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峽窄:
江北赤甲山豔若丹霞,江南白鹽山粉琢銀裝。此地江麵最窄處不足百米,萬水彙聚,破門而出,氣勢極為壯觀,素有“夔門天下雄之稱”。
三峽險:
瞿塘峽峽口稱夔門,長江進入峽口後,江水奔騰,水勢湍急,奪門直下,確是“鎮全川之水,扼巴鄂咽喉”氣勢異常雄偉險峻。
杜甫三峽名詩——
聞官軍收河南河北
劍外忽傳收薊北,初聞涕淚滿衣裳。卻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詩書喜欲狂。
白首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
登高
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萬裏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台。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
旅夜書懷
細草微風岸,危檣獨夜舟。星垂平野闊,月湧大江流。
名豈文章著,官應老病休。飄飄何所似,天地一沙鷗。
李白三峽詩
渡荊門送別
渡遠荊門外,來從楚國遊。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
月下飛天鏡,雲生結海樓。仍憐故鄉水,萬裏送行舟
自古以來,三峽就被喻為長江的珠冠。騷人墨客,無不濃墨重彩,狀而繪之。
“眾水會涪萬,瞿塘爭一門”(杜甫《長江二首》)
“白帝高為三峽鎮,瞿塘險過百牢關。”(杜甫《夔州歌十絕句》)
“五更鼓角聲悲壯,三峽星河影動搖。”(杜甫《閣夜》)
李白也沒有少寫三峽:“巫山夾青天,巴水流若茲。巴水忽可盡,青天無到時。三朝上黃牛,三暮行太遲。三朝又三暮,不覺鬢成絲。”
李白“朝辭白帝彩雲間,千裏江陵一日還。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李白《峨眉山月歌》更是家喻戶曉。
孟郊的《巫山曲》“巴江上峽重複重,陽台碧峭十二峰。”也點出了峰奇山重之特色。
在當代,寫三峽的更是不乏其人,“峨眉高萬仗,夔巫鎖西風。江流關不住,眾水盡
朝東。”(陳毅《詠三峽》)
郭沫若的詩則把三峽的雄奇秀逸描繪得淋漓盡致:“萬山磅礴水濁莽,山環水抱爭縈紆,時則岸山壁立如看斧,相間似欲兩相扶。時則危崖屹立水中堵,江流阻塞路疑無。”
http://blog.163.com/dyx6371987@126/blog/static/5687831420081131113257402/
玉露凋傷楓樹林,巫山巫峽氣蕭森。
回望三峽
江水悠悠。
當危崖聳峙、如刀劈般的夔門迎麵撲來,屏障般遮在兩旁,原本
極開闊的視野忽地局促起來。平緩的江水頓如脫韁野馬,擁擠著、跳
躍著,咆哮奔騰,那掩映在綠蔭中的白帝城幾乎是一閃便從船舷旁留
在了船後。就像古詩裏說的:“峰與天關接,舟從地窟行”,天仿佛
一下子被山拉低了許多。——在許多次與三峽失之交臂後,三峽,就
這樣打開她兀立的大門,任長江將我們送入一頁畫幅。
該是天下諸多秀峰都聚集到這裏,夾道迎候大江東去,所以才有
山水如此完美地結合在一起,而其中的蘊涵更在山水之外。在許多日
子之後,我才更真切地體會到,那時,我是在長江畫卷中最壯美的一
幅中行進。
啊,三峽!
船行峽中,群峰對峙,峭壁嵯峨,飛岩如削;仰望高空,萬峰攢
天,天光一線;俯視江麵,雲落峽底,浪花飛卷。山是驟然凝結的水,
讓人想起雄奇、偉岸,想起男子漢那堅實的胸膛;水是奔騰飛躍的山,
讓人想起純美、堅韌,想起川妹子火辣辣的性格。中學時讀南朝文學
家盛弘之《荊州記》中對三峽的描寫:“兩岸連山,略無闕處,重岩
迭嶂,隱天蔽日,自非停午夜分,不見曦月。”身臨其境,才有了最
真切的感受。
曲曲折折之間,長江劈夔門,切巫山,奪路東去。船首翹望,眼
看一座山峰橫在眼前,堵住江路,但船一直走下去,直到山腳,江水
一彎,又是一條閃著亮光的水路。在這峰回水轉中,我們行進著,仰
神女風采,讀兵書寶劍,品牛肝馬肺,江水流過巴楚的懸棺棧道,流
過崖間難於上青天的蜀道,伴隨著曆史的年輪,那一個漣漪接一個漣
漪,走向前方。峰峰嶺嶺,險峻迤邐,演繹著歲月的滄桑。
夜深了,客輪緩緩地行駛著。岸邊的青山化作了一張黛色的剪紙,
並不時閃過一簇簇燈火。江心的航標燈一明一暗地眨著眼睛從船舷旁
掠過,幾道強烈的探照燈光劃破夜空,從船頂射向江麵,更襯托出江
夜的安寧。此時,唯有船身微微顫抖著,偶爾晃動幾下,使人感到腳
下正踏著滾滾波濤。
夜幕下,江風絮語般撫慰著每一個人。
也許正是飲三峽水,登三峽峰,三峽兩岸竟誕生了那麼多為理想
義無反顧的人:賦《離騷》、作《九歌》、敢《天問》的屈原,自嫁
匈奴,以身和親的王嬙,力主抗遼,訂立澶淵之盟,又三起三落的寇
準都從這裏走進曆史;巴楚、蜀吳憑借三峽天險,征戰廝殺,周而往
複,描述著一個個活生生的故事。更有李白、杜甫等遷客騷人到此遊
曆吟詠,留下傳世詩章,這一切決不該是偶然的。人們向往三峽,讚
譽三峽,除卻三峽的自然美,更看重的大概還是三峽那自在坦然的風
骨,空靈清靜的境界,那種含天容地的蒼莽大氣。我知道,這裏麵有
對理想的憧憬,對命運的抗爭,對光明的追求,對世間一切永恒的主
題的依戀。正是涵蓋了無數波瀾壯闊的曆史,經曆了古往今來眾多的
滄桑,三峽才有這般博大精深,才具有了這種超乎自然的靈氣。
比方那兵書寶劍峽,江北陡崖石縫中的“兵書”,其實是古代懸
棺葬遺物,那寶劍則是絕壁上凸現的岩石。大自然的傑作與人類的勞
動如此珠聯璧合,渾然一體,也隻有三峽才有如此魅力。我真不知該
讚歎大自然的創造力,還是人類的想象力。
行舟三峽,不時會看見一條河從山間流出,融入長江。也許是一
個序曲,在進入巫峽之前,先遊覽了被稱為“小三峽”的大寧河。大
寧河綠峰滴翠,淺水騰浪,一支竹篙撐出一片景致,雖說剛下過一場
雨,湍急的河水也渾黃渾黃,但與三峽相比,她終究是一個小家碧玉,
絲毫沒有那種飛揚的氣度,那種大器和胸懷,就連河水也黃得太濃、
太豔。或許,她可以從另一個美學層麵上反映三峽的壯美,而正是有
了這許多河流的加入和烘托,三峽才有容乃大,更凸現了一種趨勢和
力量。
走過瞿塘、巫峽,進入了“西陵灘如竹節調,灘灘都是鬼見愁”
的西陵峽,在這裏,江水更加躁動不安,驚濤拍岸,顯示出一種急於
擺脫羈絆的欲望,騰越,奮爭。人們預感到,這種騰越和奮爭將預示
著一個新的境界的出現。
於是,到了江漢平原上。在這裏,一切都豁然開朗。長江成了沒
有岸界的湖,平緩、安穩,似乎在經曆了一番苦苦奮爭,掙脫了枷鎖
之後,從神經的最敏感處一下子。放鬆下來,十分舒坦地平躺在大地
上,使每一寸肌膚都得到撫慰。此時,我才驚訝地回味起前一天的路
程,那幾乎伸開手臂就能觸及的江岸,那危懸半空,似乎隨時會掉下
來的山岩,那劃得船底“格登格登”作響仿佛要刺穿船體的暗礁,都
一幕幕閃回在大腦中,我驀然醒悟:這一張一弛,可是大自然在暗暗
地昭示著一種哲學嗎?
