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寫粽子的句子
《端午》【唐】文秀節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競渡詩》【唐】盧肇石溪久住思端午,館驛樓前看發機。
鼙鼓動時雷隱隱,獸頭淩處雪微微。
衝波突出人齊譀,躍浪爭先鳥退飛。
向道是龍剛不信,果然奪得錦標歸。
《端午》【唐】李隆基端午臨中夏,時清日複長。
鹽梅已佐鼎,曲糵且傳觴。
事古人留跡,年深縷積長。
當軒知槿茂,向水覺蘆香。
億兆同歸壽,群公共保昌。
忠貞如不替,貽厥後昆芳。
《浣溪沙》【宋】蘇軾輕汗微微透碧紈。
明朝端午浴芳蘭。
流香漲膩滿晴川。
彩線輕纏紅玉臂,小符斜掛綠雲鬟。
佳人相見一千年。
《五月五日》【宋】梅堯臣屈氏已沉死,楚人哀不容。
何嚐奈讒謗,徒欲卻蛟龍。
未泯生前恨,而追沒後蹤。
沅湘碧潭水,應自照千峰。
《和端午》【宋】張耒競渡深悲千載冤,忠魂一去詎能還。
國亡身殞今何有,隻留離騷在世間。
《乙卯重五詩》【宋】陸遊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
粽包分兩髻,艾束著危冠。
舊俗方儲藥,羸軀亦點丹。
日斜吾事畢,一笑向杯盤。
《端陽采擷》【宋】許文通玉粽襲香千舸競,艾葉黃酒可驅邪。
騎父稚子香囊佩,粉俏媳婦把景擷。
《已酉端午》【元】貝瓊風雨端陽生晦冥,汨羅無處吊英靈。
海榴花發應相笑,無酒淵明亦獨醒。
《七律 ? 端午》【現代】老舍端午偏逢風雨狂,村童仍著舊衣裳;相邀情重攜蓑笠,敢為泥深戀草堂;有客同心當骨肉,無錢買酒賣文章;當年此會魚三尺,不似今朝豆味香。
...
形容粽子的句子有哪些?
粽子的味道美極了。
箬葉散發著清香,咬一口粽子,甜而不膩。
它既是消暑開胃的美食,又是營養豐富的佳品。
所以,大人小孩兒都喜歡吃。
粽子不僅是舌尖上的美味,更是一個民族難以割舍的溫馨。
吃粽子,是在咀嚼遙遠,鮮活記憶,汨羅江用清澈的水流,融合了孤獨而偉大的靈魂。
粽子裏聚滿了,滾滾而來的天地人的合音。
繼承屈原的無畏勇氣,發揚屈原眾人皆醉他獨醒、剛正不阿的精神。
粽子總會如期飄蕩在五月端午節那一天。
無論風雨,不管管磨難,祖祖輩輩懷念祭奠,吃不完的粽子,道不完的情。
看著滿街飄香的粽葉,我突然覺出了原來端午又臨了。
我想起那些屈原息息相關的民間傳說。
有關於粽子,關於龍舟,關於艾葉,就說吃粽子吧,端午包粽子,一是為了解饞,二是為了一種紀念。
最美五月天,我常常是這樣想的,或許是因為草長鶯飛,或許是因為艾葉飄蕩著清香,也或許是粽子的香氣和美味,或許更是因為詩人的氣節流傳千古的浩然正氣。
粽子是端午節不可缺少的,一家人團聚在一起,粽子噴香,甜蜜幸福。
粽子的清香緩緩的從鍋中溢了出來,我貪婪的嗅著一絲絲、一縷縷粽香,口水都要流出來了。
輕輕剝開青綠色的粽葉,一股粽香撲鼻而來,露出乳白色的糯米。
沾點白糖,輕咬一口。
嗯,粽子的味道好極了。
粽子用翠綠的箬葉包裹著雪白的糯米和鮮紅的棗子。
煮熟以後,剝開墨綠色的箬葉,隻見潔白的米團裏仿佛嵌著幾顆鮮紅油亮的瑪瑙,很是好看。
...
關於“端午節”的句子有哪些?
