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湖秋月描繪的是杭州西的景色
杭州西湖,曆來是最佳賞月之地。在白堤西端,就有一處月白風清的地方,那就是西湖十景之一的平湖秋月景區,它背靠孤山,麵臨西湖的外湖,景觀沿湖一排敞開,包括禦碑亭、水麵平台、四麵廳、八角亭、湖天一碧樓等建築。由於它伸出水麵的平台非常寬廣,視野十分開闊,所以成為一流賞月勝地。 曆史悠久的平湖秋月,可以稱得上是風水寶地。唐代建有望湖亭,明代改建為龍王祠,清代康熙三十八年,又在龍王祠的舊址上建"禦書樓"。這裏不僅百姓愛來,連皇帝也十分中意。康熙六次南巡,五次光臨此地。清朝被推翻後,1918年,這一帶又被"外商"看中,猶太富商哈同將它霸占了十年,成了他夫人羅嘉琳的私人別墅,取名"羅苑",直到1927年才被收回,改作國立藝術院(即現在中國美術學院的前身)的校園。如今,這裏辟為西泠書畫院,為湖山勝景增添了一份書卷之氣。 平湖秋月三麵臨水,在此眺望湖光山色,無論春夏秋冬、晴雨陰晦,都會令人覺得趣味盎然。真可謂"水水山山處處明明秀秀,晴晴雨雨時時好好奇奇"。追答
謝釆納
描寫杭州平湖秋月的句子怎麼寫?
杭州平湖秋月 景區位於白堤西端,孤山南麓,瀕臨外西湖。
其實,作為西湖十景之一,南宋時平湖秋月並無固定景址,這從當時以及元、明兩朝文人賦詠此景的詩詞多從泛歸舟夜湖,舟中賞月的角度抒寫不難看出。
如南宋孫銳詩中有“月冷寒泉凝不流,棹歌何處泛舟”之句;明洪瞻祖在詩中寫道:“秋舸人登絕浪皺,仙山樓閣鏡中塵。
“留傳千古的明萬曆年間的西湖十景木刻版畫中,《平湖秋月》一圖也仍以遊客在湖船中舉頭望月為畫麵主體。
現在的平湖秋月景址,實際上是康熙三十八年以後才確定下來的。
當時將這裏原有的龍王堂為禦書樓,樓前鋪建跳出湖麵的石平台,台周圍以欄杆,旁構水軒,懸掛康熙禦題“平湖秋月”匾額,後人又勤石建景碑亭於其左。
新中國成立以後,經重新規劃和逐年翻建,擴建,新建,這裏形成了一片狹長的沿湖園林,遍植四季花木,點綴假山疊石,亭台樓閣錯落其間,更加宜賞月,宜品茗,宜休閑。
西湖秋夜之月,自古公認為良辰美景,充滿了詩情畫意。
平湖秋月高閣淩波,綺窗俯水,平台寬廣,視野開闊,秋夜在此縱目高眺遠望,但見皓月當空,湖天一碧,金風送爽,水月相溶,不知今夕何夕。
其實美景又何止秋季,何止月夜,清駱成驤有撰有一副楹聯:“穿牖而來夏日清風冬日日,卷簾相見前山明月後山山。
” 盡管平湖秋月景區範圍在西湖十景景區中也許是最小的,但人們仍可以在此尋訪和體味到曆史古跡和文化蘊涵。
早在唐朝,這裏就建成望湖亭。
南宋時,隨著孤山皇家道觀四聖延祥觀的建造,這裏又建望月亭。
“望湖”,“望月”,這兩“望”為日後平湖秋月定址於此埋下伏筆。
明萬曆年間,司禮太監孫隆斥巨資複建西湖舊景時,曾對望湖亭大加修繕, 文學家張岱在《西湖尋夢》中記載道:“修葺華麗,增築露台,可風可月,兼可肆設席,笙歌劇戲,無日無之。
今變建龍王堂。
” 位於景區偏西處的湖天一碧樓,原是清末民初猶太富商,“冒險家”哈同的私人別墅“羅苑”中的遺物,後來成為中國現代新興木刻運動的搖籃——八藝社所在地。