在這個世界上,有許多凝重是人之所為,帶有諸多矯情,而三峽
的凝重卻極自然,顯現出一種凜然之美。回望三峽,觀賞風光,尋訪
古跡,聆聽傳說,靈魂求得一瞬的澹泊和恬靜,無疑受到一次極好的
洗禮。
不知怎的,回望三峽,我總是不由自主地聯想起祖先留下的方塊
漢字。那淩空飛架的點,那單刀直入的撇,那天馬行空的橫,那陡峻
壁立的豎,那峰回路轉的折。以及曆盡滄桑的大篆,循規蹈矩的楷書,
溫和活潑的行書,狂無羈絆的章草,都在三峽活活地演繹成一種力度,
一種動感,一種驚心動魄的美。可以說,一個三峽,蘊含了中國漢字
的精華,抑或說漢字便是對三峽精髓的形象寫照。解讀漢字,需要有
三峽的豐富蘊涵和量度;而破譯三峽,同樣需要心與靈的象形、形聲、
會意、轉注。
曾經在落日時分立於黃河大堤,回望那茫茫九派的餘韻。寬闊而
平坦的河床作地平線,托著橙色的夕陽,那夕陽格外圓,格外大,光
線也柔柔的,緊牽著人們的雙眼,遠沒了正午時分的驕橫,顯得那樣
和藹,那樣慈祥。那一刻,我很容易就想起了一句名詩:“日暮鄉關
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那份平和得近乎殘酷的景象,叫人不能
不熱淚盈眶。我強烈地意識到,在這片國土上,能與長江比肩的大概
隻有黃河。可黃河現在每年斷流都超過100 天,“黃河之水天上來,
奔流到海不複回”,在許多時候已經成為一種美好的回憶了。
三峽尚在。
在離開長江若幹年,當許多景觀都煙飛煙散,而三峽那諸多風光
的細枝末節卻化作一幅心靈的寫意,尤其在在隕滅了許多浮光略影,
過眼風雲之後。我不能想象三峽大壩築成後,三峽將是一種什麼樣子,
不過,無論過去,還是今天,觀賞三峽都是一種幸福,回望三峽更是
一種幸福。此時露出的笑容一定是人生最美的笑容。
回望三峽
江水悠悠。
當危崖聳峙、如刀劈般的夔門迎麵撲來,屏障般遮在兩旁,原本
極開闊的視野忽地局促起來。平緩的江水頓如脫韁野馬,擁擠著、跳
躍著,咆哮奔騰,那掩映在綠蔭中的白帝城幾乎是一閃便從船舷旁留
在了船後。就像古詩裏說的:“峰與天關接,舟從地窟行”,天仿佛
一下子被山拉低了許多。——在許多次與三峽失之交臂後,三峽,就
這樣打開她兀立的大門,任長江將我們送入一頁畫幅。
該是天下諸多秀峰都聚集到這裏,夾道迎候大江東去,所以才有
山水如此完美地結合在一起,而其中的蘊涵更在山水之外。在許多日
子之後,我才更真切地體會到,那時,我是在長江畫卷中最壯美的一
幅中行進。
啊,三峽!
船行峽中,群峰對峙,峭壁嵯峨,飛岩如削;仰望高空,萬峰攢
天,天光一線;俯視江麵,雲落峽底,浪花飛卷。山是驟然凝結的水,
讓人想起雄奇、偉岸,想起男子漢那堅實的胸膛;水是奔騰飛躍的山,
讓人想起純美、堅韌,想起川妹子火辣辣的性格。中學時讀南朝文學
家盛弘之《荊州記》中對三峽的描寫:“兩岸連山,略無闕處,重岩
迭嶂,隱天蔽日,自非停午夜分,不見曦月。”身臨其境,才有了最
真切的感受。
曲曲折折之間,長江劈夔門,切巫山,奪路東去。船首翹望,眼
看一座山峰橫在眼前,堵住江路,但船一直走下去,直到山腳,江水
一彎,又是一條閃著亮光的水路。在這峰回水轉中,我們行進著,仰
神女風采,讀兵書寶劍,品牛肝馬肺,江水流過巴楚的懸棺棧道,流
過崖間難於上青天的蜀道,伴隨著曆史的年輪,那一個漣漪接一個漣
漪,走向前方。峰峰嶺嶺,險峻迤邐,演繹著歲月的滄桑。
夜深了,客輪緩緩地行駛著。岸邊的青山化作了一張黛色的剪紙,
並不時閃過一簇簇燈火。江心的航標燈一明一暗地眨著眼睛從船舷旁
掠過,幾道強烈的探照燈光劃破夜空,從船頂射向江麵,更襯托出江
夜的安寧。此時,唯有船身微微顫抖著,偶爾晃動幾下,使人感到腳
下正踏著滾滾波濤。
夜幕下,江風絮語般撫慰著每一個人。
也許正是飲三峽水,登三峽峰,三峽兩岸竟誕生了那麼多為理想
義無反顧的人:賦《離騷》、作《九歌》、敢《天問》的屈原,自嫁
匈奴,以身和親的王嬙,力主抗遼,訂立澶淵之盟,又三起三落的寇
準都從這裏走進曆史;巴楚、蜀吳憑借三峽天險,征戰廝殺,周而往
複,描述著一個個活生生的故事。更有李白、杜甫等遷客騷人到此遊
曆吟詠,留下傳世詩章,這一切決不該是偶然的。人們向往三峽,讚
譽三峽,除卻三峽的自然美,更看重的大概還是三峽那自在坦然的風
骨,空靈清靜的境界,那種含天容地的蒼莽大氣。我知道,這裏麵有
對理想的憧憬,對命運的抗爭,對光明的追求,對世間一切永恒的主
題的依戀。正是涵蓋了無數波瀾壯闊的曆史,經曆了古往今來眾多的
滄桑,三峽才有這般博大精深,才具有了這種超乎自然的靈氣。
比方那兵書寶劍峽,江北陡崖石縫中的“兵書”,其實是古代懸
棺葬遺物,那寶劍則是絕壁上凸現的岩石。大自然的傑作與人類的勞
動如此珠聯璧合,渾然一體,也隻有三峽才有如此魅力。我真不知該
讚歎大自然的創造力,還是人類的想象力。
行舟三峽,不時會看見一條河從山間流出,融入長江。也許是一
個序曲,在進入巫峽之前,先遊覽了被稱為“小三峽”的大寧河。大
寧河綠峰滴翠,淺水騰浪,一支竹篙撐出一片景致,雖說剛下過一場
雨,湍急的河水也渾黃渾黃,但與三峽相比,她終究是一個小家碧玉,
絲毫沒有那種飛揚的氣度,那種大器和胸懷,就連河水也黃得太濃、
太豔。或許,她可以從另一個美學層麵上反映三峽的壯美,而正是有
了這許多河流的加入和烘托,三峽才有容乃大,更凸現了一種趨勢和
力量。
走過瞿塘、巫峽,進入了“西陵灘如竹節調,灘灘都是鬼見愁”
的西陵峽,在這裏,江水更加躁動不安,驚濤拍岸,顯示出一種急於
擺脫羈絆的欲望,騰越,奮爭。人們預感到,這種騰越和奮爭將預示
著一個新的境界的出現。
於是,到了江漢平原上。在這裏,一切都豁然開朗。長江成了沒
有岸界的湖,平緩、安穩,似乎在經曆了一番苦苦奮爭,掙脫了枷鎖
之後,從神經的最敏感處一下子。放鬆下來,十分舒坦地平躺在大地
上,使每一寸肌膚都得到撫慰。此時,我才驚訝地回味起前一天的路
程,那幾乎伸開手臂就能觸及的江岸,那危懸半空,似乎隨時會掉下
來的山岩,那劃得船底“格登格登”作響仿佛要刺穿船體的暗礁,都
一幕幕閃回在大腦中,我驀然醒悟:這一張一弛,可是大自然在暗暗
地昭示著一種哲學嗎?
在這個世界上,有許多凝重是人之所為,帶有諸多矯情,而三峽
的凝重卻極自然,顯現出一種凜然之美。回望三峽,觀賞風光,尋訪
古跡,聆聽傳說,靈魂求得一瞬的澹泊和恬靜,無疑受到一次極好的
洗禮。
不知怎的,回望三峽,我總是不由自主地聯想起祖先留下的方塊
漢字。那淩空飛架的點,那單刀直入的撇,那天馬行空的橫,那陡峻
壁立的豎,那峰回路轉的折。以及曆盡滄桑的大篆,循規蹈矩的楷書,
溫和活潑的行書,狂無羈絆的章草,都在三峽活活地演繹成一種力度,
一種動感,一種驚心動魄的美。可以說,一個三峽,蘊含了中國漢字
的精華,抑或說漢字便是對三峽精髓的形象寫照。解讀漢字,需要有
三峽的豐富蘊涵和量度;而破譯三峽,同樣需要心與靈的象形、形聲、
會意、轉注。
曾經在落日時分立於黃河大堤,回望那茫茫九派的餘韻。寬闊而
平坦的河床作地平線,托著橙色的夕陽,那夕陽格外圓,格外大,光
線也柔柔的,緊牽著人們的雙眼,遠沒了正午時分的驕橫,顯得那樣
和藹,那樣慈祥。那一刻,我很容易就想起了一句名詩:“日暮鄉關
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那份平和得近乎殘酷的景象,叫人不能
不熱淚盈眶。我強烈地意識到,在這片國土上,能與長江比肩的大概
隻有黃河。可黃河現在每年斷流都超過100 天,“黃河之水天上來,
奔流到海不複回”,在許多時候已經成為一種美好的回憶了。
三峽尚在。
在離開長江若幹年,當許多景觀都煙飛煙散,而三峽那諸多風光
的細枝末節卻化作一幅心靈的寫意,尤其在在隕滅了許多浮光略影,
過眼風雲之後。我不能想象三峽大壩築成後,三峽將是一種什麼樣子,
不過,無論過去,還是今天,觀賞三峽都是一種幸福,回望三峽更是
一種幸福。此時露出的笑容一定是人生最美的笑容。
回望三峽
江水悠悠。
當危崖聳峙、如刀劈般的夔門迎麵撲來,屏障般遮在兩旁,原本
極開闊的視野忽地局促起來。平緩的江水頓如脫韁野馬,擁擠著、跳
躍著,咆哮奔騰,那掩映在綠蔭中的白帝城幾乎是一閃便從船舷旁留
在了船後。就像古詩裏說的:“峰與天關接,舟從地窟行”,天仿佛
一下子被山拉低了許多。——在許多次與三峽失之交臂後,三峽,就
這樣打開她兀立的大門,任長江將我們送入一頁畫幅。
該是天下諸多秀峰都聚集到這裏,夾道迎候大江東去,所以才有
山水如此完美地結合在一起,而其中的蘊涵更在山水之外。在許多日
子之後,我才更真切地體會到,那時,我是在長江畫卷中最壯美的一
幅中行進。
啊,三峽!
