譯文:
太祖的正妻是劉氏,代北人;次妃曹氏,太原人。
太祖封為晉王時,劉氏被封為秦國夫人。
自從太祖在代北起兵,劉氏常常跟隨太祖征戰各地。
她為人聰明機敏,足智多謀,很熟悉兵法。
常常教侍妾騎馬射箭,以助太祖一臂之力。
太祖向東追擊黃巢,回師經過梁國,在封禪寺駐紮。
梁王邀請太祖進城,在上源驛擺酒設宴,半夜率兵攻擊他。
太祖手下先逃脫返回的人,將太祖遭難之事告訴夫人,夫人麵不改色,立即殺掉報告的人,暗中召見大將,商議保全軍馬而返回。
快天亮時,太祖回來,和夫人麵對麵痛哭,於是準備起兵攻梁國。
夫人說:“大王本來是為國家征討賊寇,如今梁國的罪行並未暴露,卻匆忙倒戈相攻,天下人知道了,沒有誰能分辨是非曲直。
不如收兵返回駐地,親自向朝廷申訴。”太祖同意了。
後來,太祖攻擊劉仁恭,失敗而歸。
梁國派遣氏叔琮、康懷英等連年進攻晉國,包圍太原,晉軍多次被打敗,太祖憂愁窘迫,不知所措。
大將李存信等人勸說太祖逃到北方邊遠地區,收拾殘兵,以期重振旗鼓,太祖同意這樣做。
進屋把這個打算告訴夫人,夫人間是誰出的這個主意,太祖回答:“是李存信。”夫人罵道:“李存信不過是代北的放羊娃罷了,哪裏配參與商量成敗興亡的大計!何況大王曾經嘲笑王行瑜放棄邰州逃跑,最後被人捕獲,如今難道自己也做這種傻事嗎?從前大王在達靼流亡,幾乎不能脫身自拔,幸虧天下多事,纔得以南歸。
而今多次失敗的軍隊,潰散逃亡後剩下的已不多,一旦放棄固守之地,誰還願意跟隨大王呢?北方邊遠地區是可以去得的地方嗎?”太祖如夢初醒,打消了這個念頭。
不久,逃散的士兵漸漸重新聚攏。
夫人沒有兒子,性情賢惠,不妒忌別人,常常對太祖說:“曹氏的相貌一定會生貴子,應當好好待她。”而曹氏自己也很謙恭退讓,因此兩人相處得很融洽。
曹氏被封為晉國夫人,後來生下兒子,這就是唐莊宗,太祖極看重他,曹氏因此特別受寵。
太祖性情暴烈,發怒時常常殺人,手下人沒有敢站出來說話的,隻有曹氏輕言細語,規勸曉諭,往往被采納聽取。
到唐莊宗立為太子,事奉曹氏特別周到,他援救趙、攻破燕、奪取魏博。
,同梁在黃河邊交戰十多年,每年數次驅馬急歸,探望他的母親,人們都稱揚他的孝順。
唐莊宗即位後,冊封曹氏為皇太後,而以嫡母劉氏為皇太妃。
太妃去謝太後,太後麵有愧色。
太妃說:“但願我兒子能夠萬世為國君,假如我死後能在黃泉陪伴先王,就很幸運了,還有什麼可說的呢!”唐莊宗滅梁後進入汴州,派人接太後回到洛州,住茌長壽宮,而太妃獨自留在晉陽。
同光三年五月,太妃去世。
七月,太後去世,謐號稱貞簡,安葬在坤陵。
而太妃沒有謐號,安葬在魏縣。
太妃和太後相互都很體貼尊重,太妃送太後到洛州,哭泣相別,回來後思念太後,以至於身亡。
太後聽說太妃病重,想要趕到晉陽探望病情,到太妃死時,又想要親自去安葬她,唐莊宗哭泣勸阻,眾臣紛紛上書請求太後不要前往,方纔作罷。
然而太後自從太妃死後,悲哀得不吃不喝,過了一個月也去世了。
求一些文言文句子翻譯的習題.
