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法的根本教義就是通過四聖諦十二緣法而講述的緣起性空。
當年舍利弗尊者看到馬勝比丘威儀莊嚴,就問馬勝比丘的老師是誰。馬勝比丘回答說是釋迦牟尼佛。舍利弗又問馬勝比丘的老師講的是什麼呢根本教義是什麼。馬勝比丘回答說:“諸法因緣生,緣謝法還滅。我師大沙門,常作如是說。”
請佛教同修開示?
關於佛家的句子有很多,以下為摘自《金剛經》、《六祖壇經》以及《心經》的部分經文。
如下:1、如是滅度無量無數無邊眾生,實無眾生得滅度者。
——《金剛經》大意:佛教化救度了無量無數無邊的眾生,心裏並沒有說某一個眾生是我度的,絕沒有這個觀念。
2、若菩薩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即非菩薩。
——《金剛經》大意:一個學大乘菩薩道的人,心胸裏頭還有你、我、他,甚至給了人家好處時,這個家夥應該賣賣我的交情才對!這是世間法的作風,佛法沒有,給了就給了,要像“事如春夢了無痕”一樣的忘掉它。
3、菩薩於法,應無所住行於布施,所謂不住色布施,不住聲香味觸法布施。
——《金剛經》大意:是叫我們不要住在色相上布施,不要有對象的觀念。
譬如說要做一點功德,出一點錢,或者救濟一個人,然後說救濟了某一個人,那是住相布施。
4、不可以身相得見如來。
——《金剛經》大意:佛是不可以形相來見的,拿形相來見佛,就錯了。
5、凡所有相,皆是虛妄。
若見諸相非相,則見如來。
——《金剛經》大意:凡是你有什麼境界,都是假的;凡是你修得出來的,不修就沒有了。
若見諸相非相,你就見到佛了,見到佛的法身了。
6、不應取法,不應取非法。
——《金剛經》大意:你講空也不對,不是佛法,執著有也不是佛法,非空非有也不對,即空即有也不是佛法。
7、法尚應舍,何況非法。
——《金剛經》大意:一切真正的佛法到了最後,像過了河的船,都要丟掉。
何況一切不是法呢!8、無有定法,如來可說。
——《金剛經》大意:佛法在哪裏?不一定在佛經上啊!世間法皆是佛法所以大家不要把學佛的精神和生活與現實人生分開。
9、如來所說法,皆不可取、不可說,非法、非非法。
——《金剛經》大意:如來所說法,你也不可抓住!你聽了他老人家的話,認為這樣就對,那你就上了你自己的當了說得出來的,表達得出來的,已經不是它了。
10、一切賢聖,皆以無為法而有差別。
——《金剛經》大意:這是佛法的精神,它不像其他的宗教,否定自己以外的宗教,佛法是承認一切的宗教,一切的大師,乃至到了華嚴境界,連一切的魔王邪王都對了一點。
11、所謂佛法者,即非佛法。
——《金剛經》大意:真正的佛不認為自己是佛,真正的聖人,不認為自己是聖人,所以真正的佛法即非佛法。
如果你有一個佛法的觀念存在,你已經著相了,說得好聽是著相了,不好聽是著魔了。
12、應如是生清淨心,不應住色生心,不應住聲香味觸法生心,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金剛經》大意:真正的清淨心,不是有個光,有個境界,而是不住色,不住聲香味觸法,他說真正的修行,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應該隨時隨地無所住,坦坦然,物來則應,過去不留。
13、如來說世界,非世界,是名世界。
——《金剛經》大意:佛告訴你,這個世界一個一個灰塵,一粒一粒灰塵,一個分子一個分子,組合攏來,構成了一個物理世界。
你把地球物理世界打爛了,分析了,本來就是空的,沒有世界的存在。
14、離一切諸相,則名諸佛。
——《金剛經》大意:離開了一切的相就是佛,這是真正的佛。
15、若心有住,則為非住。
——《金剛經》大意:若心有住,可以訓練意識專一,比較能夠寧靜,但是認為這個有相的所以若心有住,即為非住,這是最好的觀心法門。
16、如來說一切諸相,即是非相。
又說一切眾生,即非眾生。
——《金剛經》大意:不要著相,哪一相都是停留不住的,都是非相再進一步說,不但無我,也無人,也無眾生。
