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譯文】
孔子說:“懂得學習的人比不上喜愛學習的人;喜愛學習的人比不上以此為樂的人。”
滿意望采納
論語中你最喜歡什麼句子,為什麼
幾句關於做人的語句 1.子曰:“人而不仁,如禮何?人而不仁,如樂何?” 2.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惡人。
” 3.子曰:“君子懷德,小人懷土;君子懷刑,小人懷惠。
” 4.子曰:“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
” 5.子曰:“君子欲納於言而敏於行。
” 《論語八則》竇中亮1、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譯文 孔子說:“觀學後,時常練習,不高興嗎?有朋友,從遠方來,不快樂嗎?別人不了解我,我不生氣(惱怒),不是君子嗎?” 2、子曰:“巧言令色,鮮仁矣。
” 譯文 孔子說:“花言巧語、滿臉堆笑的,這種人是很少有仁德的。
” 3、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譯文 曾子說:“我每天都要多次反省自己:為別人出主意做事,是否忠實?交友是否守信?老師傳授的知識,是否練習了呢?” 4、子曰:“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於事而慎於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也已。
” 譯文 孔子說:“君子,飲食不求飽足,居住不要求舒適,對工作勤勞敏捷,說話卻小心謹慎,到有道的人那裏去匡正自己,這樣可以說是好學了。
“ 5、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 譯文 孔子說:“不憂慮別人不了解自己,但要憂慮自己不了解別人。
” 6、子曰:“《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
’” 譯文 孔子說:“《詩經》三百(零五)首,用一句話可以概括,即:‘思想沒有邪惡。
’” 7、子曰:“吾十有五而誌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 譯文 孔子說:“我十五歲時立誌於學;三十歲時開始知道;四十歲時(掌握了各種知識,)不受迷惑;五十歲時了解自然的規律;六十歲時什麼都能聽得;到了七十歲時便隨心所欲,不會超過界線。
” 8、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 譯文 孔子說:“溫習舊知識進而又(能從中)發現新知識,(就)可憑此做老師了。
” 9、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 譯文 孔子說:“君子團結而不互相勾結,小人互相勾結而不團結。
” 10、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 譯文 孔子說:“隻學習不思考就會迷惑不解;隻空想卻不學習,就會勞神而無所得。
” 11、子曰:“由,誨汝知之乎!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 譯文 孔子說:“仲由,教導你的道理都知道了嗎?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這才是真智慧啊!” 12、子曰:“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
大車無輗,小車無軏,其何以行之哉?” 譯文 孔子說:“人無信譽,不知能幹什麼。
大的車沒有車的邊際,小的車沒有車內的凳子,那怎樣行駛呢?” 13、 孔子謂季氏:“八佾舞於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譯文 孔子說季氏:“他用天子的舞蹈陣容在自己的宗廟裏舞蹈,這樣的事可以容忍,什麼事不能容忍?” 14、子曰:“《關雎》,樂而不淫,哀而不傷。
” 譯文 孔子說:“《關雎》這篇詩,主題快樂卻不過分,憂愁卻不悲傷。
” 15、子曰:“成事不說,遂事不諫,既往不咎。
” 譯文 孔子說:“以前的事不要再評說了,做完的事不要再議論了,過去了就不要再追咎。
” 16、子曰:“朝聞道,夕死可矣。
” 譯文 孔子說:“早晨理解真理,晚上死也值得。
” 17、子曰:“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
” 譯文 孔子說:“君子通曉道義,小人通曉私利。
” 18、子曰:“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 譯文 孔子說:“見到賢人,要向他看齊;見到不賢的人,要反省自己(有沒有像他一樣的過失)。
” 19、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牆不可圬也,於予與何誅?” 譯文 孔子說:“朽木無法雕琢,糞土的牆壁無法粉刷,我能拿他怎樣?” 20、子曰:“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是以謂之‘文’也。
” 譯文 孔子說:“勤勉好學,不把向地位比自己低,學識比自己淺的人請教,看作是恥辱,所以稱他為‘文’。
” 21、季文子三思而後行。
子聞之,曰:“再,斯可矣。
” 譯文 季文子做事要思考三次再行動。
孔子聽說了,說:“兩次,就可以了。
” 22、子曰:“寧武子,邦有道則智,邦無道則愚。
其智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 譯文 孔子說:“寧武子這人,國家太平時,就聰明,國家混亂時,就裝做愚笨。
他的聰明可以趕得上,他的愚笨別人趕不上。
” 23、子曰:“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
文質彬彬,然後君子。
” 譯文 孔子說:“一個人的內在質樸勝過外在的文采就會粗野,文采勝過質樸就會浮華。
隻有文采和質樸配合恰當,才是君子。
” 24、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 譯文 孔子說:“知道它的人不如喜歡它的人,喜歡它的人不如以它為快樂的人。
” 25、子曰:“智者樂水,仁者樂山;智者動,仁者靜;智者樂,仁者壽。
” 譯文 孔子說:“明智的人喜歡水,仁慈的人喜歡山;明智的人好動,仁慈的人好靜;明智的人快樂,仁慈的人長壽。
” 26、子曰:“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於我哉?” 譯文 孔子說:“將知識默記在心;學習時,不感到滿足;教人時,不感到疲...