船行峽中,群峰對峙,峭壁嵯峨,飛岩如削;仰望高空,萬峰攢
天,天光一線;俯視江麵,雲落峽底,浪花飛卷。山是驟然凝結的水,
讓人想起雄奇、偉岸,想起男子漢那堅實的胸膛;水是奔騰飛躍的山,
讓人想起純美、堅韌,想起川妹子火辣辣的性格。中學時讀南朝文學
家盛弘之《荊州記》中對三峽的描寫:“兩岸連山,略無闕處,重岩
迭嶂,隱天蔽日,自非停午夜分,不見曦月。”身臨其境,才有了最
真切的感受。
曲曲折折之間,長江劈夔門,切巫山,奪路東去。船首翹望,眼
看一座山峰橫在眼前,堵住江路,但船一直走下去,直到山腳,江水
一彎,又是一條閃著亮光的水路。在這峰回水轉中,我們行進著,仰
神女風采,讀兵書寶劍,品牛肝馬肺,江水流過巴楚的懸棺棧道,流
過崖間難於上青天的蜀道,伴隨著曆史的年輪,那一個漣漪接一個漣
漪,走向前方。峰峰嶺嶺,險峻迤邐,演繹著歲月的滄桑。
夜深了,客輪緩緩地行駛著。岸邊的青山化作了一張黛色的剪紙,
並不時閃過一簇簇燈火。江心的航標燈一明一暗地眨著眼睛從船舷旁
掠過,幾道強烈的探照燈光劃破夜空,從船頂射向江麵,更襯托出江
夜的安寧。此時,唯有船身微微顫抖著,偶爾晃動幾下,使人感到腳
下正踏著滾滾波濤。
夜幕下,江風絮語般撫慰著每一個人。
也許正是飲三峽水,登三峽峰,三峽兩岸竟誕生了那麼多為理想
義無反顧的人:賦《離騷》、作《九歌》、敢《天問》的屈原,自嫁
匈奴,以身和親的王嬙,力主抗遼,訂立澶淵之盟,又三起三落的寇
準都從這裏走進曆史;巴楚、蜀吳憑借三峽天險,征戰廝殺,周而往
複,描述著一個個活生生的故事。更有李白、杜甫等遷客騷人到此遊
曆吟詠,留下傳世詩章,這一切決不該是偶然的。人們向往三峽,讚
譽三峽,除卻三峽的自然美,更看重的大概還是三峽那自在坦然的風
骨,空靈清靜的境界,那種含天容地的蒼莽大氣。我知道,這裏麵有
對理想的憧憬,對命運的抗爭,對光明的追求,對世間一切永恒的主
題的依戀。正是涵蓋了無數波瀾壯闊的曆史,經曆了古往今來眾多的
滄桑,三峽才有這般博大精深,才具有了這種超乎自然的靈氣。
比方那兵書寶劍峽,江北陡崖石縫中的“兵書”,其實是古代懸
棺葬遺物,那寶劍則是絕壁上凸現的岩石。大自然的傑作與人類的勞
動如此珠聯璧合,渾然一體,也隻有三峽才有如此魅力。我真不知該
讚歎大自然的創造力,還是人類的想象力。
行舟三峽,不時會看見一條河從山間流出,融入長江。也許是一
個序曲,在進入巫峽之前,先遊覽了被稱為“小三峽”的大寧河。大
寧河綠峰滴翠,淺水騰浪,一支竹篙撐出一片景致,雖說剛下過一場
雨,湍急的河水也渾黃渾黃,但與三峽相比,她終究是一個小家碧玉,
絲毫沒有那種飛揚的氣度,那種大器和胸懷,就連河水也黃得太濃、
太豔。或許,她可以從另一個美學層麵上反映三峽的壯美,而正是有
了這許多河流的加入和烘托,三峽才有容乃大,更凸現了一種趨勢和
力量。
走過瞿塘、巫峽,進入了“西陵灘如竹節調,灘灘都是鬼見愁”
的西陵峽,在這裏,江水更加躁動不安,驚濤拍岸,顯示出一種急於
擺脫羈絆的欲望,騰越,奮爭。人們預感到,這種騰越和奮爭將預示
著一個新的境界的出現。
於是,到了江漢平原上。在這裏,一切都豁然開朗。長江成了沒
有岸界的湖,平緩、安穩,似乎在經曆了一番苦苦奮爭,掙脫了枷鎖
之後,從神經的最敏感處一下子。放鬆下來,十分舒坦地平躺在大地
上,使每一寸肌膚都得到撫慰。此時,我才驚訝地回味起前一天的路
程,那幾乎伸開手臂就能觸及的江岸,那危懸半空,似乎隨時會掉下
來的山岩,那劃得船底“格登格登”作響仿佛要刺穿船體的暗礁,都
一幕幕閃回在大腦中,我驀然醒悟:這一張一弛,可是大自然在暗暗
地昭示著一種哲學嗎?
在這個世界上,有許多凝重是人之所為,帶有諸多矯情,而三峽
的凝重卻極自然,顯現出一種凜然之美。回望三峽,觀賞風光,尋訪
古跡,聆聽傳說,靈魂求得一瞬的澹泊和恬靜,無疑受到一次極好的
洗禮。
不知怎的,回望三峽,我總是不由自主地聯想起祖先留下的方塊
漢字。那淩空飛架的點,那單刀直入的撇,那天馬行空的橫,那陡峻
壁立的豎,那峰回路轉的折。以及曆盡滄桑的大篆,循規蹈矩的楷書,
溫和活潑的行書,狂無羈絆的章草,都在三峽活活地演繹成一種力度,
一種動感,一種驚心動魄的美。可以說,一個三峽,蘊含了中國漢字
的精華,抑或說漢字便是對三峽精髓的形象寫照。解讀漢字,需要有
三峽的豐富蘊涵和量度;而破譯三峽,同樣需要心與靈的象形、形聲、
會意、轉注。
曾經在落日時分立於黃河大堤,回望那茫茫九派的餘韻。寬闊而
平坦的河床作地平線,托著橙色的夕陽,那夕陽格外圓,格外大,光
線也柔柔的,緊牽著人們的雙眼,遠沒了正午時分的驕橫,顯得那樣
和藹,那樣慈祥。那一刻,我很容易就想起了一句名詩:“日暮鄉關
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那份平和得近乎殘酷的景象,叫人不能
不熱淚盈眶。我強烈地意識到,在這片國土上,能與長江比肩的大概
隻有黃河。可黃河現在每年斷流都超過100 天,“黃河之水天上來,
奔流到海不複回”,在許多時候已經成為一種美好的回憶了。
三峽尚在。
在離開長江若幹年,當許多景觀都煙飛煙散,而三峽那諸多風光
的細枝末節卻化作一幅心靈的寫意,尤其在在隕滅了許多浮光略影,
過眼風雲之後。我不能想象三峽大壩築成後,三峽將是一種什麼樣子,
不過,無論過去,還是今天,觀賞三峽都是一種幸福,回望三峽更是
一種幸福。此時露出的笑容一定是人生最美的笑容。
洶洶湧湧,奔奔騰騰,峽峽滔滔滾滾。逆水西陵峽口,黃牛燈影。牛肝馬肺崆嶺,怎敵那?兵書寶劍。青灘險,泄灘阻,昭君出塞何時歸?
屈子天問可解?神女峰,白雲繞無應答。十二峰過,巫山可曾回首?灩澦無蹤,風箱怎吹萬壑?夔門孤自雄立,川水突、莽莽蒼蒼。這景象,怎心潮澎湃可言?
