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寫“真善美”的句子有哪些?
貌雖美但如果沒有純潔的靈魂,就好比是晶亮的玻璃眼睛,不辨世事。
美,是永恒不朽的瞬間一現,可是我們竟然會想追求它一生;美的欲求,驅使人絕望,令人難以忍受。
以天生的感情喜愛純粹藝術和科學,所感受到的神秘,是我們能夠擁有的最美的經驗。
美!是用心靈的眼睛才能看到的東西。
美!是用心靈的眼睛才能看到的東西。
從我們心中奪走對美的愛,也就奪走了生活的全部魅力。
十全十美雖無法達到,但卻值得追求。
審美的感官需要文化修養,借助修養才能了解美,發現美。
社會生活的消極的道德本質常常導致人們肉體美的退化。
美是理性與感性的協調一致,正是這種協調一致才是它的魅力之所在。
如果漂亮的臉蛋是份推薦書的話,那麼聖潔的心就是份信用卡審美的感官需要文化修養,借助修養才能了解美,發現美。
美猶如盛夏的水果,是容易腐爛而難保持的。
應該把美的形貌與美的德行結合起來。
這樣,美才會放射出奪目的光輝。
一個人一旦密切注意起任何事物,即使隻是一片草葉,也會變成一種神秘的無比的遼闊和壯麗,令人敬畏。
失去了真,同時也就失去了美。
...
哪本散文集寫人性真善美的美言美句多
朱自清當衣買書 楊建民 朱自清先生雖然以散文名世,但他後來長時間在大學任教,講授“詩選”(以《古詩源》為教本)、“歌謠”、“陶淵明詩”、“新文學研究”等課程;出版有《新詩雜話》、《標準與尺度》、《詩言誌辨》、《論雅俗共賞》、《經典常談》等文藝批評。
其學術研究著作,有著很深的學術造詣。
這種厚實的為文積澱,似乎是那一代學人所共有。
這種積澱的得來,自然與他們讀書、愛書有大關聯。
朱自清在上中學時,就極喜歡讀書。
當時家裏每月給他一元零花錢,他大部分都交給家鄉一家廣益書局了,而且還常常欠賬。
引發他對哲學興趣的一部《佛學易解》,就是從這家書局得到的。
後來到北京大學讀書,專業就是哲學,朱自清就更喜歡佛學書了。
當時佛經一類書多在西城臥佛寺鷲峰寺一帶,他曾到寺裏麵買了《因明入正理論疏》、《百法明門論疏》、《翻譯名義集》等書。
當時是一個陰沉的秋天的下午,街上就朱自清一人,後來他在文章中回憶時還說:“這股傻勁回味起來頗有意思。
” 1920年,是朱自清在大學最後一年。
一次,他到琉璃廠去逛書店,在華洋書莊見到一部新版的《韋伯斯特大字典》,定價要14元。
這錢對這部大書說來雖不算太貴,可對一個念書的學生卻實在不是個小數目。
自己手頭沒這麼多錢,可書又實在舍不得,思來想去,就自己的一件皮大氅還值點錢了。
這件大氅,是父親在朱自清結婚時為他做的,水獺領,紫貂皮。
大氅雖是布麵,樣式有點土氣,領子還是用兩副“馬蹄袖”拚湊起來,可畢竟是皮衣,在製作的時候,父親還很費了些心力。
可當時實在舍不得那本“大字典”,又想到將來準能將大氅贖出,便在躊躇許久後,毅然將它拿到了當鋪。
當鋪在學校後門,轉身就到。
朱自清並沒有過多考慮。
因為想到將來贖回,便以書價作當價:14塊。
大氅當然不止這個價,所以當鋪櫃上的人一點不為難,即刻付款。
拿上錢,朱自清馬上去把那本《韋伯斯特大字典》抱了回來。
不料那件費了父親許多心力的大氅,卻終於沒有贖回來。
大學畢業後,朱自清在江浙一帶中學教書,後來被聘為清華大學中文係教授。
有一年冬天特別冷,朱自清沒有力量縫製棉袍,便到街上去買了一件馬夫用的氈披風。
這種披風有兩種,一種式樣較好且細毛柔軟,但價貴,朱自清買不起,便買了一種粗糙但便宜點的。
這件氈披風由於太過顯眼,成了教授生活清貧的標誌,以致後來多次出現在回憶朱自清的朋友的筆下。
但它卻為朱自清進城上課攔擋了風寒,晚間又鋪下當褥子,雖然說起來頗叫人心酸。
此時,再想想那件當出而不能贖回的皮大氅,叫人更感到讀書人癡迷於書的程度。
