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羽在《茶經》中論煮茶方法時指出:“其水,用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陸羽認為山水最好,其次為江水和井水。他在文章中又把山水分為泉水、光湧翻騰之水和流於山穀停滯不泄的水。飲山水,要揀石隙間流出的泉水。“溪河急流洶湧翻騰之山水勿食,久食,令人有頸疾(按:即大脖子病。古人以為長期飲用洶湧急流所致,其實是因缺碘而致);又水流於山穀者,停滯不泄,自火天至霜郊以前,或潛龍蓄毒於期間,飲煮可決之,以流其亞,使新泉涓涓然酌之”。大意是山穀中停滯不泄的死水,經過酷烈火熱的夏季及冬霜,以及潛居於水中的龍(古人以為龍潛居水中)蓄毒於水中內,這種水取飲前,先要疏導滯水,使新泉涓涓流入,方可飲用。“其江水,取去人遠者
唐代陸羽一本《茶經》,堪稱茶文化經典,你讀了嗎
說起茶文化,我們自然會想到唐代‘’茶聖‘’陸羽,以及他寫的《茶經》。
陸羽《茶經》 陸羽,字鴻漸,出生於公元733年,也就是唐代開元年間。
相傳,陸羽出身貧寒,年幼時被一位高僧收養。
他學習用功,獲得了淵博的文學知識,寫詩寫文章都非常好。
唐天寶十三年,年輕的陸羽遊曆於巴山峽川,沿途詳細地考察了當地茶樹種植情況,親自登山采茶,尋泉品水,研習烹茶。
後來,陸羽又到了現在的南京棲霞寺這個地方,潛心研究茶葉。
當時有位大詩人叫皇甫冉,寫了一首陸羽采茶的詩:‘’采茶非采菉,遠遠上層崖。
布葉春風暖,盈筐白日斜。
舊知山寺路,時宿野人家。
借問王孫草,何時泛碗花。
‘’從這首詩中,我們可以了解到陸羽研究茶葉的辛苦和熱情。
直到唐上元元年,陸羽隱居於現在的浙江湖州,開始專心致誌寫作《茶經》。
曆時十多年而成。
這部《茶經》共7000多字,分上、中、下三卷共十個部分。
主要的內容和結構:一之源:敘述茶的起源和性狀;二之具:描述製茶器具;三之造:記載茶葉種類和采製;四之器:說明煮茶和喝茶所用的器皿;五之煮:論述煮茶方法以及用水的優劣;六之飲:主要記載喝茶習俗;七之事:記載茶葉典故和藥用;八之出:論述茶葉產地和各區域內茶葉品質;九之略:論述煮茶器皿可以因地適宜;十之圖:圖解采茶、加工、飲茶的全過程。
《茶經》篇幅不長,卻論述全麵,科學有據,敘述簡約,文筆優美。
總結提升了當時的茶樹種植、茶葉采製和飲用經驗,首開中國茶道之先河。
陸羽《茶經》的問世,很快就受到當時人們的認可。
特別是文人騷客們,一時間津津樂道於品茶論道,使茶文化漸漸成風。
文人喝茶,講究滋味,興文吟詩,才叫品茶。
中唐後的許多詩人,大都寫過飲茶詩。
最有名的是盧仝的,“一碗喉吻潤,二碗破孤悶,三碗搜枯腸,惟有文字五千卷。
四碗發輕汗,平生不平事,盡向毛孔散。
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靈,七碗吃不得也,唯覺兩腋習習清風生。
”傳頌頗廣。
晚唐時期,詩人皮日休與陸龜蒙,兩人詩友與茶友兼具,情誼深厚。
皮日休寫了《茶中雜詠》十首詩,給陸龜蒙,表達自己對品茶的心得體會。
陸龜蒙收到後,詩意大發,隨即寫了十首詩,唱和皮日休。
由此可見,唐代飲茶吟詩乃是文人士大夫的雅好。
在眾多的飲茶詩中,元稹的金字塔詩,以意趣脫穎,至今樂道。
茶, 香葉,嫩芽。
慕詩客,愛僧家。
碾雕白玉,羅織紅紗。
銚煎黃蕊色,婉轉曲塵花。
夜後邀陪明月,晨前命對朝霞。
洗盡古今人不倦,將知醉後豈堪誇。
大唐盛世以後,我國茶文化逐漸融合了儒、道、佛各派思想,形成中華傳統文化中的一朵奇葩,數千年芬芳而甘醇。
《陸羽與茶經》 讀下麵句子,注意括號裏的詞語,聯係上下文體會句子...
