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道的理論基礎是《周易》、《道德經》
還有魏伯陽的《周易參同契》,魏晉時期的《黃庭經》。
葛洪的《抱樸子內篇》。陶弘景編著的《真誥》、《登真隱訣》、《養性延命錄》
隋代道士蘇元朗將《龍虎經》、《參同契》、《金碧潛通訣》纂為《龍虎通玄要訣》,以人身為鼎爐,精、氣、神為藥物,模擬金丹術的煉製過程,套用外丹術語,歸神丹於心煉。
唐代高道司馬承禎著《服氣精義論》以及《天隱子》、《坐忘論》等
孫思邈著《千金要方》、《千金翼方》、《攝養枕中方》等書,講行氣、仙藥、金丹、養性、房中、煉養諸術,極為豐博,代表著我國唐代道教修煉方術的空前繁榮。
《日月玄樞篇》、《通幽訣》、《上洞心經丹訣》、《大還丹金虎白龍論》、羊參微《元陽子金液集》、《還丹金液歌》、林太古《龍虎還丹訣頌》、張果《大還丹契秘圖》(《雲笈七簽》卷72還收有草衣洞真子《真元妙道修丹曆驗抄》)、吳筠《南統大君內丹九章經》、陶植《還金述》和羅公遠、葉法善注的《真龍虎九仙經》等,
施肩吾撰《鍾呂傳道集》
內丹史上的關鍵人物,是五代末宋初著名道教學者陳持。相傳陳摶得鍾離權、呂洞賓丹法,和譚峭相師友,“自號扶搖子,著《指玄篇》八十一章,言導養及還丹之事”(《宋史*陳摶傳》)。他還刻《無極圖》於華山石壁,著有《三峰寓言》、《高陽集》、《鉤潭集》等。
誰能告訴我道德經中關於淡泊名利的句子,謝謝!
名與身孰親?身與貨孰多?得與亡孰病?甚愛必大費,多藏必厚亡。
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長久。
生而弗有也,為而弗寺也,長而弗宰,是胃玄德。
故不可得而親,亦不可得而;不可得而利,亦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貴,亦不可得而賤。
故為天下貴。
是以聖人之言曰:我無為也,而民自化;我好靜,而民自正;我無事,而民自富;我欲不欲,而民自樸。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善者不多,多者不善。
聖人無積,既以為人已俞有。
既以予人矣,已俞多。
故天之道,利而不害。
人之道,為而弗爭。
是以聖人居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
萬物昔而弗始,為而弗侍也,成功而弗居也。
夫唯弗居,是以弗去。
扌直 而盈之,不若亓已。
扌短 而允之,不可長葆也。
金玉盈室,莫之能守也。
貴富而驕,自遺咎也。
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中比較經典的句子】作業幫
《道德經》全文——數數看看,有多少耳熟的句子 第一章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故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玄之又玄,眾妙之門.第二章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已.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盈,音聲相和,前後相隨.恒也.是以聖人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萬物作而弗始,生而弗有,為而弗恃,功成而不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第三章不尚賢,使民不爭;不貴難得之貨,使民不為盜;不見可欲,使民心不亂.是以聖人之治,虛其心,實其腹,弱其誌,強其骨.常使民無知無欲.使夫智者不敢為也.為無為,則無不治.第四章道衝,而用之或不盈.淵兮,似萬物之宗;湛兮,似或存.吾不知誰之子,象帝之先. 第五章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天地之間,其猶橐龠乎?虛而不屈,動而愈出.多言數窮,不如守中. 第六章穀神不死,是謂玄牝.玄牝之門,是謂天地根.綿綿若存,用之不勤. 第七章天長地久.天地所以能長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長生.是以聖人後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無私邪?故能成其私.第八章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夫唯不爭,故無尤.第九章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銳之,不可長保.金玉滿堂,莫之能守;富貴而驕,自遺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第十章載營魄抱一,能無離乎?