關於“端午節”的句子有:1. 【唐】文秀《端午》:節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2. 【唐】盧肇《競渡詩》:石溪久住思端午,館驛樓前看發機。
鼙鼓動時雷隱隱,獸頭淩處雪微微。
衝波突出人齊譀,躍浪爭先鳥退飛。
果然奪得錦標歸。
3. 【唐】李隆基《端午》:端午臨中夏,時清日複長。
鹽梅已佐鼎,曲糵且傳觴。
事古人留跡,年深縷積長。
當軒知槿茂,向水覺蘆香。
億兆同歸壽,群公共保昌。
忠貞如不替,貽厥後昆芳。
4. 【宋】蘇軾《浣溪沙》:輕汗微微透碧紈。
明朝端午浴芳蘭。
流香漲膩滿晴川。
彩線輕纏紅玉臂。
小符斜掛綠雲鬟。
佳人相見一千年。
5. 【宋】張耒《和端午》:競渡深悲千載冤,忠魂一去詎能還。
國亡身殞今何有,隻留離騷在世間。
6. 【宋】趙蕃的《端午三首》:謾說投詩贈汨羅,身今且樂奈渠何。
嚐聞求福木居士,試向艾人成祝嗬。
忠言不用竟沉死,留得文章星鬥羅。
何意更觴昌歜酒,為君擊節一長歌。
年年端午風兼雨,似為屈原陳昔冤。
我欲於誰論許事,舍南舍北鵓鳩喧。
7. 【宋】文天祥的《端午即事》:五月五日午,贈我一枝艾。
故人不可見,新知萬裏外。
丹心照夙昔,鬢發日已改。
我欲從靈均,三湘隔遼海。
8. 【元】貝瓊的《己酉端午》:風雨端陽生晦冥,汨羅無處吊英靈。
海榴花發應相笑,無酒淵明亦獨醒。
9. 【宋】陸遊的《乙卯重五詩》: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
粽包分兩髻,艾束著危冠。
舊俗方儲藥,羸軀亦點丹。
日斜吾事畢,一笑向杯盤。
10. 【唐】殷堯藩的《同州端午》:鶴發垂肩尺許長,離家三十五端陽。
兒童見說深驚訝,卻問何方是故鄉。
注釋:1. 1)端午:端午節,農曆五月初五日。
自:自從。
2)屈原(前340—前278):中國最早的浪漫主義人、戰國時代楚國政治家。
名平,字原。
因貴妃鄭袖、令尹子蘭、大夫靳尚等詆毀排擠,被貶黜流放。
楚敗於秦,郢都失陷後,自沉汨羅江。
相傳端午節習俗就是源自對屈原的紀念。
3)楚江:楚國境內的江河,此處指汨羅江。
4)直臣:正直之臣,此處指屈原。
2. 1)發機:開始行動的時機。
2)鼙pí:古代軍中所用的一種小鼓,漢以後亦名騎鼓。
3)錦標:競渡(賽龍舟)的取勝標誌。
3. 1)鹽梅——鹽和梅子。
鹽味鹹,梅味酸,均為調味所需。
亦喻指國家所需的賢才。
鹽花梅漿,可用以擦洗銀器。
2)曲糵——亦作“麴櫱”。
亦作“ 麴孽 ”。
亦作“曲櫱”。
指酒曲。
《書·說命下》:“若作酒醴,爾惟麴糵。
” 漢 王充 《論衡·率性》:“酒之泊厚,同一麴蘖。
” 宋 蘇軾 《鹽官大悲閣記》:“秫稻以為酒,麴糵以作之。
”指酒。
《宋書·顏延之傳》:“交遊闒茸,沉迷麴糵。
”有時也指酒稅。
3)縷(lǚ)——凡指線狀物。
4)槿——木名,即木槿[rose of Sharon]。
錦葵科,落葉灌木。
夏秋開花,花有白、紫、紅諸色,朝開暮閉,栽培供觀賞,兼作綠籬。
花、皮可入藥。
莖的纖維可造紙 “顏如花落槿,鬢似雪飄蓬。
”——五代·張正見《白頭吟》5)貽厥——貽:贈給;遺留。
厥,文言代詞、助詞或副詞,相當於“其”或“之”。
6)昆芳—— 昆,指後代、子孫。
昆芳,後代有美好的名聲。
4. 1)碧紈:綠色薄綢。
2)芳蘭:芳香的蘭花,這裏指婦女。
3)香漲膩:指女子梳洗時,用剩下的香粉胭脂隨水流入河中。
杜牧《阿房宮賦》:“棄脂水也”。
4)這句指婦女們在發髻上掛著祛邪驅鬼、保佑平安的符錄。