如今,這裏辟為西泠書畫院,為湖山勝景更添一份書卷氣。
平湖秋月 文/月影 《平湖秋月》是廣東音樂名家呂文成的代表作,上個世紀三十年代,呂文成於中秋時節暢遊杭州西湖,西湖美麗的景色,使他感慨萬分,觸景生情,遂創作了這首描寫月夜西湖景色,讚美大自然好風光,曲調輕柔秀美的作品,表達他對西湖美景的感受。
《平湖秋月》曲作以抒情為主旋律,全曲以清新明快、悠揚華美的旋律,描寫了杭州西湖的勝景之一"平湖秋月"。
皎潔秋月清輝下的西湖幽靜迷人,秋夜景象平和、靜謐,晚風輕拂、素月幽靜。
一潭平靜的湖水,映照著一輪皎潔的秋月,碧空萬裏,波光閃爍。
青山、 綠樹、亭台、樓閣,在月光下仿佛披上了一層輕紗。
整個西湖好象是一個童話世界。
樂曲奏出詩般的意境,描繪出中國江南湖光月色,詩情畫意的夜景,表達了作者對大自然景色的感受與熱愛。
全曲一氣嗬成,酣暢抒情,被譽為中國器樂作品中最出色的旋律之一。
全曲旋律進行起伏徐緩,少有突跳的音程出現。
音樂連綿且內涵豐富,令人聯想起月明風清、湖光水色、曲徑通幽的秋夜美景。
那平和與細膩的旋律讓人感受到一種如夢般的朦朧和優美的意境。
月影曾有幸踏入古越的土地,親眼目睹平湖秋月的婀娜,遺憾的是,月影賞平湖秋月時不是在秋天,而是在陽春三月。
陽春三月賞平湖卻別有洞天,湖畔柳綠風搖,紅樓亭台點綴其中。
晚間閑步於平湖賞月,當然,因為是陽春三月,我看到的是平湖春月。
華燈映入湖中,令遊人如醉如癡...... 平湖湖畔有個西泠書畫院,為湖山憑添了一份書卷氣。
南宋時平湖秋月並無固定景址,這從當時以及元,明兩朝文人賦詠此景的詩詞多從泛歸舟夜湖,舟中賞月的角度抒寫不難看出,如南宋孫銳詩中有"月冷寒泉凝不流, 棹歌何處泛舟"之句; 明洪瞻祖在詩中寫道:"秋舸人登絕浪皺,仙山樓閣鏡中塵。
" 有人說杭州的美麗猶如一個美麗的女人。
確實,這是一個秀麗的城市。
處處皆風景大概是杭州城的一大特色,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間都有特別的韻味。
每次去杭州,總是可以發現一些不一樣的東西,因為她留給了我們太多的美麗、太多的傳說、太多的遐想,總是給人以無限的遐思......正所謂:上有天堂,下有蘇杭。
我沿著湖畔前行,一個悠悠的下滑音傳入我的耳膜,似曾熟悉這樣的旋律,如行雲流水,潺潺而清脆。
我駐足仔細聆聽,樂聲來自西泠書畫院對岸的湖畔,這是哪位高人在拔古箏?循著這古箏的樂曲聲我找到了古樂坊,一古越女子正嫻熟地用五指撥動著《平湖秋月》的旋律,旁邊是著一身唐裝的女子執長笛為其伴奏,樂聲始終在輕柔的慢步中進行著,無不使遊人駐足享受這天籟般的妙音。
聽著由古箏演奏的《平湖秋月》,你會忘記時間的概念,那音樂會引領你進入一個曼妙的中華民族音樂王國,那音樂會使淩波仙子墜入凡塵,那音樂會使平湖之水翩翩起舞...... 香徑清軒古調幽,佳人對月倚紅樓。
癡心倦撫知音曲,入夢隨君泛小舟。
描寫杭州平湖秋月的句子(50~60字)可以抄襲教科書。
考試要考到...