陸羽及其《茶經》 陸羽是唐朝中期一位著名學者,也是我國和世界茶學的最初創建 者。
他一名疾,字鴻漸,又字季疵;複州競陵(今湖北省天門)人。
在《新唐書》、《文苑英華》、《唐才子傳》和《全唐文》中,都有他的傳記和介紹。
據稱他是一個棄嬰,不知所生,他的姓名一說是他長大後自己用 《易經》占卜出來的。
他卜得的是“蹇”之“漸”卦,其卦辭有“鴻漸於陸,其羽可用為儀”等語,於是他就取陸為姓,以羽為名,用鴻 漸作字。
他是和尚從河邊拾回在廟中長大的,但他自小就喜愛讀書, 不願意學佛,所以後來就偷偷離開寺廟,跑到一個戲班子裏學戲和做 起“優人”來。
天寶(742—756)中,陸羽在一次演出中為太 守李齊物所賞識。
他長得不好看,口吃善辯,為人正直。
上元初(7 60年),他移居苕溪(浙江湖州),自號桑苧翁,閉門著書。
他出 名以後,朝廷曾任命他為太子文學,後來又改仕太常寺太祝,他都沒 有去。
貞元(785—804)末卒①。
上麵陸羽的簡介,不提生年,隻有卒年,因為大多數陸羽的傳記 包括陸羽自己寫的自傳,都是這樣寫的。
但至近三四十年來,我國包 括港台學者在論及陸羽時,都根據自己的認為,給陸羽標上了明確的 生年。
由於各人所據不一,所定的陸羽生年也不盡同,於是就出現了 多種相異的年份。
關於這點,我在本書有關陸羽的專題研究中還會提 及,這裏就不作進一步探討了。
陸羽博學多聞,是一位知識非常淵博的學者。
他可能受到當時“ 不名一行,不滯一方”的思想影響,在學業上,他猶如清晝、崔子向 在《寄處士陸羽聯句》中所說那樣:“荊吳備登曆,風土隨編錄”; “野中求逸禮,江上訪遺編”②,不僅從書籍同時也從自然和社會中不斷探求與積累知識,所以其涉獵非常廣泛,著述也表現出多樣性。
這裏不妨以上元辛醜(761年)以前的文稿為例。
據陸羽在其《自傳》中所說,其詩詞主要有《四悲詩)和《天之未明賦》二篇代表作。
書稿有《君臣契》3卷,《源解》30卷,《江表四姓譜》8卷,《南北人物誌》10卷,《吳興曆官記》3卷,《湖州刺史記》1卷,《茶經》3卷,《占夢》3卷,等等。
其實,這隻是陸羽著作的一小部份,即以筆者手頭的陸羽書目,就還有《陸羽崔國輔詩集》,陸羽、顏真卿和張誌和等人的《漁父詞集》,陸羽後期的《洪州玉芝觀詩集》等詩作3部。
此外,還有《杼山記》、《吳興記》、《吳興圖經》、《虎丘山記》、《慧山寺遊記》、《靈隱天竺二寺記》、《武林山記》等地誌;茶書有《顧渚山記》、《茶記》、《泉品》以及《毀茶論》等;其他著作有《五高僧傳》、《教坊錄》及與顏真卿等編纂的《韻海鏡源》、吳興彙編的《陸羽集》等近二十種著作①。
根據陸羽上述書目,我們不難確定,陸羽不但是一位茶葉專家, 用現在的專業說,其同時也是一位傑出的詩人、小學專家、傳記作家 、史學家、地理學家。
另外,他作優人時還寫過一些劇本,並且寫得 一手好字,所以他又是一位劇作家和書法家。
不過,在眾多方麵,比 較而言,他在茶學、史學和地理三個方麵,傳存的作品和成就更多和 更大些。
對此,歐陽修在《集古錄跋尾》中就指出,陸羽一生“著書 頗多”,但除《茶經》,其他書皆不傳②,蓋為《茶經》所掩,主要被他茶學方麵的成就所遮沒了。