論語中經典的語句
1.以直報怨,以德報德。
用你的公正,用你的耿介,用你的磊落,也就是說,用自己高尚的人格,坦然麵對有負於你的人和事。
不要以怨報怨也不要以德報怨。
2.子貢問友。
子曰:“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則止,毋自辱焉。
”看到朋友做的不對的事,你要真心地勸告,善意地引導,如果他實在不聽就算了,別再說了,不要自取其辱。
與好朋友相處要有個度,不要什麼樣的事都大包大攬。
3.子曰:“不在其位,不謀其政。
”你在什麼位置上,要做好本分,不要越俎代庖,跳過你的職位去做不該你做的事。
4.言寡尤,行寡悔。
多思,多想,多聽,多看,謹言慎行,這麼做的好處就是讓自己少一點後悔。
論語中關於禮儀的句子有哪些最好可以評論以下,很急
您問的是《論語》中的句子吧?這裏為您解讀兩段:1.“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能夠溫故而知新的人,說明其是有思想、有方法的,做到了學而思、思而學。
“溫故”不是複讀或者複述已經學到的內容,而是對已學知識的思考,同時又在思考中探尋了解新的知識,思想認識不斷發展和提高所以才能“知新”。
這樣的人當然也會將自己的思想認識發揚出來,不論是否收徒當老師,都能起到老師的作用。
而對於那些能夠做到溫故知新的人,應當將其作為老師來對待,好好地向他們學習的。
當然如果自己能夠做到這點,那麼自己也可以發揮老師的作用。
2.“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這句話語言很淺顯,道理很深刻。
常人的學習都是追求知識的了解和技能的掌握,而不願意深入領會其中的道理,隻要知其然就心滿意足、洋洋得意了,根本不去深入了解其所以然,這就是學而不思。
喜歡思考的人還是有的,但喜歡思考還得勤於學習,因為沒有知識支持的思考是有很大局限性的,甚至可能淪為胡思亂想。
所謂“謠言止於智者”,智者就是學而思、思而學的人。
現實生活中為什麼常常是謠言不止,就是因為一來缺乏智者,二來人們很難能夠聽取智者的意見。
現實中智者本來就是少數甚至極少數,大家還不去好好地聽他們的意見,謠言當然就不會止於智者,而隻能止於下一個謠言了。
論語中關於和的句子並附帶解釋
愛 國 1.以家為家,以鄉為鄉,以國為國,以天下為天下。
——《管子?牧民》 2.臨患不忘國,忠也。
——《左傳?昭公元年》 3.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
——屈原《離騷》 4.苟利國家,不求富貴。
——《禮記?儒行》 5.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
——曹植《白馬篇》 6.烈士之愛國也如家。
——葛洪《抱樸子?外篇?廣譬》烈士:有抱負.有作為的人。
7.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範仲淹《嶽陽樓記》 8.位卑未敢忘憂國。
——-陸遊《病起書懷》 9.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陸遊《示兒》 10.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過零丁洋》 11.精忠報國。
——《宋史?嶽飛列傳》 12.天下興亡,匹夫有責。
——麥孟華《論中國之存亡決定於今日》 明 誌 13.朝聞道,夕死可矣。
——《論語?裏仁》 14.士誌於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與議也。
——《論語?裏仁》 15.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
——《論語?秦伯》 16.誌不強者智不達。
——《墨子?修身》 17.燕雀安知鴻鵠之誌哉!——《史記?陳涉世家》 18.誌當存高遠。
——諸葛亮《誡外生書》 19.非淡泊無以明誌,非寧靜無以致遠。
——諸葛亮《誡子書》 20.有誌者事竟成。
——《後漢書?耿弇列傳》 21.誌小則易足,易足則無由進。
——張載《經學理窟?學大原下》 22.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堅忍不拔之誌。
——蘇軾《晁錯論》 23.有誌不在年高,無誌空長百歲。
——石成金《傳家寶?俗諺牧民》 持 節 24.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誌也。
——《論語?子罕》 25.歲寒,然後知鬆柏之後凋也。
