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及其衰也,數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國滅,為天下笑。(歐陽修《伶官傳序》)
吳廣素愛人,士卒多為用者。(司馬遷《陳涉世家》)
今不速往,恐為操所先。(司馬光《赤壁之戰》)
有如此之勢,而為秦人積威之所劫。(蘇洵《六國論》)
不者,若屬皆且為所虜。(司馬遷《鴻門宴》)
身死人手,為天下笑者。(《屈原列傳》)
有如此之勢而為秦人積威之所劫。(《六國論》)
見:信而見疑,忠而被謗。(《屈原列傳》)
秦城恐不可得,徒見欺。(《廉頗藺相如列傳》)
臣誠恐見欺於王而負趙…… (《廉頗藺相如列傳》)
吾常見笑於大方之家。(《莊子•秋水》)
暴見於王。(《孟子。梁惠王下》)
被:予猶記周公之被逮,在丁卯三月之望。(張溥《五人墓碑記》
忠而被謗,能無怨乎?(《屈原列傳》)
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
雖萬被戮,豈有悔哉?(《報任安書》)
妝成每被秋娘妒。(《琵琶行》)
古文句子中的被動意義如何表達?
1.用介詞“於”“受……於……”表被動(“於”引出動作的主動者)。
例如: 則今之高爵顯位,一旦抵罪,或脫身以逃,不能容於遠近。
(張溥《五人墓碑記》) 六藝經傳皆通習之,不拘於時,學於餘。
(韓愈《師說》) 吾不能舉全吳之地,十萬之眾,受製於人。
(司馬光《赤壁之戰》) 2.用“為”“為……所……”(“為”引出動作的主動者)或“……為所……”表被動。
例如: 及其衰也,數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國滅,為天下笑。
(歐陽修《伶官傳序》) 吳廣素愛人,士卒多為用者。
(司馬遷《陳涉世家》) 今不速往,恐為操所先。
(司馬光《赤壁之戰》) 有如此之勢,而為秦人積威之所劫。
(蘇洵《六國論》) 不者,若屬皆且為所虜。
(司馬遷《鴻門宴》) 3.用“見”“見……於……”表被動(“於”引出動作的主動者)。
例如: 動見瞻觀,何時易乎? (曹丕《與吳質書》) 吾長見笑於大方之家。
(《莊子;秋水》) 4.用介詞“被”表被動。
例如: 予猶記周公之被逮。
(張溥《五人墓碑記》) 參佐無不被係束。
(《世說新語;桓南郡好獵》) 5.動詞本身表被動。
這是意念上的被動句,需要根據上下文來判別。
例如: 蔓草猶不可除,況君之寵弟乎? (《左傳?鄭伯克段於鄢》) 傅說舉於版築之間,膠鬲舉於魚鹽之中,……(《孟子;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怎麼把句子改成“把”字句和“被”字句?
【轉換方法】“把”字句:用“把”字將動作和對象提到動作前麵,並在動作前麵加上“把”字的句型。
“被”字句:將接受動作的對象提到動作發生者的前麵,並在動作發生者的前麵加上一個“被”字的表被動的句子類型。
【舉例分析】 (1)他緊緊地握住了老人的手。
(變為把字句、被字句) [分析]陳述句變“把”字句時,將賓語調到主語後加“把”字,謂語放在句子末尾。
變“被”字句時,賓語調到主語前加“被”字。
[答案]他把老人的手緊緊地握住了。
(把字句)老人的手被他緊緊地握住了。
(被字句)(2)我把那本課外書讀完了。
(變為被字句) [分析]“把”字句變為“被”字句時,賓語調到主語前,刪把加被字。
[答案]那本課外書被我讀完了(被字句)
主動表被動
sell作"賣什麼東西"解,是及物動詞.sell作"銷售情況好不好"解,是不及物動詞.如: The shop sells all kinds of books.書店賣各種書.This novel sells well.這本小說很暢銷. (此處well是副詞修飾動詞sell)lock wash sell read wear ride write 這些詞跟用法跟感官動詞用法不一樣.當這些詞用來描述主語的屬性特征時,用主動表被動.如: The pen writes well/smoothly. 這支筆很好寫. (筆的特點)This kind of T-shirt washes well. 這種衣服很好洗.
在文言文中用“為……所……”或“……為所……”表被動的句子有哪...