因為這樣,在陸羽死後不久,如《唐國史補》所載:“鞏縣陶者,多為瓷偶人,號陸鴻漸,買數十茶器,得一鴻漸。
市人沽茗不利,輒灌注之”③;把陸羽陶其像,奉之為茶神了。
陸羽在茶學上的成就,主要是《茶經》一書。
《茶經》全書共七 千多字,分三卷十節,卷上:一之源,談茶的性狀、名稱和品質;二 之具,講采製茶葉的用具;三之造,談茶的種類和采製方法。
卷中: 四之器,介紹烹飲茶葉的器具。
卷下:五之煮,論述烹茶的方法和水 的品質;六之飲,談飲茶的風俗;七之事,彙錄有關茶的記載、故事 和效用;八之出,列舉全國重要茶葉產地和所出茶葉的等地;九之略 ,是講哪些茶具、茶器可以省略;十之圖,即教人用絹帛抄《茶經》 張掛。
對於《茶經》,我國不論是大陸還是港台,論著很多,但我們 認為陳彬藩先生在《論茶經》中的三個標題:“茶葉百科全書”、“ 茶葉文化寶庫”、“世界茶葉的經典”①,約概大旨,就比較貼切地說明《茶經》一書的曆史意義和現實意義了。
關於《茶經》一書的成書年代,和陸羽的生年一樣,也是眾說紛 紜。
1958年,我國農史學家萬國鼎教授在《茶書總目提要》,把 陸羽《茶經》定為成書於乾元元年(758年)左右以後,很多研究 和論及《茶經》者,就都想也都為陸羽《茶經》提出了確定的撰寫年 代。
筆者約略統計,近年來關於《茶經》撰刊的年代,除萬國鼎上說 外,還有“上元辛醜” (761年)說,“寶應癸卯”(763年)說,“廣德二年” (764)說,以及初稿“成書於761年以前,後來第一次修改於 廣德二年,三稿完成於大曆八年(773年)以後”②等多種說法。
對於大家把曆史上記述不清楚的地方,弄弄清楚的這種願望,一 般都能理解。
但是,如有人據宋人陳師道文中講到他見過四種《茶經 》版本,內容特別是“七之事”部分繁簡不同,於是聯係陸羽參加顏 真卿...
【語S版第22課《陸羽與茶經》】作業幫
中國是茶的故鄉,中國人采茶飲茶的曆史源遠流長.人們要追溯(sù)茶的曆史,了解中國茶道,便自然會想起中國茶史上的傳奇人物——“茶聖”陸羽.陸羽是唐朝複州竟陵郡(jùn)人,他的茶藝在當時就已聞名天下.《煎(jiān)茶水記》曾經記載了這樣一個故事: 有一次,湖州刺吏李季卿在赴任路過揚州時,偶然與陸羽相逢.李季卿早就仰慕陸羽,一朝[zhāo]相逢,倍感欣喜,便盛情邀請陸羽一起到揚州驛(yì)站吃飯. 席間,李季卿說:“陸君善茶,已是天下聞名;這揚子江的南零水也是天下第一名水.今天‘二妙’相聚,可謂千載難逢,豈能虛度!”於是,便令一位忠厚老實的軍士攜瓶劃船去南零取水.陸羽則備好煎茶器具等待. 軍士取來水後,陸羽馬上用勺子舀水.他看了一下,又用勺子輕輕地掂(diān)了掂水,說:“這水是臨岸的江水,不是南零的水.” 軍士答道:“這確實是我劃船取來的南零水,有一百多人看見我取水了.” 陸羽沒有吭(kēnɡ)聲,默默地將瓶水往外倒.倒至一半時,他又用勺子取水揚了揚,說:“這才是南零的水呢!” 軍士大驚,低下頭,說:“我是說謊了.其實我的確是取了南零的水,可靠岸時船搖晃得厲害,瓶裏的水灑了一半.我怕您嫌水少,就在岸邊又用江水灌滿瓶子.陸先生,您真是神了!” 李季卿和在場的數十名賓客、隨從聽罷,都驚愕(è)不已. 