17、如來是真語者、實語者、如語者、不誑語者、不異語者。
——《金剛經》大意:佛說法是真實的,不說假話,說的是老實話,實實在在,是什麼樣子就說什麼樣子。
18、如來所得法,此法無實無虛。
——《金剛經》大意:無實,沒有個東西;無虛,但是不假的。
所以形而上的道理,真正的佛法,不真不假,也就是金剛經的中心重點,這裏已經全部點出來了。
19、如來者,即諸法如義。
——《金剛經》大意:世間一切法,都是佛法,沒有哪一點法不是佛法隨時隨地的任何一顆灰塵,清淨的地方,髒的地方,處處佛在現前,這就是如來。
20、實無有法,佛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金剛經》大意:真正的佛法,並沒有個固定的東西,你如果得到一個固定的東西就是錯了。
實實在在沒有一個東西,身體都沒有了,連感覺都沒有了,所以五蘊皆空,連光也沒有,色相也沒有,一切都不可得,這個時候就是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大徹大悟。
21、如來說:一切法皆是佛法。
所言一切法者,即非一切法,是故名一切法。
——《金剛經》大意:什麼叫一切法?一切法皆空嘛!這是一個觀念問題,觀念說有一個法就有了,觀念說空就空了。
22、一切法無我,無人、無眾生、無壽者。
——《金剛經》大意:空靈的,廣大的,一切都不著的,一切都不住的。
23、若菩薩通達無我法者,如來說名真是菩薩。
——《金剛經》大意:學佛的第一步,學到身見忘掉了要真正內在身心皆亡,達到無我才對但是有了一個人無我,還有一個法在喔!最後要法無我到了法無我,叫做人法二無我,到達了就成佛。
最後連空也空,空也不存在。
24、如來說...
佛經中有哪些經典語句?
1、汝修三昧,本出塵勞。
淫心不除,塵不可出 2、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
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3、諸行無常,是生滅法。
生滅滅已,寂滅為樂。
4、一念不生全體現,六根才動被雲遮。
5、不破本參不入山,不到重關不閉關。
6、夢裏明明有六趣,覺後空空無大千。
7、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
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8、莫謂無心便是道,無心猶隔一重關。
9、末後一句,始到牢關。
鎖斷要津,不通凡聖。
10、隨順世緣無掛礙,涅槃生死等空花。
11、若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
有些不是佛經中的
跪求佛法中的四句偈
經典的佛偈 緣起偈 諸法從緣起,如來說是因。
彼法因緣盡,是大沙門說。
無常偈 諸行無常,是生滅法。
生滅滅已,寂滅為樂。
七佛通戒偈 諸惡莫作,諸善奉行。
自淨其意,是諸佛教。
香偈 戒香定香解脫香,光明雲台遍法界。
供養十方無量佛,見聞普熏證寂滅。
三力偈 以我功德力,如來加持力, 及與法界力,周遍眾生界。
三諦偈 眾因緣生法,我說即是空, 亦為是假名,亦是中道義。
涅盤經 本有今無,本無今有。
三世有法,無有是處。
回向偈 願以此功德,莊亞佛淨土。
上報四重恩,下濟三途苦。
若有見聞者,悉發菩提心。
消除宿業障,同登無上覺。
布施偈 能施所施及施物,於三世中無所得。
我今安住最勝心,供養一切十方佛。
誕生偈 天上天下,唯我獨尊。
今茲而往,生分已盡。
黃昏偈 此日已過,命即衰減, 如少水魚,斯有何樂? 初夜偈 白眾等聽說,初夜無常偈; 煩惱深無底,生死海無邊; 度苦船未立,雲何樂睡眠? 勇猛能精進,攝心常在禪。
四第一偈 無病第一利,知足第一富, 善友第一親,涅盤第一樂。
施舍得道偈 雖得積珍寶,嵩高至於天。