5. 該詩詞無注釋6. 1)謾說:猶休說。
2)木居士:木雕神像的戲稱。
3)艾人:端午節,有的用艾束為人形,稱為“艾人”。
4)沉死:沉江而死。
5)星鬥羅:星星一樣永垂不朽。
6)風兼雨:下雨刮風。
7)陳昔冤:喊冤陳情。
8)舍:房屋。
7. 1)即事:就眼前之事歌詠。
2)故人:古人,死者。
3)新知:新結交的知己。
4)丹心:指赤紅熾熱的心,一般以“碧血丹心”來形容為國盡忠的人。
5)夙昔:指昔時,往日。
6)靈均:形容土地美好而平坦,含有“屈”字的意思。
在這裏指屈原。
6)三湘:指沅湘、瀟湘、資湘(或蒸湘),合稱“三湘”。
也可以指湖南一帶。
8. 1)端陽:端午節。
2)晦冥:昏暗;陰沉,昏暗氣象,出自《史記.龜策列傳》。
3)汨羅:汨羅江。
4)吊:憑吊,吊祭。
5)英靈:指屈原。
6)海榴:即石榴,古人以石榴傳自海外,故名。
7)淵明:指陶淵明,東晉詩人。
8)獨:獨自。
9)醒:清醒。
9. 1)乙卯:指1195年,宋寧宗慶元元年,作者71歲,在家鄉紹興隱居。
重五:因是五月五日,故曰“重五”,即端午節。
因這天古人以蘭草湯沐浴,又稱“浴蘭節”。
又因這天少女須佩靈符,替榴花,還稱“女兒節”2)棕包分兩髻:粽子有兩個尖尖的角。
古時又稱角黍。
為什麼端午節要吃粽子?南朝吳均《續齊諧記》載:“屈原以五月五日投淚羅而死,楚人哀之,每於此日,以竹筒貯米祭之。
”最早粽子是黍米蒸製而成。
到了宋朝,粽裏有餡,中間夾棗、豆、杏之類。
3)艾束著危悉高高的帽子上插上艾枝。
據說艾葉氣,熟芬芳,能通九竅,去疾病,故載於帽子上。
危冠:高冠。
這是屈原流放江南時所戴的一種帽子,屈原《涉江》一詩雲:“帶長鐵之陸離分,冠切雲之崔鬼。
”4)儲藥:古人把五月...
與端午節有關的詩句
端午臨中夏,時清人複長. ——唐 李隆基《端午武成殿宴群官》 四時花競巧,九子粽爭新. ——唐 李隆基《端午三殿宴群臣探得神字》 官衣亦有名,端午被恩榮. 細葛含風軟,香羅疊雪輕. ——唐 杜甫《端午日賜衣》 浣江五月平堤流,邑人相將浮彩舟. 靈均何年歌已矣,哀謠振楫從此起. 揚枹擊節雷闐闐,亂流齊進聲轟然. 蛟龍得雨鬐鬣動,螮蝀飲河形影聯. 刺史臨流搴翠幃,揭竿命爵分雌雄. 先鳴餘勇爭鼓舞,未至銜枚顏色沮. ——唐 劉禹錫《競渡曲》 靈均死波後,是節常浴蘭. 彩縷碧筠粽,香粳白玉團. 逝者良自苦,今人反為歡. ——唐 元稹《表夏十首》之十 不效艾符趨習俗,但祈蒲酒話升平. 鬢絲日日添白頭,榴錦年年照眼明. ——唐 殷堯潘《端午日》 節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唐 文秀《端午》 五日長蛟虛問祭,九關雕虎枉招魂. ——宋 宋祁《屈原祠》 五色新絲纏角粽,金盤送,生綃畫扇盤雙鳳.正是浴蘭時節動,菖蒲酒美清尊共. ——宋 歐陽修《魚家傲》(五月榴花妖豔烘) 楚人悲屈原,千載意未歇. 精魂飄何在,父老空哽咽. 至今倉江上,投飯救饑渴. 遺風成競渡,哀叫楚山裂. ——宋 蘇軾《屈原塔》 好酒沈醉酬佳節,十分酒,一分歌. ——宋 蘇軾《少年遊 端午贈黃守徐君猷》 彩線輕纏紅玉臂,小符斜掛綠雲鬣.佳人相見一千年. ——宋 蘇軾《浣溪沙 端午》下闋 入袂輕風不破塵,玉簪犀壁醉佳辰. ——宋 蘇軾《浣溪沙 端午》 小團冰浸砂糖裹,有透明角黍鬆兒和. ——宋 張耒失調名《端午》詞斷句 競渡深悲千載冤,忠魂一去詎能還. 國亡身殞今何在,隻留《離騷》在世間. ——宋 張耒《和端午》 粽團桃柳,盈門共飲,把菖蒲、旋刻個人人. ——宋 秦觀失調名《端午》詞斷句 艤彩舫,看龍舟兩兩,波心齊發.