陸羽不僅精通茶藝,而且博學多才.朝廷好幾次要他出任高官,他都毫不猶豫地拒絕了.他的誌向是推廣茶藝,撰寫《茶經》.當時,人們都以求取功名利祿(lù)為榮,不屑於寫這樣的“閑書”,而陸羽卻毫不動搖. 二十一歲那年,陸羽為了搜集撰寫《茶經》的資料,開始遊曆天下.一路上,他風餐露宿,日曬雨淋,足跡遍布巴山蜀(shǔ)水、荊楚大地、吳越山川……每到一處,陸羽都向當地百姓請教如何種茶、製茶、烹(pēng)茶、飲茶,並把搜集到的資料詳細記入“茶彙”.他還細心地將各種茶葉製成標本,隨船運回老家.經過十六年的遊曆後,陸羽隱居浙江湖州,潛心從事茶的研究和著述.他憑借實地,考察三十二州茶葉產地所獲的資料和多年的研究所得,曆時五年,寫成世界上第一部關於茶的專著——《茶經》.又過了五年,經增補修訂的《茶經》正式出版,這時,陸羽已經四十七歲了.整部巨著的完成,曆時二十六年. 《茶經》的內容十分豐富,記述也相當細致.它不僅記載了神農氏最早發現茶的曆史,以及中國主要茶產地的土壤、氣候與生長情況,而且總結了種茶、采茶、製茶、飲茶等方麵的經驗與技藝. 寫完《茶經》以後,陸羽又周遊各地,推廣茶藝.所到之處,關於茶的各種活動開展得如火如荼(tú).自陸羽竭力推廣茶道以後,飲茶的人越來越多,茶的地位也日益提高.飲茶品茗(mínɡ)開始成為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茶和茶文化不僅在中同綿延發展,還傳到一衣帶水的日本,形成了著名的日本茶道.因此,陸羽被後人尊稱為“茶聖”.
語文S 版六年級下冊第22課《陸羽與茶經》全文(文字)
中國是茶的故鄉,中國人采茶飲茶的曆史源遠流長。
人們要追溯(sù)茶的曆史,了解中國茶道,便自然會想起中國茶史上的傳奇人物——“茶聖”陸羽。
陸羽是唐朝複州竟陵郡(jùn)人,他的茶藝在當時就已聞名天下。
《煎(jiān)茶水記》曾經記載了這樣一個故事:有一次,湖州刺吏李季卿在赴任路過揚州時,偶然與陸羽相逢。
李季卿早就仰慕陸羽,一朝【zhāo】相逢,倍感欣喜,便盛情邀請陸羽一起到揚州驛(yì)站吃飯。
席間,李季卿說:“陸君善茶,已是天下聞名;這揚子江的南零水也是天下第一名水。
今天‘二妙’相聚,可謂千載難逢,豈能虛度!”於是,便令一位忠厚老實的軍士攜瓶劃船去南零取水。
陸羽則備好煎茶器具等待。
軍士取來水後,陸羽馬上用勺子舀水。
他看了一下,又用勺子輕輕地掂(diān)了掂水,說:“這水是臨岸的江水,不是南零的水。
”軍士答道:“這確實是我劃船取來的南零水,有一百多人看見我取水了。
”陸羽沒有吭(kēnɡ)聲,默默地將瓶水往外倒。
倒至一半時,他又用勺子取水揚了揚,說:“這才是南零的水呢!”軍士大驚,低下頭,說:“我是說謊了。
其實我的確是取了南零的水,可靠岸時船搖晃得厲害,瓶裏的水灑了一半。
我怕您嫌水少,就在岸邊又用江水灌滿瓶子。
陸先生,您真是神了!”李季卿和在場的數十名賓客、隨從聽罷,都驚愕(è)不已。
陸羽不僅精通茶藝,而且博學多才。
朝廷好幾次要他出任高官,他都毫不猶豫地拒絕了。
他的誌向是推廣茶藝,撰寫《茶經》。