——《論語?子罕》 26.誌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
——《論語?衛靈公》 27.不降其誌,不辱其身。
——《論語?微子》 28.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孟子?滕文公下》 29.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
——《孟子?盡心上》 30.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
——司馬遷《報任安書》 31.不為窮變節,不為賤易誌。
——桓寬《鹽鐵論?地廣》 32.寧可玉碎,不能瓦全。
——《北齊書?元景安列傳》 33.疾風知勁草,板蕩識誠臣。
——李世民《賜蕭瑀》 34.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
——周敦頤《愛蓮說》 35.時窮節乃見,一一垂丹青。
——文天祥《正氣歌》 36.名節重泰山,利欲輕鴻毛。
——於謙《無題》 37.粉身碎骨渾不怕,留得清白在人間。
——於謙《石灰吟》 38.咬定青山不放鬆,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南西北風。
——鄭燮(xiè)《題畫?竹石》 自 強 39.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
——《周易?乾?象》 40.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
——《老子》第三十三章 41.不怨天,不尤人。
——《論語?憲問》 42.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誌,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
——《孟子?告子下》 43.生於憂患而死於安樂。
——《孟子?告子下》 44.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屈原《離騷》 45.以修身自強,則名配堯禹。
——《荀子?修身》 46.能勝強敵者,先自勝者也。
——《商君書?畫策》 47.老驥伏櫪,誌在千裏;烈士暮年,壯心不已。
——曹操《龜雖壽》 48.莫道桑榆晚,為霞尚滿天。
——劉禹錫《酬樂天詠老見示》 49.眼前多少難甘事,自古男兒當自強。
——李鹹用《送人》 50.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
——李清照《烏江》 51.百尺竿頭,更進一步。
——朱熹《答鞏仲至》 誠 信 52.修辭立其誠。
——《周易?乾?文言》言語應該建立在誠信的基礎上。
53.不精不誠,不能動人。
——《莊子?魚父》 54.失信不立。
——《左傳?襄公二十二年》 55.輕諾必寡信。
——《老子》第63章 輕易向別人承諾的人一定很少講信用。
56.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論語?學而》 57.與朋友交,言而有信。
——《論語?學而》 58.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
——《論語?為政》可:可以立身處世。
59.民無信不立。
——《論語?顏淵》 60.言必信,行必果。
——《論語?子路》果:果斷 61.一諾千金。
——《史記?季布欒布列傳》 知 恥 62.記己有恥。
——《論語?子路》用羞恥之心來約束自己的行為。
63.無羞惡之心,非人也。
——《孟子?公孫醜上》 64.人必自侮,然後人侮之。
——《孟子?離婁上》人一定是先有自取其辱的行為,別人才會侮辱他。
65.人不可以無恥,無恥之恥,無恥矣。
——《孟子?盡心上》:不知羞恥的那種羞恥,才真的是不知羞恥啊! 66.知恥近乎勇。
——《禮記?中庸》 67.人必其自愛也,而後人愛諸;人必其自敬也,而後人敬諸。
——楊雄《法言?君子》 68.人有恥,則能有所不為。
——朱熹《朱子語類》倦十三 69.五刑不如一恥。
——呂坤《呻吟語?治道》 70.士皆知有恥,則國家永無恥矣。
——龔自珍《明良論二》 改 過 71.見善則遷(學習),有過則改。
——《周易?益?象》 72.改過不吝。
——《尚書?仲虺(huǐ)之誥》 73.與人不求備,檢身若不及。
——《尚書?伊訓》 74.人孰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
——《左傳?宣公二年》 75.過而不改,是謂過矣。
——《論語?衛靈...
