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裏用 “鬆柏有本性”,實際上是一種“比德”之說。所謂“比德”就是用自然界的事物來比喻人的道德境界,從而進一步喚起人們的人格境界的自我提升。中國古代的士大夫喜歡用鬆、竹、梅、菊來比喻人格。在這裏,劉楨以鬆柏為喻,勉勵他的堂弟堅貞自守,不因外力壓迫而改變本性,號召人們處於亂世的時候要有一種堅定的人格追求。
贈從弟其二句子賞析
這裏用 “鬆柏有本性”,實際上是一種“比德”之說。
所謂“比德”就是用自然界的事物來比喻人的道德境界,從而進一步喚起人們的人格境界的自我提升。
中國古代的士大夫喜歡用鬆、竹、梅、菊來比喻人格。
在這裏,劉楨以鬆柏為喻,勉勵他的堂弟堅貞自守,不因外力壓迫而改變本性,號召人們處於亂世的時候要有一種堅定的人格追求。
古詩《贈從弟》的賞析
贈從弟(其二) 魏晉●劉楨 亭亭山上鬆,瑟瑟穀中風。
風聲一何盛,鬆枝一何勁。
冰霜正慘淒,終歲常端正。
豈不罹凝寒,鬆柏有本性。
【詩文注釋】 ①劉楨有《贈從弟》詩三首,都用比興。
②從弟:堂弟。
③亭亭:高貌。
④瑟瑟:風聲。
⑤罹:遭受。
⑥凝寒:嚴寒。
【作者點擊】 劉楨(?-217),字公幹,存詩二十餘首。
他同孔融、陳琳、王粲、徐幹、阮禹、應揚並稱“建安七子”。
他在當時甚有詩名,曹丕即稱其“五言詩之善者,妙絕時人”。
他性格豪邁,狂放不羈。
鍾嶸說他: “仗氣愛奇,動多振絕。
貞骨淩霜,高風跨俗。
” 【作品品析】 劉楨的贈答詩中,最著名的是《贈人弟》三首。
這三首詩分別用蘋藻、鬆樹、鳳凰比喻堅貞高潔的性格,既是對其從弟的讚美,也是詩人的自我寫照。
其中第二首最佳,寫得豪邁淩厲,頗有“挺立自持”、“高風跨俗” 的氣概。
麵對動亂的社會,遭遇坎坷的人生,劉楨更多地是表現個人憤慨不平的情感,因此他的作品中總是充盈著慷慨磊落之氣。
正如他自己所說,風霜逼迫愈嚴,愈能體現鬆柏堅貞挺拔的本性。
這種精神和氣骨造就了劉楨詩歌俊逸而奇麗的風格。
【詩文品讀】 【特色探究】 這是一首詠物詩。
【名句研讀】 1、風聲一何盛,鬆枝一何勁。
——這兩句繼承了孔子的“歲寒然後知鬆柏之後調也”的這種思想,勉勵他的弟弟要學習鬆柏,越是風聲淒慘,那麼越是要挺立風中。
2、豈不罹霜雪,鬆柏有本性。
——這裏用 “鬆柏有本性”,實際上是一種“比德”之說。
所謂“比德”就是用自然界的事物來比喻人的道德境界,從而進一步喚起人們的人格境界的自我提升。
中國古代的士大夫喜歡用鬆、竹、梅、菊來比喻人格。
在這裏,劉楨以鬆柏為喻,勉勵他的堂弟堅貞自守,不因外力壓迫而改變本性,號召人們處於亂世的時候要有一種堅定的人格追求。
【相關鏈接】 一、同題詩選錄 ★贈從弟 唐●李白 楚人不識貨,重價求山雞。
獻主昔雲是,今來方覺迷。
自居漆園北,久別鹹陽西。
風飄落日去,節變流鶯啼。
桃李寒未開,幽關豈來蹊? 逢君發花萼,若與青雲齊。
及此桑葉綠,春蠶起中閨。
日出布穀鳴,田家擁鋤犁。
顧餘乏尺土,東作誰相攜。
傅說降霖雨,公輸造雲梯。
羌戎事未息,君子悲塗泥。
報國有長策,成功羞執圭。
無由謁明主,杖策還蓬藜。
他年爾相訪,知我在磻溪。
★贈從弟司庫員外絿 唐●王維 少年識事淺,強學幹名利。
徒聞躍馬年,苦無出人智。
即事豈徒言,累官非不試。
既寡遂性歡,恐招負時累。
清冬見遠山,積雪凝蒼翠。
浩然出東林,發我遺世意。
惠連素清賞,夙語塵外事。
欲緩攜手期,流年一何駛。
★贈從弟南平太守之遙其二 唐●李白 東平與南平,今古兩步兵。
素心愛美酒,不是顧專城。
謫官桃源去,尋花幾處行。
秦人如舊識,出戶笑相迎。
★贈從弟(其一) 魏晉●劉楨 泛泛東流水。
磷磷水中石。
蘋藻生其涯。
華葉紛擾溺。
采之薦宗廟。
可以羞嘉客。
豈無園中葵。
懿此出深澤。
★贈從弟(其三) 魏晉●劉楨 鳳皇集南嶽。
徘徊孤竹根。
於心有不厭。
奮翅淩紫氛。
豈不常勤苦。