平湖秋月是西湖賞月最佳的地方。
原先,這裏稱為孤山望湖亭。
這一年八月十五中秋佳節,紹興才子徐文長正在杭州。
他在天竺岣嶁山房獨自一人飲酒賞月,幾杯悶酒下肚,有些醉眼朦朧。
忽然,想起詩友們說過西湖孤山望湖亭是賞月的好地方,就趁著月色,踱著方步,向孤山望湖亭而來。
徐文長行行走走,一麵欣賞著西湖月色,一麵吟著詠月詩句,不覺已來到望湖亭前。
這是一座臨湖建築,據全湖之勝,東可望湖濱,西可達蘇堤,南可至南屏,整個外湖景色盡收眼底。
這時,一輪皓月當空,風清清,水碧碧,遠山蒙紗,近樹籠煙,使人如置身於瓊樓玉宇之中。
他不禁詩興勃發,畫意盎然。
這時,猛聽得望湖樓裏傳出一片吟詩聲。
徐文長一看,亭子裏麵坐滿了人,桌上紅燭高照,擺滿了西瓜、紅菱、月餅等各式時鮮果品酒肴,還有筆墨紙硯,看樣子,是一群文人雅士在這裏飲酒賞月,賦詩作畫。
徐文長信步走了進去,想看看熱鬧。
望湖亭裏,果然是西泠詩社的文人雅士在飲酒賞月,正喝得興高采烈,見有個陌生人進來,頓時沒了聲息。
主持人見徐文長身穿青衫,頭戴方巾,一副文士打扮,雖然衣著簡樸,但雅而不俗,儀態從容,覺得不可怠慢,就起身把手一拱,招呼說:“今日中秋佳節,我們西泠詩社社友,特在此飲酒賞月,作畫吟詩。
兄台如有雅興,不妨稍坐片刻,以便求教。
說罷,將手向四壁掛著的書畫一揮。
徐文長慢步繞亭一周,向四壁詩畫略略掃了一眼,發現盡是平庸之作。
主持人見他一言不發,又沒有馬上離開的意思,就故意刁難他說:“兄台文質彬彬,定是行家裏手,今日萍水相逢,我等三生有幸,乞望作畫題詩,以開我等眼界,為中秋雅集增色。
說罷嘿嘿”冷笑了幾聲。
徐文長看罷詩畫,原想稍停一會就走,見他們有的麵露驕矜之色,有的發著冷笑,心想:好吧,我正愁沒有紙筆抒懷、何不借此湊湊熱鬧,逗趣他們一下。
他也不謙讓,來到書案前,將雪白的宣紙鋪開,手執羊毫湖筆,飽蘸濃墨,“唰喇”幾筆,天上出現了一輪圓月,唰唰”幾筆,水中也映出圓月一輪,然後“嚓嚓”幾筆,遠處山色朦朧,近處湖亭躍然,湖上一葉扁舟,—漁翁在月影之中獨酌。
這時,曲泠詩社文士,都圍上來觀看。
見徐文長頃刻之間,畫好了一幅平湖秋月”圖,水墨寫意,落筆不凡.都十分驚訝。
主持人看徐文長畫得不錯,想試試他的文才,就請他在畫上題詩一首。
徐文長也不推辭,提起筆來就寫了兩句: 天上一輪圓圓月, 水中圓圓一輪月。
“‘天上一輪圓圓月,水中圓圓一輪月?哈哈,這也算詩嗎?文士們正議論間.隻見徐文長又提筆寫下兩句:一色湖光萬頃秋, 天堂人間共圓月。
文士們大吃一驚。
他們原以為下麵寫不出什麼好句子來,沒想到徐文長這麼一轉一收,四句聯起來一讀,真是奇句妙文,情景交融,禁不住同聲叫好:“佳句,佳句,不知兄台來自何處,我等失禮?”徐文長朝大家一笑,又提筆寫了一首七言絕句: 平湖一色萬頃秋, 湖光渺渺水長流, 秋月圓圓世間少, 月好四時最宜秋。
文士們一看,這首詩寫得別致。
每句頭—個字特別大,連起來一讀,竟是“平湖秋月”四字,原來是一首藏頭詩。
大家都拍手稱絕,要徐文長留下高姓大名。
徐文長並不回答,隻一笑.踏著月色而去。
《平湖秋月》表達了怎樣的情感?