如是滿世間,不如見道跡。
不善像如善,愛而似無愛。
以苦為樂像,狂夫之聽厭。
菩薩行偈 常當攝身行,而不殺盜淫, 不兩舌惡口,不妄言綺語, 心不貪邪欲,無恚不毒想, 舍離諸邪見,是為菩薩行。
慈悲心偈 常行於慈心,去除怨恨想; 大悲感眾生,悲惜化淚雨。
修行大喜心,同已所得法; 擁護以道意,乃應菩薩行。
目連說方便偈 當速求方便,於此佛法眾, 當除生死患,如象食竹葉, 若於此佛法,修諸無欲業, 已除諸塵勞,亦盡若源本。
法身舍利偈 諸法因緣生,緣謝法還滅。
吾師大沙門,常作如是說。
佛祖開示婆羅門偈 所行非常,謂法興衰; 夫生輒死,此滅為樂。
藥師佛談粥偈 持戒清淨人所奉,恭敬隨時以施粥。
十利饒益於行者,色力壽樂辭清辯。
宿食風除饑渴消,是名為藥佛所說。
妙色王求法偈 由愛故生憂,由愛故生怖; 若離於愛者,無憂亦無怖。
善宿王感化魔王偈 作福不作惡,皆由宿行法, 終不畏死經,如船截流渡。
世親止欲偈 趣求諸欲人,常起於希望。
諸欲若不遂,惱壞如箭中。
莫貪淫欲偈 勇者入定觀,身心所與塵, 見已生穢惡,如彼彩畫瓶。
水中撈月偈 此諸癡獼猴,為彼愚導師。
悉墮於井中,救月而溺死! 神秀悟禪偈 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台。
時時勤拂拭,莫使惹塵埃。
慧能悟禪偈 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
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慧能論禪不在坐偈 生來坐不臥,死去臥不坐, 一具臭骨頭,何為立功課? 庭前柏樹子偈 出入雲閑滿太虛,元來真相一塵無。
重重請問西來意,唯指庭前一柏樹。
釋迦牟尼說倒惑偈 未香以塗身,並熏衣纓絡。
倒惑心亦爾,謂從已身出。
如彼醜陋婢,見影謂已有。
龐蘊舉家修行偈 世人多重金,我愛刹那靜。
金多亂人心,靜見真如性。
王安石論戲場偈 諸優戲場中,一貴複一賤。
心知本相同,所以無欣怨。
蘇軾地獄變相偈 我聞吳道子,初作豐都變; 都人懼罪業,兩月罷屠宰。
此畫實無相,筆墨假和成; 譬如說食飽,何處生怖汗? 乃知法界性,一切唯心造; 若人了此言,地獄自破碎。
蘇轍呈順禪師偈 中年悟道覺前非,邂逅相逢老順師。
搐鼻經參真麵目,掉頭不受別鉗錐。
枯藤破衲師何事,白酒青鹽我是誰。
慚愧東軒殘月上,一杯甘露滑如飴。
黃庭堅自讚偈 似僧有發,似俗無塵, 作夢中夢,見身外身。
宋濂讚永明延壽偈 我與導師有宿因,般若光中無去來。
今觀遺像重作禮,忽悟三世了如幻。
靈山一會猶儼然,願證如如大圓智。
張拙隨順世緣偈 光明寂照遍河沙,凡聖含靈共我家。
一念不生全體現,六根才動被雲遮。
愛欲纏綿偈 如火蓋幹薪,增長火熾然; 如是受樂者,愛火轉增長。
薪火雖熾然,人皆能舍棄; 愛火燒世間,纏綿不可舍。
六祖得法偈 菩提本無樹 明鏡亦非台 本來無一物 何處惹塵埃 六祖>中說頓悟法門 說通及心通 如日處虛空 唯傳見性法 出世破邪宗 法即無頓漸 迷悟有遲疾 隻此見性門 愚人不可悉 說即雖萬般 合理還歸一 煩惱暗宅中 常須生慧日 邪來煩惱至 正來煩惱除 邪正俱不用 清淨至無餘 菩提本自性 起心即是妄 淨心在妄中 但正無三障 世人若修道 一切盡不妨 常自見己過 與道即相當 色類自有道 各不相妨惱 離道別覓道 終身不見道 波波度一生 到頭還自懊 欲得見真道 行正即是道 若真修道人 不見世間過 若見他人非 自非卻是左 他非我不非 我非自有過 但自卻非心 打除煩惱破 憎愛不關心 長伸兩腳臥 欲擬化他人 自須有方便 勿令彼有疑 即是自性現 佛法在世間 不離世間覺 離世覓菩提 恰如求兔角 正見名出世 邪見名世間 邪正盡打卻 菩提性宛然 此頌是頓教 亦名****船 迷聞經累劫 悟則刹那間 寧執有如須彌山,莫執空如芥子 我本求心心自持,求心不得待心知. 若欲求佛但求心,隻這心心心是佛. 佛性不從心外得,心生便是罪生時. 我本求心不求佛,了知三界空無物.