專氣致柔,能如嬰兒乎?滌除玄鑒,能如疵乎?愛國治民,能無為乎?天門開闔,能為雌乎?明白四達,能無知乎?第十一章三十輻,共一轂,當其無,有車之用.埏埴以為器,當其無,有器之用.鑿戶牖以為室,當其無,有室之用.故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第十二章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馳騁畋獵,令人心發狂;難得之貨,令人行妨.是以聖人為腹不為目,故去彼取此.第十三章寵辱若驚,貴大患若身.何謂寵辱若驚?寵為下,得之若驚,失之若驚,是謂寵辱若驚.何謂貴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為吾有身,及吾無身,吾有何患?故貴以身為天下,若可寄天下;愛以身為天下,若可托天下. 第十四章視之不見,名曰夷;聽之不聞,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詰,故混而為一.其上不 ,其下不昧.繩繩兮不可名,複歸於物.是謂無狀之狀,無物之象,是謂惚恍.迎之不見其首,隨之不見其後.執古之道,以禦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謂道紀.第十五章古之善為道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識.夫唯不可識,故強為之容:豫兮若冬涉川;猶兮若畏四鄰;儼兮其若客;渙兮其若淩釋;敦兮其若樸;曠兮其若穀;混兮其若濁;澹兮其若海; 兮若無止.孰能濁以靜之徐清?孰能安以動之徐生?保此道者,不欲盈.夫唯不盈,故能蔽而新成. 第十六章致虛極,守靜篤.萬物並作,吾以觀複.夫物芸芸,各複歸其根.歸根曰靜,靜曰複命.複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知常容,容乃公,公乃全,全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沒身不殆. 第十七章太上,不知有之;其次,親而譽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悠兮其貴言.功成事遂,百姓皆謂:「我自然」.第十八章大道廢,有仁義;智慧出,有大偽;六親不和,有孝慈;國家昏亂,有忠臣.第十九章絕聖棄智,民利百倍;絕仁棄義,民複孝慈;絕巧棄利,盜賊無有.此三者以為文,不足.故令有所屬:見素抱樸,少思寡欲,絕學無憂.第二十章唯之與阿,相去幾何?美之與惡,相去若何?人之所畏,不可不畏.荒兮,其未央哉!眾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台.我獨泊兮,其未兆;沌沌兮,如嬰兒之未孩;累累兮,若無所歸.眾人皆有餘,而我獨若遺.我愚人之心也哉!俗人昭昭,我獨昏昏.俗人察察,我獨悶悶.眾人皆有以,而我獨頑且鄙.我獨異於人,而貴食母.第二十一章孔德之容,惟道是從.道之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自今及古,其名不去,以閱眾甫.吾何以知眾甫之狀哉?以此.第二十二章曲則全,枉則直,窪則盈,敝則新,少則多,多則惑.是以聖人抱一為天下式.不自見,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長.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古之所謂「曲則全」者,豈虛言哉!誠全而歸之.第二十三章希言自然.故飄風不終朝,驟雨不終日.孰為此者?天地.天地尚不能久,而況於人乎?故從事於道者,同於道;德者,同於德;失者,同於失.同於道者,道亦樂得之;同於德者,德亦樂得之;同於失者,失亦樂得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第二十四章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見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無功;自矜者不長.其在道也,曰:餘食贅形.物或惡之,故有道者不處.第二十五章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強字之曰道,強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遠,遠曰反.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第二十六章重為輕根,靜為躁君.是以君子終日行不離輜重.雖有榮觀,燕處超然.奈何萬乘...
