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雖有/至道,弗學,不知/其善也。 是故/學/然後知不足,教/然後知困。 知不足,然後/能自反也;知困,然後/能自強也。 故曰:教學/相長也。《兌命》曰:“學/學半。”其/此之謂乎?
雖有佳肴詩句的文字翻譯
原文《禮記·學記》:雖有佳肴⑴,弗食,不知其旨也⑵;雖有至道⑶,弗學,不知其善也⑷。
是故⑸學然後知不足,教然後知困⑹。
知不足然後能自反⑺也;知困然後能自強⑻也。
故⑼曰:教學相長⑽也。
《兌命》曰:“學學半⑾,”其此之謂乎?原文大意即使有美味佳肴,不去品嚐,就不知道它的味道鮮美;即使有最好的方法,不去學習,就不知道它的益處。
所以學習以後就會知道不足,教學以後就會知道困難。
知道不足,然後就能反過來要求自己;知道困難,然後就能自強不息。
所以說:教學與學習互相促進。
《尚書·兌命》說:“教育別人,能收到一半的學習效果。
”說的就是這個意思。
注釋:(1)“雖有佳肴”,“雖”,連詞,雖然。
“佳肴”,美味的魚肉。
“佳”美好。
“肴”,做熟的魚肉等。
(2)“弗食不知其旨也”,“食”,動詞,吃。
“其”代詞,指代“食”的對象。
“旨”,味美。
(3)“至道:最好的道理。
“至”,達到極點的。
(4)“弗學不知其善也”,“善”,良好。
(5)“是故”,連詞。
因此;所以。
(6)“困”,不通,理解不清。
(7)“自反”,意思是反過來要求自己。
(8)“自強”,意思是自我勉勵。
“強”,勉勵。
(9)“故”,連詞,所以。
(10)“教學相長”,意思是教和學互相促進,教別人,也能增長自己的學問。
(11)“學學半”,意思是教育別人,是學習的一半。
...
雖有佳肴的層次劃分怎麼劃分???
雖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雖有至道,弗學,不知其善也。
是故學然後知不足,教然後知困。
知不足,然後能自反也;知困,然後能自強也。
故曰:教學相長也。
《兌命》曰:“學學半。
”其此之謂乎?翻譯:即使有美味的食物,不品嚐,是不知道它的甘美的。
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學習,是不知道它的好處的。
所以學習之後才會知道自己的不足,教別人之後才會知道自己有不理解的地方。
知道了不足,這樣之後才能反省自己;知道了不懂的地方,這樣之後才能自我勉勵。
所以說:“教和學是互相促進的。
”《兌命》說:“教人是學習的一半。
"大概說的就是這個道理吧。
劃分:按照內容分雖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雖有至道,弗學,不知其善也。
是故學然後知不足,教然後知困。
知不足,然後能自反也;知困,然後能自強也。
故曰:教學相長也。
《兌命》曰:“學學半。
”其此之謂乎?
雖有佳肴原文及翻譯劃分節奏
原文:《雖有嘉肴》——《禮記》雖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雖有至道,弗學,不知其善也.是故學然後知不足,教然後知困.知不足,然後能自反也;知困,然後能自強也.故曰:教學相長也.譯文:即使有美味佳肴,不去品嚐,就不知道它的味道鮮美;即使有最好的方法,不去學習,就不知道它的益處.所以學習以後就會知道不足,教學以後就會知道困難.知道不足,然後就能反過來要求自己;知道困難,然後就能自強不息.所以說:教學與學習互相促進.《尚書·兌命》說:“教育別人,能收到一半的學習效果.”說的就是這個意思.
雖有嘉肴(14分)雖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
雖有至道?