當時,人們都以求取功名利祿(lù)為榮,不屑於寫這樣的“閑書”,而陸羽卻毫不動搖。
二十一歲那年,陸羽為了搜集撰寫《茶經》的資料,開始遊曆天下。
一路上,他風餐露宿,日曬雨淋,足跡遍布巴山蜀(shǔ)水、荊楚大地、吳越山川……每到一處,陸羽都向當地百姓請教如何種茶、製茶、烹(pēng)茶、飲茶,並把搜集到的資料詳細記入“茶彙”。
他還細心地將各種茶葉製成標本,隨船運回老家。
經過十六年的遊曆後,陸羽隱居浙江湖州,潛心從事茶的研究和著述。
他憑借實地,考察三十二州茶葉產地所獲的資料和多年的研究所得,曆時五年,寫成世界上第一部關於茶的專著——《茶經》。
又過了五年,經增補修訂的《茶經》正式出版,這時,陸羽已經四十七歲了。
整部巨著的完成,曆時二十六年。
《茶經》的內容十分豐富,記述也相當細致。
它不僅記載了神農氏最早發現茶的曆史,以及中國主要茶產地的土壤、氣候與生長情況,而且總結了種茶、采茶、製茶、飲茶等方麵的經驗與技藝。
寫完《茶經》以後,陸羽又周遊各地,推廣茶藝。
所到之處,關於茶的各種活動開展得如火如荼(tú)。
自陸羽竭力推廣茶道以後,飲茶的人越來越多,茶的地位也日益提高。
飲茶品茗(mínɡ)開始成為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同時,茶和茶文化不僅在中同綿延發展,還傳到一衣帶水的日本,形成了著名的日本茶道。
因此,陸羽被後人尊稱為“茶聖”。
陸羽與《茶經》講述唐朝的( )的故事,按( )來安排材料
22 陸羽與《茶經》中國是茶的故鄉,中國人采茶飲茶的曆史源遠流長。
人們要追溯(sù)茶的曆史,了解中國茶道,便自然會想起中國茶史上的傳奇人物——“茶聖”陸羽。
陸羽是唐朝複州竟陵郡(jùn)①人,他的茶藝在當時就已聞名天下。
《煎(jiān)茶水記》曾經記載了這樣一個故事:有一次,湖州刺史李季卿在赴任路過揚州時,偶然與陸羽相逢。
李季卿早就仰慕陸羽,一朝[zhāo]相逢,倍感欣喜,便盛情邀請陸羽一起到揚州驛(yì)站吃飯。
席間,李季卿說:“陸君善茶,已是天下聞名;這揚子江的南零水也是天下第一名水。
今天‘二妙’相聚,可謂千載難逢,豈能虛度!”於是,便令一位忠厚老實的軍士攜瓶劃船去南零取水。
陸羽則備好煎茶器具等待。
軍士取來水後,陸羽馬上用勺子舀水。
他看了一下,又用勺子輕輕地掂(diān)了掂水,說:“這水是臨岸的江水,不是南零的水。
”軍士答道:“這確實是我劃船取來的南零水,有一百多人看見我取水了。
”陸羽沒有吭(kēng)聲,默默地將瓶水往外倒。
倒至一半時,他又用勺子取水揚了揚,說:“這才是南零的水呢!”軍士大驚,低下頭,說:“我是說謊了。
其實我的確是取了南零的水,可靠岸時船搖晃得厲害,瓶裏的水灑了一半。
我怕您嫌水少,就在岸邊又用江水灌滿瓶子。
陸先生,您真是神了!”李季卿和在場的數十名賓客、隨從聽罷,都驚愕(è)不已。
陸羽不僅精通茶藝,而且博學多才。
朝廷好幾次要他出任高官,他都毫不猶豫地拒絕了。
他的誌向是推廣茶藝,撰寫《茶經》。
當時,人們都以求取功名利祿(lù)為榮,不屑於寫這樣的“閑書”,而陸羽卻毫不動搖。