下麵“其”的用法不同於其他三項的是 A。
其有敢不盡力者乎?請複戰! B。
父勉其子,兄勉其弟,婦勉其夫,曰:“孰是君也,而可無死乎?” C。
寡人聞古之賢君,不患其眾之不足也,而患其誌行之少恥也。
D。
女子十七不嫁,其父母有罪,丈夫二十不取,其父母有罪 翻譯下列句子 1.螳螂執葉伺蟬,以摘之,葉落樹下 2.妻始恒言答曰:“見。
”經日乃厭倦不堪,紿雲:“不見。
”3、陛下責臣以忠直,今臣所言豈私曲邪!4、公等勿為此不盡言也5 雖聖賢不能必,吾豈苟哉?譯文: 6暇則益取古今治亂安危,為上開說。
譯文: 7保佑聖躬,始終十年,未見過失,宜掩其小故,以全大德。
文言文第9篇翻譯和題目
【原文】人或問孔子曰:“顏回何如人也?” 曰:“仁人也。
丘弗如也。
”“子貢何如人也?”曰:“辯人也,丘弗如也。
”“子路何如人也?”曰:“勇人也,丘弗如也。
”賓曰:“三人皆賢夫子,而為夫子役,何也?”孔夫子曰:“丘能仁且忍,辯且訥,勇且怯,以三子之能,易丘一道,丘弗為也。
”孔子知所施之也。
秦牛缺徑於山中而遇盜,奪之車馬,解其橐笥,拖其衣被。
盜還反顧之,無懼色憂誌,歡然有以自得也。
盜遂問之曰:“吾奪子財貨,劫子以刀,而誌不動,何也?”秦牛缺曰:“車馬所以載身也,衣服所以掩形也,聖人不以所養害其養。
”盜相視而笑曰:“夫不以欲傷生,不以利累形者,世之聖人也。
以此而見王者,必且以我為事也。
”還反殺之。
此能以知知矣,而未能以知不知也;能勇於敢,而未能勇於不敢也。
凡有道者,應卒而不乏,遭難而能免,故天下貴之。
今知所以自行也,而未知所以為人行也,其所論未之究者也。
人能由昭昭於冥冥,則幾於道矣。
《詩》曰:“人亦有言,無哲不愚。
”此之謂也。
(《淮南子·卷十八·人間訓(下)》)【譯文】有人問孔子:“顏回是個怎樣的人?”孔子回答說:“是個仁慈的人。
我不如他。
”有人又問:“子貢是個怎樣的人?”孔子回答說:“是個善於辭令的人。
我不如他。
”又問:“子路是個怎樣的人?”孔子回答說:“是個勇敢的人。
我不如他。
”那位客人就說了:“他們三個人都比你行,可是都成為你的學生,聽你教誨,這又是為什麼呢?”孔子說:“但我孔丘是既能仁慈又能下決斷的,既善於辯說又有時顯得嘴笨,既勇敢又膽怯的。
拿他們三個人的長處換我這種處世之道,我還不情願呢。
”孔子懂得該怎樣來運用他自己的長處和短處的。
秦牛缺路過一座山,遇到了一群強盜,強盜搶走了他的車馬,解開他的口袋和竹箱,還奪走了他的衣被。
強盜們離去的時候回過頭來看秦牛缺,隻看見秦牛缺非但沒有恐懼、憂傷的神情,反而還顯得很高興的樣子,有點悠然自得。
強盜們於是問秦牛缺:“我們搶了你的財物,用刀脅迫你,但你卻麵不改色心不跳,這是為什麼呢?”秦牛缺回答說:“車馬是用來供人裝載和乘騎的,衣裳是用來掩遮體形的,聖人是不會因為顧惜這些養身護身的財物而去傷害自己的身心的。
”強盜們聽了這番高見後相視而笑,說:“這人知道不以物欲傷害身心,不為利益拖累身體,是當今的聖人。
如果這樣的人以這樣的高論去見君王而被重用後,他必定會對我們作認真處理解決的。
”於是這群強盜又折回來殺死了秦牛缺。
這位秦牛缺能夠憑他的智慧來顯示自己什麼都懂,但卻不能以聰明而掩其聰明、裝糊塗以避殺身之禍;這位秦牛缺敢於表現自己勇敢,卻不敢於表現自己“柔弱”。
凡是有道之人,都能應付倉猝事變而不會顯得束手無策,遇到禍患總能化解,所以天下人都看重他。
如果現在隻知道自己做某事的原由,而不知道別人做某事的原由,知己不知彼,那麼這樣的人對紛繁複雜的事還遠遠沒有研究透。
人如果能由原本的明白精明進入到混沌高明的境界,那麼他就離道不遠了。
《詩經》上說:“人們說過這樣的話,哲人無不愚。
”說的就是這道理。