羞與黃雀群。
何時當來儀。
將須聖明君。
★贈從弟南平太守之遙其一 唐●李白 少年不得意,落魄無安居。
願隨任公子,欲釣吞舟魚。
常時飲酒逐風景,壯心遂與功名疏。
蘭生穀底人不鋤,雲在高山空卷舒。
漢家天子馳駟馬,赤軍蜀道迎相如。
天門九重謁聖人,龍顏一解四海春。
彤庭左右呼萬歲,拜賀明主收沉淪。
翰林秉筆回英眄,麟閣崢嶸誰可見。
承恩初入銀台門,著書獨在金鑾殿。
龍鉤雕鐙白玉鞍,象床綺席黃金盤。
當時笑我微賤者,卻來請謁為交歡。
一朝謝病遊江海,疇昔相知幾人在。
前門長揖後門關,今日結交明日改。
愛君山嶽心不移,隨君雲霧迷所為。
夢得池塘生春草,使我長價登樓詩。
別後遙傳臨海作,可見羊何共和之。
★贈從弟茂卿 唐●楊巨源 吾從驥足楊茂卿,性靈且奇才甚清。
海內方微風雅道,鄴中更有文章盟。
扣寂由來在淵思,搜奇本自通禪智。
王維證時符水月,杜甫狂處遺天地。
流水東西岐路分,幽州迢遞舊來聞。
若為向北驅疲馬,山似寒空塞似雲。
★贈從弟弘元時為中軍功曹住京詩 漢晉●謝靈運 昔聞蘭金,載美典經。
曾是朋從,契合性情。
我違誌概,顯藏無成。
疇鑒予心,托之吾生。
★吳安西館贈從弟楚客 唐●孟郊 蒙籠楊柳館,中有南風生。
風生今為誰,湘客多遠情。
孤枕楚水夢,獨帆楚江程。
覺來殘恨深,尚與歸路並。
玉匣五弦在,請君時一鳴。
二、古鬆詩選 三、詩中的古鬆賞析 【經典試題】 1、(2005年江蘇省無錫市)對本詩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 A. 首句中,“亭亭”的意思是“高聳的樣子”,寫出了青鬆挺立風中的形象。
B.三、四兩句連用兩個“一何”,第一個“一何”突出了風之大,第二個“一何”突出了青鬆的雄健挺拔。
C.反襯手法的運用是這首詩寫作上的主要特點,全詩以“山上鬆”的堅韌反襯出“穀中風”的迅疾。
D.本詩以鬆柏為喻,讚頌鬆柏挺立風中而不倒,曆經嚴寒而不凋的頑強生命力,對從弟的勸勉之意不言而喻。
《贈從弟》第二首哪句是名句
劉楨亭亭山上鬆,② 瑟瑟穀中風。
③ 風聲一何盛, 鬆枝一何勁。
冰霜正慘淒, 終歲常端正。
豈不罹凝寒?④ 鬆柏本有性。
【作者】 ?- 217,字公幹,東平(今山東省東平縣)人,劉詩風格勁挺,不重雕飾。
曹丕曾稱讚他的五言詩“妙絕時人”,但作品流傳很少,僅存十五首。
【注釋】 ①劉楨有《贈從弟》詩三首,都用比興。
這是第二首,作者以鬆柏為喻,勉勵 他的堂弟堅貞自守,不因外力壓迫而改變本性。
②亭亭:高貌。
③瑟瑟: 風聲。
④罹:遭受。
凝寒:嚴寒。
【品評】 這是一首詠物詩。
詩人緊緊扣住鬆柏經寒不衰、枝幹堅勁的特征來描寫, 寫出了鬆柏的凜然正氣,成功地通過詠鬆柏來表現自已對高風亮節的讚美和 追求。
全詩格調勁健,語言質實,具有清剛之氣。
象詩中“風聲一何盛,鬆 枝一何勁”,以句式的重複來突出狂風與勁鬆的對抗,語調緊促有力,詩情 震蕩,正顯示了此詩以氣勝的特色。
全詩章法渾成,承轉自然。
尤其是結尾 二句,以虛詞設問,牽出全篇主旨,可謂收束得法,神完氣足。
作者簡介:劉楨,字公幹,“建安七子”之一,為曹操幕僚,任丞相掾屬。
曹丕《與吳質書》中說:“其五言詩之善者,妙絕時人。
”與曹植並稱“曹劉”。
有輯本《劉公幹集》。
鑒賞提示:以昂然挺立於風雪中鬆柏形象隱喻堅貞不屈的人格美。
寫作手法全用比興,詠物寫懷,立意高遠,構思巧妙,用語自然,用意得體。
賞析要點:詩人希望堂弟能向鬆柏那樣堅貞自守,不因外力的壓迫而改變本性,也有自況自勉的含義。
詩人不是孤立地詠物寫鬆,而是把鬆柏放在惡劣的環境中來刻畫,突出了它與作為對立麵的狂風、冰雹的搏鬥,可謂是通過典型環境來刻畫典型性格,使鬆柏的形象以勝利者的姿態傲然挺立在高山之巔,顯示出一種激勵人心和鬥誌的崇高美、悲壯美。
人是環境的產物,也會受到各種環境因素的挫折、考驗。
詩人告訴我們,必須像鬆柏那樣永遠保持堅貞自強的個性,才不愧為一個頂天立地的人。