二十一歲那年,陸羽為了搜集撰寫《茶經》的資料,開始遊曆天下。
一路上,他風餐露宿,日曬雨淋,足跡遍布巴山蜀(shǔ)水、荊楚大地、吳越山川……每到一處,陸羽都向當地百姓請教如何種茶、製茶、烹(pēng)茶、飲茶,並把搜集到的資料詳細記入“茶彙”。
他還細心地將各種茶葉製成標本,隨船運回老家。
經過十六年的遊曆後,陸羽隱居浙江湖州,潛心從事茶的研究和著述。
他憑借實地,考察三十二州茶葉產地所獲的資料和多年的研究所得,曆時五年,寫成世界上第一部關於茶的專著——《茶經》。
又過了五年,經增補修訂的《茶經》正式出版,這時,陸羽已經四十七歲了。
整部巨著的完成,曆時二十六年。
《茶經》的內容十分豐富,記述也相當細致。
它不僅記載了神農氏最早發現茶的曆史,以及中國主要茶產地的土壤、氣候等情況,而且總結了種茶、采茶、製茶、飲茶等方麵的經驗與技藝。
寫完《茶經》以後,陸羽又周遊各地,推廣茶藝。
所到之處,關於茶的各種活動開展得如火如荼(tú)。
自陸羽竭力推廣茶道以後,飲茶的人越來越多,茶的地位也日益提高。
飲茶品茗(míng)開始成為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同時,茶和茶文化不僅在中同綿延發展,還傳到一衣帶水的日本,形成了著名的日本茶道。
因此,陸羽被後人尊稱為“茶聖”。
說說四部分的主要內容。
第一部分從茶鄉想到陸羽。
第二部分辨別江水的故事。
第三部分拒絕作官,撰寫《茶經》。
第四部分周遊各地,推廣茶藝。
其中二、三、四部分可以合並為一部分——用事例表現陸羽。
陸羽在《茶經五之煮》中對煮水過程是如何記載的?
陸羽(733—804),字鴻漸,複州竟陵(今湖北天門)人,一名疾,字季疵,號竟陵子、桑苧翁、東岡子,又號“茶山禦史”。
是唐代著名的茶學家,被譽為“茶仙”,尊為“茶聖”,祀為“茶神”。
陸羽一生嗜茶,精於茶道,以著世界第一部茶葉專著——《茶經》而聞名於世。
他也很善於寫詩,但其詩作目前世上存留的並不多。
他對茶葉有濃厚的興趣長期實施調查研究,熟悉茶樹栽培、育種和加工技術,並擅長品茗。
唐朝上元初年(公元760年),陸羽隱居江南各地,撰《茶經》三卷,成為世界上第一部茶葉著。
《全唐文》中撰載有《陸羽自傳》。
曾編寫過《謔談》三卷。
他開啟了一個茶的時代,為世界茶業發展作出了卓越貢獻。
《茶經》是中國乃至世界現存最早、最完整、最全麵介紹茶的第一部專著,被譽為茶葉百科全書,唐代陸羽所著。
此書是關於茶葉生產的曆史、源流、現狀、生產技術以及飲茶技藝、茶道原理的綜合性論著,是劃時代的茶學專著,精辟的農學著作,闡述茶文化的書。
將普通茶事升格為一種美妙的文化藝能,推動了漢族茶文化的發展。
中國是茶的故鄉,漢族人飲茶,據說始於神農時代,少說也有4700多年了。
直到現在,漢族民間還有民以茶代禮的風俗。
漢族對茶的配製是多種多樣的:有太湖的熏豆茶、蘇州的香味茶、湖南的薑鹽茶、成都的蓋碗茶、台灣的凍頂茶、杭州的龍井茶、福建的烏龍茶等等。
轉載請注明出處句子大全網 » 陸羽《茶經》中是怎樣論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