33、對下列語句中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A、而為夫子役 役:驅使B、秦牛缺徑於山中而遇盜 徑:山路C、盜還反顧之 顧:回頭看D、故天下貴之 貴:以……為貴34、下列各組加點的虛詞意義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項是A、而為夫子役 公輸班為我為雲梯B、劫子以刀 醒能述以文者C、盜相視而笑曰 朝而往,暮而歸D、此之謂也 先天下之憂而憂35、下列對對本文內容的概括或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A、孔子既能看到自己“仁”不如顏回,“辯”不如子貢,“勇”不如子路,也能夠看到自己的長處。
B、秦牛缺麵對一夥盜賊,非但不驚惶畏懼,麵露憂色,反而還顯得很高興,談笑自若,悠然自得。
C、盜賊見秦牛缺是一個不因物欲而傷害身心,不因利益而拖累身體的聖人,而肅然起敬,刀下留人。
D、本文將孔子與秦牛缺進行了鮮明的對比,批評了秦牛缺的鋒芒畢露,而讚揚了孔子的大智若愚。
36、將上麵文言語段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丘能仁且忍,辯且訥,勇且怯,以三子之能,易丘一道,丘弗為也。
參考答案:33、B【徑:名詞作動詞,走在路上。
】34、A【A、為:介詞,表被動,被。
動詞,建造;製作。
B、以:介詞,用。
C、而:連詞,表修飾。
D、結構助詞,輔助表示賓語前置,無實義。
】35、C【盜賊們最終返回來殺掉了秦牛缺。
】36、我孔丘是既能仁慈又能下決斷的,既善於辯說又有時顯得嘴笨,既勇敢又膽怯的。
拿他們三個人的長處換我這種處世之道,我還不情願呢。
文言文翻譯句子
這是化用古文所做的幾句祝福語或者期望語吧。
有錯別字出現,正確的應為:非學無以廣君行,非定(或當為“靜”)無以成爾名;珠(或當為“朱”)樓玉殿空為體,翠樹金花密作行。
具體解釋如下:不學習就無法使你的德行廣大深厚;不能保持定性(耐不住寂寞)就不能成就你的名聲。
即使是珠(朱)樓玉殿(裝飾鏡沒的亭台樓閣),也是以“空”為基礎的;但是自然界的綠樹紅花卻是以密為美的。
注釋:1、非學無以廣君行:清代桐城派古文家劉開《問說》中的“非學無以致疑,非問無以廣識”是此句之所本。
或者諸葛亮《誡子書》中的“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誌無以成學”是此句之所本。
此句無非是說人要好學不倦,好學不止。
2、非定無以成爾名:《禮記?大學》第一章:“知止而後有定,定而後能靜,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
”或許是這句話之所本。
非靜無以成爾名:或當取自諸葛亮《誡子書》中的“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
非淡泊無以明誌,非寧靜無以致遠。
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誌無以成學”。
此句無非是說人要有才須學,成名須靜,不能張揚,要低調,不能恃才傲物,成名不能太功利,欲速則不達。
3、珠(朱)樓玉殿空為體:《老子》第11章說:“三十輻共一轂,當其無,有車之用;埏埴以為器,當其無,有器之用;鑿戶牖以為室,當其無,有室之用。
故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
”意思是說:三十根輻條形成一個輪子,當輪子沒有時,方顯有車的用處;揉和黏土能製成陶器,當陶器沒有的時候,方顯有陶器的效用;開鑿門窗能建造房屋,當房屋沒有時,方顯有房屋之重要性。
所以,有這些東西可以認為是財富,沒有時這些東西可以認為是效用或價值。
估計這應該是本句之所本。
此句無非是說人要謙虛為本,虛懷若穀。
4、翠樹金花密作行:須人力所為的事情要謙虛低調,不事張揚,不可驕橫。
如《老子》所言“生而不有,為而不恃”。
但是自然世界的事物則以“有”為德,樹木之所以翠綠茂盛,花朵之所以美麗漂亮,是因為他們排成行,密集地生長。
此句無非是說人要廣交朋友,學人所長。
文言文句子翻譯!?
