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
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
隻摘了兩句,謝謝。
古詩《念奴嬌》中描寫周瑜的句子
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
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
釋義:遙想當年的周瑜春風得意,絕代佳人小喬剛嫁給他,他英姿奮發豪氣滿懷。
手搖羽扇頭戴綸巾,談笑之間,強敵的戰船燒得灰飛煙滅。
賞析:蘇軾重點要寫的是"三國周郎",故下闋便全從周郎引發。
開頭五句寫赤壁戰爭。
與周瑜的談笑論戰相似,作者描寫這麼一場轟轟烈烈的戰爭也是舉重若輕,閑筆紛出。
從起句的"千古風流人物"到"一時多少豪傑"再到"遙想公瑾當年",視線不斷收束,最後聚焦定格在周瑜身上。
然而寫周瑜卻不寫其大智大勇,隻寫其儒雅風流的氣度。
不留意的人容易把"羽扇綸巾"看作是諸葛亮的代稱,因為諸葛亮的裝束素以羽扇綸巾著名。
但在三國之時,這是儒將通常的裝束。
宋人也多以"羽扇"代指周瑜,如戴複古《赤壁》詩雲:"千載周公瑾,如其在目前。
英風揮羽扇,烈火破樓船。
" 蘇軾在這裏極言周瑜之儒雅淡定,但感情是複雜的。
"故國"兩句便由周郎轉到自己。
周瑜破曹之時年方三十四歲,而蘇軾寫作此詞時年已四十七歲。
孔子曾說:"四十五十而無聞焉,斯亦不足畏也已。
"蘇軾從周瑜的年輕有為,聯想到自己坎坷不遇,故有"多情應笑我"之句,語似輕淡,意卻沉鬱。
但蘇軾畢竟是蘇軾,他不是一介悲悲戚戚的寒儒,而是參破世間寵辱的智者。
所以他在察覺到自己的悲哀後,不是像南唐李煜那樣的沉溺苦海,自傷心誌,而是把周瑜和自己都放在整個江山曆史之中進行觀照。
在蘇軾看來,當年瀟灑從容、聲名蓋世的周瑜現今又如何呢?不是也被大浪淘盡了嗎。
這樣一比,蘇軾便從悲哀中超脫了。
原文: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
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
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
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
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
故國神遊,多情應笑我,早生華發。
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
作者:蘇軾(1037-1101),北宋文學家、書畫家。
字子瞻,又字和仲,號東坡居士。
漢族,眉州眉山(今屬四川)人。
與父蘇洵,弟蘇轍合稱三蘇。
他在文學藝術方麵堪稱全才。
其文汪洋恣肆,明白暢達,與歐陽修並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詩清新豪健,善用誇張比喻,在藝術表現方麵獨具風格,與黃庭堅並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對後代很有影響,與辛棄疾並稱蘇辛;書法擅長行書、楷書,能自創新意,用筆豐腴跌宕,有天真爛漫之趣,與黃庭堅、米芾、蔡襄並稱宋四家;畫學文同,喜作枯木怪石,論畫主張神似。
詩文有《東坡七集》等,詞有《東坡樂府》。
(1)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描寫周瑜指揮赤壁之戰時青春年少的英雄...