一定請佛教高手開示一下???
五方佛、五佛智慧和五方佛土簡介 中央大日如來 中央大日如來(毗盧遮那佛)代表法界體性智:大日如來(毗盧遮那佛)為密宗金剛界五方如來之首,代表五佛五智中的法界體性智,也是三身佛中的法身佛。
大日如來(毗盧遮那佛)佛土是第一佛土,此佛土名色究竟淨土。
藏文名稱意思是不在任何之下,亦即無上超越美得難以想像、難以言說;此一卓越境界名為法界。
法界不是具體的境界或單獨的處所,法界是因見色蘊本性而獲得的證悟。
當你得見色蘊本性時,即證得與其相應的佛土法界。
你可以用完美之身顯現此一證悟,而大日如來本尊便是這種顯現的代表。
在此過程當中,無明煩惱轉成法界體性智無明的本性。
如是,五蘊及五煩惱都變為清淨或回歸本性了。
此處所談的一切,皆無單獨的個性,而是以形像代表五煩惱、五蘊等之本性。
例如,色蘊的本性是大日如來本尊,他坐在有蓮花、月輪為墊,由八隻雪獅抬著的寶座上。
每隻雪獅皆象征證悟色蘊本性,八隻雪獅合在一起,象征圓滿證得法界體性智。
蓮花與月輪所象征的是方便與根本智。
藉著方便與根本智,我們克服迷惑與妄想,從而將諸惡業轉為善業。
大日如來本尊麵為白色,象征無垢、無惡。
他右手持**,象掙**常轉,左手持鈴,象征他以和藹、慈悲、可親的能力法度施教。
東方不動如來 東方不動如來佛土是第二佛土,此佛土名喜悅淨土,藏文名稱意思意為真樂。
它以真樂為名,是因生該土者即不再退轉,亦不變異。
這是證悟了列為第五蘊之識及與識相應之嗔煩惱的本性上嗔煩惱的藏文名稱意思是比單純的怒強烈。
證悟了嗔的本性,你便能把嗔轉化為真樂,因為到了那個時候,你的心態是沒有恐懼、毫不遲疑。
因了知嗔的本性而成就之智為大圓鏡智。
不動如來是象征證得真樂與無畏佛土的本尊。
不動如來坐在由八隻大象抬著的寶座上。
大象被認為是體力最大的動物,象征嗔於諸煩惱中最強。
不動如來代表此最強煩惱之被征服、平定和轉化。
不動如來麵為藍色,象征法性不變。
他特金剛杵與鈴,表示其一切所作皆為利他,而且全無缺點或錯失。
金剛杵象征無誤,鈴象征凡有所作,皆以和藹可親的態度為之。
南方寶生如來 南方寶生如來代表平等性智:南方寶生如來佛土是第三佛土,此佛土名具德淨土,藏文名稱意思是,意即賦有光榮。
此土之佛賦有光榮,乃因他具有成覺的一切品性和能力。
第三佛土之本尊是寶生如來。
寶的意思是寶貴,生的意思是寶貴之源。
由於所有成覺的光榮都可能在此佛上獲得,故其本尊自己乃成寶貴之源。
此佛土在五蘊方麵得以淨化轉化的煩惱是我慢的受蘊,其轉化後的清淨狀態是平等智。