一、“其”作第三人稱代詞,用在動詞或形容詞之前,在句中作主語或與其他詞語構成主謂短語作該短語中的小主語,相當於現代漢語中的“他(他們)”“它(它們)”.如:①所謂華山洞者,以其乃華山之陽名之也.②獨其為文猶可識,曰“花山”.③蓋其又深,則其至又加少矣.④古之人觀於天地、山川、草木、蟲魚、鳥獸,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無不在也.①句,“其”作“乃華山之陽”的主語,相當於“它”,代指“華山洞”.②句,“其”與“為文”構成主謂短語,相當於“它”,代指“仆碑”.③句,兩個“其”分別作分句主語,前一個相當於“它”,代指上文的“山洞”;第二個“其”相當於“他們”,代指上文的“遊人”.④句,“其”與“求思”構成主謂詞組,相當於“他們”,代指“古之人.二、“其”作第三人稱代詞,用在名詞或方位名詞之前,作領屬性定語,相當於現代漢語中的“他的(他們的)”“它的(他們的”).如:① 其下平曠,有泉側出.②距洞百餘步,有碑仆道,其文漫滅.③然視其左右,來而記之者已少.④問其深,則其好遊者不能窮也.⑤後世之謬其傳而莫能名者,何可勝道也哉!”上述五句中的“其”,都可譯成第三人稱代詞“它的”.①句,“其下”指山的下麵.②句,“其文”指“仆碑上的文字”.③句,“其左右”指“山洞的兩旁”.④句,“其深”指“山洞的深處”.⑤句,“其傳”指“古書的傳說(文字)”.三、“其”活用作第一人稱代詞,可用作定語或小主語,相當於“我(自己)”、“我們”或“我的(我們的)”.如:①餘與四人擁火以入,入之愈深,其進愈難,而其見愈奇.②而餘亦悔其隨之而不得極夫遊之樂也.①句,“其”指代上文的“餘與四人”,隻能譯成“我們”.②句,“其”指的是“我(自己)”.四、“其”作指示代詞,可以指代個別的人或事物,也可指代多數,一般都是遠指,相當於現代漢語的“那、那個、那些、那裏”.如:①唐浮圖慧褒始舍於其址,而卒葬之;以故其後名之曰“褒禪”.②距其院東五裏,所謂華山洞者,③問其深,則其好遊者不能窮也.④既其出,則或咎其欲出者.①句,“其址”指那個地方,“其後”指從那以後.②句,“其院”指那個禪院.③句,“其好遊者”指那些愛好遊賞的人.④句,“其欲出者”指那個要求出來的人.五、“其”作副詞,放在句首,和放在句末的語氣助詞配合,表示反詰的語氣,可譯為 “難道”.如:其孰能譏之乎?“其”表示反詰語氣,相當於“豈”,可譯為“難道”.六、“其”作助詞,用來湊足音節,舒緩語氣.如:既其出,則或咎其欲出者.“其”是助詞,無實在意義,可不翻譯;“既其出”可譯為“出洞以後”.“其”字除了上述本文的用法外,另外還有一些用法,下麵補充說明:(一)“其”活用作第二人稱代詞,相當於“你”、“你的”.如:老臣以媼為長安君計短也,故以為其愛不若燕後.(《觸龍說趙太後》)該句譯為:我認為太後替長安君考慮的短近了,所以認為你的疼愛(長安君)不如(疼愛)燕後.“其”作第二人稱代詞來解.(二)“其”表示特指若幹中的一個,有“其中”的意思.如:少時,一狼逕去,其一犬坐於前.(《狼》) 該句譯為:過了一會兒,一隻狼幹脆走開了,其中的另一隻狼像狗似地坐在(屠夫)麵前.“其”作“其中”來解.(三)“其”作副詞.放在句首或句中,還可以表示疑問、測度、婉商、期望等語氣,常和放在句末的語氣助詞配合,視情況可譯為“大概”、“還是”、“可要”等.如:①其如土石何?(《愚公移山》)②其皆出於此乎? (《師說》) ③爾其無忘乃父之誌! (《伶官傳序》)④吾其還也. (《崤之戰》)①句,“其”用在“如……何”的前麵,有加強疑問語氣的作用,可譯為“又”.②句,“其”表示測度的委婉語氣,可譯成“大概”、“或許”.③句,“其”表示告誡、期望的語氣,可譯為“可要”.④句,“其”表示商量的語氣,可譯為“還是”.(四)“其”作副詞,表時間,有“將”、“將要”的意思.如:亟其乘屋,其始播百穀.(《詩經·七月》)該句譯為:趕緊修理好房子,將要開始播種各種穀物了.“其”解釋為“將要”.(五)“其”作連詞,表假設,做“假如”、“如果”來解;表選擇,做“是……還是”來解.如:①其極刑,曰:“順我,即先刺心;否則,四肢解盡,心猶不死.”(《獄中雜記》) ②子以秦為將救韓乎,其不乎?(《戰國策·韓策》)①句大意是:如果遇到執行淩遲這種刑罰,劊子手便對犯人說:“你依我,給我若幹錢,我就先刺心,叫你一下子便死;不然的話,我把你四肢剮盡,你心一下子死不了,叫你受罪.“其”相當於“如果”.②句意思是:你認為秦國是將要救韓國,還是不救呢?“其”相當於“是……還是”.