應是: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
高中語文必修4第36頁中,課本對雄姿英發的注釋是“姿容雄偉,英氣勃發”。
故《念奴嬌·赤壁懷古》蘇試描繪了周瑜英氣勃發的詩句應是: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
而“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
”則展現的是周瑜的指揮若定。
念奴嬌赤壁懷古,寫周瑜在赤壁之戰中的儒雅淡定的一句是
雪洗虜塵靜,風約楚雲窗。
何人為寫悲壯?吹角古城樓。
湖海平生豪氣,關塞如今風景,剪燭看吳鉤。
剩喜燃犀處,駭浪與天浮。
憶當年,周與謝,富春秋。
小喬初嫁,香囊未解,勳業故優遊。
赤壁磯頭落照,淝水橋邊衰草,渺渺喚人愁。
我欲乘風去,擊楫誓中流。
宋高宗紹興三十一年(1161)虞允文在采石磯大勝金兵,當時張孝祥正任撫州知州,捷報傳來,他欣喜欲狂,當即寫了這首《水調歌頭》。
從題目《聞采石磯戰勝》可以想見詞人激動的心情,同時也說明了寫作本詞的緣由,點明了本詞的主旨。
“雪洗虜塵靜”,首句對這次勝利給以高度評價,他說,這次擊敗金兵,把侵略者帶來的汙垢塵埃“雪”洗得幹幹淨淨了。
“風約楚雲留”,“風”,暗喻朝廷,雲,暗喻自己有官職在身。
因為江西撫州在古代屬楚國,所以說“楚雲”。
這句是說,由於朝廷的約束,地方官的責任又迫使我留在這兒,致使我未能參加這次令人鼓舞的戰鬥。
對這一點,他深感遺憾,所以接下去才說:“何人為寫悲壯?吹角古城樓。
”前句說,誰為這次的勝利譜寫悲壯的頌歌呢?表現了詞人對前線的記掛;後句說,他命令軍士在撫州古城的城樓吹起號角,大張旗鼓地慶祝這次勝利。
“湖海平生豪氣”,《三國誌·陳登傳》:“陳元龍湖海之士,豪氣不除。
”這一句化用《三國誌》評論陳登的話,說明自己平生具有湖海那樣寬闊豪邁的誌氣;“關塞如今風景”,是說采石磯打了勝仗,邊塞的形勢如今和過去不同了,言外之意是說過去敵人威脅我們,如今我們又占了上風;“剪燭看吳鉤”是說自己聽到喜訊興奮得詞人在夜間挑亮燈燭,檢查自己的武器,準備和敵人拚搏一場。
這三句話充分說明了張孝祥報效祖國的豪情壯誌和決心。
前方勝利的消息使他深受鼓舞,他磨拳擦掌、嚴陣以待,隨時準備為恢複中原獻身效力。
“剩喜燃犀處,駭浪與天浮。
”剩,盡量;“燃犀”,《晉書·溫嶠傳》:“燃犀角而照之”,後人用“燃犀”作照妖魔的意思,“燃犀處”,也就是消滅敵人的地方,這裏指采石磯。
“駭浪與天浮”是說采石磯一帶的江水掀起了驚濤駭浪,波浪浮到天一般高。
這兩句描寫采石磯戰鬥激烈,場麵宏偉,光照妖魔,要幹淨利落地把金兵全部消滅。
下片由回憶古代兩位北抗強敵的英雄寫起,進而說明自己要效法前人,做驅逐金兵恢複中原的英雄。
“憶當年,周與謝,富春秋!”這三句點明他回憶的兩個古人。
周,指三國時東吳的周瑜;謝,指晉朝的謝玄。
周瑜曾經大敗曹操,謝玄曾經大破來自北方的前秦入侵軍隊。
“富春秋”,是說他們建功立業的時候,正值他們年富力強的青壯年時代。
“小喬初嫁,香囊未解,勳業故優遊。
”這三句說,當時周瑜剛娶“小喬”為妻,謝玄還是佩帶香囊的少年,他們就從容不迫地創建了不朽的功業。
周瑜和小喬結婚的時候隻有二十四歲;《晉書·謝玄傳》記載,謝玄少年時“好佩紫香囊”;“優遊”,從容不迫的樣子,意同蘇軾《念奴嬌》詞說周瑜“談笑間強虜灰飛煙滅”,不過蘇詞寫的更為形象。
這三句表現了詞人對周瑜和謝玄的欽佩與向往。
“赤壁磯頭落照,淝水橋邊衰草,渺渺喚人愁。
”這三句是對前邊追述兩個曆史人物後的小結。
當年周瑜戰勝強敵的“赤壁磯”那兒,隻能看到夕陽西下的殘景,即“落照”;謝玄揮戈的淝水橋邊隻有破敗的衰草。
“渺渺”,渺茫曠遠,第三句說,回憶他們,隻能喚起人們遙遠無際的憂愁。
“我欲乘風去,擊楫誓中流。
”結尾二句,巧用兩個典故,表達自己恢複中原、報效國家的宏偉誌向,與上片“湖海平生豪氣”相呼應,更突出了他的愛國主義思想。
“乘風”,《南史·宗愨傳》記載,宗愨少有大誌,曾對他的叔父宗炳說:“願乘長風破萬裏浪。
”“擊楫”句化用《晉書·祖逖傳》化用祖逖“中流擊楫而誓”句意。
本詞主題博大,氣魄宏偉,作者熾熱的愛國主義思想洋溢於字裏行間。
全詞格調激昂慷慨,悲壯宏偉,用典貼切自然,是思想性強,藝術水平高的名作。
(
念奴嬌中描寫周瑜的際遇
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
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
原文:念奴嬌·赤壁懷古 宋代 蘇軾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
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
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
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
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
故國神遊,多情應笑我,早生華發。
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
蘇軾的念奴嬌是寫周瑜的?