要50句句子以及賞析
古詩文名句欣賞 1、 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王灣《次北固山下》) 簡析:蘊含新事物孕育於舊事物解體之時的哲理. 2、 盈縮之期,不但在天;養怡之福,可得永年.(.曹操《龜雖壽》) 簡析:發揮主觀能動性,樂觀向上,積極進,將終生有益、無憾. 3、 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晏殊《浣溪沙?一曲新詞酒一杯》) 簡析:一切必然要消逝的美好事物都無法阻止其消逝,但在消逝的同時,仍然有美好事物的再生,生活不會因消逝而變得一片虛無.(常用來表達一種“想要挽留卻又不能留住”的心態.或對人生的感慨:盛衰浮沉,生死聚散,也如這花開花落、燕去燕來.) 4、 莫言下嶺便無難,賺得行人空喜歡;正入萬山圈子裏,一山放過一山攔.(楊萬裏《過鬆源晨炊漆公店》)簡析:它蘊涵著要透過現象看本質,不被假象所迷惑的道理. 5、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朱熹《觀書有感》) 簡析:借景喻理,說明隻有思想永遠活躍,接受種種不同新思想、新知識,方能才思不斷,新水長流.(或:人要心靈澄明,就得不斷學習,時時補充新知.) 6、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清朝趙翼《論詩》) 簡析:常用來讚美人才的人才輩出,也用來表示一代新人過去,又有一代新人出現,長江後浪推前浪.也含有“世事超越前人,不斷創新,不斷進取的必然趨勢”之哲理. 八年級7、會當淩絕頂,一覽眾山小.(杜甫《望嶽》) 簡析:它包含一切有所作為的人都應具有不怕困難、敢於攀登絕頂,俯視一切的雄心和氣概. 8、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陸遊《遊山西村》) 簡析: 曆經“山重水複”讓人懷疑無路可走,卻又意外地呈現出光明前景(或:表現感到困惑時,突然見到希望). 9、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漢樂府《長歌行》 簡析:勸勉人們努力珍惜青春年華,世間沒有後悔藥.有“失去才知可貴”的哲理. 10、誰道人生無再少?門前流水尚能西!(蘇軾《浣溪沙?山下蘭芽短浸溪》) 簡析:表現作者雖處困境,仍力求振作精神 .隻要主觀努力,心理健康,仍然能青春永駐,老當益壯. 11、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杜牧的《赤壁》) 簡析:詩中蘊含機遇造人的哲理,且隱含著詩人對自己生不逢時、懷才不遇的慨歎之情. 12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陶淵明《飲酒》) 簡析:它蘊含著這樣的哲理:隻要有高尚的精神境界,即使身居喧囂人境也無\"喧囂\"之感. 13、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李白《 行路難》) 簡析:堅信不怕困難、勇往直前,抱負是必能實現的. 14、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龔自珍《己亥雜詩》) 簡析:闡明事物具有兩重性. 15、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銷愁愁更愁.(李白《宣州謝跳樓餞別校書叔雲》) 簡析:詩句最具憂愁、苦悶之意.極欲擺脫,卻又無計可除.有“有新栽花花不發”的意蘊,也告誡人們:酒不解真愁. 16、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李煜《相見歡》) 簡析:詞句用巧妙地比喻寫\"愁\".