客輪穿越長江三峽時,客輪上的人隻有感歎大自然鬼斧神工的神奇的份,那時膠卷相機那有現在數碼相機隨心所欲啊!那次我沒上“托孤”之地的白帝城;隻在豐都鬼城停了半天。同時在豐都的江灘上撿來了一塊挺大的圓圓的長江石,有點重,到現在還放在家。作為心中之珍。下回給稱一下重量。豐都城就有閑時另寫之了。三峽我還會去的。那是三峽情思的召喚;那是激蕩的長江水的盛情;那是半緣山水半緣空的路徑。以元稹的詩作結尾:
曾經滄海難為水
除卻巫山不是雲
取次花叢懶回顧
半緣修道半緣君
http://www.17u.com/blog/article/145807.html
參考資料: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49972249.html
描寫三峽的優美語句
三峽窄: 江北赤甲山豔若丹霞,江南白鹽山粉琢銀裝。
此地江麵最窄處不足百米,萬水彙聚,破門而出,氣勢極為壯觀,素有“夔門天下雄之稱”。
三峽險: 瞿塘峽峽口稱夔門,長江進入峽口後,江水奔騰,水勢湍急,奪門直下,確是“鎮全川之水,扼巴鄂咽喉”氣勢異常雄偉險峻。
杜甫三峽名詩—— 聞官軍收河南河北 劍外忽傳收薊北,初聞涕淚滿衣裳。
卻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詩書喜欲狂。
白首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
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
登高 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
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萬裏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台。
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
旅夜書懷 細草微風岸,危檣獨夜舟。
星垂平野闊,月湧大江流。
名豈文章著,官應老病休。
飄飄何所似,天地一沙鷗。
李白三峽詩 渡荊門送別 渡遠荊門外,來從楚國遊。
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
月下飛天鏡,雲生結海樓。
仍憐故鄉水,萬裏送行舟 自古以來,三峽就被喻為長江的珠冠。
騷人墨客,無不濃墨重彩,狀而繪之。
“眾水會涪萬,瞿塘爭一門”(杜甫《長江二首》) “白帝高為三峽鎮,瞿塘險過百牢關。
”(杜甫《夔州歌十絕句》) “五更鼓角聲悲壯,三峽星河影動搖。
”(杜甫《閣夜》) 李白也沒有少寫三峽:“巫山夾青天,巴水流若茲。
巴水忽可盡,青天無到時。
三朝上黃牛,三暮行太遲。
三朝又三暮,不覺鬢成絲。
” 李白“朝辭白帝彩雲間,千裏江陵一日還。
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李白《峨眉山月歌》更是家喻戶曉。
孟郊的《巫山曲》“巴江上峽重複重,陽台碧峭十二峰。
”也點出了峰奇山重之特色。
在當代,寫三峽的更是不乏其人,“峨眉高萬仗,夔巫鎖西風。
江流關不住,眾水盡 朝東。
”(陳毅《詠三峽》) 郭沫若的詩則把三峽的雄奇秀逸描繪得淋漓盡致:“萬山磅礴水濁莽,山環水抱爭縈紆,時則岸山壁立如看斧,相間似欲兩相扶。
時則危崖屹立水中堵,江流阻塞路疑無。
” http://blog.163.com/dyx6371987@126/blog/static/5687831420081131113257402/玉露凋傷楓樹林,巫山巫峽氣蕭森。
回望三峽 江水悠悠。
當危崖聳峙、如刀劈般的夔門迎麵撲來,屏障般遮在兩旁,原本 極開闊的視野忽地局促起來。
平緩的江水頓如脫韁野馬,擁擠著、跳 躍著,咆哮奔騰,那掩映在綠蔭中的白帝城幾乎是一閃便從船舷旁留 在了船後。
就像古詩裏說的:“峰與天關接,舟從地窟行”,天仿佛 一下子被山拉低了許多。
——在許多次與三峽失之交臂後,三峽,就 這樣打開她兀立的大門,任長江將我們送入一頁畫幅。
該是天下諸多秀峰都聚集到這裏,夾道迎候大江東去,所以才有 山水如此完美地結合在一起,而其中的蘊涵更在山水之外。
在許多日 子之後,我才更真切地體會到,那時,我是在長江畫卷中最壯美的一 幅中行進。
啊,三峽! 船行峽中,群峰對峙,峭壁嵯峨,飛岩如削;仰望高空,萬峰攢 天,天光一線;俯視江麵,雲落峽底,浪花飛卷。
山是驟然凝結的水, 讓人想起雄奇、偉岸,想起男子漢那堅實的胸膛;水是奔騰飛躍的山, 讓人想起純美、堅韌,想起川妹子火辣辣的性格。
中學時讀南朝文學 家盛弘之《荊州記》中對三峽的描寫:“兩岸連山,略無闕處,重岩 迭嶂,隱天蔽日,自非停午夜分,不見曦月。
”身臨其境,才有了最 真切的感受。
曲曲折折之間,長江劈夔門,切巫山,奪路東去。
船首翹望,眼 看一座山峰橫在眼前,堵住江路,但船一直走下去,直到山腳,江水 一彎,又是一條閃著亮光的水路。
在這峰回水轉中,我們行進著,仰 神女風采,讀兵書寶劍,品牛肝馬肺,江水流過巴楚的懸棺棧道,流 過崖間難於上青天的蜀道,伴隨著曆史的年輪,那一個漣漪接一個漣 漪,走向前方。
峰峰嶺嶺,險峻迤邐,演繹著歲月的滄桑。
夜深了,客輪緩緩地行駛著。
岸邊的青山化作了一張黛色的剪紙, 並不時閃過一簇簇燈火。
江心的航標燈一明一暗地眨著眼睛從船舷旁 掠過,幾道強烈的探照燈光劃破夜空,從船頂射向江麵,更襯托出江 夜的安寧。
此時,唯有船身微微顫抖著,偶爾晃動幾下,使人感到腳 下正踏著滾滾波濤。
夜幕下,江風絮語般撫慰著每一個人。
也許正是飲三峽水,登三峽峰,三峽兩岸竟誕生了那麼多為理想 義無反顧的人:賦《離騷》、作《九歌》、敢《天問》的屈原,自嫁 匈奴,以身和親的王嬙,力主抗遼,訂立澶淵之盟,又三起三落的寇 準都從這裏走進曆史;巴楚、蜀吳憑借三峽天險,征戰廝殺,周而往 複,描述著一個個活生生的故事。
更有李白、杜甫等遷客騷人到此遊 曆吟詠,留下傳世詩章,這一切決不該是偶然的。
人們向往三峽,讚 譽三峽,除卻三峽的自然美,更看重的大概還是三峽那自在坦然的風 骨,空靈清靜的境界,那種含天容地的蒼莽大氣。
我知道,這裏麵有 對理想的憧憬,對命運的抗爭,對光明的追求,對世間一切永恒的主 題的依戀。
正是涵蓋了無數波瀾壯闊的曆史,經曆了古往今來眾多的 滄桑,三峽才有這般博大精深,才具有了這種超乎自然的靈氣。
比方那兵書寶劍峽,江北陡崖石縫中的“兵書”,其實是古代懸 棺葬遺物,那寶劍則是絕壁上凸現的岩石。
大自然...
