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中闡述學習和思考關係的句子是什麼
學而不思則罔”,不過它的意思和你所說的稍有出入,它的意思是“隻讀書而不肯動腦筋思考,就會感到迷惑”。
出自《論語·為政》。
你沒問後半句“思而不學則殆”,我順便也說了吧。
它的意思是隻是一味空想而不肯讀書,就會有困惑。
出自《論語·為政》。
這兩句講的是學習和思考的辯證關係,是講學習方法的。
...
論語中強調思考的重要性的句子是
思考的重要性的句子:三思而後行。
思考是思維的一種探索活動,思考力則是在思維過程中產生的一種具有積極性和創造性的作用力。
思考源於主體對意向信息的加工。
人之思考是自己心智對意向——信息內容的加工過程。
任何思考的進行都是在聯想——連鎖反映中進行的推理與演算——信息內容的加工。
如:相似聯想、接近聯想、對比聯想、因果聯想等等。
理解來進行思考是必然的。
論語中關於和的句子並附帶解釋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譯】 學習而不思考,人會被知識的表象所蒙蔽;思考而不學習,則會因為疑惑而更加危險。
【注】 語出《論語·為政》——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罔,作蒙蔽,欺騙解; 殆,書指危險。
朱子雲:不求諸心,故緡而無得。
不習其事,故危而不安。
程子雲:博學、審問、慎思、明辨、篤行五者,廢其一,非學也。
【解】 這句話,我們可以看做是孔子所提倡的學習方法。
一味的讀書,而不思考,隻能被書本牽著鼻子走,就會被書本所累,從而受到書本表象的迷惑而不得其解。
所謂盡信書則不如無書。
而隻是一味的埋頭苦思而不進行一定的書本知識的積累,進而對知識進行研究推敲,也隻能是流於空想,問題仍然不會得到解決,也就會產生更多的疑惑而更加危險。
隻有把學習和思考結合起來,才能學到有用的真知。
孔子說:“吾嚐終日不食,終夜不寢,以思,無益,不如學也。
” 子夏說:“博學而篤誌,切問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 這些都是強調學習與思考相結合的重要性。
西方的哲人康德說過“感性無知性則盲,知性無感性則空。
與孔子的這句“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可以說是驚人的一致。
可見人類在知識的認知和獲取上,不論地域、種族如何差異,其根本性的原則往往是一致的。
論語中強調學習與思考的辯證關係的句子是
學而時習之,不亦悅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其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鮮矣。
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未之有也。
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
孝悌也者,其為仁之本與其實論語你都該看看。
裏麵的東西都很有幫主。
不隻是做人和學習
《論語》中關於“問”的名句
1、子曰:切切偲偲,怡怡如也,可謂士矣。
朋友切切偲偲,兄弟怡怡。
(出自論語)子路這裏也來問,怎樣才算一個士,孔子這裏和回答子貢的,有所不同了。
孔子拿四個字來形容,他說一個人“切切偲偲,怡怡如也。
”總是對人笑咪咪,不是假笑,是內心愉快,這就是士。
對朋友切切偲偲,很親切,有感情,當然這個感情並不是每天請吃牛肉麵,而是在朋友有困難時,伸出援手。
在兄弟之間,非常愉快,不是冤家,真如骨肉,這樣就是士。
這幾句話看起來好像教條,反省起來,我們每天對朋友、對同事、對兄弟都能愉快相處,和藹相親,就不易辦到,尤其對子路的個性正好下一針砭。
2、曾子曰:君子以文會友,以友輔仁。
(出自論語)這一篇最後以曾子的話來作結論,也是講朋友之道;朋友的積極意義在什麼地方。
“君子以文會友”,這個“文”包括了文化思想。
結交誌同道合的朋友,目的在哪裏?在於彼此輔助,達到行仁的境界。
這篇書一開始,顏淵問的是仁。
到這裏最後的結論,提到曾子講的朋友之道,同時再度表明作人也就是仁的用。
所謂仁就是愛人;也是人與人之間相處和自處的高度修養;也可以說是作人的藝術。
3、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
(出自禮記)如果隻是獨自一個人學習而沒有朋友一起討論,就會孤陋寡聞。
事實證明, 學習夥伴有益於學習的進步。
4、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出自論語)曾子說,我這個人做學問很簡單,每天隻用三件事情考察自己。
要注意的,他做的是什麼學問?“為人謀而不忠乎”替人家做事,是不是忠實?什麼是“忠”,古代與後世解釋的“忠”稍有不同,古代所謂的“忠”是指對事對人無不盡心的態度——對任何一件事要盡心地做,這叫做“忠”。
這個忠字在文字上看,是心在中間,有定見不轉移。
“為人謀而不忠乎”是我答應的事如果忘了,就是不忠,對人也不好,誤了人家的事。
“與朋友交而不信乎?”與朋友交是不是言而有信?講了話都兌現?都做得到?第三點是老師教我如何去作人做事,我真正去實踐了沒有?曾子說,我隻有這三點。
我們表麵上看這三句話,官樣文章很簡單,如果每一個人拿了這三點來做,我認為一輩子都沒有做到,不過有時候振作一點而已。
5、孔子曰:益者三友,損者三友。
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損矣。
(出自論語)這是我們中國人所熟悉的話,友直、友諒、友多聞,是有助益的朋友。
第一種“友直”,是講直話的朋友;第二種“友諒”。
是比較能原諒人,個性寬厚的朋友;第三種“友多聞”,知識淵博的朋友。
孔子將這三種人列為對個人有助益的朋友。
另外在朋友中,對自己有害外的三種,第一“友便辟”。
就是有怪癖脾氣的人,有特別的嗜好,或者也可說軟硬都不吃,使人對他覺得有動輒得昝之難的朋友。
第二“友善柔”。
就是個性非常軟弱,依賴性太重。
甚至,一味依循迎合於你,你要打牌,他也好,你要下棋,也不錯,你要犯法,他雖然感覺不對,也不反對,跟著照做不誤。
用現代語來說,等於是嬌妻型的朋友,可以說是成事不足,敗事也不足。
第三“友便佞”。
這種人更壞,可以說是專門逢迎湊合的拍馬屁能手,絕對是成事不足,敗事有餘的家夥,特別要當心。
6、子曰:道不同,不相為謀。
(出自論語)可是有一點,思想目的不同,沒有辦法共同相謀。
但並沒有說一定要排斥。
沒有辦法互相討論計劃一件事,隻好各走各的路。
轉載請注明出處句子大全網 » 論語中關於思考和提問的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