抒寫作者心情的語句如下:
1,局促一室之內,欲出不得。每冒風馳行,未百步輒返。-->這是寫渴望出遊與不能出遊的矛盾。
2,廿二日天稍和,偕數友出東直,至滿井。-->一個“和”字,既寫天氣的和暖,也透露出作者心情的解凍,於是立即同幾位朋友出東直門,到滿井去。
3,高柳夾堤,土膏微潤,一望空闊,若脫籠之鵠。-->從局促困居的境況下解脫出來的喜悅。
4,始知郊田之外,未始無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與開頭“局促一室之內,欲出不得”對照,可以感到作者的欣慰之情。
5,餘之遊將自此始,惡能無紀?-->把感受化為文字,是為了鞏固記憶,時時回顧,充分流露了作者的眷眷珍惜之情。
滿井遊記中以物寫人,以人比物,以物比物的句子
主旨:夫能不以遊墮事,而瀟然於山石草木之間者,惟此官也。
作者描繪的步驟是按遊人的觀賞習慣由遠及近、由麵及點。
作者先寫遠景:“高柳夾堤,土膏微潤,一望空闊,如脫籠之鵠”。
這是對郊外早春的總體印象,也是對滿井一帶的泛寫和縱覽。
作者雖未提早春,但早春景色自現。
正因為春天到了,冰雪消融,春雨蒙蒙,大地才會變得滋潤,但春天畢竟才剛剛開始,所以又是“微潤”。
同樣地,正因為是早春,草木尚未繁茂,人的視線無遮無攔,才會“一望空闊”。
作者駕馭語言的功力,於此可見一斑。
另外,作者又用“脫籠之鵠”來形容他乍見郊外早春景色的感奮和擺脫了城中局促的歡欣,也顯得生動傳神,使景和情很好地交融為一體。
緊接著轉入近景的描繪,作者選擇三組優美的鏡頭來表現早春二月滿井一帶的旖旎風光。
首先寫水:“於時,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鱗浪層層,清澈見底。
晶晶然如鏡之新開,而冷光之乍出於匣也。
”“始解”與“乍明”,說明春天已到,但又是剛到;“鱗浪層層”,既明寫春風,又暗示河冰已經消融;“晶晶然如鏡之新開”,是形容春天到來時河水之清澈,而“冷光之乍出於匣”,則又清澈之中加上寒意,更形象而準確地道出二月春水的典型特征。
作者正是通過這形象的比喻和特別準確的副詞來描寫二月春水的形態、顏色、溫度的。
寫山時,作者則又變換手法,用擬人的方法來表現。
春天來了,山上的積雪消融了,但作者不說積雪消融,而說“山巒為晴雪所洗”。
積雪由被動地消融變為主動地為山川梳妝打扮,山峰也由一個沉寂的靜物變成一個梳洗打扮、髻鬟始掠的美女。
這種擬人手法不但生動形象地描繪出春臨大地、山峰轉翠這個變化過程,而且也使積雪和山峰在擬人的手法中顯得更加嬌豔動人,充滿春的氣息。
寫田野,則抓住柳條和麥苗,柳條是將舒未舒,麥苗像野獸身上淺淺的鬣毛。
我們讀後不能不歎服作者觀察的細致和比喻的生動準確。
“將舒未舒”和“淺鬣寸許”,不但準確地寫出了柳條和麥苗在早春二月時的形狀,而且也把它們時時變化著的動態表現了出來。
時時在吐芽,這才會將舒未舒;時時在拔節,這才會像獸身上不時生長著的鬣毛。
這樣的比喻更能體現出春天是個生長的季節、向上的季節這個典型的季節特征。
袁宏道寫滿井之春,沒有全麵地去細描密繪,而是抓住水、山、田野這三組鏡頭,通過冰皮、水波、山巒、晴雪、柳條、麥苗這幾個典型事物來以點帶麵,從內在氣質上把滿井初春的氣息寫活了。
記得采納啊
滿井遊記找四個比喻句並賞析
若脫籠之鵠。
作者把自己比作放出籠子的天鵝,形象生動地表現出了作者的欣喜與喜悅之情。
晶晶然如鏡之新開而冷光乍出於匣也。
把河水比作剛從盒子裏打開的鏡子照應出的光,充分表現了河水的清澈,和照射在河水上陽光的明亮。
如倩女之靧麵而髻鬟之始掠也。
把被雪水洗過的山巒比作美女剛洗過的臉,突出表現了山美好和明媚。
鱗浪層層。
把水波紋比喻成魚鱗,形象地表現出水波紋的一層層的形態。
《滿井遊記》中表達中心思想的句子:
1.“局促一室之內,欲出不得。
”寫出了作者因風沙陰擋,欲出不得的懊惱和鬱悶之情。
2.“若脫籠之鵠。
”寫出了作者出遊的喜悅心情。
3.“始知郊田之外未始無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 這是全文的主旨所在,既高度概括了上述兩幅對比鮮明的圖景的內容,表現了作者的歡快心情,也反映了作者對哲理的追求
滿井遊記中哪些句子用了比喻?品味其效果
比喻的表現方法雖然很常見,但袁宏道運用起來自有他的新奇之處.在這篇遊記中,比喻大多是用來寫景的,如上文分析過的寫水寫山的句子;但也有的是寫人(自身)的,如形容自己出城遊玩為“脫籠之鵠”.這些比喻都很恰當,因為是出自作者深切的體會和感受. “晶晶然如鏡之新開而冷光之乍出於匣也”,以新開明鏡比喻新綠水波,寫出了水光的明麗,貼切而有新意;如“如倩女之靧麵而髻鬟之始掠也”,以新妝倩女比喻被晴雪洗過的山巒,寫出了春山的“鮮妍明媚”,生動而又傳神;如“麥田淺鬣寸許”,以獸頸之毛比喻還沒有長高的麥苗,簡明而又形象.
轉載請注明出處句子大全網 » 滿井遊記,準確描寫作者心情的句子