奇絕. 難畫處,激起浪花,飛著湖間雪. 畫鼓喧雷,紅旗閃電,奪罷錦標方徹. ——宋 黃裳《喜遷鶯 端午泛湖》 朱顏老去,清風好在,未減佳辰歡聚. 趣臘酒深斟,菖蒲細糝,圍坐從兒女. 還同子美,江村長夏,閑對燕飛鷗舞. ——宋 晁補之《永遇樂 端午》 高詠楚辭酬午日,天涯節序匆匆. 榴花不似舞裙紅. 無人知此意. 歌罷滿簾風. 萬事一身傷老矣,戎葵凝笑牆東. 酒杯深淺去年同. 試澆橋下水. 今夕到湘中. ——宋 陳與義《臨江仙》 梅夏暗絲雨,春秋扇浪風. 香蘆結黍趁天中. 五日淒涼千古、與誰同? ——宋 萬俟詠《南歌子 端午》 條脫閑揎係五絲. ——宋 李清照失調名《端午》詞斷句 沈湘人去已遠,勸君休對酒,感時懷古. 慢囀鶯喉,輕敲象板,勝讀《離騷》章句. ——宋 楊無咎《齊天樂 端午》 淡妝濃抹,西湖人麵兩奇絕. 菖蒲角黍家家節. 水戲魚龍,十裏畫簾揭. 淩波無限生塵襪,冰肌瑩徹香羅雪. 遊船且莫催歸楫,遮莫黃昏,天外有新月. ——宋 趙長卿《醉落魄 重午》 年年端午風兼雨,似為屈原陳昔冤. 我欲於誰論許事,舍南舍北鵓鳩喧. ——宋 趙蕃,《端午三首》其二 紅藕絲,白藕絲,艾虎衫裁金縷衣. 釵頭雙荔枝. 鬢符兒,背符兒,“鬼”在心頭符怎知? 相思十二時. ——宋 李石《長相思 重午》 醉看葵柳懷舊事,饞思櫻筍夢吾廬. 向時癡絕今愁絕,自讀《離騷》些老夫. ——宋 高箸《重午懷舊》 亦有魚龍戲舞,豔晴川,綺羅歌鼓. 鄉情節意;尊前同是,天涯羈旅. 漲綠池塘,翠陰庭院,歸期無據. 問明年此夜,一眉新月,照人何處? ——宋 盧祖皋《小龍吟 淮西重午》下闋 深院榴花吐. 畫簾開,束衣紈扇,午風清暑. 兒女紛紛誇結束,新樣釵符艾虎. 早已有,遊人觀渡. 老大逢場慵作戲,任陌頭,年少爭旗鼓. 溪雨急,浪花舞. 靈均標誌高如許,憶生平,既紉蘭佩,更懷椒糈. 誰言騷魂千載後,波底垂涎角黍? 又說是蛟饞龍怒. 把似而今醒到了,料當年醉死差無苦. 聊一笑,吊千古. ——宋 劉克莊《賀新郎 端午》 餐菊飲朝露,平生不啜 . 與龍爭角黍,無乃謗湘累. ——宋 劉克莊《乙卯端午》其一 莫唱江南古調,怨抑難招,楚江沉魄. ——宋 吳文英《澡蘭香 淮安重午》 幽歡一夢成炊黍,知綠暗,汀菰幾度. 竹西歌斷芳塵去,寬盡經年臂縷. 梅黃後,林梢更雨. 小池麵,啼紅怨暮. 當時明月重生處,樓上宮眉在否? ——宋 吳文英《杏花天 重午》 鬥輕橈,鬥輕橈,雪中花卷棹聲搖. 天與玻璃三萬頃,盡叫看得幾吳舫. 看龍舟,看龍舟,兩堤未鬥水悠悠. 一片笙歌催鬧晚,忽然鼓棹起中流. 棹如飛,棹如飛,水中萬鼓起潛螭. 最是玉蓮堂上好,躍來奪錦看吳兒. ——宋 黃公紹《瀟湘神 端午競渡棹歌》十首錄三 當年忠血墮讒波,千古荊人祭汩羅. 風雨天涯芳草夢,江山如此故都何! 流棹西來恨未消,魚龍寂寞暗風潮. 楚人猶自貪兒戲,江上年年奪錦標. ——宋 文天祥《端午感興》三首錄二 人命草頭露,榮華風過爾. 唯有烈士心,不隨水俱逝. 至今荊楚人,江上年年祭. 不知生者榮,但是死者貴. ——宋 文天祥《端午》 畫船縱橫湖水濱,彩絲角黍鬥時新. 年年此日人皆醉,能吊醒魂有幾人? ——宋 胡仲弓《端午》 端午節詩詞選 (唐)文 秀 節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七律·端午 (唐)殷堯藩 少年佳節倍多情,老去誰知感慨生; 不效艾符趨習俗,但祈蒲酒話升平. 鬢絲日日添白頭,榴錦年年照眼明; 千載賢愚同...