文言文句子在線翻譯
有狐綏綏①,在彼淇梁②。
心之憂矣, 之子無裳。
有狐綏綏, 在彼淇厲③。
心之憂矣, 之子無帶。
有狐綏綏,在彼淇側。
心之憂矣, 之子無服。
【注釋】 ①狐:在這裏比喻男子。
綏綏:獨自慢走求偶的樣子。
②淇:河名, 梁:橋梁。
③厲:水邊淺灘。
【譯文】狐狸獨自慢慢走, 走在淇水橋上頭。
我的心中多傷悲, 他連褲子都沒有。
狐狸獨自慢慢走, 走在淇水淺灘頭。
我的心中多傷悲, 他連衣帶也沒有。
狐狸獨自慢慢走, 走在淇水岸上頭。
我的心中多傷悲,他連衣服都沒有。
幫忙翻譯以下高中文言文句子
1、有複言令長安君為質者,老婦必唾其麵! “有誰敢再說讓長安君去做人質,我一定唾他一臉!” 2、當其南北分者,古長城也。
在那陰穀和陽穀南北分界處的,是古時齊國所築的長城3、誰為大王為此計者? 誰替大王獻出這個計策的?4、廉頗者,趙之良將也。
廉頗是趙國的優秀將領5、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
所謂老師,就是傳授道理,授與專業知識,解答疑難問題的人.6、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
屈原,名字叫平,是楚王的同姓7、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我的妻子讚美我,是因為偏愛我8、臣所以去親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義也。
我們所以離開家人前來投靠您,就是因為愛慕您的崇高品德啊。
9、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鱔之穴無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螃蟹(有)六隻腳,兩隻蟹鉗,(可是)沒有蛇和鱔魚洞(就)沒有(地方)可以寄托(身體),(這是)用心浮躁(不專一的緣故)。
10、何者?嚴大國之威以修敬也。
為什麼這樣呢?為的尊重(你們)大國的威嚴以表示敬意啊。
11、或異於二者之為,何哉?(二者:兩種心情。
) 或許跟上麵說的兩種思想感情的表現不同,為什麼呢?12、此數者用兵之患也。
(此數者:這幾點。
) 這幾項都是用兵的禁忌13、求人可使報秦者,未得。
(定語是“可使報秦者”,中心詞是“人”。
想找個可以出使去回複秦國的人,也沒有找到。
14、石之鏗然有聲者。
鏗然有聲的石頭15、近者奉辭伐罪。
近來我奉皇帝命令討伐有罪的人16、古者以天下為主,君為客。
這沒有其他原因,古時將天下看成是主,將君主看作是客17、遠者數世,近者及身。
遠的不過幾代,近的就在自身1、我見相如,必辱之。
我碰見藺相如,一定要羞辱他2、後秦擊趙者再,李牧連卻之。
後來秦國兩次攻打趙國。
李牧接連打退秦國的進攻3、送之至湖口,因得觀所謂石鍾者。
送他到湖口,因此能夠看到這座叫做“石鍾”的山。
4、簡能而任之,擇善而從之。
選拔有才能的人而任用他們,選擇好的意見采納它5、漁舟唱晚,響窮彭蠡之濱 傍晚漁舟中傳出的歌聲,響徹彭蠡湖濱6、關山難越,誰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盡是他鄉之客。
關山難以逾越,有誰同情迷失路徑的人?萍水相逢,人人都是異鄉的來客7、東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
向東割取肥沃的地盤,向北占領要害的郡邑。
8、奚以之九萬裏而南為? 哪裏用得著飛上九萬裏的高空再向南飛那樣遠呢9、又有剪發杜門,佯狂不知所之者。