一例子①不者,若屬皆且為所虜。
——《鴻門宴》②吾屬今為之虜矣。
——《鴻門宴》③今不速往,恐為操所先。
——《赤壁之戰》二第一個例子是一個典型的“為所”結構,而第三個例子則是一個典型的“為……所”結構.兩相比較,兩個結構之間有一個明顯的差別,那便是“為”後的動作發出者的有無.假如句中有動作的發出者,那麼它應該放在“為”的後麵,比如第三個例子中的“操”.但凡被動句都有動作發出者,隻是某些句子中將其省略,比如第一個例子.如果將第一個例子還原,應該是“不者,若屬皆且為其所虜”.所以這個被動句式的母體應該是“為……所”,如果其後的動作發出者省略,那麼它可以簡略為“為所”.第二個例子則又是一個變體,它直接將“為……所”減縮為“為”字結構.假如“為”後麵有動作發出者,那麼“所”可以省略,後麵直接跟表示動作的動詞,比如“吾屬今為之虜矣”中的“虜”.假如動作發出者省略的話,那麼這個結構就無法成立,比如“吾屬今為虜矣”是無法成句的.這種情況下甚至連“為”都可以省略,將被動性直接融入動詞裏,成為一個簡單的被動句,比如《六國論》中的“洎牧以讒誅”.如果還原此句,應該是“洎牧以讒為(趙君)所誅”,還是一個基本的“為……所”結構.綜上所述,“為……所”是一個基本的被動結構,視語境情況可以有幾種變體,我們需要向學生闡明它們之間的內在聯係,而不能將它們臆斷為幾種不同類的句式.
小學語文句型轉換陳述句改感歎句
人教版小學語文總複習資料--句子、詩詞部分 一、句子部分 【複習要點】 1、知道什麼是句子,從語氣和作用上了解句子的類型。
2、擴句和縮句練習。
3、認識幾種常見的修辭手法。
4、認識並修改常見的病句。
5、進行句式變換練習。
6、掌握標點符號的用法。
【知識平台】 (一)句子及其類型 1、認識什麼是句子。
句子就是由詞或詞組構成的,能夠表達一個完整的意思,其組成形式是“誰(什麼、哪裏)”加“做什麼(是什麼、怎麼樣)”。
例如: 在明亮的教室裏認真地 學習知識。
認識句子對我們後麵的修改病句、句式變換等很有幫助。
2、分辨陳述句、疑問句、祈使句、感歎句四種句子類型。
陳述句:能告訴別人一件事的句子,句末用句號。
如:我遊覽了長城。
疑問句:向別人提出問題的句子,句末用問號。
如:日子為什麼一去不複返呢? 祈使句:向別人得出要求的句子,句末一般用句號,有時也用感歎號。
如:油庫重地,請勿吸煙! 感歎句:帶有快樂、驚訝、厭惡等濃厚感情的句子,句末用感歎號。
如:我們的生活多幸福啊! (二)改變句式 【備考點】 同一個意思可以采取多種形式進行表達。
表達樣式不一樣,語言效果也不一樣。
變換句式,就是把一個句子改變為另一個句子,意思不變。
常見的有: 1、把字句、被字句、陳述句的互換; 2、肯定句、雙重否定句的互換; 3、陳述句、反問句、感歎句的互換; 4、直接引用和轉述句互換。
【應考點】 一、把字句、被字句、陳述句的互換。
“把”字句:用“把”字將動作和對象提到動作前麵,並在動作前麵加上“把”字的句型。
“被”字句:將接受動作的對象提到動作發生者的前麵,並在動作發生者的前麵加上一個“被”字的表被動的句子類型。
“把”字句、“被”字句、陳述句有密切的關係,可以互相轉換,但意思不能改變。
【鏈接考題】 他緊緊地握住了老人的手。
(變為被字句、把字句) (分析)變被字句時,主語與賓語調換位置後加“被”字,變“把”字句時,如果是“被”字句,將主語與賓語的位置調換加“把”字,如果是陳述句則將“把”字放在賓語前,謂語放在句子末尾。
(答案) 他把老人的手緊緊地握住了。
(把字句) 老人的手被他緊緊地握住了。
(被字句) 二、陳述句、反問句、感歎句的互換 反問句並不是向對方提出問題,需要對方回答,而是用反詰(追問)的語氣強調某個問題,表達某種感情。
它是問句的一種特殊形式,並不需要回答,答案就在句中,句末用問號;陳述句變感歎句,一般加“多麼”、“太”、“真”等詞,句末要加上感歎詞“啊”、“呀”等,將句號改為感歎號。