有關端午節的詩句(4句的)
五月五日 (梅堯臣) 屈氏已沉死,楚人哀不容。
何嚐奈讒謗,徒欲卻蛟龍。
未泯生前恨,而追沒後蹤。
沅湘碧潭水,應自照千峰。
和端午 (張耒) 競渡深悲千載冤,忠魂一去詎能還。
國亡身殞今何有,隻留離騷在世間。
已酉端午 (貝瓊) 風雨端陽生晦冥,汨羅無處吊英靈。
海榴花發應相笑,無酒淵明亦獨醒。
午日觀競渡 (邊貢) 共駭群龍水上遊,不知原是木蘭舟。
雲旗獵獵翻青漢,雷鼓嘈嘈殷碧流。
屈子冤魂終古在,楚鄉遺俗至今留。
江亭暇日堪高會,醉諷離騷不解愁。
午日處州禁競渡 (湯顯祖) 獨寫菖蒲竹葉杯,蓬城芳草踏初回。
情知不向甌江死,舟楫何勞吊屈來 。
五日·選一(陳子龍) 吳天五月水悠悠,極目煙雲靜不收。
拾翠有人盧女豔,弄潮幾部阿童遊。
珠簾枕簟芙蓉浦,畫槳琴箏笮艋舟。
擬向龍樓窺殿腳,可憐江北海西頭。
端午日賜衣 (唐·杜甫) 宮衣亦有名,端午被恩榮。
細葛含風軟,香羅疊雪輕。
自天題處濕,當暑著來清。
意內稱長短,終身荷聖情。
競渡詩 (唐·盧肇) 石溪久住思端午,館驛樓前看發機。
鼙鼓動時雷隱隱,獸頭淩處雪微微。
衝波突出人齊譀,躍浪爭先鳥退飛。
向道是龍剛不信,果然奪得錦標歸。
乙卯重五詩 陸遊(南宋) 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
粽包分兩髻,艾束著危冠。
舊俗方儲藥,羸軀亦點丹。
日斜吾事畢,一笑向杯盤。
七 律·端午 (老舍) 端午偏逢風雨狂,村童仍著舊衣裳; 相邀情重攜蓑笠,敢為泥深戀草堂; 有客同心當骨肉,無錢買酒賣文章; 當年此會魚三尺,不似今朝豆味香。
七律·端午 (唐·殷堯藩) 少年佳節倍多情,老去誰知感慨生; 不效艾符趨習俗,但祈蒲酒話升平。
鬢絲日日添白頭,榴錦年年照眼明; 千載賢愚同瞬息,幾人湮沒幾垂名。
...