描寫三峽的優美語句
三峽窄: 江北赤甲山豔若丹霞,江南白鹽山粉琢銀裝。
此地江麵最窄處不足百米,萬水彙聚,破門而出,氣勢極為壯觀,素有“夔門天下雄之稱”。
三峽險: 瞿塘峽峽口稱夔門,長江進入峽口後,江水奔騰,水勢湍急,奪門直下,確是“鎮全川之水,扼巴鄂咽喉”氣勢異常雄偉險峻。
杜甫三峽名詩—— 聞官軍收河南河北 劍外忽傳收薊北,初聞涕淚滿衣裳。
卻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詩書喜欲狂。
白首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
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
登高 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
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萬裏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台。
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
旅夜書懷 細草微風岸,危檣獨夜舟。
星垂平野闊,月湧大江流。
名豈文章著,官應老病休。
飄飄何所似,天地一沙鷗。
李白三峽詩 渡荊門送別 渡遠荊門外,來從楚國遊。
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
月下飛天鏡,雲生結海樓。
仍憐故鄉水,萬裏送行舟 自古以來,三峽就被喻為長江的珠冠。
騷人墨客,無不濃墨重彩,狀而繪之。
“眾水會涪萬,瞿塘爭一門”(杜甫《長江二首》) “白帝高為三峽鎮,瞿塘險過百牢關。
”(杜甫《夔州歌十絕句》) “五更鼓角聲悲壯,三峽星河影動搖。
”(杜甫《閣夜》) 李白也沒有少寫三峽:“巫山夾青天,巴水流若茲。
巴水忽可盡,青天無到時。
三朝上黃牛,三暮行太遲。
三朝又三暮,不覺鬢成絲。
” 李白“朝辭白帝彩雲間,千裏江陵一日還。
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李白《峨眉山月歌》更是家喻戶曉。
孟郊的《巫山曲》“巴江上峽重複重,陽台碧峭十二峰。
”也點出了峰奇山重之特色。
在當代,寫三峽的更是不乏其人,“峨眉高萬仗,夔巫鎖西風。
江流關不住,眾水盡 朝東。
”(陳毅《詠三峽》) 郭沫若的詩則把三峽的雄奇秀逸描繪得淋漓盡致:“萬山磅礴水濁莽,山環水抱爭縈紆,時則岸山壁立如看斧,相間似欲兩相扶。
時則危崖屹立水中堵,江流阻塞路疑無。
” http://blog.163.com/dyx6371987@126/blog/static/5687831420081131113257402/ 玉露凋傷楓樹林,巫山巫峽氣蕭森。
回望三峽 江水悠悠。
當危崖聳峙、如刀劈般的夔門迎麵撲來,屏障般遮在兩旁,原本 極開闊的視野忽地局促起來。
平緩的江水頓如脫韁野馬,擁擠著、跳 躍著,咆哮奔騰,那掩映在綠蔭中的白帝城幾乎是一閃便從船舷旁留 在了船後。
就像古詩裏說的:“峰與天關接,舟從地窟行”,天仿佛 一下子被山拉低了許多。
——在許多次與三峽失之交臂後,三峽,就 這樣打開她兀立的大門,任長江將我們送入一頁畫幅。
該是天下諸多秀峰都聚集到這裏,夾道迎候大江東去,所以才有 山水如此完美地結合在一起,而其中的蘊涵更在山水之外。
在許多日 子之後,我才更真切地體會到,那時,我是在長江畫卷中最壯美的一 幅中行進。
啊,三峽! 船行峽中,群峰對峙,峭壁嵯峨,飛岩如削;仰望高空,萬峰攢 天,天光一線;俯視江麵,雲落峽底,浪花飛卷。
山是驟然凝結的水, 讓人想起雄奇、偉岸,想起男子漢那堅實的胸膛;水是奔騰飛躍的山, 讓人想起純美、堅韌,想起川妹子火辣辣的性格。
中學時讀南朝文學 家盛弘之《荊州記》中對三峽的描寫:“兩岸連山,略無闕處,重岩 迭嶂,隱天蔽日,自非停午夜分,不見曦月。
”身臨其境,才有了最 真切的感受。
曲曲折折之間,長江劈夔門,切巫山,奪路東去。
船首翹望,眼 看一座山峰橫在眼前,堵住江路,但船一直走下去,直到山腳,江水 一彎,又是一條閃著亮光的水路。
在這峰回水轉中,我們行進著,仰 神女風采,讀兵書寶劍,品牛肝馬肺,江水流過巴楚的懸棺棧道,流 過崖間難於上青天的蜀道,伴隨著曆史的年輪,那一個漣漪接一個漣 漪,走向前方。
峰峰嶺嶺,險峻迤邐,演繹著歲月的滄桑。
夜深了,客輪緩緩地行駛著。
岸邊的青山化作了一張黛色的剪紙, 並不時閃過一簇簇燈火。
江心的航標燈一明一暗地眨著眼睛從船舷旁 掠過,幾道強烈的探照燈光劃破夜空,從船頂射向江麵,更襯托出江 夜的安寧。
此時,唯有船身微微顫抖著,偶爾晃動幾下,使人感到腳 下正踏著滾滾波濤。
夜幕下,江風絮語般撫慰著每一個人。
也許正是飲三峽水,登三峽峰,三峽兩岸竟誕生了那麼多為理想 義無反顧的人:賦《離騷》、作《九歌》、敢《天問》的屈原,自嫁 匈奴,以身和親的王嬙,力主抗遼,訂立澶淵之盟,又三起三落的寇 準都從這裏走進曆史;巴楚、蜀吳憑借三峽天險,征戰廝殺,周而往 複,描述著一個個活生生的故事。
更有李白、杜甫等遷客騷人到此遊 曆吟詠,留下傳世詩章,這一切決不該是偶然的。
人們向往三峽,讚 譽三峽,除卻三峽的自然美,更看重的大概還是三峽那自在坦然的風 骨,空靈清靜的境界,那種含天容地的蒼莽大氣。
我知道,這裏麵有 對理想的憧憬,對命運的抗爭,對光明的追求,對世間一切永恒的主 題的依戀。
正是涵蓋了無數波瀾壯闊的曆史,經曆了古往今來眾多的 滄桑,三峽才有這般博大精深,才具有了這種超乎自然的靈氣。
比方那兵書寶劍峽,江北陡崖石縫中的“兵書”,其實是古代懸 棺葬遺物,那寶劍則是絕壁上凸現的岩石...
描寫三峽的句子
在七百裏長的三峽路程中,兩岸都是連綿的高山,沒有空缺的地方。
重重疊疊的險峻的高峰像屏障一樣,遮住了天空和太陽。
如果不是正午就看不見太陽,如果不是半夜就看不到月亮。
到了夏天,水漫上山陵,上下航行的船隻的路線都被阻斷了。
如有皇帝的命令要緊急傳達,這時早晨從白帝城出發,傍晚就到了江陵。
這中間有一千二百多裏,即使騎著奔馳的快馬,駕著風,也不如船速度快。
到了春、冬兩季時,白色的急流回旋的清波,綠色的深潭,映著山石林木的倒影。
極高的山峰上生長著許多奇形怪狀的柏樹,懸掛著的泉水大的叫瀑布,急流衝蕩在山峰間。
江水清澈,兩岸山峰高峻,山上草木茂盛,確實有很多樂趣。
每到秋雨初晴,降霜的早晨,樹林和山澗顯出一片清涼和寂靜。
經常有高處的猿猴拉長聲音長叫,聲音接連不斷,淒涼,怪異。
空蕩的山穀裏傳來回聲,悲哀婉轉,很長時間才消失。
所以打魚的人唱道:“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長江三峽,中國10大風景名勝之一,中國40佳旅遊景觀之首。
長江三峽西起重慶奉節的白帝城,東到湖北宜昌的南津關,是瞿塘峽、巫峽和西陵峽三段峽穀的總稱,是長江上最為奇秀壯麗的山水畫廊,全長192公裏,也就是常說的“大三峽”。
除此之外還有大寧河的“小三峽”和馬渡河的“小小三峽”。
這裏兩岸高峰夾峙,港麵狹窄曲折,港中灘礁棋布,水流洶湧湍急。
“萬山磅礴水泱漭,山環水抱爭縈紆。
時則岸山壁立如著斧,相間似欲兩相扶。
時則危崖屹立水中堵,港流阻塞路疑無。
”郭沫若同誌在《蜀道奇》一詩中,把峽區風光的雄奇秀逸,描繪得淋漓盡致。
我國古代有一部名叫《水經注》的地理名著,是北魏時酈道元寫的,書中有一段關於三峽的生動敘述:“自三峽七百裏中,兩岸連山,略無闕處。
重岩疊嶂,隱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至於夏水襄陵,沿溯阻絕。
或王命急宣,有時朝發白帝,暮到江陵,其間千二百裏,雖乘奔禦風,不以疾也。
春冬之時,則素湍綠潭,回清倒影。
絕巘多生怪柏,懸泉瀑布,飛漱其間。
清榮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澗肅,常有高猿長嘯,屬引淒異,空穀傳響,哀轉久絕。
故漁者歌曰:“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cháng)!”。
三峽地跨兩省。
兩岸崇山峻嶺,懸崖絕壁,風光奇絕,兩岸陡峭連綿的山峰,一般高出江麵700-800米左右。
江麵最狹處有100米左右;隨著規模巨大的三峽工程的興建,這裏更成了世界知名的旅遊熱線。
三峽旅遊區優美景區眾多,其中最著名的豐都鬼城,忠縣石寶寨,雲陽張飛廟,瞿塘峽,巫峽,西陵峽,宏偉的三峽工程,大寧河小三峽等。