寓含一種既無可奈何,又無可解脫的別人不能理解的理趣. 17、不畏浮雲遮望眼,隻緣身在最高層.(王安石《登飛來峰》) 簡析:詩中蘊含站得高,看得遠的道理.與王之渙“欲窮千裏目,更上一曾樓”有異曲同工之妙. 18、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簡析:把對朋友的真摯感情升華為哲理,寫出四海之內有知心朋友,就是在天涯海角也還是近鄰一樣的親近,說明知心朋友是聲息相通的. 19、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裏共嬋娟.(蘇軾《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 簡析:前三句,表達了作者曠達胸襟,表現了作者感悟人生哲理:世界上不可能有永遠圓滿的事情. 後兩句,從“隔千裏兮共明月”演化而來的,通過寫明月來表達對人生美好祝願,道盡了千載離人心願的詞句是: 20、興,百姓苦;亡,百姓苦!(張養浩《山坡羊潼關懷古》) 簡析:無論朝代的興或亡,最苦的都是老百姓. 21、豈不罹凝寒,鬆柏有本性.(劉楨《贈從弟》) 簡析:隻要有堅貞的信念,任何艱難挫折都不會改變節操. 22、長恨春歸無覓處,不知轉入此中來.(白居易《大林寺桃花》) 簡析:在一處失去的,將會在別出找出來. 23、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李商隱《無題》) 簡析:常用來比喻教師的工作,被人們用來讚美無私奉獻的精神. 24、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劉禹錫《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 簡析:表現了豁達的胸懷和奮發向上、努力進取的精神.喻含新事物不斷湧現的理趣. 九年級25、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李清照《武陵春》) 簡析:景物依舊,人事迥異.有“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世事如棋局局新”的理趣. 26、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溯洄從之,道阻且長.溯遊從之,宛在水中央.(《詩經?蒹葭》 簡析:此詩有\"上窮碧落下黃泉,兩處茫茫皆不見\"的不斷尋找追求的理趣. 27、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辛棄疾《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 簡析:人,一生事業與抱負都為天下,必定名垂千古,流芳百世. 28、今夜偏知春氣暖,蟲聲新透綠窗...
古詩賞析 (150字左右)
席慕蓉在有關“鄉情,鄉思,鄉愁”的詩歌也不少,而且這類詩歌她寫得更是情難自抑,猶如懸崖瀑布,奔騰飛躍,很能與讀者產生共鳴。
無論身在何處,每每走進這類詩歌,心中珍藏的那分對故土的惦念之情可謂一瀉千裏,大有不可收拾之勢。
一首《鄉愁》更是別有一番滋味心頭繞: 故鄉的歌是一支清遠的笛/總在有月亮的晚上想起(第一節) 僅此兩句,已經使我想起“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的千古佳句,可以想像這是多麼心動的感覺。
故鄉的麵貌卻是一種模糊的悵惘/仿佛霧裏的揮手別離(第二節) 最初對這兩句詩歌的理解比較幼稚和片麵,也沒有過多地思索作者為何說“故鄉的麵貌卻是一種模糊的悵惘”後來全麵了解席慕蓉之後方有更清晰的認識,也進一步認識到“模糊”是因為別離時間太久,又因為種種原因這種“模糊”變成了“悵惘”,了解詩人的境況,對解讀這樣的詩句很有幫助。