還有削發為僧、閉門不出、假裝瘋狂。
不曉得逃到哪裏去的10、有牽牛而過堂下者。
王見之,曰:“牛何之?”(後一個之“之”。
) 有個人牽牛從殿下走過。
您看見這個人,問道:“牛(牽)到哪裏去?”11、均之二策,寧許以負秦曲。
比較這兩個對策,寧可答應(給秦國璧),使秦國承擔理屈(的責任)。
12、之二蟲又何知? 這兩隻飛蟲又懂得什麼呢13、何陋之有? 有什麼簡陋呢14、宋何罪之有? 宋國有什麼罪呢15、句讀之不知。
一種情況是不知句讀16、何功之有哉? 那會有什麼成效呢17、詩雲:“他人有心,予忖度之。
”——夫子之謂也。
(後一個“之”。
) “《詩經》說:‘別人有什麼心思,我能揣測到。
’18、君將哀而生之乎? 您想哀憐我,讓我能夠活下去嗎19、不知將軍寬之至此也! 不知道將軍胸懷寬宏到這樣的地步啊20、以是知公子恨之複返也。
因此我知公子心裏怪我,定會回來的21、臣乃市井鼓刀屠者,而公子親數存之。
我不過是市井中一個宰殺牲畜的人,公子卻屢次親自慰問我22、今單車來代之,何如哉? 現在(您)卻隻身前來代替我,怎麼回事呢?23、寡君之以為戮,死且不朽。
如果國君把我們殺死,死了也不會忘記24、輟耕之壟上,悵恨久之。
(後一個“之”。
) 他停止耕作走到田邊高地(休息),悵然歎息了好長時間以後25、久之,能以足音辨人。
時間長了,能根據外麵人們走路的腳步聲辨別是誰26、天高地迥,覺宇宙之無窮;興盡悲來,識盈虛之有數。
天高地遠,令人覺得宇宙無窮無盡;興盡悲來,明了盈虧皆有天數27、臣聞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
臣聽說要求樹木長得高大,一定要穩固它的根底28、不患其誌行之少恥也,而患其眾之不足也。
可是夫差不擔心他的士兵不懂得什麼叫羞恥,隻擔心軍隊人數的不足29、石之鏗然有聲者。
鏗然有聲的石頭30、 人又誰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 一個人,誰又能用清淨潔白的身體,去受髒物的汙染呢
初二文言文句子翻譯 答對給高分
1.微斯人,吾誰與歸? 譯文:沒有這種人,我同誰一道呢?2.寓逆旅,主人日再食,無鮮肥滋味之享譯文:住在客舍,每天隻吃兩頓飯,沒有新鮮肥美的東西可以享受。
3.安求其能千裏也譯文:麼可能要求它日行千裏呢?4.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譯文: 不因外物好和自己得意而喜,不因外物不好和自己失意而悲。
(是說不因為客觀環境和自身遭遇的好壞而高興失意.)這是一種境界,扼`我沒達到!!5.錄畢,走送之,不敢稍逾約譯文: 抄寫完,立刻送人家,從不敢超過約定的期限。
6.環牆蕭然,不蔽風日譯文:簡陋的居室裏四壁蕭條冷落(空無所有),極為貧困,沒法遮蔽狂風與烈日。
7.不戚戚於貧賤,不汲汲於富貴譯文:不因為貧賤而感到憂愁,不急切於追求富貴8.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動(應該還有個"佁"吧)譯文:陽光直射到水底,魚的影子映在石上,(魚影)呆呆地一動不動,佁然,愣住的樣子。
9.潭西南而望,鬥折蛇行,明滅可見譯文:向石潭的西南方向望去,一條小溪像北鬥七星那樣曲折,水流像蛇爬行那樣彎曲,溪身或現或影,都可以看清楚.10.覽物之情,得無異乎譯文:觀賞自然景物所產生的感情,怎能有所不同?(這題有爭議);觀賞景物的心情,可能會有所不同吧11.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廢具興譯文:到了第二年,政事順利百姓和樂,許多荒廢的事業都興辦起來了。