【答案】【小題1】知不足,然後能自反也;然後能自強也。
【小題2】即使 不通 ,理解不了【小題3】(1)即使有最精妙的道理,(如果)不學習,(也)不知道它的好。
(2)所以說:教和學是互相促進的。
【小題4】是故/學/然後知不足 2分【小題5】雖有佳肴-------不知其善也2分【小題6】教和學是相互促進的,教別人,也能增長自己的學問。
2分【答案解析】【小題1】試題分析:此題考查學生對文段的掌握,根據原文回答即可。
考點:歸納內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
能力層級為分析綜合C。
【小題2】試題分析: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內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據句意和對文言常用詞的掌握來判斷字詞義。
解釋時要注意辨析詞義和用法的變化,如本題中“雖”為“即使”之意,根據語境判斷字詞義。
考點:理解常見文言實詞在文中的含義。
能力層級為理解B。
【小題3】試題分析:此題考查學生的閱讀理解和翻譯能力,要求學生多讀文章,掌握文意,尤其是重點詞的翻譯。
做到文從字順,規範簡明,通順暢達。
這裏學生應注意“即使”“善”等重點詞的理解。
考點:理解並翻譯文中的句子。
能力層級為理解B。
【小題4】試題分析:此題考查學生對句讀的掌握,要求學生熟讀該句,讀出含義,然後斷句。
考點:理解或翻譯文中的句子。
能力層級為理解B。
【小題5】試題分析:此題考查學生對文段的理解和把握,注意“類比”一詞。
考點:理解文言文內容要點。
能力層級為理解B。
【小題6】試題分析:仔細揣摩文意,可以“是故學然後知不足,教然後知困。
”得出“實踐出真知”。
還可以得出“教學相長”。
考點: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觀點態度。
能力層級為分析綜合C。
為雖有佳肴劃分節奏
斷句:雖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雖有至道,弗學不知其善也。
是故學然後知不足,教然後知困。
求采納~~親雖有佳肴》原文:雖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雖有至道,弗學不知其善也。
是故學然後知不足,教然後知困。
知不足然後能自反,知困然後能自強也。
故曰:教學相長也。
《兌命》曰:“學學半”。
其此之謂乎!古之教者,家有塾,黨有庠,術有序,國有學。
比年入學,中年考校。
一年視離經辨誌;三年視敬業樂群;五年視博習親師;七年視論學取友,謂之小成。
九年知類通達,強立而不反,謂之大成。
夫然後足以化民易俗,近者說服而遠者懷之,此大學之道也。
《記》曰:"蛾子時術之"。
其此之謂乎!大學始教,皮弁祭菜,示敬道也。
《宵雅》肄三,官其始也。
入學鼓篋,孫其業也。
夏楚二物,收其威也。
未卜禘不視學,遊其誌也。
時觀而勿、語存其心也。
幼者聽而弗問,學不躐等也。
此七者,教之大倫也。
《記》曰:“凡學,官先事,士先誌”。
其此之謂乎!大學之教也,時教必有正業,退息必有居學。
不學操縵,不能安弦;不學博依,不能安詩;不學雜服,不能安禮。
不興其藝,不能樂學。
故君子之於學也,藏焉修焉,息焉遊焉。
夫然,故安其學而親其師,樂其友而信其道,是以雖離師輔而不反也。
《兌命》曰“敬孫務時敏,厥修乃來”,其此之謂乎!今之教者,呻其占畢,多其訊,言及於數,進而不顧其安,使人不由其誠,教人不盡其材,其施之也悖,其求之也佛。
夫然,故隱其學而疾其師,苦其難而不知其益也。
雖終其業,其去之必速,教之不刑,其此之由乎!大學之法:禁於未發之謂豫;當其可之謂時;不淩節而施之謂孫;相觀而善之謂摩。
此四者,教之所由興也。
發然後禁,則扞格而不勝;時過然後學,則勤苦而難成;雜施而不孫,則壞亂而不修;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燕朋逆其師,燕辟廢其學。
此六者,教之所由廢也。
原文的大意是:世間的事情如果你不去嚐試那麼你永遠不會理解,不會明白;即使你有最棒的學習方法如果你不去嚐試那麼也隻是徒勞,學習與教學自我促進就會獲得最大的成長,隻有果斷的去實踐去努力才能獲得最大的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