離別後/鄉愁是一棵沒有年輪的樹/永不老去(第三節) 詩歌最後小節將“鄉愁”凝結在一棵沒有年輪的樹上,充分表達“思鄉之情”不會因為人的老去而漸失,而是永遠鮮活。
“亭亭山上鬆,瑟瑟穀中風”,開篇描寫出鬆柏樹的整體形象:高聳挺拔,立與山上,笑迎“瑟瑟”寒風,不像嚴寒低頭,不在惡勢力下彎腰,高俊雄偉,傲骨錚錚。
三、四兩句“風聲一何盛,鬆枝一何勁”意思是風聲是多麼的凶猛,鬆枝在風中又是多麼的剛勁。
是對風聲與鬆樹都予以展開描寫,描寫鬆柏與寒風在對立中所展現的情狀,突出了鬆的可貴品格。
五、六兩句“冰霜正慘淒,終歲常端正”意思是正當嚴冰寒霜帶來一片悲慘淒涼景象之時,鬆樹卻總是那麼挺拔美好。
通過冰霜的殘酷再一次反襯鬆樹的不畏嚴寒與高潔傲骨。
“豈不罹凝寒,鬆柏有本性”兩句的意思是難道鬆柏就不遭受寒冷嗎?但是鬆柏原本就具有不畏嚴寒的本性。
直接寫鬆品格,點明主題。
如果說前麵四句主要寫鬆樹的形象,那麼後麵四句則主要寫鬆樹的品格。
它雄偉挺拔,不懼怕任何惡劣嚴酷的環境。
這樣,鬆樹的形象才得到完整的表現。
全詩以簡練的語言寫出了鬆樹剛正堅貞、不屈不撓的鮮明形象和不向嚴寒低頭,不向殘暴彎腰的氣節,詩作融入了對鬆樹讚頌的深厚感情,其用意是以比興手法象征詩人自己的性格與抱負,同時也是為了勉勵他的從弟。
這首詞反映了樸素、溫暖而有風趣的農村生活的一個側麵。
在描寫手法上,沒有使用濃筆豔墨,隻是用純粹的白描手法,描繪了農村一個五口之家的環境和生活畫麵。
作者能夠把這家老小的不同麵貌和情態,描寫得維妙維肖,活靈活現,具有濃厚的生活氣息,如若不是大手筆,是難能達到此等藝術意境的。
上闋頭兩句,寫這個五口之家,有一所矮小的茅草房屋、緊靠著房屋有一條流水淙淙、清澈照人的小溪。
溪邊長滿了碧綠的青草。
在這裏,作者隻用了淡淡的兩筆,就把由茅屋、小溪、青草組成的清新秀麗的環境勾畫出來了不難看出,這兩句在全首詞中,還兼有點明環境和地點的使命。
三四兩句,描寫了一對白發翁媼,親熱地坐在一起,一邊喝酒,一邊優閑自得地聊天,彼此“媚好”,親密無間,那種和諧、溫暖、愜意的老年夫妻的幸福生活,形象地再現出來了。
下闋四句,采用白描手法,直書其事,和盤托出三個兒子的不同形象。
大兒子是家中的主要勞力,擔負著溪東豆地裏鋤草的重擔。
二兒子年紀尚小,隻能做些輔助勞動,所以在家裏編織雞籠。
三兒子不懂世事,隻知任意地調皮玩耍,看他躺臥在溪邊剝蓮蓬吃的神態,即可知曉。
這幾句雖然極為通俗易懂,但卻刻畫出鮮明的人物形象,描繪出耐人尋味的意境。
尤其是小兒無拘無束地剝蓮蓬吃的那種天真活潑的神情狀貌,饒有情趣,栩栩如生,可謂是神來之筆,古今一絕! “臥”字的用得極妙它把小兒天真、活潑、頑皮的勁兒,和盤托出,躍然紙上。
所謂一字千金,即是說使用一字,恰到好處,就能給全句或全詞增輝。
這裏的“臥”字正是如此。
急!!!!!!周一我要講贈從弟
贈從弟①亭亭②山上鬆,瑟瑟③穀中風。
風聲一何④盛,鬆枝一何勁!冰霜正慘淒,終歲常端正。
豈不罹凝寒⑤,鬆柏有本性!【注釋】①選自《先秦漢魏晉南北朝詩·魏詩》卷三。
劉楨(?--217),漢末詩人,建安七子之一,以五言詩著稱。
有《贈從弟》詩三首,都用比興。
這是第二首。
作者以鬆柏為喻,勉勵他的堂弟堅貞自守,不因外力壓迫而改變本性。
從(zòng)弟,堂弟。
全詩文字平實,風格古樸。
②亭亭:高聳的樣子。
③瑟瑟:形容風聲。
④一何:多麼。
⑤罹(lí)凝寒:遭受嚴寒。
罹,遭受。
凝寒,嚴寒。
【譯文】高山上挺拔聳立的鬆樹,頂著山穀間瑟瑟呼嘯的狂風。
風聲是如此的猛烈,而鬆枝是如此的剛勁!任它滿天冰霜慘慘淒淒,鬆樹的腰杆終年端端正正。
難道是鬆樹沒有遭遇凝重的寒意?不,是鬆柏天生有著耐寒的本性!作者簡介劉楨(?~217)漢魏間文學家。