老子道德經中形容人要方圓做事的句子
原文為:大氣做人,小細做事。
【大氣做人】1、立身淳厚,拋棄虛華。
2、“謙下”:學江海為“百穀之王”。
3、上善若水。
4、曲則全,枉則正。
【小細作事】1、成就事業必須從小事做起。
2、持之以恒,目標始終如一。
3、不自見、不自是、不自伐。
4、“貴身”:生命高於一切。
求《道德經》中比較經典的句子
1. 道可道,非常道。
名可名,非常名。
大意:道如果可以用言語來表述,那它就是常“道”(“道”是可以用言語來表述的,它並非一般的“道”。
2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矣;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已。
大意:天下的人都認清美好的事物,那是因為醜的存在;都能認清善良的事物,那是因為存在不善良。
3.天長地久。
天地所以能長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長生。
大意:天地之所以能長久於世,因為它不是自己生長的,所以能長久生存。
4.上善若水。
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
大意:最有力量的人就像水一樣,因水能夠與萬物融合甚至常常妥協,所以不會強硬地跟萬物相爭,還能處在大家都不注意,不明顯,甚至人人都不願意去的低下地方。
5.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
大意:五色亂目,能令目失明;五音亂耳,能令耳失聰。
6.寵辱若驚,貴大患若身。
大意:受到寵愛和受到侮辱都好像受到驚恐,把榮辱這樣的大患看得與自身生命一樣珍貴。
7.企者不立,跨者不行。
大意:踮著腳尖不可能永久的站立,邁起大步想要前進的快,反而不能遠行。
8.善行無轍跡,善言無瑕謫。
大意:意為善於行走的人,不留下足跡或車轍。
屬於說話的人沒有詬病。
9.知其雄,守其雌,為天下溪。
大意:深知什麼是雄強,卻安守雌柔的地位,甘願做天下的溪澗。
10.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大意:了解他人和了解自己都是智慧,然而了解自己比了解他人更勝一籌。
11.將欲取天下而為之,吾見其不得已。
大意:想要治理天下,卻又要用強製的辦法,我看他不能夠達到目的。
12.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強天下,其事好還。
大意:依照“道”的原則輔佐君主的人,不以兵力逞強於天下。
窮兵黷武這種事必然會得到報應。
13.物壯則老,是謂不道,不道早已。
大意:事物過去強大就會走向衰朽,這就說明它不符合於“道”,不符合於“道”的,就會很快死亡。
14.故聖人雲:"我無為,而民自化;我好靜,而民自正;我無事,而民自富;我無欲,而民自樸。
"大意:所以有道的聖人說,我無為,人民就自我化育;我好靜,人民就自然富足;我無欲,而人民就自然淳樸。
15.江海之所以能為百穀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為百穀王。
大意:江海所以能夠成為百川河流所彙往的地方,乃是由於它善於處在低下的地方,所以能夠成為百川之王。
《道德經》中與堅持有關語句有哪些?
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層之台,起於壘土;千裏之行,始於足下。
《道德經》,又稱《道德真經》、《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國古代先秦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為其時諸子所共仰,是春秋時期老子(即李耳)所作的哲學著作,是中國曆史上最偉大的名著之一。
在先秦時《呂氏春秋·注》稱為《上至經》,在漢初則直呼《老子》。
自漢景帝起此書被尊為《道德經》,至唐代唐太宗曾令人將《道德經》翻譯為梵文。
唐高宗尊稱《道德經》為《上經》,唐玄宗時更尊稱此經為《道德真經》。
古代馬王堆版是上篇《德篇》和下篇《道篇》不分章,現代通行版本共81章,前37章是《道篇》,後44章為《德篇》。
《道德經》對中國哲學、科學、政治、宗教等產生了深刻影響。
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統計,《道德經》是除了《聖經》以外被譯成外國文字發布量最多的文化名著。
老子(約前570—前500),姓李名耳,字伯陽,諡號聃,楚國苦縣人,偉大的哲學家、思想家,道家學派創始人,曾在東周國都洛邑任守藏史,孔子周遊列國時曾向老子問禮。
傳說他晚年乘青牛西去,並在函穀關前寫成了五千言的《道德經》(又名《老子》),最後不知所終。
老子思想的精華是樸素辯證法。
...
《道德經》中最著名的句子是?