《平湖秋月》是廣東抒情樂曲中的佳品。
該曲以清新明快、悠揚華美的旋律,描寫了杭州西湖的勝景之平湖秋月:皎潔秋月清輝下的西湖幽靜迷人,秋夜景象平和、靜謐,晚風 輕拂、素月幽靜。
一潭平靜的湖水,映照著一輪 皎潔的秋月,碧空方裏,波光閃爍,青山、古樹、 亭台、樓閣,在月光下仿佛披上了一層輕紗,整 個西湖看起來好像是一個童話世界。
樂曲描繪 出了中國江南湖光月色、詩情畫意的夜景,也寄 托了人們向往美好生活、渴望太平的願望和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平湖秋月描繪的是哪個地方的景色
平湖秋月描繪的是杭州西的景色杭州西湖,曆來是最佳賞月之地。
在白堤西端,就有一處月白風清的地方,那就是西湖十景之一的平湖秋月景區,它背靠孤山,麵臨西湖的外湖,景觀沿湖一排敞開,包括禦碑亭、水麵平台、四麵廳、八角亭、湖天一碧樓等建築。
由於它伸出水麵的平台非常寬廣,視野十分開闊,所以成為一流賞月勝地。
曆史悠久的平湖秋月,可以稱得上是風水寶地。
唐代建有望湖亭,明代改建為龍王祠,清代康熙三十八年,又在龍王祠的舊址上建"禦書樓"。
這裏不僅百姓愛來,連皇帝也十分中意。
康熙六次南巡,五次光臨此地。
清朝被推翻後,1918年,這一帶又被"外商"看中,猶太富商哈同將它霸占了十年,成了他夫人羅嘉琳的私人別墅,取名"羅苑",直到1927年才被收回,改作國立藝術院(即現在中國美術學院的前身)的校園。
如今,這裏辟為西泠書畫院,為湖山勝景增添了一份書卷之氣。
平湖秋月三麵臨水,在此眺望湖光山色,無論春夏秋冬、晴雨陰晦,都會令人覺得趣味盎然。
真可謂"水水山山處處明明秀秀,晴晴雨雨時時好好奇奇"。
...
平湖秋月的介紹
1. 平湖秋月徐文長平湖一色萬頃秋,湖光渺渺水長流。
秋月圓圓世間少,月好四時最宜秋。
2. 分析:平湖秋月景區位於白堤西端,孤山南麓,瀕臨外西湖.其實,作為西湖十景之一,南宋時平湖秋月並無固定景址,這從當時以及元、明兩朝文人賦詠此景的詩詞多從泛歸舟夜湖,舟中賞月的角度抒寫不難看出.如南宋孫銳詩中有“月冷寒泉凝不流,棹歌何處泛舟”之句.實乃讚美平湖秋月之意.平湖秋月景區有其曆史淵源,唐朝在此曾建有望湖亭.明萬曆年間建為龍王祠.清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又建為禦書樓,並在樓前築起三麵臨湖的一座平台,平台向南伸出水麵,視線低平,視野廣闊,成為臨湖賞月的好地方.在此賞月,可以領略“萬頃湖平長似鏡,四時月好最宜秋”的佳景.杭州人中秋賞月有三大去處:一是湖中三島之一的三潭印月,是在湖中賞月;二是曆史上南宋皇城遺址鳳凰山坡的月岩景點,是在山上賞月;至於在西湖岸邊,首推這月白風清、水天一碧的平湖秋月.