建安七子之一。
字公幹。
東平(今屬山東)人。
父劉梁,以文學見貴。
建安中,劉楨被曹操召為丞相掾屬。
與曹丕兄弟頗相親愛。
後因在曹丕席上平視丕妻甄氏,以不敬之罪服勞役,後又免罪署為小吏。
建安二十二年 (217),與陳琳、徐瑀、應瑒等同染疾疫而亡。
劉楨的文學成就,主要表現在詩歌、特別是五言詩創作方麵。
曹丕就曾說他"其五言詩之善者,妙絕時人"(《又與吳質書》)。
其作品氣勢激宕,意境峭拔,不假雕琢而格調頗高。
他與王粲合稱"劉王"。
清代劉熙載說"公□氣勝,仲宣情勝"(《藝概·詩概》),這是從對比中揭示了二人各自的長處。
還有人把他同曹植合稱"曹劉",也是從氣格方麵著眼的。
集中體現其風格的是《贈從弟》三首,抒寫詩人的胸懷誌節,具有悲涼慷慨、高風跨俗的氣概。
其中第二首:"亭亭山上鬆,瑟瑟穀中風。
風聲一何盛,鬆枝一何勁。
冰霜正慘愴,終歲常端正。
豈不罹凝寒,鬆柏有本性。
"尤為人所稱道。
劉楨創作的弱點是辭采不夠豐富,所以鍾嶸說他"氣過其文,雕潤恨少"(《詩品》上)。
他與王粲各有一篇《大暑賦》,在文采上的差異是很明顯的。
劉楨作品:《隋書·經籍誌》著錄有集4卷、《毛詩義問》10卷,皆已佚。
明代張溥輯有《劉公□集》,收入《漢魏六朝百三家集》中。
賞析這是一首詠物詩。
詩人緊緊扣住鬆柏經寒不衰、枝幹堅勁的特征來描寫, 寫出了鬆柏的凜然正氣,成功地通過詠鬆柏來表現自己對高風亮節的讚美和 追求。
全詩格調勁健,語言質實,具有清剛之氣。
象詩中“風聲一何盛,鬆 枝一何勁”,以句式的重複來突出狂風與勁鬆的對抗,語調緊促有力,詩情 震蕩,正顯示了此詩以氣勝的特色。
全詩章法渾成,承轉自然。
尤其是結尾 二句,以虛詞設問,牽出全篇主旨,可謂收束得法,神完氣足。
詩人希望堂弟能向鬆柏那樣堅貞自守,不因外力的壓迫而改變本性,也有自況自勉的含義。
詩人不是孤立地詠物寫鬆,而是把鬆柏放在惡劣的環境中來刻畫,突出了它與作為對立麵的狂風、冰雹的搏鬥,可謂是通過典型環境來刻畫典型性格,使鬆柏的形象以勝利者的姿態傲然挺立在高山之巔,顯示出一種激勵人心和鬥誌的崇高美、悲壯美。
人是環境的產物,也會受到各種環境因素的挫折、考驗。
詩人告訴我們,必須像鬆柏那樣永遠保持堅貞自強的個性,才不愧為一個頂天立地的人。
【特色探究】這是一首詠物詩。
【名句研讀】1、風聲一何盛,鬆枝一何勁。
——這兩句繼承了孔子的“歲寒然後知鬆柏之後調也”的這種思想,勉勵他的弟弟要學習鬆柏,越是風聲淒慘,那麼越是要挺立風中。
說明人要有堅韌不拔的美好品質.2、豈不罹凝寒,鬆柏有本性。
——這裏用 “鬆柏有本性”,實際上是一種“比德”之說。
所謂“比德”就是用自然界的事物來比喻人的道德境界,從而進一步喚起人們的人格境界的自我提升。
中國古代的士大夫喜歡用鬆、竹、梅、菊來比喻人格。
在這裏,劉楨以鬆柏為喻,勉勵他的堂弟堅貞自守,不因外力壓迫而改變本性,號召人們處於亂世的時候要有一種堅定的人格追求。
贈從弟劉楨三四句運用了什麼手法
手法:托物言誌(托永立於寒風中的鬆柏來言誌:勉勵堂弟應堅貞自守,不應外力而改變本性)賞析:作者寫詩勉勵他的堂弟要有鬆柏一樣的品質。
“歲寒然後知鬆柏之後凋”,這是古代的一句格言,這首詩就是由這句格言構思出來的。
詩人想象著那亭亭聳立在高山上的青鬆,在瑟瑟淒涼的穀風中顯得那樣剛勁和頑強。
山風愈是迅猛激熱,鬆枝也愈顯蒼勁有力。
到嚴冬季節,那凜烈的風霜冰雪一齊向青鬆襲來,它也一樣巍然挺立,毫不動搖。
最後,詩人強調指出:那不是因為青鬆不怕遭受嚴寒的襲擊,而是因為它有足以抗拒冰霜的堅貞的品質。
這首詩,盡管在藝術形象的塑造上修飾潤色的功夫。
還嫌少了點,但卻顯得很有骨氣,把詩人不屈不撓的頑強性格表現得異常充分
亭亭山上鬆 下一句
亭亭山上鬆下一句:瑟瑟穀中風。
作品原文:贈從弟(其二)【作者】劉楨 【朝代】魏晉亭亭山上鬆,瑟瑟穀中風。
風聲一何盛,鬆枝一何勁!冰霜正慘淒,終歲常端正。