【鏈接考題】 他是一個好人。
(分析)陳述句變反問句,加上“怎麼”、“難道”、“什麼”等,句末尾加上“嗎”、“呢”,句尾句號變為問號。
該題是肯定的陳述句變為反問句,要加上一個否定詞,表示否定的意思;變為感歎句直接加上感歎詞。
(答案)他難道不是一個好人嗎? 他真是一個好人啊! 三、肯定句、雙重否定句的互換 一個句子用否定加否定的形式來表達肯定的意思,強調絕對的事實,語氣更堅定有力。
【鏈接考題】 我必須去圖書館看書。
(變雙重否定句) (分析)雙重否定句的語氣比肯定句更重一些,但句意不變,方法是加兩個否定詞:“不……不”或“非……不可”等。
(答案)我不得不去圖書館看書。
四、直接引用和轉述句互換 把直接敘述改變為間接敘述,要注意三點:一是改變標點;二是改變人稱代詞;三是看句子的內容。
有些句子中個別的和少量的文字須作改動,但不改變句子意思。
【鏈接考題】 王亮說:“我要像李永那樣關心集體。
” (分析)該題是將直接敘述改為轉述,那麼直接將第一人稱“我”變成第三人稱“他”。
(答案) 王亮說,他要像李永那樣關心集體。
被動句式的標誌 謝謝啦! *^
高中文言文特殊句式一、判斷句 (1)用“者……也”表判斷 “廉頗者,趙之良將也。
” (2)句末用“者也”表判斷 “城北徐公,齊國之美麗者也。
” (3)用“者”表判斷 “四人者,廬陵蕭君圭君玉,長樂王回深父,餘弟安國平父,安上純父。
” (4)用動詞“為”或判斷詞“是”表判斷 用“為”聯係主語和謂語,表示判斷。
例如:馬超、韓遂尚在關西,為操後患。
“為天下理財,不為征利。
” “ 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
”“巨是凡人,偏在遠郡……” “同行十二年,不知木蘭是女郎。
” “汝是大家子。
” (5)用“即”“乃”“則”“皆”“本”“誠”“亦”“素”等副詞表示肯定判斷,兼加強語氣,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
梁將即楚將項燕。
此則嶽陽樓之大觀也。
(6)無標誌判斷句。
文言文中的判斷句有的沒有任何標誌,直接由名詞對名詞作出判斷。
如:“劉備天下梟雄。
”(《赤壁之戰》) 不用語氣詞,完全由詞序來體現。
例如:此人力士。
注意點 判斷句中謂語前出現的“是”一般都不是判斷詞,而是指示代詞,作判斷句的主語,而有些判斷句中的“是”也並非都不表示判斷,“是”在先秦古漢語中少作判斷詞,在漢以後作判斷詞則多起來。
二、 被動句 所謂被動,是指主語與謂語之間的關係是被動關係,也就是說,主語是位於動詞所表示的行為的被動者、受害者,而不是主動者、實施者。
文言文中,被動句的主語是謂語動詞所表示的行為被動者,受事者,而不是主動者,施事者。
在古漢語中,在古漢語中,被動句主要有兩大類型:一是在標誌的被動句,即借助一些被動詞來表示,二是無標誌的被動句,又叫意念被動句。
(一)有標誌古代漢語表被動的句式主要有四種: (1)用“於”表示被動關係。
用介詞“於”引出行為的主動者,“於”放到動詞後,它的形式是:“動詞+於+主動者”。
例如: 王建禽於秦。
(齊王建被秦國活捉了。
禽,通擒) [簡析]句中的“於”用在動詞“禽”的後邊,引出動作行為的主動者“秦”,表示被動。
“於”可譯為“被”。
這種被動句有兩個條件:一是主語“王建”是受動者。
二是句子裏有表示被動的詞“於”。
(2)用“見”來表示被動關係。
在動詞前用“見”或又在動詞後加“於”引進主動者。
它的形式是:“見+動詞”或者“見+動詞+於+主動者”。
雖欲強聒,終必不蒙見察。
(我雖然想再說一些,但考慮不一定被理解) 句中的“見”,用在動詞“察”前,表示被動,“見察”,即“被察”之意。
臣恐見欺於王而負趙。
(我擔心被您欺騙而對不起趙國) (3)用“為”表示被動關係。
“為”放在動詞前邊引出行為的主動者,它的形式是:“為+主動者+動詞”或者“為+主動者+所+動詞”。
