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物有本末,事有終始。知所先後,則近道矣。 譯文:世上的事物都有本末始終,明確它們的先後次序,那就接近事物發展的規律了。 2、古之欲明明德於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欲誠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譯文:古時候想要使天下人都發揚光明正大的德行,就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國家;想要治理好自己的國家,就先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想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就先要修養自己的身心;想要修養自己的身心,就要先端正自己的心誌;想要端正自己的心誌,就先要證實自己的誠意;想要證實自己的誠意,就要豐富自己的知識;豐富知識就在於深入研究事物的原理。 3、湯之《盤銘》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康誥》曰:“作新民。”《詩》曰:“周雖舊邦,其命維新。”是故君子無所不用其極。 譯文:商湯王刻在洗澡盆上的箴言說“如果能夠一天新,就應保持天天新,新了還要更新。”《康誥》說:“激勵人棄舊圖新。”《詩經》說,“周朝雖然是舊的國家,但卻稟受了新的天命。”所以,品德高尚的人無處不追求完善。 4、富潤屋,德潤身,心廣體胖。 譯文:有錢的人房間裝飾得很華麗,有仁德的人心裏寬暢,身體自然也安舒了。 5、君子有大道,必忠信以得之,驕泰以失之。 譯文:君子有個大原則,就是必須用忠誠信義來爭取民心,驕橫奢侈就會失去民心。 6、生財有大道,生之者眾,食之者寡,為之者疾,用之者舒,則財恒足矣。 譯文:創造財富有個大原則:生產的人多,消費的人少,創造得迅速,使用得舒緩,這樣國家財富就可以經常保持充足。 7、好人之所惡,惡人之所好,是謂拂人之性,菑必逮夫身。 譯文:喜好人們所厭惡的,厭惡人們所喜好的,這就叫做違背人的本性,災害必定會落到他的身上。 8、君子有諸己而後求諸人,無諸已而後非諸人。所藏乎身不恕,而能喻諸人者,未之有也。 譯文:君子對於優點,要自己身上擁有以後再去要求別人;對於缺點,要自己身上沒有以後再去批評別人。自己身上所擁有的不是恕道,卻能夠去教導別人的,是從來沒有的。 9、所謂誠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惡惡臭,如好好色,此之謂自謙。故君子必慎其獨也。 譯文;使意念真誠的意思是說,不要自己欺騙自己。要像厭惡腐臭的氣味一樣,要像喜愛美麗的女人一樣,一切都發自內心。所以,品德高尚的人哪怕是在一個人獨處的時候,也一定要謹慎。
四書五經名句
四書五經名句《大學》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
知止而後有定,定而後能靜,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
物有本末,事有終始。
知所先後,則近道矣。
(第一章)古之欲明明德於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欲誠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物格而後知至,知至而後意誠,意誠而後心正,心正而後身修,身修而後齊家,家齊而後國治,國治而後天下平。
(第二章)君子賢其賢而親其親,小人樂其樂而利其利,此以沒世不忘也。
(第三章)君子有諸已而後求諸人,無諸已而後非諸人。
所藏乎身不恕,而能喻人者,未之有也。
(第十一章)《中庸》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修道之謂教。
(第一章)隱惡而揚善,執其兩端,用其中於民。
(第六章)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
(第二十章)唯天下至誠,為能盡其性;能盡其性,則能盡人之性;能盡人之性,則能盡物之性;能盡物之性,則可以讚天地之化育;可以讚天地之化育,則可以與天地參矣。
(第二十二章)《論語》不患人之不已知,患不知人也。
《學而》貧而無諂,富貴無驕。
(學而)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學而》君子務本。
(學而)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為政篇》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為政)吾十有五而誌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為政)道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
(為政)君子周而不比(勾結),小人比而不周。
(為政)成事不說,遂事不諫,既往不咎。
《八佾》君子懷德,小人懷土;君子懷刑,小人懷惠。