遊三峽有三條路線可選:1、從重慶順江而下快節奏地觀賞三峽的奇特風光;2、從上海、南京、武漢逆流而上遊覽長江沿途美景;3、從三峽的東口宜昌出發飽覽神奇美麗的長江三峽風光。
長江三峽,無限風光。
瞿塘峽的雄偉,巫峽的秀麗,西陵峽的險峻,還有三段峽穀中的大寧河、香溪、神農溪的神奇與古樸,使這馳名世界的山水畫廊氣象萬千——這裏的群峰,重岩疊嶂,峭壁對峙,煙籠霧鎖;這裏的江水,洶湧奔騰,驚濤拍岸,百折不回;這裏的奇石,嶙峋崢嶸,千姿百態,似人若物;這裏的溶洞,奇形怪狀,空曠深邃,神秘莫測……三峽的一山 一水,一景一物,無不如詩如畫,並伴隨著許多美麗的神話和動人的傳說,令人心馳神往。
長江三峽,地靈人傑。
這裏是中國古文化的發源地之一,著名的大溪文化,在曆史的長河中閃耀著奇光異彩;這裏,孕育了中國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和千古名女王昭君;青山碧水,曾留下李白、白居易、劉禹錫、範成大、歐陽修、蘇軾、陸遊等詩聖文豪的足跡,留下了許多千古傳頌的詩章;大峽深穀,曾是三國古戰場,是無數英雄豪傑馳騁用武之地;這裏還有許多著名的名勝古跡,白帝城、黃陵廟、南津關……它們同這裏的山水風光交相輝映,名揚四海。
三峽是渝鄂兩省市人民生活的地方,主要居住著漢族和土家族,他們都有許多獨特的風俗和習慣。
每年農曆五月初五的龍舟賽,是楚鄉人民為表達對屈原的崇敬而舉行的一種祭祀活動。
巴東的背婁世界、土家人的獨特婚俗、還有那被稱為魚類之冠神態威武的國寶---中華鱘。
1982年,三峽以其舉世聞名的秀麗風光和豐富多彩的人文景觀,被國務院批準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名單。
描寫三峽的精彩段落
三峽之秋 方紀 時令已經是秋天了。
三峽的秋色,從大江兩岸的橘柚樹開始顯現的。
這些樹,生長在陡峭的山岩上,葉子也如同那青色的岩石一般,堅硬、挺直。
越到秋天,它們越顯出綠得發黑的顏色;而那累累的果實,正在由青變黃,漸漸從葉子中間顯露出來。
就在這時候,它們開始散發出以種清香,使三峽充滿了成熟的秋天的氣息。
早晨,透明的露水閃耀著,峽風有些涼意,仿佛滿山的橘柚樹撒了一層潔白的霜,新鮮而明淨;太陽出來,露水消逝,橘柚樹閃爍著陽光,綠葉金實;三峽又是一片秋天的明麗。
中午群峰披上金甲,陽光在水麵上跳躍,長江也變得熱烈了,像一條金鱗巨蟒,翻滾著,呼嘯著,奔騰流去;同時又把那激蕩跳躍的光輝,投向兩岸的的峭壁,於是,整個峽穀波光蕩漾,三峽又充滿了秋天的熱烈氣息。
下午,太陽還沒有落,峽穀裏早起了一層青色的霧。
這使得峽裏的黃昏來得特別早,而去得特別遲。
於是,在青色的透明的黃昏中,兩岸峭壁的倒影,一齊湧向江心,使江麵上剩下一線發光的天空,長江平靜而輕緩地流淌,變得有如一條明亮的帶子。
夜,終於來了。
岸邊的漁火,江心的燈標,接連地亮起,連同它們在水麵映出的紅色光暈,使長江像是眨著眼睛,沉沉欲睡。
隻有偶爾駛過的駁船,響著汽笛,在江麵劃開一條發光的路;於是漁火的燈標,都像驚醒了一般,在水麵上輕輕的搖曳。
也許由於這裏的山太高,峽穀太深,天空過於狹小,連月亮也來得很遲很遲。
起初,隻能感覺到它朦朧的青光,和黃昏連在一起;而不知在什麼時候,它忽然出現在山上。
就像從山上生長出來,是山的一部分;宛若一塊巨大的、磨平發亮的雲母石。
這時月亮和山的陰影,對比異常明顯——山是墨一般的黑,陡立著,傾向江心,仿佛就要撲跌下來;而月亮,從山頂上,順著直立的深深穀壑,把它那清冽的光輝,一直泄到江麵。
就像一道道瀑布淩空飛降;又像一匹匹素錦從山上掛下來。
這一天,正是中秋。
...
描寫三峽的優美片段
《三峽》作者:餘秋雨在國外,曾有一個外國朋友問我:“中國有意思的地方很多,你能告訴我最值得去的一個地方嗎?一個,請隻說一個。
” 這樣的提問我遇到過許多次了,常常隨口吐出的回答是:“三峽!” 順長江而下,三峽的起點是白帝城。
這個頭開得真漂亮。
對稍有文化的中國人來說,知道三峽也大多以白帝城開頭的。
李白那首名詩,在小學課本裏就能讀到。
我讀此詩不到10歲,上來第一句就誤解。
“朝辭白帝彩雲間”,“白帝”當然是一個人,李白一大清早與他告別。
這位帝王著一身縞白的銀袍,高高地站立在山石之上。
他既然穿著白衣,年齡就不會很大,高個,瘦削,神情憂鬱而安詳,清晨的寒風舞弄著他的飄飄衣帶,絢麗的朝霞燒紅了天際,與他的銀袍互相輝映,讓人滿眼都是光色流蕩。
他沒有隨從和侍衛,獨個兒起了一個大早,詩人遠行的小船即將解纜,他還在握著手細細叮嚀。
他的聲音也像純銀一般,在這寂靜的山河間飄蕩回響。
但他的話語很難聽得清楚,好像來自另一個世界。
他就住在山頭的小城裏,管轄著這裏的叢山和碧江。
多少年後,我早已知道童年的誤解是多麼可笑,但當我真的坐船經過白帝城的時候,依然虔誠地抬著頭,尋找著銀袍與彩霞。
船上的廣播員正在吟誦著這首詩,口氣激動地介紹幾句,又放出了《白帝托孤》的樂曲。
猛地,山水、曆史、童年的幻想、生命的潛藏,全都湧成一團,把人震傻。
《白帝托孤》是京劇,說的是戰敗的劉備退到白帝城鬱悶而死,把兒子和政事全都托付給諸葛亮。
抑揚有致的聲腔飄浮在回旋的江麵上,撞在濕漉漉的山岩間,悲忿而蒼涼。
純銀般的聲音找不到了,一時也忘卻了李白的輕捷與瀟灑。
我想,白帝城本來就熔鑄著兩種聲音、兩番神貌:李白與劉備,詩情與戰火,豪邁與沉鬱,對自然美的朝覲與對山河主宰權的爭逐。
它高高地矗立在群山之上,它腳下,是為這兩個主題日夜爭辯著的滔滔江流。
華夏河山,可以是屍橫遍野的疆場,也可以是車來船往的樂土;可以一任封建權勢者們把生命之火燃亮和熄滅,也可以庇佑詩人們的生命偉力縱橫馳騁。
可憐的白帝城多麼勞累,清晨,剛剛送走了李白們的輕舟,夜晚,還得迎接劉備們的馬蹄。
隻是,時間一長,這片山河對詩人們的庇佑力日漸減弱,他們的船楫時時擱淺,他們的衣帶經常熏焦,他們由高邁走向苦吟,由苦吟走向無聲。
中國,還留下幾個詩人? 幸好還留存了一些詩句,留存了一些記憶。
幸好有那麼多中國人還記得,有那麼一個早晨,有那麼一位詩人,在白帝城下悄然登舟。
也說不清有多大的事由,也沒有舉行過歡送儀式,卻終於被記住千年,而且還要被記下去,直至地老天荒。
這裏透露了一個民族的饑渴:他們本來應該擁有更多這樣平靜的早晨。
在李白的時代,中華民族還不太沉悶,這麼些詩人在這塊土地上來來去去,並不像今天那樣覺得是件怪事。
他們的身上並不帶有政務和商情,隻帶著一雙銳眼、一腔詩情,在山水間周旋,與大地結親。
寫出了一排排毫無實用價值的詩句,在朋友間傳觀吟唱,已是心滿意足。
他們很把這種行端當作一件正事,為之而不怕風餐露宿,長途苦旅。
結果,站在盛唐的中心地位的,不是帝王,不是貴妃,不是將軍,而是這些詩人。
餘光中《尋李白》詩雲: 酒入豪腸,七分釀成了月光 剩下的三分嘯成劍氣 繡口一吐就半個盛唐 這幾句,我一直看成是當代中國詩壇的罕見絕唱。
李白時代的詩人,既摯戀著四川的風土文物,又向往著下江的開闊文明,長江於是就成了他們生命的便道,不必下太大的決心就解纜問槳。
腳在何處,故鄉就在何處,水在哪裏,道路就在哪裏。
他們知道,長江行途的最險處無疑是三峽,但更知道,那裏又是最湍急的詩的河床。
他們的船太小,不能不時行時歇,一到白帝城,便振一振精神,準備著一次生命對自然的強力衝撞。
隻能請那些在黃卷青燈間搔首苦吟的人們不要寫詩了,那模樣本不屬於詩人。
詩人在三峽的小木船上,剛剛告別白帝城。
告別白帝城,便進入了長約200公裏的三峽。
在水路上,200公裏可不算一個短距離。
但是,你絕不會覺得造物主在作過於冗長的文章。
這裏所彙聚的力度和美色,鋪排開去2000公裏,也不會讓人厭倦。
翟塘峽、巫峽、西陵峽,每一個峽穀都濃縮得密密層層,再緩慢的行速也無法將它們化解開來。
連臨照萬裏的太陽和月亮,在這裏也擠捱不上。
對此,1500年前的酈道元說得最好: 兩岸連山,略無闕處。
重岩疊嶂,隱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
(《水經注》) 他還用最省儉的字句刻劃過三峽春冬之時的“清榮峻茂”,晴初霜旦的“林寒澗肅”,使後人再難調動描述的詞章。
過三峽本是尋找不得詞彙的。
隻能老老實實,讓嗖嗖陰風吹著,讓滔滔江流濺著,讓迷亂的眼睛呆著,讓一再要狂呼的嗓子啞著。
什麼也甭想,什麼也甭說,讓生命重重實實地受一次驚嚇。
千萬別從驚嚇中醒過神來,清醒的人都消受不住這三峽。
僵寂的身邊突然響起了一些“依哦”聲,那是巫山的神女峰到了。
神女在連峰間側身而立,給驚嚇住了的人類帶來了一點寬慰。
好像上天在鋪排這個儀式時突然想到要補上一個代表,讓蠕動於山川間的渺小生靈占...