例如: ①若背其言,臣死,妻子為戮,無益於君。
(如果背棄了他所說的話,我死了,妻子兒女也將被殺,對君王您也沒有好處) ②茅屋為秋風所破(草房被秋風吹壞了) (4)用“受”“被”“受……於”表示被動關係。
它的形式是:“被(受)+動詞”或者“被(受)+動詞+於+主動者”。
例如: ①信而見疑,忠而被謗,能無怨乎? “被”用在動詞前表被動。
②吾不能舉全吳之地,十萬之眾,受製於人。
[簡析]“受……於……”表示被動,可譯為“被”,“於”引出主動者“人”。
這種句式數量較少。
(二)無標誌 這種情況是指沒有被動詞的被動句。
如:“荊州之民附操者,逼兵勢耳。
”(《資治通鑒》)這裏的“逼兵勢”是“被兵勢所逼”的意思。
注意點: “見”有一種特殊用法和表被動的“見”的形式很相近,如:“冀君實或見怒也。
”(《答司馬諫議書》)這裏的“見”不表被動,它是放在動詞前,表示對自己怎麼樣的客氣說法,像現代漢語中的“見諒”等那為此種用法。
三、主謂倒置 為了強調謂語,有時將謂語置於主語之前。
這僅僅是因為語言表達的需要。
如,“甚矣,汝之不惠(慧)!”(《愚公移山》)另外,還有定語置於中心詞之後,修飾名詞的量詞放在名詞之後等特殊現象,因不常用,因此按下不表。
1、嘻!晏子之家若是其貧也! (《晏子春秋?晏子辭千金》) 2、悲哉,世也!(《工之僑獻琴》) 四、賓語前置 (1)否定句中代詞賓語經常前置。
否定句就是有否定詞“不”“毋”“未”“莫”等的句子。
在這類句子中,代詞作賓語時,則常常放在動詞前麵。
例如: ①我無爾詐,爾無我虞。
②每自比於管仲、樂毅,時人莫之許也。
③《碩鼠》:“三歲貫汝,莫我肯顧。
”“莫我肯顧”應理解成“莫肯顧我”。
[簡析]①句的“爾”“我”,代詞,分別作動詞“詐”“虞”的賓語,因兩個分句都是否定句,所以“爾”、“我”分別放在“詐”“虞”的前麵,放在否定詞“無”(毋)的後麵。
②句的“之”,代詞,指代自比管仲、樂毅的說法,用在否定句中,作動詞“許”的賓語,放在“許”的前麵、否定副詞“莫”的後麵。
從上麵的例句中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否定句中賓語代詞前置,必須具備兩個條件:第一,賓語必須是代詞,第二,全句必須是否定句,即必須有否定副詞“不、未、毋(無)”等或表示否定的不定代詞“莫”。
代詞賓語要放在動詞之前否定詞之後。
如果賓語不是代詞,即使...
【高一、廉頗藺相如列傳、重點語句】作業幫
一、通假字 1.君不如肉袒伏斧質請罪. “質”通“锧”,砧板. 2.可予不.“不”通“否”,表疑問語氣. 3.臣願奉璧西入秦.“奉”通“捧”,用雙手托著. 4.拜送書於庭.“庭”通“廷”,朝廷,國君聽政的朝堂. 5.召有司案圖.“案”通“按”,審查、察看. 6.設九賓禮於廷.“賓”通“儐”,古代指接引賓客的人,也指讚禮的人. 7.秦自繆公以來二十餘君,未嚐有堅明約束者也.“繆”通“穆”. 8.唯大王與群臣孰計議之.“孰”通“熟”,仔細. 9.為一擊缶.“缶”通“缻”,盛酒漿的瓦器,秦人敲打盆缻作為唱歌時的節拍. 10.相如度秦王特以詐詳為予趙城.詳通同“佯”,假裝.二、一詞多義 奉 ①臣願奉璧往使(捧) ②請奉盆缶秦王(進獻,呈上) 負 ①秦貪,負其強(依仗,憑借) ②臣誠恐見欺於王而負趙(辜負,對不起) ③相如度秦王雖齋,決負約不償城(違背) ④均之二策,寧許以負秦曲(使……承擔) ⑤廉頗聞之,肉袒負荊(背著) 使 ①秦昭王聞之,使人遺趙王書(派) ②其人勇士,有智謀,宜可使(出使) ③乃使其從者衣褐(讓) ④大王乃遣一介之使(使臣) 引 ①引趙使者藺相如(引見,宴請) ②左右或欲引相如去(拉) ③相如引車避匿(牽,拉;這裏引申為調轉) ④君子引而不發,躍如也(拉引) 徒 ①秦城恐不可得,徒見欺(白白地) ②而藺相如徒以口舌為勞;徒以吾兩人在也(隻,隻不過) 幸 ①大王亦幸赦臣(幸好,幸而) ②而君幸於趙王(被...