有關端午節的資料
端午節的相關習俗有下列幾: (一)吃粽子 是因屈原投江,民眾怕屈原的屍體被魚、蝦吃掉,所以用竹筒裝好米食投入江中,後來演變成用竹籜、竹葉包好投入江裏喂魚、蝦。
(二)喝雄黃 因端午節後各種蟲類,開始活躍起來,瘟疫漸多,雄黃具有消除疫病的功用;也是因白蛇傳的故事,白蛇喝了雄黃酒之後,差點現出蛇形,所以民眾則起而彷效,希望收到去邪的功能。
(三)掛艾草、菖蒲、榕枝 端午節在門口掛艾草、菖蒲(蒲劍)或石榴、胡蒜,都有其原因。
通常將艾、榕、菖蒲用紅紙綁成一束,然後插或懸在門上。
因為菖蒲天中五瑞之首,象徵卻除不祥的寶劍,因為生長的季節和外形被視為感「百陰之氣」,葉片呈劍型,插在門口可以避邪。
所以方士們稱它為「水劍」,後來的風俗則引伸為「蒲劍」,可 以斬千邪。
清代顧鐵卿在”清嘉錄”中有一段記載「截蒲為劍,割蓬作鞭,副以桃梗蒜頭,懸於床戶,皆以卻鬼」。
而晉代”風土誌〃中則有「以艾為虎形,或剪彩為小虎,帖以艾葉,內人爭相裁之。
以後更加菖蒲,或作人形,或肖劍狀,名為蒲劍,以驅邪卻鬼」。
艾草代表招百福,是一種可以治病的藥草,插在門口,可使身體健康。
在 我國古代就一直是藥用植物,針灸裏麵的灸法,就是用艾草做為主要成分 ,放在穴道上進行灼燒來治病。
有關艾草可以驅邪的傳說已經流傳很久, 主要是它具備醫藥的功能而來,像宗懍的〃荊楚歲時記〃中記載日雞未鳴 時,采艾似人形者,攬而取之,收以灸病,甚驗。
是日采艾為人形,懸於 戶上,可禳毒氣。
」一般人也有在房屋前後栽種艾草,求吉祥的習俗。
台灣民間也有在端午時貼〃午時聯〃,它的作用和靈符一樣,有些午時聯上有下列的句子「手執艾旗招百福,門懸蒲劍斬千邪」。
榕枝在民間的意義可使身體矯健「插榕較勇龍,插艾較勇健」。
也有地方習 俗是掛石榴、胡蒜或山丹,胡蒜除邪治蟲毒;山丹方劑治顛狂,榴花懸門 避黃巢, 石榴花正是這個季節的花卉,也有治病的功能。
石榴皮為一常見的中藥。
而石榴花和黃巢的關係,還有一段故事。
黃巢之亂的時候,有一次黃巢經過逼個村落,正好看到一個婦女背上背著一個較大的孩子,手上牽著一個年紀較小的,黃巢非常好奇,就詢問原因。
那位婦人不認識黃巢,所以就直接說因為黃巢來了,殺了叔叔全家,隻剩下這個唯一的命脈,所以萬一無法兼顧的時候,隻好犧牲自己的骨肉,保全叔叔的骨肉。
黃巢聽了大受感動,並且告訴婦人隻要門上懸掛石榴花,就可以避黃巢之禍。
(四)懸鍾馗像 因為民間傳說為抓鬼大帝,所以鍾馗像有辟鬼的能力,據說唐明皇曾夢到一個大鬼和一個小鬼,小鬼在偷吃東西,大鬼便把它捉到吃了。
唐明皇問大鬼說:「你是什麽人?」大鬼說:「我叫鍾馗,是終南山的進士,因為麵帽醜陋,應考時沒被錄取,我就自殺了。
現在我誓為陛下除去天下妖魔。
」明皇醒後,就叫畫家吳道子照他夢中所見,繪出鍾馗像來除邪。
原來鍾馗像是在歲末時才掛的,明朝畫家文徵明還畫過「寒林鍾馗」,端午掛鍾馗像可能是到明末或清初才有的習俗,台灣較少有此一習俗。
(五)劃龍船競賽 古代因為屈原投江而民眾競相劃船,為了救屈原。
現代則為一種表現團隊精神的最佳活動,而且在全省各線市的主要河川,每年都舉辦劃龍船比賽,國內的無線電視台都會轉播比賽盛況,近年來有逐漸發展成國際邀請賽的情形。
龍船比賽會讓外國友人喜歡的原因:它是一種有別於國外盛行的獨木舟或八人式的劃船,而是一種需要更多默契的力與美的運動。
各地的龍船賽大同小異,值得一提的是:宜蘭縣二龍村的龍舟比賽,不因為他們的龍舟比其它地方長或漂亮而聞名,而是因為一項相傳有兩百年曆史,而且隻有兩隊--上二龍村的淇武蘭和下二龍村的洲仔尾,他們各自擁有一條都繪有太極圖案的龍舟,隻是淇武蘭以綠色為底,洲仔尾卻以紅色為底。
比賽規則是兩村的居民都是選手,反覆在二龍溪比賽達數十次(從午後到黃昏),選手累了馬上換同村的人上場,最後以勝的次數多的隊伍為贏。
與紀念日有關的名言