描寫三峽景色的句子
長江三峽,中國十大風景名勝之一,西起重慶奉節白帝城,東至湖北省宜昌南津關,是瞿塘峽、巫峽、西陵峽的總稱,全長192公裏。
在蒙朧晨曦中急匆匆跑上甲板,白帝城已過,早進入瞿塘峽了。
但見,峽穀兩邊,山峰高聳,怪石嶙峋,山勢險峻,魚複塔,古棧道,犀牛望月,舉目處景觀連綿不斷。
隻是未及細細端詳,一晃而過。
這使我深感遺憾,假如船能在景點靠岸,細細觀賞品味一番,那該有多好啊!穿過瞿塘峽,遊船駛進三峽最秀美的一段,巫峽。
巫峽很長,綿延三四十裏。
雖然仍是奇峰,怪石,峭壁,但這裏的山峰更秀美。
峰頂上峭壁間喬木叢生,綠色植被綿延起伏,裝點峰巒峭壁氣象萬千。
雖然都是綠色,卻是高低錯落,遠近不同,深淺不一。
淺綠,深綠,草綠,橄欖綠,覆蓋著跌宕的山峰,編織出一處處精美畫圖。
在峭壁上,我仔細尋找文人墨客渲染的猴群,居然,一隻也未發現。
隻有山鳥不時舞於峭壁之上,給寂靜的峽穀增添了一些生機。
石壁頗具特色,直上直下,如刀砍斧削一般,船行到狹窄處,須探出身子,向上仰視,崖上張牙舞爪的巨石似乎隨時落下來,令人不寒而栗。
巫峽景觀無數,最聞名屬巫山十二峰。
其中神女峰最美,一根酷像少女的石柱在峰巒之中婷婷玉立,薄霧環繞,仙氣升騰,含情脈脈,嫵媚動人。
行至西陵峽,重岩疊嶂已司空見慣,素湍綠潭不足為奇,激動的心情漸漸平靜下來,這才想起應當拍些照片,於是大家輪流拍照,一張接一張,拍了許多照片,出西陵峽口那張照片至今保留在相冊之中,留作永久的紀念。
形容長江三峽的句子
1、長江三峽以其秀麗的山水,險峻的峽穀,宏偉壯觀的三峽大壩聞名世界!這個十一長假,我也有幸飽覽了三峽美麗的風光。
2、我們乘坐的遊輪沿江而上,依次經過了西陵峽、巫峽和瞿塘峽。
兩岸全是連綿起伏的山巒,鬱鬱蔥蔥的樹木,纏繞在山頂的雲霧,更增添了一種神秘的色彩。
更引人注目的是兩岸的懸崖峭壁、古棧道遺址和山頂的懸棺,讓人稱奇不以。
最有趣的是調皮的猴子在樹梢上跳來跳去。
3、今天我們遊玩的最後一站是曆史文化名城—白帝城。
唐代大詩人李白曾在這裏留下了著名詩句:朝辭白帝彩雲間,千裏江陵一日還,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我們到達白帝城的時候已是夜晚了。
但在各種彩燈照射下的白帝城顯得更加神秘多姿。
4、我們參觀的第一個景點是劉備托孤:傳說三國時劉備兵敗至此,在他病重時將自已的兒子托付給軍師諸葛亮。
那一座座神態逼真的雕像仿佛真實地再現了當時的情景。
5、我們來到碼頭,一看驚呆了,當時我還以為船很小,長這麼大,我還是第一次坐這麼大的船,我對船上的一切都充滿了好奇。
我們等了足足有十多分鍾,船終 於開了。
船吹起了響亮的鳴笛聲,把我們帶入了萬裏黃河第一峽——八裏峽。
八裏峽是最長的,兩岸懸崖峭壁,氣勢非常壯觀。
看著水麵波光粼粼,我的心情特別 好!湖麵時不時的還有鳥兒從水麵滑過,貼水而行,留下了一道道粼粼的波紋。
這時,一陣涼爽的風從我臉上輕輕拂過,舒服急了。
這美麗的景色讓我有一種在畫中 的錯覺,一切好像美的不真實。
我來到船頂,欣賞著水平如鏡的孤山峽,宛如蓬萊仙境。
6、在孤山峽旗杆處,有一座小石山,它的形狀就像一頭臥著的 牛,惟妙惟肖。
我心裏不由得產生一種敬佩,心想:大自然真是一個天然建造師,能造出世間如此美麗的風景。
船緩緩的駛向龍鳳峽。
龍鳳峽和峽穀中的鳳凰坡相輔 相成,形成了一幅天然的龍鳳呈祥圖,好美!這種美,隻可意會,不可言傳。
我靜靜地享受著這美麗的風景。
它們形態不一,各具特色:孤山峽鬼斧神工,群峰競 秀。
八裏峽峭壁如削,景色壯觀;龍鳳霞九曲十折,峽深穀幽;它們之間,水倒映著山,山環繞著水,形成了仙境般的奇景。
這裏的一山、一水,一物,如詩如畫, 令人心馳神往。
我便不由得想起郭沫若的詩句:“萬山磅礴水濁莽,山環水抱爭縈紆。
”這時,船已經靠岸,天邊的最後一縷晚霞也被抹進去,我們返回賓館,明天 將又是一次全新的征程——登神農山! 7、接著,導遊向我們介紹了千年懸棺。
懸棺就是把木頭挖空後然後把屍體放進去的。
至今裏麵的屍骨依然保存完整。
懸棺到底是怎樣放進懸崖峭壁裏的,至今仍 然是一個謎。
據科學家推測有兩種可能。
第一種方法是沿著山腰的石壁鑿洞,然後在洞裏插進木頭,再往上鋪木板,順著木板向上走,把懸棺放入石洞內。
第二種方 法是在山頂上用繩索把人吊下來在半山腰鑿洞,再用同樣的方式把懸棺吊下來放入洞內。
無論是哪一種方法,都讓人歎為觀止,讓人佩服古代人們的聰明智慧和勇氣。
8、接著我們又遊覽了許多著名詩人的作品和碑文,直到天色很晚我們才依依不舍地登船返回。
這次的遊覽不僅讓我欣賞了三峽的秀麗風光,更了解了許多曆史知識。
我相信在不久的將來,一定會有更多的中外遊客來三峽旅遊。
9、三峽絕對是一幅幅酣暢淋漓的水墨畫?大自然用它鬼斧神工般的手筆率性揮灑,濃淡幹濕,新奇秀美,另你目不暇接:濃綠的江水在懸崖峭壁的撫慰下顯得舒 貼而暢快,似乎仰躺在母親的懷抱裏,那張揚的個性,在回望的眼神裏掩藏的並不刻意,充滿了調皮,隨時都在積蓄力量,隨時都想一躍而起,脫身奔跑?群山萬 壑,重巒疊嶂?兩岸峭壁,或白或灰,或幹或濕,時而大開大合,時而仰麵聳立,留給你豐富的想象空間:當你心懷虔誠,它就是安詳的菩薩;當你豪情滿懷,它就 是揚蹄的駿馬;當你柔情蜜意,它就是梳發的美女?那臨江而立的不就是一扇扇畫屏嗎?那個碩大的腳印,也隻有神仙才能留下,他肯定是急著赤腳而上,要將那絕 頂上的風光一覽無餘?那峭壁上的棧道遺跡,逶迤悠遠,給你無盡的思緒:峨冠博帶的屈子低頭吟哦了嗎?美貌如畫的昭君舞袖浣紗了嗎?亭亭玉立的神女峰,或神 情孤寂,或凝神注目,是在遠眺山外斜陽,還是在祝福腳下行船,隻有飄帶似的雲霧和穿流不息的江水在見證這個千古絕唱。
在這些想象的邊緣,都被濃濃的綠色包 裹著。
這時候,你最心急的是想象力缺乏。
你隻有一動不動地凝神細觀,不敢有一絲的疏忽。
否則,又一幅神奇的山水畫就會失之交臂。
10、船好像不動,而是山水在故意展示她多彩的容顏。
雲霧從山腰繚繞起來,偶爾露出濕氣重重的山頭,更添了幾許莊重。
不管是聳立的峭壁,還是起伏的群山, 對水都充滿了柔情對水都充滿了柔情。
要麼垂手撫慰,要麼含情凝視,任江水在懷中嬉戲。
眼下的江水迅疾後退,歡快地向你招手。
而當你放眼遠望時,粼粼的波光 使翠綠的江麵成了一條舞動的綢帶,直到煙雨迷蒙,一片穆然。
你聽不到驚濤拍岸的水聲,卻能感覺到澎湃的激情,牽著你去縱情放歌。
於是,你真想撲過去,表達 你真摯的愛意。
描寫三峽山水優美的詩句
三峽窄: 江北赤甲山豔若丹霞,江南白鹽山粉琢銀裝。
此地江麵最窄處不足百米,萬水彙聚,破門而出,氣勢極為壯觀,素有“夔門天下雄之稱”。
三峽險: 瞿塘峽峽口稱夔門,長江進入峽口後,江水奔騰,水勢湍急,奪門直下,確是“鎮全川之水,扼巴鄂咽喉”氣勢異常雄偉險峻。
杜甫三峽名詩—— 聞官軍收河南河北 劍外忽傳收薊北,初聞涕淚滿衣裳。