《人民日報海外版》 2004年04月16日 秋瑾與新市 秋瑾(.1875-.1907),字璿卿號競雄,自號鑒湖女俠,乃係清末頗具盛名之女革命家,浙江山陰人,生於官紳之家,精通經史工詩詞,後東渡日本留學,創辦《白話報》,參加三合會、同盟會,任評議員浙江分會主盟人。
創辦《中國女報》,組織光複軍,為推翻滿清王朝立下汗馬功勞。
.1907年組織浙皖起義,事泄而英雄就義,然她曾臨新市之行卻鮮為人知。
秋瑾有個親密女友叫徐自華,字懺慧號寄塵,出嫁湖州府歸安縣南潯鎮,在該鎮潯溪女校任督學(校長)。
而秋瑾.1906年春自日本歸國後亦在該校任教,共同誌向遂使秋瑾與徐自華結為摯友,徐自華曾資助黃金二十餘兩給秋瑾從事革命活動。
徐自華出生崇德縣石門鎮(今崇福鎮)一個書香之家,家居西門頤誌堂(進士第)。
徐自華的堂妹徐韻華出嫁於德清縣新市鎮曹家,丈夫曹玉圃為前清秀才,詩詞文章無一不精。
徐自華徐韻華姐妹倆關係相當密切,到無話不談之地步。
約在1906年春夏之交,徐自華偕同秋瑾到新市堂妹徐韻華家作客。
曹家居古鎮新市南昌街駕仙橋的曹家花園,曹宅曰:"燕詒堂",為新市清代名宅。
曹玉圃徐韻華盛情款待堂姐徐自華與秋瑾,並與之賦詩作詞。
曹玉圃有個知心朋友陳竹君,乃老同盟會會員,知鑒湖女俠秋瑾來新市曹家,即邀徐自華秋瑾二人到新市十景塘陳宅"樹德堂"作客。
陳竹君約生於.1870年,新市人,為青紅幫大字輩,與黃金榮、王金發及後來任民國浙江省督軍的周鳳岐為知交。
陳竹君先生又是光緒江蘇省候補知縣,他在新市胡家墳開設"萬興羊毛行"。
武昌起義後,陳竹君參加攻打浙江省巡撫衙門,與**(.1887--.1975)同為敢死隊員,後又任國民黨中央候補委員,浙江省執委、與**有書畫交往。
經曹玉圃徐韻華夫婦介紹,陳竹君與秋瑾相識,這次秋瑾在新市約逗留三至五天。
第二次秋瑾來新市時間約為1907年初,她先居於徐自華娘家石門,因清廷視秋瑾為要犯且知她與徐自華之關係,故為安全計,徐自華將秋瑾半夜用船護送到新市堂妹徐韻華家,秋瑾居於曹家花園朝南樓房(今樓還存)。
數日後,徐自華見追捕秋瑾風聲日緊,就將秋瑾安排在陳竹君家,約居一周後秋瑾執意要回紹興,故陳竹君半夜用船護送她出外,具體地點已無考。
1907年7月.5日,秋瑾被清廷殺害於紹興軒亭口,徐自華悲痛不已,遂將秋瑾葬於西子湖畔,曹玉圃徐韻華夫婦亦資助秋瑾之葬費。
為了紀念秋瑾,徐自華發起成立"秋社",徐...
簡要概括句子
蘇格拉底的看法是功用為美.譬如一個糞筐,因為它有用,那麼就是美的.而即便是一麵金做的盾牌,如果製作粗糙,那麼也不美. 色諾芬的《回憶蘇格拉底》有一段探討: 阿裏斯提普斯又問道,“你知不知道什麼東西是美的?” 蘇格拉底回答道:“美的東西多得很”. “那麼,他們都是彼此一樣的嗎?”阿裏斯提普斯問. “不然,有些東西彼此極不一樣”,蘇格拉底回答. “可是,美的東西怎麼能和美的東西不一樣起來呢?”阿裏斯提普斯問. “自然咧”,蘇格拉底回答道,“理由在於,美的摔跤者不同於美的賽跑者;美的防禦用的圓盾和美的便於猛力迅速投擲的標槍也是極不一樣的”,蘇格拉底回答. …… “難道你以為”蘇格拉底回答道,“好是一回事,美是另一回事嗎?難道你不知道,對同一事物來說,所有的東西都是既美好又好的嗎?首先,德行就不是對某一些東西來說是好的,而對另一些東西來說才是美的.同樣,對同一事物來說,人也是既美又好的;人的身體,對同一事物來說,也是顯得既美又好,而且,凡人所用的東西,對他們所適用的事物來說,都是既美又好的.” “那末,一個糞筐也是美的了?” “當然咧,而且,即使是一個金盾牌也是醜的,如果對於其各自的用處來說,前者做得好而後者做得不好的話.” “難道你是說,同一事物是既美而又醜的嗎?” “的確,我是這麼說——既好又不好.因為一樁東西對饑餓來說是好的,對熱病來說就不好,對賽跑來說是美的東西對摔跤來說,往往可能就是醜的,因為一切事物,對它們所適合的東西來說,都是既美又好的,而對於它們不適合的東西,則是即醜又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