關於春節的名人名言 1.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王安石 2.便將鳳曆從頭數, 日日持杯訪醉鄉——瞿佑 3.我亦隨人投數紙,世情嫌簡不嫌虛——文征明 4.業無高卑誌當堅,男兒有求安得閑——張耒 5.少年心事當拏雲,誰念幽寒坐嗚呃——李賀 關於五一國際勞動節的名人名言 我們世界上最美好的東西,都是由勞動、由人的聰明的手創造出來的。
——高爾基 隻有人的勞動才是神聖的。
——高爾基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李紳 我覺得人生求樂的方法,最好莫過於尊重勞動。
一切樂境,都可由勞動得來,一切苦境,都可由勞動解脫。
——李大釗 勞動是一切知識的源泉。
——** 所有現存的好東西都是創造的果實。
——米爾 在人的生活中最主要的是勞動訓練。
沒有勞動就不可能有正常的人的生活。
——盧梭 勞動是社會中每個人不可避免的義務。
——盧梭 完善的新人應該是在勞動之中和為了勞動而培養起來的。
——歐文 體力勞動是防止一切社會病毒的偉大的消毒劑。
——馬克思 勞動卻是產生一切力量、一切道德和一切幸福的威力無比的源泉。
——拉·喬乃尼奧裏 勞動是財富之父,土地是財富之母。
——威廉·配第 有總是從無開始的;是靠兩隻手和一個聰明的腦袋變出來的。
——鬆蘇內吉 我知道什麽是勞動:勞動是世界上一切歡樂和一切美好事情的源泉。
——高爾基 關於端午節的名人名言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
--張九齡《望月懷遠》 淡蕩秋光客路長,蘭橈桂棹泛天香。
月明圓嶠人千裏,風急輕帆燕一行。
--張煌言《舟次中秋》 秋空明月懸,光彩露沾濕。
--孟浩然《秋宵月下有懷》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
--杜甫《月夜憶舍弟》 暮雲收盡溢清寒,銀漢無聲轉玉盤。
此生此夜不長好,明月明年何處看。
--蘇軾《中秋月》 南都從事莫羞貧,對月題詩有幾人。
--蘇軾《中秋見月和子由》 待月舉杯,呼芳樽於綠淨。
拜華星之墜幾,約明月之浮槎。
--文天祥《回董提舉中秋請宴啟》 人若是太幸運,則不知天高地厚,也不知自己能力究竟有多少;若是太不幸,則終其一生皆默默無名。
作者:富勒 往事莫論量。
千年忠義氣,日星光。
《離騷》 彩縷碧筠粽,香粳白玉團。
(唐 元稹) 關於教師節的名人名言 1、一個人在學校裏表麵上的成績,以及較高的名次,都是靠不住的,唯一的要點是你對於你所學的是否心裏真正覺得很喜歡,是否真有濃厚的興趣……--鄒韜奮 2、教師是蠟燭,燃燒了自己,照亮了別人。
--佚名 3、使學生對教師尊敬的惟一源泉在於教師的德和才。
--愛因斯坦 4、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孔子 5、在我們的教育中,往往隻是為著實用和實際的目的,過分強調單純智育的態度,已經直接導致對倫理教育的損害。
--愛因斯坦 6、舉世不師,故道益離。
--柳宗元 7、古之學者必嚴其師,師嚴然後道尊。
--歐陽修 8、教師要以父母般的感情對待學生。
--昆體良 9、機會對於不能利用它的人又有什麼用呢?正如風隻對於能利用它的人才是動力。
--西蒙 10、一日為師,終身為父。
--關漢卿 11、要尊重兒童,不要急於對他作出或好或壞的評判。
--盧梭 12、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
--陶行知 13、君子藏器於身,待時而動。
--佚名 14、教師不僅是知識的傳播者,而且是模範。
--布魯納 15、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
--斯大林 16、學者必求師,從師不可不謹也。
--程頤 17、假定美德既知識,那麼無可懷疑美德是由教育而來的。
--蘇格拉底 18、好花盛開,就該盡先摘,慎莫待美景難再,否則一瞬間,它就要凋零萎謝,落在塵埃。
--莎士比亞 19、養體開智以外,又以德育為重。