寫杭州西湖曲院風荷的詩句
曲院風荷 (清·陳璨 ) 六月荷花香滿湖, 紅衣綠扇映清波。
木蘭舟上如花女, 采得蓮房愛子多. 明代王瀛吟詠“曲院風荷”的詩歌。
詩曰:古來曲院枕荷塘,風過猶疑醞釀香。
薰得淩波仙子醉,錦裳零落怯新涼。
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
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
六月荷花香滿湖, 紅衣綠扇映清波。
《西湖十景》詩: 一峰一高人,兩人相與語。
此地有西湖,勾留不肯去。
(兩峰插雲) 湖氣冷如冰,月光淡於雪。
肯棄與三潭,杭人不看月。
(三潭印月) 高柳蔭長堤,疏疏漏殘月。
蹩躠步鬆沙,恍疑是踏雪。
(斷橋殘雪) 夜氣滃南屏,輕嵐薄如紙。
鍾聲出上方,夜渡空江水。
(南屏晚鍾) 煙柳幕桃花,紅玉沉秋水。
文弱不勝夜,西施剛睡起。
(蘇堤春曉) 頰上帶微酡,解頤開笑口。
何物醉荷花,暖風原似酒。
(曲院風荷) 深柳叫黃鸝,清音入空翠。
若果有詩腸,不應比鼓吹。
(柳浪聞鶯) 殘塔臨湖岸,頹然一醉翁。
奇情在瓦礫,何必藉人工。
(雷峰夕照) 秋空見皓月,冷氣入林皋。
靜聽孤飛雁,聲輕天正高。
(平湖秋月) 深恨放生池,無端造魚獄。
今來花港中,肯受人拘束? (花港觀魚) 描寫西湖的詩句:水光瀲灩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
——蘇東坡 曉出淨慈寺送林子方 [宋]楊萬裏 畢竟西湖六月中, 風光不與四時同。
接天蓮葉無窮碧, 映日荷花別樣紅。
蘇軾《夜泛西湖》詩: 菰蒲無邊水茫茫,荷花夜開風露香。
漸見燈明出遠寺,更待月黑看湖光。
山外青山樓外樓,西湖歌舞幾時休。
暖風熏得遊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南宋)林升 《題林安邸》
描寫夏天西湖的句子
《西湖十景》詩: 一峰一高人,兩人相與語.此地有西湖,勾留不肯去. (兩峰插雲) 湖氣冷如冰,月光淡於雪.肯棄與三潭,杭人不看月. (三潭印月) 高柳蔭長堤,疏疏漏殘月.蹩躠步鬆沙,恍疑是踏雪. (斷橋殘雪) 夜氣滃南屏,輕嵐薄如紙.鍾聲出上方,夜渡空江水. (南屏晚鍾) 煙柳幕桃花,紅玉沉秋水.文弱不勝夜,西施剛睡起. (蘇堤春曉) 頰上帶微酡,解頤開笑口.何物醉荷花,暖風原似酒. (曲院風荷) 深柳叫黃鸝,清音入空翠.若果有詩腸,不應比鼓吹. (柳浪聞鶯) 殘塔臨湖岸,頹然一醉翁.奇情在瓦礫,何必藉人工. (雷峰夕照) 秋空見皓月,冷氣入林皋.靜聽孤飛雁,聲輕天正高. (平湖秋月) 深恨放生池,無端造魚獄.今來花港中,肯受人拘束? (花港觀魚) 臘日遊孤山訪惠勤惠思二僧...
轉載請注明出處句子大全網 » 平湖秋月描繪的是哪個地方的景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