譯文 高山上挺拔聳立的鬆樹,頂著山穀間瑟瑟呼嘯的狂風。
風聲是如此的猛烈,而鬆枝是如此的剛勁!任它滿天冰霜慘慘淒淒,鬆樹的腰杆終年端端正正。
難道是鬆樹沒有遭遇凝重的寒意?不,是鬆柏天生有著耐寒的本性!賞析劉的剛勁挺拔,卓犖不凡曹丕稱“其五言詩之善者,妙絕時人”。
《贈從弟》共三首,為其代表作,尤以第二首著稱於世。
《贈從弟》(其二)貌似詠物,實為言誌,借青鬆之剛勁,明誌向之堅貞。
全詩由表及裏,由此及彼,寓意高遠,氣壯脫俗。
起首二句,即以鬆的高潔之態動人情思,風的肅殺之聲逼人警覺。
用“亭亭”標示鬆的傲岸姿態,用“瑟瑟”摹擬刺骨的風聲。
繪影繪聲,簡潔生動。
又以“穀中”映襯“山上”,更突出了位居全詩中心的青鬆的傲骨。
起首二句以客觀描寫為主,三四兩句則加強了抒情的氛圍。
而且在似乎不相關的鬆和風之間衝突頓起,令聽... 古詩文網>>劉楨(?-217),字公幹,東平(今山東省東平縣)人,“建安七子”之一,劉楨的詩風格勁挺,不重雕飾。
作品流傳很少,現僅存十五首。
劉楨有《贈從弟》詩三首,都采用的比興手法。
本作是第二首,作者以鬆柏為喻,勉勵他的堂弟堅貞自守,不要因外力壓迫而改變本性。
作者介紹劉楨(?-217),三國時魏名士,建安七子之一。
字公幹,山東東平寧陽人。
博學有才,與魏文帝友善。
後以不敬罪被刑,刑後署吏。
所作五言詩,風格遒勁,語言質樸,重名於世,今有《劉公幹集》。
關於送別的詩句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 與君離別意,同是宦遊人.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 【注釋】: 杜少府:王勃的友人,生平不詳.少府縣尉的別稱."蜀州"一作"蜀川".城闕指京城長安.三秦:今陝西省關中地區,古為秦國,項羽在滅秦後,曾將秦地分為雍,塞,瞿三國,稱三秦.五津:岷江的五大渡口,分別是白華津,萬裏津,江首津,涉頭津,江南津.比鄰:近鄰.曹植《贈白馬王彪》:"丈夫四海誌,萬裏猶比鄰."這裏化用其意. 【簡析】:這是王勃的一首贈別名作,它和一般送別詩充滿傷感情調迥然不同,有一種奮發有為的精神.詩中第五六兩句更使友情升華到一種更高的美學境界.全詩抑揚頓挫,壯闊謹嚴,是五律的典型作品.從平仄,押韻來看,這首詩符合五律的要求,但在對仗上卻和後來標準的五律有異,即首聯對仗,頷聯散行. 這正表明初唐律詩還沒有定型的特點. 【作者小傳】:王勃(649-676)字子字,絳州龍門(今山西河津)人.與楊炯,盧照鄰,駱賓王齊名,號稱"初唐四傑".他們力求擺脫齊梁豔風,擴大詩歌的題材,表現積極進取的精神和抑鬱不平的憤慨.有《王子安集》. 《送元二使安西》 王維 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 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注釋】:詩題一作《渭城曲》. 渭城:在今陝西省西安市西北,即秦代鹹陽古城. 朝雨:早晨的雨. 浥:潤濕. 陽關:在今甘肅省敦煌西南,為自古赴西北邊疆的要道. 【簡析】:這首詩語言樸實,形象生動,道出了人人共有的依依惜別之情.唐時即被譜成《陽關三疊》,曆代廣為流傳. 《芙蓉樓送辛漸》 王昌齡 寒雨連江夜入吳,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 【注釋】:芙蓉樓:據《一統誌》載:"芙蓉樓在鎮江府城上西北隅."係晉潤州刺史王恭所建,故址在今江蘇省鎮江市.清代,在王昌齡謫居地龍標(今湖南省黔陽縣)也建有芙蓉樓.一片冰心句是化用鮑照《白頭吟》中"直如朱絲繩,清如玉壺冰"句意. 【簡析】:這首詩令人千古傳誦的是"一片冰心在玉壺",表白了自己永遠純潔無瑕的心. 【作者小傳】: 王昌齡(698-756)字少伯,京兆長安人.