--康有為 20、無貴無賤,無長無少,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
--韓愈 關於國慶節名人名言 科學雖沒有國界,但是學者卻有他自己的國家 --巴斯德 虛榮的人注視著自己的名字,光榮的人注視著祖國的事業。
愛國主義就是千百年來固定下來的對自己的祖國的一種最深厚的感情 --列寧 利於國者愛之,害於國者惡之。
——晏嬰 常思奮不顧身,而殉國家之急。
—— 司馬遷 愛國如饑渴。
——班固 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
——曹植 近鄉情更切,不敢問來人。
——宋之問 氣蒸雲夢澤;波撼嶽陽城。
——孟浩然 中夜四五歎,常為大國憂。
——李白 國恥未雪,何由成名? —— 李白 當須徇忠義,身死報國恩。
——李希仲 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範仲淹 關於重陽節的名言 1、子曰:孝,天之經,地之義,民之行也。
——康熙 2、子孝父心寬。
——陳元靚 3、子女對父母有贍養扶助的義務。
——佚名 4、與其批評孩子,不如做個榜樣。
——茹貝爾 5、用毆打來教育孩子,不過和類人猿教養它的後代相類似。
——馬卡連柯 6、挾泰山以超北海,此不能也,非不為也;為老人折枝,是不為也,非不能也。
——莊子 7、無情未必真豪傑,憐子如何不丈夫。
——魯迅 8、為了孩子,我的舉動必須非常溫和而慎重。
——馬克思 9、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孟郊 10、你不同情跌倒在地的老人,在你摔跤時也沒有人來扶助。
——佚名
有關端午節的名句。
《端午》【唐】文秀節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競渡詩》【唐】盧肇石溪久住思端午,館驛樓前看發機。
鼙鼓動時雷隱隱,獸頭淩處雪微微。
衝波突出人齊譀,躍浪爭先鳥退飛。
向道是龍剛不信,果然奪得錦標歸。
《端午》【唐】李隆基端午臨中夏,時清日複長。
鹽梅已佐鼎,曲糵且傳觴。
事古人留跡,年深縷積長。
當軒知槿茂,向水覺蘆香。
億兆同歸壽,群公共保昌。
忠貞如不替,貽厥後昆芳。
《浣溪沙》【宋】蘇軾輕汗微微透碧紈。
明朝端午浴芳蘭。
流香漲膩滿晴川。
彩線輕纏紅玉臂,小符斜掛綠雲鬟。
佳人相見一千年。
《五月五日》【宋】梅堯臣屈氏已沉死,楚人哀不容。
何嚐奈讒謗,徒欲卻蛟龍。
未泯生前恨,而追沒後蹤。
沅湘碧潭水,應自照千峰。
《和端午》【宋】張耒競渡深悲千載冤,忠魂一去詎能還。
國亡身殞今何有,隻留離騷在世間。
《乙卯重五詩》【宋】陸遊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
粽包分兩髻,艾束著危冠。
舊俗方儲藥,羸軀亦點丹。
日斜吾事畢,一笑向杯盤。
《端陽采擷》【宋】許文通玉粽襲香千舸競,艾葉黃酒可驅邪。
騎父稚子香囊佩,粉俏媳婦把景擷。
《已酉端午》【元】貝瓊風雨端陽生晦冥,汨羅無處吊英靈。
海榴花發應相笑,無酒淵明亦獨醒。
《七律 端午》【現代】老舍端午偏逢風雨狂,村童仍著舊衣裳;相邀情重攜蓑笠,敢為泥深戀草堂;有客同心當骨肉,無錢買酒賣文章;當年此會魚三尺,不似今朝豆味香。
有關粽子的詩句
粽子每逢端午獻玉身,一份真情一寸心。
可口非因香味美,身有正氣譽乾坤。
菩薩蠻 宋 陳義包中香黍分邊角。
彩絲剪就交絨索。
樽俎泛菖蒲。
年年五月初。
主人恩義重。
對景承歡寵。
何日玩山家。
葵蒿三四花。
漁家傲 宋.歐陽修五月榴花妖豔烘。
綠楊帶雨垂垂重。
五色新絲纏角粽。
金盤送。
生綃畫扇盤雙鳳。
正是浴蘭時節動。
菖蒲酒美清尊共。
葉裏黃驪時一弄。
猶鬆等閑驚破紗窗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