《裏仁》不患無位,患所以立。
不患莫已知,求為可知也。
(裏仁)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
一則以喜,一則以懼。
(裏仁)君子欲訥於言而敏於行。
(裏仁)今吾於人也,聽其言而觀其行。
《公冶長》不遷怒,不貳過。
《雍也》君子周急不繼富。
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
文質彬彬,然後君子。
(雍也)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知者樂水,仁者樂山。
知者動,仁者靜。
知者樂,仁者壽。
夫仁者,已欲立而立人,已欲達而達人。
(雍也)三人行,必有我師焉。
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君子坦蕩蕩,小人常戚戚。
(述而)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
仁以為已不亦重乎?死而後已,不亦遠乎?《泰伯》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
《子罕》後生可畏,焉知來者之不如今也?(子罕)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
《顏淵》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
顏淵)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
《子路》。
君子上達,小人下達。
〈憲問〉古之學者為已,今之學者為人。
〈憲問)君子恥其言而過其行。
(憲問)可與人言而不言,失人(錯過人才);不可言而與之言,失言。
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衛靈公)誌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
(衛靈公)躬自厚而薄責人,則遠怨矣。
(衛靈公)道不同,不相為謀。
(衛靈公)益者三友,損者三友。
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
友便辟,友善,友便佞,損矣。
(季氏)往者不可諫,來者猶可追。
(微子)大德不逾閑(遮攔阻隔之物),小德出入可也。
(子張)君子惠而不費,勞而不怨,欲而不貪,泰而不驕,威而不猛。
《論語.子張》《孟子》挾泰山以超北海,語人曰:我不能。
是誠不能也。
為長者折枝,語人曰:我不能。
是不為也,非不能也。
(梁惠王上)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梁惠王上)樂民之樂者,民亦樂其樂;憂民之憂者,民亦憂其憂。
(梁惠王下)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贍(充足)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悅而誠服也。
(公孫醜上)天作孽,猶可違,自作孽,不可活。
(公孫醜上)惻隱之心,仁之端也;羞惡之心,義之端也;辭讓之心,禮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人之有是四端也,猶其有四體也。
(公孫醜上)上有好者,下必有甚焉者矣。
(滕文公上)夫人必自侮,然後人侮之;家必自毀,而後人毀之;國必自伐,而後人伐之。
(離婁上)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也。
(離婁下)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也。
生亦所所欲,義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
(告子上)故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必先苦其心誌,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使內心震動,堅韌本性),曾(增)益其所不能。
(告子下)孔子登東山而小魯,登泰山而小天下,故觀子海者難為水,遊於聖人之門者難為言。
(盡心上)養心莫善於寡欲。
其為人也寡欲,雖有不存焉者,寡矣;其為人也多欲,雖有存焉者,寡矣。
(盡心下)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
《詩經.王風.黍離》《尚書》靜言庸違,象恭滔天。
《尚書.堯典》玩人喪德,玩物喪誌。
《尚書.旅獒》以公滅私,民其允(信)懷(歸向)。
《尚書.周官》《禮記》愛而知其惡,憎...
四書五經名句有哪些
◆《大學》大學之道,在明顯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
知止爾後有定,定爾後能靜,靜爾後能安,安爾後能慮,慮爾後能得。
物有本末,事有終始。
知所先後,則近道矣。
