燦爛……”對於“我活到最狂妄的年齡上忽地殘廢了雙腿”這樣的事實,我們看到的,不是作者掙紮中的呐喊,而是掙紮中的微笑與坦然,是和尚打坐時的大徹大悟,是對自己命遠的救贖! 在這樣一種心如明鏡、淨無瑕穢的精神世界的背景裏,“我”眼裏的時間、時間籠罩下的地壇、地壇裏行走的人,都自然而然地清晰透明起來!於是,作者用詩一般的語言、哲人的思想、普通人的情感,向讀者講述了三者之間偶然中成就的必然。
十五年中,那些與“我”處在同一場景裏的人,都被同一張大手操縱著——命運;都被同一種力量剝蝕著——時間!當“我”羨慕的中年情侶不覺中成了兩個老人,當每天清晨唱《貨郎與小姐》的小夥子再也沒有出現……當那個晴朗的日子讓“我”知道漂亮的小姑娘是弱智孩子,當那個喝酒的老頭、來去匆匆的女工程師都成為“我”生活中的牽掛時,讀者和作者不約而同地產生了心靈的共鳴:“是醜女造就了美人。
是愚氓舉出了智者。
是懦夫襯照了英雄。
是眾生度化了佛祖”。
在這些人當中,給予“我”最深觸動的是“我”母親!當“我”終於懂得“兒子的不幸在母親那兒總是加倍的……多年來我頭一次意識到,這園中不單是處處都有過我的車轍,有過我的車轍的地方也都有過母親的腳印”時,讀者分明聽見了“我”由於深深的憾疚共振出的心聲: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孝而親不在! 既然選擇了活著,那個躲在園子深處坐輪椅的人,就想有一朝一日能在別人的眼裏稍微有點光彩,在眾人眼裏能有個位置,於是“我”玩命的寫,“我”為寫作而活下來,寫作是“我”全部的欲望。
在這裏,作者重新在穹天下鋪陳了生與死,並明確地告訴讀者:其實人真正懼怕的不是死,而是活!但怕活不等於不想活!因為你還想得到點什麼、你覺得你還是可以得到點什麼,比如說愛情,比如說價值之類,人真正的名字叫欲望! 作者對地壇這座門壁淡褪了炫耀的朱紅、坍記了一段段高牆又散落了玉砌雕欄的園子,充滿了感恩!在他的心裏,地壇是一片朦朧的溫馨與寂寥,是一片成熟的希望與絕望,可以容納它的,隻有心與墳墓!即使有一天聽到了死亡的召喚,“我”與地壇,也會像一個熱戀中的情人,互相一次次說:“我一刻也不想離開你,可時間畢竟不早了!”但是“我”的靈魂還會在太陽燃燒著爬上山巔布散烈烈朝輝之時,還會在生命重生之際,回來! 作者用細膩筆觸呈現在讀者麵前的滄桑古園,實則是他的精神家園!既是他夢開始的地方,也是他接受度化的地方;更是他將時間物化了的地方……此時,我們隱約聽見了在宇宙欲望下輾轉的生命,在春天的樹尖上呼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