12.青樹翠蔓,蒙絡搖綴,參差披拂譯文:青蔥的樹木,翠綠的藤蔓,遮蓋纏繞,搖動低垂,參差不齊,隨風飄動。
13.商旅不行,檣傾楫摧譯文:商人旅客都不能出行,桅杆傾倒了船槳折斷了。
14.急湍甚箭,猛浪若奔譯文:急流比箭還快 水浪猛的像在奔跑15.蟬則千轉不窮,猿則百叫無絕譯文:蟬兒則無休止地鳴叫不停,猿猴則千百遍地啼叫不絕16.負者歌於途,行者休於樹譯文:背著東西的人在路上歌唱,走路的人在樹下休息17.人知從太守遊而樂,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譯文:人們隻知道跟隨太守遊玩的樂趣,卻不知道太守以人們的快樂為快樂18.駢死於槽櫪之間譯文:和普通的馬一起死在馬廄裏.(駢:並列 )19:其真無馬耶譯文:難道果真沒有千裏馬嗎?20.浮光躍金,靜影沉璧譯文:浮動的光閃著金色,靜靜的月影像沉下的玉璧21.予嚐求古仁人之心譯文:我曾經探求過古代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22.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譯文:在天下人憂愁之前先憂愁,在天下人快樂之後才快樂。
23.策之不以其道譯文:就是鞭策它(千裏馬)不用正確的方法24.以中有足樂者,不知口體之奉不若人也譯文:因為內心裏有了足夠快樂的事,所以不覺得吃的和穿的不如別人。
(足夠快樂的事指的是讀書。
)25.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譯文:欣賞山水的樂趣,領會在心裏,寄托在喝酒上。
26.野芳發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陰 譯文:野花開放,散發清幽的香氣,美好的樹木枝葉繁茂,形成濃鬱的綠蔭完了,我沒有個字一個字的翻譯,貌似全都是背過的,想起以前那段日子,腦袋裏裝的全是文言文,我鬱悶~`~~汗`發表下感慨:你不是太懶就是太無聊!!
文言文在線翻譯句子
曹植聰慧曹植年十餘歲,誦讀《詩》、《論》及辭賦數十萬言,善屬文。
太祖嚐視其文,謂植曰:“汝請人邪?”植跪曰:“言出為論,下筆成章,顧當麵試。
奈何請人?”時鄴筆立成,可觀。
太祖甚異之。
【注釋】①《詩》、《論》:指《詩經》和《論語》。
②賦:古代的一種文體。
③太祖:指曹操。
④論:議論。
⑤鄴:古地名,在今河南境內。
⑥銅雀台:曹操在鄴城所建的亭台。
【文化常識】文學家曹植。
曹植是曹操的兒子,字子建。
他從小穎悟,從上文看,十多歲時讀過的書已相當多,而且文章也寫得不錯了。
因富於才學,早年曾受曹操寵愛,一度欲立為太子,於是引起了其兄曹丕的忌恨。
曹丕稱帝後,曹植更受猜忌,鬱鬱而死。
他的詩歌多為五言,前期少數傷口反映了社會的動亂與自己的抱負,後期則表現自己的苦悶心情。
今有《曹子建集》。
【思考與練習】1、解釋:①顧 ②悉 ③將 ④諸 ⑤援 2、翻譯:善屬文 ;②奈何請人 ;③太祖甚異之 3、理解:“可觀”的意思是什麼? 4、默寫《七步詩》。
鮑子難客齊田氏祖於庭,食客千人。
有獻魚、雁者,田氏視之,乃吧曰:“天之於民厚矣!殖五穀,生魚鳥,以為之用。
”眾客和之。
有鮑氏之子,年十二,亦在坐,進曰:“不如君言。
天地萬物與我並生,類也。
類無貴賤,徒以小大智力而相製,彼此相食,非相為而生。
人取可食者食之,豈天本為人生之?且蚊蚋囋膚,虎狼食肉,非天本為蚊蚋生人、虎狼生肉者也!”【注釋】①田氏:齊國姓田的(貴族)。