第一章道可道,非常道。
名可名,非常名。
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
故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
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
玄之又玄,眾妙之門。
第二章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
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已。
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盈,音聲相和,前後相隨。
恒也。
是以聖人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萬物作而弗始,生而弗有,為而弗恃,功成而不居。
夫唯弗居,是以弗也。
第三章不尚賢,使民不爭;不貴難得之貨,使民不為盜;不見可欲,使民心不亂。
是以聖人之治,虛其心,實其腹,弱其誌,強其骨。
常使民無知無欲。
使夫智者不敢為也。
為無為,則無不治。
第四章道衝,而用之或不盈。
淵兮,似萬物之宗;湛兮,似或存。
吾不知誰之子,象帝之先。
第五章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
天地之間,其猶橐龠乎?虛而不屈,動而愈出。
多言數窮,不如守中。
第六章穀神不死,是謂玄牝。
玄牝之門,是謂天地根。
綿綿若存,用之不勤。
第七章天長地久。
天地所以能長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長生。
是以聖人後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
非以其無私邪?故能成其私。
第八章上善若水。
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
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動善時。
夫唯不爭,故無尤。
道德經中所有講禮的句子
「道 德 經」 : 第 二 章天 下 皆 知 美 之 為 美 , 斯 惡 已 。
皆 知 善 之 為 善 , 斯 不 善 已 。
有 無 相 生 , 難 易 相 成 , 長 短 相 形 ,高 下 相 盈 , 音 聲 相 和 , 前 後 相 隨 。
恒 也 。
是 以 聖 人 處 無 為 之 事 ,行 不 言 之 教 ﹔ 萬 物 作 而 弗 始 ,生 而 弗 有 , 為 而 弗 恃 , 功 成 而 不 居 。
夫 唯 弗 居 , 是 以 不 去 。
這一段是說:因為有了罪惡,所以人們才認識到了善良;因為有了美麗,所以人們了解了醜陋;善惡、美醜、高低、長短、這些事物,都是相互比較相互參照而產生的。
所以,覺悟了的人,不會被這些事物所迷惑,而是以平常心態和自然、平凡、低調、高尚的行為(不言之教)來影響自己身邊的人;正因為如此,他的功德亙古不逝。
老 子: 「道 德 經」 : 第 二 十 章唯 之 與 阿 , 相 去 幾 何 。
善之 與 惡 , 相 去 若 何 。
人 之 所 畏 , 不 可 不 畏 。
荒 兮 , 其 未 央 哉 。
眾 人 熙 熙 , 如 享 太 牢 , 如 春 登 台 。
我 獨 泊 兮 , 其 未 兆 ﹔沌 沌 兮 , 如 嬰 兒 之 未 孩 ﹔儽 儽 兮 , 若 無 所 歸 。
眾 人 皆 有 餘 , 而 我 獨 若 遺 。
我 愚 人 之 心 也 哉 。
俗 人 昭 昭 , 我 獨 昏 昏 。
俗 人 察 察 , 我 獨 悶 悶 。
眾 人 皆 有 以 , 而 我 獨 頑 且 鄙 。
我 獨 異 於 人 , 而 貴 食 母 。
《道德經》中關於“調節情緒辦法”的詩句有哪些?
《道德經》中關於“調節情緒辦法”的詩句如下: 1、唯之與阿,相去幾何?善之與惡,相去若何? 2、人之所畏,不可不畏。
荒兮,其未央哉! 3、眾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台。
4、我獨泊兮,其未兆;沌沌兮,如嬰兒之未孩;傫傫兮,若無所歸。
5、眾人皆有餘,而我獨若遺。
我愚人之心也哉!沌沌兮。
6、俗人昭昭,我獨昏昏。
俗人察察,我獨悶悶。
7、澹兮,其若海;飂兮,若無止。
8、眾人皆有以,而我獨頑且鄙。
9、我獨異於人,而貴食母。
10、信言不美。
美言不信。
善者不辯。
辯者不善。
知者不博。
博者不知。
聖人不積。
既以為人己愈有。
...
轉載請注明出處句子大全網 » 關於丹道的典籍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