(第一章)古之欲明顯德於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欲誠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物格爾後知至,知至爾後意誠,意誠爾後心正,心正爾後身修,身修爾後齊家,家齊爾後國治,國治爾後天下平。
(第二章)物格爾後知至,知至爾後意誠,意誠爾後心正,心正爾後身修,身修爾後齊家,家齊爾後國治,國治爾後天下平。
(第二章)為人君,止於仁;為人臣,止於敬;為人子;止於孝;為人父,止於慈;與國人交,止於信。
(第三章)所謂誠其意者,毋自欺也。
如惡腐臭,如好好色,此之謂自謙。
(第三章)富潤屋,德潤身,心廣體胖,故君子必誠其意。
(第三章)君子賢其賢而親其親,小人樂其樂而利其利,此以沒世不忘也。
(第三章)君子有諸已爾後求諸人,無諸已爾後非諸人。
所藏乎身不恕,而能喻人者,未之有也。
(第十一章)所謂平天下在治其國者,上老老而民興孝,上長長而民興弟,上恤孤而民不倍。
(第十二章)道得眾,則得國;失眾,則失國。
(第十四章)善人之所惡,惡人之所好,是謂拂人之性,菑必逮夫身。
(第十六章)君子有大道,必忠信以得之,驕泰以失之。
(第十六章)生財有大道,生之者眾,食之者寡,為之者疾,用之者舒,則財恒足矣。
(第十七章)
用《四書五經》裏的句子勉勵他人或自己的句子有那些?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
——《周易》君子藏器於身,待時而動。
——《周易》(譯:君子就算有卓越的才能超群的技藝,也不會到處炫耀、賣弄。
而是在必要的時刻把才能或技藝施展出來。
)不怨天,不尤人。
——《論語》(譯:遇到挫折與失敗,絕不從客觀上去找借口,絕不把責任推向別人,後來發展為成語“怨天尤人”。
)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
——《中庸》(譯:人家一次就學通的,我如果花上百次的功夫,一定能學通。
人家十次能掌握的,我要是學一千次,也肯定會掌握的。
)知恥近乎勇。
——《中庸》(譯:知道什麼是可恥的行為,那就是勇敢的好表現。
)人皆可以為堯舜。
——《孟子》(譯:隻要肯努力去做,人人都可以成為堯舜那樣的大聖人。
)業精於勤,荒於嬉;行成於思,毀於隨。
——韓愈(譯:事業或學業的成功在於奮發努力,勤勉進取。
太貪玩,放鬆要求便會一事無成;做人行事,必須謹慎思考,考慮周詳才會有所成就。
任性、馬虎、隨便隻會導致失敗。
)
四書五經經典100句,你知道多少句
四書五經經典100句,你知道那些:1、物有本末,事有終始。
知所先後,則近道矣。
譯文:世上的事物都有本末始終,明確它們的先後次序,那就接近事物發展的規律了。
2、古之欲明明德於天下者,先治其國。
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欲誠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譯文:古時候想要使天下人都發揚光明正大的德行,就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國家;想要治理好自己的國家,就先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想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就先要修養自己的身心;想要修養自己的身心,就要先端正自己的心誌;想要端正自己的心誌,就先要證實自己的誠意;想要證實自己的誠意,就要豐富自己的知識;豐富知識就在於深入研究事物的原理。
3、湯之《盤銘》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康誥》曰:“作新民。
”《詩》曰:“周雖舊邦,其命維新。
”是故君子無所不用其極。
釋文:商湯王刻在洗澡盆上的箴言說“如果能夠一天新,就應保持天天新,新了還要更新。
”《康誥》說:“激勵人棄舊圖新。
”《詩經》說,“周朝雖然是舊的國家,但卻稟受了新的天命。
”所以,品德高尚的人無處不追求完善。
4、富潤屋,德潤身,心廣體胖。
譯文:有錢的人房間裝飾得很華麗,有仁德的人心裏寬暢,身體自然也安舒了。
5、君子有大道,必忠信以得之,驕泰以失之。
譯文:君子有個大原則,就是必須用忠誠信義來爭取民心,驕橫奢侈就會失去民心。
6、生財有大道,生之者眾,食之者寡,為之者疾,用之者舒,則財恒足矣。
譯文:創造財富有個大原則:生產的人多,消費的人少,創造得迅速,使用得舒緩,這樣國家財富就可以經常保持充足。
7、好人之所惡,惡人之所好,是謂拂人之性,菑必逮夫身。
譯文:喜好人們所厭惡的,厭惡人們所喜好的,這就叫做違背人的本性,災害必定會落到他的身上。
8、君子有諸己而後求諸人,無諸已而後非諸人。
所藏乎身不恕,而能喻諸人者,未之有也。
譯文:君子對於優點,要自己身上擁有以後再去要求別人;對於缺點,要自己身上沒有以後再去批評別人。
自己身上所擁有的不是恕道,卻能夠去教導別人的,是從來沒有的。
9、所謂誠其意者,毋自欺也。
如惡惡臭,如好好色,此之謂自謙。
故君子必慎其獨也。
釋文;使意念真誠的意思是說,不要自己欺騙自己。
要像厭惡腐臭的氣味一樣,要像喜愛美麗的女人一樣,一切都發自內心。
所以,品德高尚的人哪怕是在一個人獨處的時候,也一定要謹慎。
...
四書五經中有關“尚善”的句段由於四書五經過於浩瀚,故在此求助各...