詩擅長七絕,被稱"七絕聖手".能以精煉的語言表現豐富的情致,意味渾厚深長.其邊塞詩很著名.有《王昌齡集》. 《贈王倫》 李白 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李白 故人西辭黃鶴樓,[1]煙花三月下揚州.[2] 孤帆遠影碧空盡,[3]唯見長江天際流.[4] 【注釋】:之:去,往. 廣陵:揚州. 意思是:在黃鶴樓送孟浩然到廣陵去. [1]故人:老朋友,這裏指孟浩然. 西辭:辭,辭別.西辭,由西向東行. 意思:作者在黃鶴樓和老朋友辭別了. [2]煙花:指豔麗的春景. 下:順流直下. 意思是:在春光爛漫的三月,老朋友坐船順流 直下到揚州去. [3]孤帆:單獨的一條船.碧空:晴朗的天空. 盡:沒有了,消失了. 意思是:那隻船越走越遠,遠遠望去好像消失在晴朗的天空裏. [4]唯:隻. 天際:天邊. 意思:隻看見浩蕩的長江水,滾滾向天邊流去. 【簡析】:這首送別詩,大約寫於開元二十年(732)前後.詩人的摹景寫情,出語不凡,使人讚歎!第三四句既是寫景,更是寫情,孤帆的影子都消失了,隻有思念像長江水永遠流在心中. 《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岑參 北風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1] 散入珠簾濕羅幕,狐裘不暖錦衾薄. 將軍角弓不得控,都護鐵衣冷猶著. 瀚海闌幹百丈冰,愁雲慘淡萬裏凝. 中軍置酒飲歸客,胡琴琵琶與羌笛. 紛紛暮雪下轅門,風掣紅旗凍不翻. 輪台東門送君去,去時雪滿天山路. 山回路轉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 【注釋】: [1]本句是比喻,梨花喻白雪. 【簡析】:這是天寶十三年(754)冬作者在輪台寫的一首送別詩.營中送別,大雪紛飛,這是一個很特異的環境.詩人以奇特的比喻,豐富的想象和對實景多層次的描繪,使人感到充滿寒意而又感到春意盎然.一直送到不見人影,而雪地上的那一行馬蹄印的情景深深地刻在讀者心中. 【作者小傳】:岑參(715-770),南陽(今屬河南)人.天寶進士,曾隨高仙芝到安西,威武,後又往來於北庭,輪台間.官至嘉州刺史,卒於成都.長於七言歌行.所作善於描繪塞上風光和戰爭景象;氣勢豪邁,情辭慷慨,語言變化自如.有《岑嘉州詩集》. 第四節 宋人送別詞 《雨霖鈴》[1] 柳永 寒蟬淒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2] 都門帳飲無緒,[3]留戀處,[4]蘭舟催發.[5] 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6] 念—去去千裏煙波,[7]暮靄沈沈楚天闊.[8] 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 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晚風殘月. 此去經年,[9]應是良辰好景虛設. 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10] 【注釋】:[1]此調原為唐教坊曲.相傳唐玄宗避安祿山亂入蜀,時霖雨連日,棧道中聽到鈴聲.為悼念楊貴妃,便采作此曲,後柳永用為詞調.又名《雨霖鈴慢》.上下闋,八句,仄韻. [2]驟雨:陣雨. [3]都門帳飲:在京都郊外搭起帳幕設宴餞行.無緒;沒有情緒,無精打采. [4]留戀處:一作"方留戀處". [5]蘭舟:據《述異記》載,魯班曾刻木蘭樹為舟.後用作船的美稱. [6]凝噎:悲痛氣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