是寫了周瑜。
"浪淘盡"──真是既有形象,更能傳神。
但更重要的是作者一開頭就抓住曆史發展的規律,高度凝煉地寫出曆史人物在曆史長河中所處的地位,真是"高屋建瓴",先聲奪人。
令人不能不驚歎。
"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上麵已泛指"風流人物",這裏就進一步提出"三國周郎"作為一篇的主腦,文章就由此生發開去。
"亂石崩雲,驚濤裂岸,卷起千堆雪"──這是現場寫景,必不可少。
一句說,亂石象崩墜的雲;一句說,驚濤象要把堤岸撕裂;由於亂石和驚濤搏鬥,無數浪花卷成了無數的雪堆,忽起忽落,此隱彼現,蔚為壯觀。
"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如畫"是從眼前景色得出的結論。
江山如此秀美,人物又是一時俊傑之士。
這長江,這赤壁,豈能不引起人們懷古的幽情?於是,由此便逗引出下麵一大段感情的抒發了。
"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作者在這裏單獨提出周瑜來,作為此地的代表人物,不僅因為周瑜在赤壁之戰中是關鍵性人物,更含有藝術剪裁的需要在內。
請看,在"公瑾當年"後麵忽然接上"小喬初嫁了",然後再補上"雄姿英發",真象在兩座懸崖之間,橫架一道獨木小橋,是險絕的事,又是使人歎絕的事。
說它險絕,因為這裏原插不上小喬這個人物,如今硬插進去,似乎不大相稱。
所以確是十分冒險的一筆。
說它又使人歎絕,因為插上了這個人物,真能把周瑜的風流俊雅極有精神地描畫出來。
從藝術角度來說,真乃傳神之筆。
那風神搖之處,決不是用別的句子能夠飽滿地表現的。
"羽扇綸巾"──這四個字,充分顯示周瑜的風度閑雅,是"小喬初嫁了"的進一步勾勒和補充。
"故國神遊,多情應笑我,早生華發"──從這裏就轉入對個人身世的感慨。
"故國神遊",是說三國赤壁之戰和那些曆史人物,引起了自己許多感想──好象自己的靈魂向遠古遊曆了一番。
"多情",是嘲笑自己的自作多情。
由於自作多情,難免要早生華發(花白的頭發),所以隻好自我嘲笑一番了。
在這裏,作者對自己無從建立功業,年紀又大了──對比起周瑜破曹時隻有三十四歲,仍然隻在赤壁磯頭懷古高歌,不能不很有感慨了。
"人間如夢,一尊還酹江月"──於是隻好曠達一番。
反正,過去"如夢",現在也是"如夢",還是拿起酒杯,向江上明月澆奠,表示對它的敬意,也就算了。
這裏用"如夢",正好回應開頭的"浪淘盡"。
因為風流人物不過是"浪淘盡",人間也不過"如夢"。
又何必不曠達,又何必過分執著呢!這是蘇軾思想上長期潛伏著的、同現實世界表現離心傾向的一道暗流。
階級的局限如此,在他的一生中,常常無法避免而不時搏動著。
轉載請注明出處句子大全網 » 念奴嬌赤壁懷古中描寫周瑜輕鬆從容大敗曹軍的詩句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