②祖:古人出遠門設宴祭路神叫“祖”。
③繁:毓。
④非相為而生:不是為了對方的生存而生存的。
⑤蚋:一種吸血的小蟲。
⑥囋:叮咬。
【文化常識】食客。
春秋戰國時期憑一技之長投靠貴族的人叫“食客”。
權貴人家為了網羅人才及顯示實力,多的有食客三千,少的也有數百。
在食客中有的善出謀劃策,有的善外交辭令,那些擅長於偷雞摸狗的有時也能成為食客。
食客中憑才能大小區分等級。
【思考與練習】1、解釋:①和 ②亦 ③並 ④類 2、翻譯:①天之於民厚矣 ②不如君言 ③徒以小大智力而相製 3、題目“鮑子難客”中的“難”,解釋為 。
曹紹夔捉“怪”洛陽有僧,房中有罄,日夜輒自鳴。
僧以為怪,懼而成疾。
求術士百方禁之,終不能已。
紹夔與僧善,來問疾,僧俱以告,俄,擊齋鍾,罄複作聲。
紹夔笑曰:“明日可設盛饌,當為除之。
”僧雖不信紹夔言,然冀其有效,乃具饌以待之。
夔食訖,出懷中銼,銼罄數處,其響遂絕。
僧苦問其所以,紹夔雲:“此罄與鍾律合,擊彼此應。
”僧大喜,其疾亦愈。
【注釋】①罄:一種打擊樂器。
和尚用來作佛事。
②術士:有法術的人。
③齋鍾:寺廟裏開飯的鍾。
④律合:指頻率相同。
【文言知識】說“彼”。
“彼”有兩個含義:一、指“那”、“那個”。
上文“擊彼此應”,意為敲擊那個,這個就呼應。
成語“此起彼伏”,意為這裏起來,那邊下去。
二、指“他”、“他們”。
成語“知彼知己,百戰不殆”,意為了解他們(對方)也了解自己,那麼一百次戰鬥也不會有危險。
又,“縱彼不言,吾不愧於心乎”,意為縱然他(他們)不批評,我在心裏能不感到慚愧嗎?【思考與練習】1、解釋:①已 ②善 ③俄 ④作 ⑤盛饌 ⑥冀 ⑦具 ⑧訖 2、翻譯:①僧俱以告 ②當為除之 ③僧苦問其所以 楊億巧對寇萊公在中書。
與同事戲作對子:“水底日為天上日”,未有對,而會楊大年適來白事,因請其對,大年應聲曰:“眼中人是麵前人。
”一坐稱為好對。
【注釋】①寇萊公:即寇準,北宋著名政治家,封萊國公。
②中書:即中書省。
寇準時任宰相。
③楊大年:楊億,當時的文學家。
【文化常識】對“對子”。
對“對子”是古代啟蒙教育中的一項重要內容。
如“黑”對“白”,“天”與“地”。
“白蘿卜”對“紫葡萄”,其中“白”與“紫”均為表示色彩的形容詞,而“蘿卜”與“葡萄”又都是連綿詞,所以這樣對是合格的。
若將“紫茶壺”對“白蘿卜”就不行,因為一則“茶壺”不是連綿詞,二則“茶壺”不能吃。
對好“對子”,有利於日後作詩填詞中運用對偶句。
如文天祥在《過零丁洋》詩中說:“惶恐灘頭說惶恐,零丁洋裏吧零丁。
”這對偶句寫得極好。
對“對子”現在還有用,如寫春聯、鑒賞楹聯等。
【思考與練習】1、解釋:①為 ②應聲 2、翻譯:會楊大年適來白事 3、理解:楊大年對的對子好在哪裏? 解縉敏對解縉嚐從遊內苑。
上登橋,問縉:“當作何語?”對曰:“此謂後邊又高似前邊。
”上大說。
一日,上謂縉曰:“卿知宮中夜來有喜乎?可作一詩。
”縉方吟曰:“君王昨夜降金龍。
”上遽曰:“是女兒。
”即應曰:“化作嫦娥下九重。
”上曰:“已死矣。
” 又曰:“料是世間留不住。
”上曰:“已投之水矣。
”又曰:“翻身跳入水晶宮。
”上本欲詭言以困之。
既得詩,深歎其敏。
【注釋】①解縉:明朝人。
②內苑:禦花園。
③上:指明成祖朱棣。
【文言知識】說“卿”。
“卿”本是古代高級長官及爵位的稱謂。
西周、春秋時天子及諸侯下屬的高級長官均稱“卿”,如“卿大夫”(“卿”與“大夫”)。
戰國時作為爵位的稱謂,有上卿、亞卿等。
另外,它也是君對臣、長輩對晚輩的稱謂。
上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