所謂尚善有二解。
一者曰善之大成者;見《舊唐書》與《後漢書》;舊唐書卷九十五列傳四十五按諡法推功尚善曰“讓”,德性寬柔曰“讓”,敬追諡曰讓皇帝,宜令所司擇曰備禮冊命。
後漢書卷二十四馬援列傳第十四及今成計,殊尚善也;過是,欲少味矣。
且來君叔天下信士,朝廷重之,其意依依,常獨為西州言。
援商朝廷,尤欲立信於此,必不負約。
其後者為《清史稿》中所記載之貝子尚善,後升為貝勒。
清史稿卷二百十八列傳五炮迭戰,自成兵三百騎衝我師,貝勒尼堪、貝子尚善等躍馬夾擊,屢破敵壘,屍滿壕塹,械胄彌山野,自成精銳略盡,遁歸西安,其將馬世堯率七千人降。
遺憾的是大學、孟子、論語等經典中無尚善之記載。
四書五經哪些篇章值得背誦
《論語》、《孟子》、《詩經》和《中庸》等都值得背。
雖然這些都是一些枯燥乏味的文言文,但是也是有背誦技巧可言的。
背誦技巧1、理解記憶法。
理解才能更好記住,要熟記私四書五經,就先要弄懂詩中每一句的意思。
在了解文字基本大意的基礎上,反複閱讀記憶,印象就深。
否則,對詩意不理解或層次不明朗,記憶就會很慢。
形象和優美意境是一首好詩的關鍵。
因此,如果我們能在理解其中意思過程中開展想象,其中所反映的已經在頭腦中再現出來,記憶就會更加牢靠,背誦時一定會非常熟練。
2、專注背誦法。
安下心來集中注意是提高背誦速度的關鍵。
背誦時常有這種情況,一些本來記特別熟練的話,忽然在某個地方卡殼。
這時如果有人提示一下領頭字(或詞),就會訓讀繼續上。
這其實因為每句詩的頭幾個字,都具有引導思維的作用、幫助記憶的功能。
所以,要全身心投入盡可能記牢。
在背誦四書五經時候用接力競賽的形式,幾個同學共同合作,你說一句我接下句,並交替同學間的朗讀次序。
這樣,一定能在毫無興趣的中熟記全詩。
3、結合思路背誦法。
每一段課文都有各自思路,結合其中每一個層次,既背的快而且難以忘。
在哪兒背不下去就想一層,往往會記起下一句是哪一句。
動筆寫寫自己平時背誦的,及時鞏固利用。
你背會了一個章節並不意味著永遠忘不了,還必須及時鞏固。
根據某一些規律性的東西,內容要經過許多遍的複習鞏固才能真正保持住。
一般地說,要提高背誦的效率,需要在在朗讀和理解上下收,采用靈活自如的方法,注意複習鞏固背誦結果。
做到這些,背誦四書五經就不難了。
求一句在四書五經中,比較有哲理,說出來又讓一般人聽不太懂的話語...
1、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修道之謂教。
譯文:天賦予人的品德叫做“性”,遵循事物本性就叫做“道”,使人修養遵循道就叫做“教”。
2、好問而好察邇言,隱惡而揚善,執其兩端,用其中於民。
譯文:喜歡向別人請教,而且喜歡體察人們淺近的話語;消除消極的東西,而宣揚人們的善行;善於把握事情的兩個極端,采用恰當的做法施行於人民。
3、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
譯文:廣泛地學習知識,詳細地詢問事物發展的原因,慎重地加以思考,明確地辨別是非,踏實地去實踐。
4、自誠明,謂之性;自明誠,謂之教。
誠則明矣,明則誠矣。
譯文:由於誠懇而明白事理,這叫做天性;由於明白事理而做到誠懇,這是教育的結果。
真誠就會明白事理,能夠明白事理也就能夠做到真誠了。
5、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
和也者,天下之達道也。
譯文:“中”是天下的大本源,“和”是天下的普遍規律。
6、天下國家可均也,爵祿可辭也,白刃可蹈也,中庸不可能也。
譯文:天下和國家是可以平定治理的,爵位和俸祿是可以推辭的,明晃晃的快刀是可以踩踏的,但中庸之道卻是很難做到的。
7、君子遵道而行,半塗而廢,吾弗能已矣。
譯文:君子依據中庸之道行事,有的人卻半途而廢,可是我卻不能中途中止。
8、上不怨天,下不尤人。
故君子居易以俟命,小人行險以僥幸。
譯文:對上不抱怨老天,對下不責怪別人。
所以,君子處在安全的地位而等待天命,小人則冒險以期僥幸成功。
9、好學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恥近乎勇。
譯文:好學不倦就接近明智了,努力行善就接近仁義了,懂得恥辱就接近勇敢了。
10、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
譯文:要廣博地學習,要審慎地詢問,要謹慎地思慮,要明晰地辨析,要篤實地履行。
11、愚而好自用,賤而好自專。
譯文:愚蠢的人,喜歡憑主觀意願做事,自以為是;卑賤的人,喜歡獨斷專行。
轉載請注明出處句子大全網 » 四書五經裏的精華句子有哪些,好詞好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