卻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詩書喜欲狂。
白首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
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
登高 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
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萬裏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台。
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
旅夜書懷 細草微風岸,危檣獨夜舟。
星垂平野闊,月湧大江流。
名豈文章著,官應老病休。
飄飄何所似,天地一沙鷗。
李白三峽詩 渡荊門送別 渡遠荊門外,來從楚國遊。
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
月下飛天鏡,雲生結海樓。
仍憐故鄉水,萬裏送行舟 自古以來,三峽就被喻為長江的珠冠。
騷人墨客,無不濃墨重彩,狀而繪之。
“眾水會涪萬,瞿塘爭一門”(杜甫《長江二首》) “白帝高為三峽鎮,瞿塘險過百牢關。
”(杜甫《夔州歌十絕句》) “五更鼓角聲悲壯,三峽星河影動搖。
”(杜甫《閣夜》) 李白也沒有少寫三峽:“巫山夾青天,巴水流若茲。
巴水忽可盡,青天無到時。
三朝上黃牛,三暮行太遲。
三朝又三暮,不覺鬢成絲。
” 李白“朝辭白帝彩雲間,千裏江陵一日還。
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李白《峨眉山月歌》更是家喻戶曉。
孟郊的《巫山曲》“巴江上峽重複重,陽台碧峭十二峰。
”也點出了峰奇山重之特色。
在當代,寫三峽的更是不乏其人,“峨眉高萬仗,夔巫鎖西風。
江流關不住,眾水盡 朝東。
”(陳毅《詠三峽》) 郭沫若的詩則把三峽的雄奇秀逸描繪得淋漓盡致:“萬山磅礴水濁莽,山環水抱爭縈紆,時則岸山壁立如看斧,相間似欲兩相扶。
時則危崖屹立水中堵,江流阻塞路疑無。
” http://blog.163.com/dyx6371987@126/blog/static/5687831420081131113257402/ 玉露凋傷楓樹林,巫山巫峽氣蕭森。
回望三峽 江水悠悠。
當危崖聳峙、如刀劈般的夔門迎麵撲來,屏障般遮在兩旁,原本 極開闊的視野忽地局促起來。
平緩的江水頓如脫韁野馬,擁擠著、跳 躍著,咆哮奔騰,那掩映在綠蔭中的白帝城幾乎是一閃便從船舷旁留 在了船後。
就像古詩裏說的:“峰與天關接,舟從地窟行”,天仿佛 一下子被山拉低了許多。
——在許多次與三峽失之交臂後,三峽,就 這樣打開她兀立的大門,任長江將我們送入一頁畫幅。
該是天下諸多秀峰都聚集到這裏,夾道迎候大江東去,所以才有 山水如此完美地結合在一起,而其中的蘊涵更在山水之外。
在許多日 子之後,我才更真切地體會到,那時,我是在長江畫卷中最壯美的一 幅中行進。
啊,三峽! 船行峽中,群峰對峙,峭壁嵯峨,飛岩如削;仰望高空,萬峰攢 天,天光一線;俯視江麵,雲落峽底,浪花飛卷。
山是驟然凝結的水, 讓人想起雄奇、偉岸,想起男子漢那堅實的胸膛;水是奔騰飛躍的山, 讓人想起純美、堅韌,想起川妹子火辣辣的性格。
中學時讀南朝文學 家盛弘之《荊州記》中對三峽的描寫:“兩岸連山,略無闕處,重岩 迭嶂,隱天蔽日,自非停午夜分,不見曦月。
”身臨其境,才有了最 真切的感受。
曲曲折折之間,長江劈夔門,切巫山,奪路東去。
船首翹望,眼 看一座山峰橫在眼前,堵住江路,但船一直走下去,直到山腳,江水 一彎,又是一條閃著亮光的水路。
在這峰回水轉中,我們行進著,仰 神女風采,讀兵書寶劍,品牛肝馬肺,江水流過巴楚的懸棺棧道,流 過崖間難於上青天的蜀道,伴隨著曆史的年輪,那一個漣漪接一個漣 漪,走向前方。
峰峰嶺嶺,險峻迤邐,演繹著歲月的滄桑。
夜深了,客輪緩緩地行駛著。
岸邊的青山化作了一張黛色的剪紙, 並不時閃過一簇簇燈火。
江心的航標燈一明一暗地眨著眼睛從船舷旁 掠過,幾道強烈的探照燈光劃破夜空,從船頂射向江麵,更襯托出江 夜的安寧。
此時,唯有船身微微顫抖著,偶爾晃動幾下,使人感到腳 下正踏著滾滾波濤。
夜幕下,江風絮語般撫慰著每一個人。
也許正是飲三峽水,登三峽峰,三峽兩岸竟誕生了那麼多為理想 義無反顧的人:賦《離騷》、作《九歌》、敢《天問》的屈原,自嫁 匈奴,以身和親的王嬙,力主抗遼,訂立澶淵之盟,又三起三落的寇 準都從這裏走進曆史;巴楚、蜀吳憑借三峽天險,征戰廝殺,周而往 複,描述著一個個活生生的故事。
更有李白、杜甫等遷客騷人到此遊 曆吟詠,留下傳世詩章,這一切決不該是偶然的。
人們向往三峽,讚 譽三峽,除卻三峽的自然美,更看重的大概還是三峽那自在坦然的風 骨,空靈清靜的境界,那種含天容地的蒼莽大氣。
我知道,這裏麵有 對理想的憧憬,對命運的抗爭,對光明的追求,對世間一切永恒的主 題的依戀。
正是涵蓋了無數波瀾壯闊的曆史,經曆了古往今來眾多的 滄桑,三峽才有這般博大精深,才具有了這種超乎自然的靈氣。
比方那兵書寶劍峽,江北陡崖石縫中的“兵書”,其實是古代懸 棺葬遺物,那寶劍則是絕壁上凸現的岩石...
形容三峽的句子
1、長江三峽以其秀麗的山水,險峻的峽穀,宏偉壯觀的三峽大壩聞名世界!這個十一長假,我也有幸飽覽了三峽美麗的風光。
2、我們乘坐的遊輪沿江而上,依次經過了西陵峽、巫峽和瞿塘峽。
兩岸全是連綿起伏的山巒,鬱鬱蔥蔥的樹木,纏繞在山頂的雲霧,更增添了一種神秘的色彩。
更引人注目的是兩岸的懸崖峭壁、古棧道遺址和山頂的懸棺,讓人稱奇不以。
最有趣的是調皮的猴子在樹梢上跳來跳去...
描寫三峽美景的名句
早發白帝城 李白朝辭白帝彩雲間,千裏江陵一日還.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得行簡書聞欲下峽先以此寄 【唐】白居易 朝來又得東川信,欲取春初發梓州.書報九江聞暫喜,路經三峽想還愁.瀟湘瘴霧加餐飯,灩預驚波穩泊舟.欲寄兩行迎爾淚,長江不肯向西流.入峽次巴東 【唐】白居易 不知遠郡何時到,猶喜全家此去同.萬裏王程三峽外,百年生計一舟中.巫山暮足沾花雨,隴水春多逆浪風.兩片紅旌數聲鼓,使君艛艓上巴東.上三峽 【唐】李白 巫山夾青天,巴水流若茲.巴水忽可盡,青天無到時.三朝上黃牛,三暮行太遲.三朝又三暮,不覺鬢成絲.峽巫 【唐】楊炯 三峽七百裏,唯言巫峽長.重岩窅不極,疊嶂淩蒼蒼.絕壁橫天險,莓苔爛錦章.入夜分明見,無風波浪狂.忠信吾所蹈,泛舟亦何傷.可以涉砥柱,可以浮呂梁.美人今何在,靈芝徒有芳.山空夜猿嘯,征客淚沾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