寶生如來是增益行的本尊,因而麵為金黃色。
他坐在蓮花上,千有由八匹馬抬著的月輪及寶座。
古代最快的運輸工具是馬,所以馬象征我們何等迅速的能生起本尊我慢。
寶生如來右手持如意珠,左手持鈴。
如意珠象征寶坐如來能有求必應,凡求助於他或向他虛心求教的人,都能立即獲得滿願。
如意珠也表示這種成就是自然而有,無需費力。
寶生如來左手所持之鈴,表示他滿足求者願望的方式,不是冷酷嚴苛或令人難以接受,而是自自然然、和藹可親。
西方阿彌陀佛 西方阿彌陀佛代表妙觀察智。
西方阿彌陀佛佛土是第四佛土,此佛土名為極樂,乃因其中從未聞苦、從不受苦。
在此階段所轉化的煩惱是貪,所淨化之蘊是想蘊。
於貪欲的轉化中所證得之智是無分別智。
此佛土的本尊是無量光。
我們稱這位本尊為阿彌陀無量光,其實他還有成千的其他名號。
另一常用的名稱是無量壽。
阿彌陀坐在蓮花與滿月輪上,其下的寶座由八隻孔雀抬著。
孔雀象征美麗動人,也象征貪欲,因為我們一見美麗動人的東西,即起貪心,戀戀不舍。
阿彌陀麵為紅色,右手持蓮,左手持鈴。
花瓣光潤之蓮,象征修彌陀法可令修者之心平和而安適。
同時,蓮花還象征我們之生於輪回,有如蓮花之長於汙泥;一旦開悟,我們即解脫輪回的痛苦,如蓮花之出於汙泥而不染。
北方不空成就佛 北方不空成就佛佛土是第五佛土,此佛土名勝業淨土,藏文名稱意思是行為,是完全,是圓滿。
所以此佛土名叫;諸行圓滿。
於中一切想做之事皆可輕易成就。
諸行圓滿,即是指此易成就性。
此佛土所轉化的煩惱是嫉妒,所淨化之蘊是行蘊。
嫉妒轉化後,便成為成所作智。
象征這種成就的本尊或佛性,是不空成就如來. 不空成就如來的藏文名稱意即成就一切的智慧。
不空成就如來寶座下的象征性動物,依不同的儀軌而有異。
一種是象征煩惱不安,另一種是象征成就。
有時,不空成就如來的寶座是由一種名叫"CHUCUOG"的動物抬著。
這種動物像水牛,愛爭先. 抬寶座的有八隻,象征嫉妒,老是想比別人強的那一種煩惱. 。
有時為了象征不空成就如來的成就,他的寶座是由神話中一種名叫桑桑的鳥抬著。
此鳥具有人身、鳥翼和角。
古時很多人都出海尋寶,據說尋寶的人,隻要能聞桑桑聲,即使未見其麵,亦能當下成就所欲。
雖未露麵,桑桑的叫聲還是極具影響力。
這當然是不空成就如來的特質;他有能力成就一切。
不空成就如來麵為綠色。
由於綠是多種顏色混合而成,故其含意是此一本尊行多種行,能達成多種目的。
他右手持雙金剛(...
望佛教師兄開示??