寵幸) ③則幸得脫矣 (僥幸) 以 ①以勇氣聞於諸侯;今以秦之強先割十五都予趙(憑借) ②願以十五城請易璧(用,拿) ③嚴大國之威以修敬也(來,連詞) ④則請立太子為王,以絕秦望(用以,用來) ⑤吾所以為此者,以先國家之急而後私仇也;徒以吾兩人在也(因為) ⑥傳以示美人及左右 (連詞,連接“傳”與“示”) ⑦趙王以為賢大夫(把……) 歡 ①逆強秦之歡 (歡心) ②絕秦趙之歡(交情) 顧 ①相如顧召趙禦史書曰 (回頭) ②顧吾念之 (隻是) 因 ①相如因持璧卻立 (於是就) ②因賓客至藺相如門謝罪(通過) ③不如因而厚遇之(趁此,由此) ④秦王因曰(於是就) 傳 ①廉頗藺相如列傳(一種文體) ②舍相如廣成傳(傳舍,賓館) ③傳以示美人及左右(傳遞) ④和氏璧天下所共傳寶也(傳頌) 書 (1)拜書送於庭----國書 (2)秦禦史前書曰---寫 乃 (1)今君乃亡趙走燕-----卻,竟然 (2)臣乃敢上璧------才 (3)乃使其從者衣褐----就三、古今異義 ①拜為上卿(拜:古義指授予官職;任命.今義指下跪叩頭;祝賀) ②欲勿予,即患秦兵之來(患:古義指慮,擔心.今義指 害病;災禍) ③請以鹹陽為趙王壽(壽:古義指向人獻物以祝人長壽.今義指年歲,生命;生日) ④臣所以去親戚而事君者(去:古義指離開.今義指除掉,減掉,已過的,特指剛過去的一年) (親戚:古義指父母兄弟.今義指與自己有血緣或婚姻關係的人) ⑤請指示王(指示:古義指給……看.今義指上對下指導、命令) ⑥於是相如前進缶(前進:古義指上前進獻.今義指向前發展進步) ⑦宣言曰:我見相如,必辱之(宣言:古義指揚言,到處說.今義指國家、政黨、團體或領導人對重大問題公開表態以進行宣傳號召的文告) ⑧布衣之交(布衣:古義指平民.今義指麻布衣服) ⑨左右欲刃(左右:古義指左右的侍從.今義指左和右兩方麵) ⑩ 鄙賤之人,不知將軍寬之至(鄙賤:古義指粗野而又地位低微,謙詞.今義指鄙視,輕視) ①①秦自繆公以來二十餘君,未嚐有堅明約束者也.(約束:古義為名詞,約定、契約.今義指限製使不越出範圍.) ①②傳以示美人及左右(美人:姬妾 今義:美女.左右:古義指侍從 今義:方位詞,左和右兩方麵.) ①③明年複攻趙(明年:古義指第二年 今義指(將來的)明年) ①④指從此以往十五都予趙(以往:古義從這裏到那裏 今義指以前) ①⑤竊計欲亡走燕 (竊:古義私下裏 今義指偷東西 走:古義指逃走 今義指走路)四、詞類活用 a.名詞作動詞: ①舍相如廣成傳舍(舍,安置住宿) ②左右欲刃相如(刃,用刀殺) ③乃使其從者衣褐(衣,穿) ④懷其璧 (懷,懷揣著) ⑤藺相如前曰 (前,走上前) ⑥臣乃敢上璧 (上,獻上) ⑦ 請以趙十五城為秦王壽(壽,向人敬酒或獻禮) ⑧ 臣語曰(語,告訴) ⑨於是相如前進缻(前:走上前) ⑩趙王鼓瑟(鼓:彈奏) ①①秦王與群臣相視而嘻(嘻:苦笑聲) b.名詞作狀語: ①而相如庭斥之(庭:通“廷”,在朝堂上) ②故令人持璧歸,間至趙矣(間,表示"至"的方式,從小路) ③奉璧西入秦(西,方位名詞狀語,向西) ④乃前曰(前,方位名詞做狀語,向前) ⑤怒發上衝冠(上:向上) ⑥乃辭謝 (辭:用委婉的言辭) c.使動用法: ①完璧歸趙(完,使……完整) ②秦王恐其破璧(破,使……破碎) ③寧許以負秦曲(負,使……承擔) ④畢禮而歸之(歸,使……回去) ⑤歸璧與趙(歸:使……歸) d.意動用法: ①且庸人尚羞之(羞,以……為羞恥) ②先國家之急而後私仇也(先,以……為先;後,以……為後) ③吾羞,不忍為之下(羞:以……為羞恥) e.形容詞作動詞: ①嚴大國之威以修敬也(敬,尊重) ②不知將軍寬之至此也(寬,...
轉載請注明出處句子大全網 » 古文中“被”“見”“為”表被動舉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