《論語》裏的語句20句,謝謝
1、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譯文 孔子說:“學了,然後按一定時間去溫習它們,不也愉快嗎?有朋友從遠方而來,不也愉快嗎?別人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惱怒),不也是一個道德上有修養的人嗎?” 2、子曰:“巧言令色,鮮矣仁。
” 譯文 孔子說:“花言巧語、滿臉堆笑的,這種人是很少有仁德的。
” 3、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譯文 曾子說:“我每天都要多次反省自己:為別人出主意做事,是否忠實?交友是否守信?老師傳授的知識,是否複習了呢?” 4、子曰:“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於事而慎於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也已。
” 譯文 孔子說:“君子,飲食不求飽足,居住不要求舒適,對工作勤勞敏捷,說話卻小心謹慎,到有道的人那裏去匡正自己,這樣可以說是好學了。
” 5、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 譯文 孔子說:“不憂慮別人不了解自己,但要憂慮自己不了解別人。
” 6、子曰:“《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
’” 譯文 孔子說:“《詩經》三百(零五)首,用一句話可以概括,即:‘思想純正,沒有邪惡的東西。
’” 7、子曰:“吾十有五而誌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 譯文 孔子說:“我十五歲時立誌於學習;三十歲時做事符合禮儀;四十歲時(掌握了各種知識,)不受迷惑;五十歲時了解自然的規律;六十歲時一聽別人言語,不用多想,便能明白;到了七十歲時便隨心所欲,任何念頭都不會越出規矩。
” 8、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 譯文 孔子說:“複習舊知識時,又能領悟到新的東西,才可以做導師啊。
” 9、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 譯文 孔子說:“君子團結而不互相勾結,小人互相勾結而不團結。
” 10、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 譯文 孔子說:“讀書卻不深入思考,越學越糊塗;思考卻不讀書,就會心生迷惑。
” 11、子曰:“由,誨汝知之乎?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 譯文 孔子說:“仲由,教導你的道理都知道了嗎?知道的就是知道的,不知道的就是不知道的,這種態度是聰明的啊!” 12、子曰:“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
大車無輗,小車無杌,其何以行之哉!” 譯文 孔子說:“人無信譽,不知能幹什麼。
大的車沒有車的邊際,小的車沒有車內的凳子,那也一樣可以行駛啊!” 13、 孔子謂季氏:“八佾舞於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譯文 孔子說季氏:“他用天子的舞蹈陣容在自己的宗廟裏舞蹈,這樣的事可以容忍,什麼事不能容忍?” 14、子曰:“《關雎》,樂而不淫,哀而不傷。
” 譯文 孔子說:“《關雎》這篇詩,主題快樂卻不過分,憂愁卻不悲傷。
” 15、子曰:“成事不說,遂事不諫,既往不咎。
” 譯文 孔子說:“以前的事不要再評說了,做完的事不要再議論了,過去了就不要再追咎。
” 16、子曰:“朝聞道,夕死可矣。
” 譯文 孔子說:“早晨理解真理,晚上死也值得。
” 17、子曰:“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
” 譯文 孔子說:“君子通曉道義,小人通曉私利。
” 18、子曰:“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 譯文 孔子說:“見到賢人,要向他看齊;見到不賢的人,要反省自己。
” 19、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牆不可圬也,於予與何誅?” 譯文 孔子說:“朽木無法雕琢,糞土的牆壁無法粉刷,我能拿他怎樣?” 20、子曰:“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是以謂之‘文’也。
” 譯文 孔子說:“聰明又好學,向地位比自己低,學問比自己差的人請教時,不覺得沒麵子,所以稱他為‘文’。
” 21、季文子三思而後行。
子聞之,曰:“再,斯可矣。
” 譯文 季文子做事要思考三次再行動。
孔子聽說了,說:“兩次,就可以了。
” 22、子曰:“寧武子,邦有道則智,邦無道則愚。
其智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 譯文 孔子說:“寧武子這人,國家太平時,就聰明,國家混亂時,就愚笨。
他的聰明可以趕得上,他的愚笨別人趕不上。
” 23、子曰:“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
文質彬彬,然後君子。
” 譯文 孔子說:“一個人的內在質樸勝過外在的文采就會粗野,文采勝過質樸就會浮華。
隻有文采和質樸配合恰當,才是君子。
” 24、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 譯文 孔子說:“知道學習的人不如喜歡學習的人,喜歡學習的人不如以學習為快樂的人。
” 25、子曰:“智者樂水,仁者樂山;智者動,仁者靜;智者樂,仁者壽。
” 譯文 孔子說:“明智的人喜歡水,仁慈的人喜歡山;明智的人好動,仁慈的人好靜;明智的人快樂,仁慈的人長壽。
” 26、子曰:“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於我哉?” 譯文 孔子說:“將知識默記在心,學習時,不感到滿足;教人時,不感到疲倦,這些我做到了哪些呢?” 27、子曰:“不憤不啟、不悱不發,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複也。
” 譯文 孔子說:“不到他苦思冥想時,不去啟發;不到欲說無語時,不去開導。
不...
轉載請注明出處句子大全網 » 論語裏麵有一句話的意思是喜歡學習不如愛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