很好啊,能夠抵抗住各種誘惑的人真的不多,學佛就是要五欲六塵都看破,放下才行呢。
建議你看看淨土五經,末法時代念佛法門是最穩妥的。
http://boruo.goodweb.cn/(般若文海),這裏有。
再推薦你印光大師開示的十念法門:若或事務多端,略無閑暇。
當於晨朝盥漱畢,有佛則禮佛三拜,正身合掌念南無阿彌陀佛。
盡一口氣為一念,念至十口氣,即念小淨土文。
或但念願生西方淨土中四句偈。
念畢禮佛三拜而退。
若無佛即向西問訊,照上念法而念。
此名十念法門。
乃宋慈雲懺主為王臣政務繁劇,無暇修持者所立也。
何以令盡一口氣念。
以眾生心散,又無暇專念。
如此念時,借氣攝心,心自不散。
然須隨氣長短,不可強使多念,強則傷氣。
又止可十念,不可二十三十,多亦傷氣。
以散心念佛,難得往生。
此法能令心歸一處,一心念佛,決定往生。
念數雖少,功德頗深。
求佛教中的經典句子,最好能用作議論文中的論據,與社會,理想,...
佛教的經典語錄很多,我認為最經典的是:一>;真誠清淨平等正覺慈悲;看破放下自在隨緣念佛。
二》寒山問舍得:“人家謗我、欺我、辱我、笑我、輕我、惡我、罵我、騙我時如何處治?”舍得:“隻可忍他、由他、避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待幾年你且看他。
”三》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
若無閑事在心頭,便是人間好時節。
四》事在人為、休言萬般都是命;境由心造、退後一步自然寬。
五》持身正大、見吾不釋有何妨;存心僻、任爾燒香無點益。
引用: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35457516.html?an=0&si=4
佛教當中印光法師最為經典的開示是什麼?有沒有知道的師兄給說一下...
首先要粗衣淡飯,知足常樂。
不重金銀名譽,因而無爭能靜。
以清淡無爭的生活去降低自己的欲望、貪念、妄想。
心要長存“知足”,因為知足就是“無所求”,在修行行持當中非常重要。
一開始練習時很不好受,難度極大。
要經過長時間的鍛煉才會習慣下來。
無苦不成道!誇獎讚美我們的,都不是明師,罵我們的,不管對與錯,才是真正的善知識。
打擊我們的人,當他在刺激我們的時候,就是在成就我們的道業,這是逆增上緣。
要藉此去磨練“無我相”,要心能轉境而不被境所轉。
此乃西方的資糧,要接受,要承擔,內心還要感謝他們給你一個修忍辱的租會,無忍不成道!別人不想吃虧而不做的,我們要發歡喜心去做。
不好吃的東西而別人不想吃的,我們要發歡喜心去吃。
修行就是要吃虧!要心量打開才能去除貪嗔癡等等的壞種子。
否則吃不了一點虧,受不住別人的一兩句說話,就是沒有修行。
老實念南無阿彌陀佛且發願要往生西方極樂世界。
念佛時請不要計算念了多少句,否則心存貪念——貪多,這就難以專一,不專注在佛號上就非老實念佛。
很難達到至上層的境界——念佛三味。
盡量做到念佛念至對境無心,保持清淨心,平常心,無好無壞。
以靜坐去把生命原有的潛能喚醒過來,希望以較快的速度去尋回自己身上不生不滅的佛性,令“身心清淨而得大自在,智慧湧現而成為覺者。
”要回光返照,常常作出自我檢討。
常思己過,則近“道”矣!一發覺有錯誤,就要馬上進行修改,從一切境中去調整自己。
每一個人要將幾十年的習氣去除,必定要下一番工夫!當你有感覺“艱苦、煩惱”的時候,這就是在修行過程中所遇到的種種考驗,這時你必須運用智慧來降伏心念上的障礙,拿出修行的精神來克服萬難。
因為“有境才好修,無境不成道。
”除了自己正當職業的上班時間外,其餘空閑時間,不要吃喝玩樂,要對上述幾點精進努力,莫放逸,假以時日,經過艱辛的鍛煉後才有可能獲得法喜或法昧,般若智慧在你的內心自然而然的顯現,到時你會發出會心的微笑,明白修道的奧妙所在!...
轉載請注明出處句子大全網 » 佛法的根本是什麼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